上海人深扒瑞士——在瑞士工作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1-02-15 大瑞村

文章摘自天涯海外華人板

作者天涯ID:zhuminjibb

 上海人在瑞士十幾年了,出國前體制內做了5年,來瑞士留學5年,後四年在一家小設計公司工作,跳槽後四年在一家大品牌公司工作至今.說說個人的經歷和感受,給後來者一些借鑑.了解下國外國內,體制內體制外的區別

第一扒,瑞士的工作籤證
  瑞士是非移民國家,在這裡的中國人總體並不多,我認識的中國朋友裡,留學其間的基本都回國了,留下的大部分是女的嫁當地老外的.真正的靠工作籤證下來的,的確佔小部分人.
  我在瑞士畢業後,馬上進了一小公司上班,因為老闆曾經跟過學校的一個項目,看到我的能力,所以畢業後就直接進他的公司了.剛開始工資不算高,但是把著學習和可以辦工作證的好處,馬上答應,並開始著手辦工作籤證.
  瑞士每個洲的給外國人的工作籤證名額都很有限,而且我們屬於第三國人,必須要證明這個職位在歐洲找不到人做,才能考慮給第三國人做.這樣要提供很多證明,比如登報招聘證明等.當時老闆到是非常認真的著手做這件事情,問了律師,也動用了一些關係.但是第一個決定是被拒絕的,據說當時有個日本人也被拒了.
  能在瑞士留到現在,很多時候真的是運氣好和遇貴人.在被拒後,我的貴人又出現了,他是這個洲的前洲長,一個非常和藹的老人,其實和他沒啥交情,也是朋友介紹認識,但是在無奈之中問他能否幫忙,結果他就給現任的負責辦工作籤證的主任打了個電話,這人以前是他的手下.於是我的工作籤證就莫名其妙的下來了.前後一共經歷了半年時間.
  所以不要和我說國外沒有靠關係的,有序競爭.這都是太太天真的想法,這個世界是一樣的,因為人性是一樣的.後面會有很多例子老忍證.
  在這半年其間,我照樣拿事先談好的工資,因為工作籤證一直沒有下來,所以連稅也不用交,爽的啊...

第二扒, 小公司的第一年
  雖然說是資本主義的小公司,但是我知道在國內的小公司也差不多這樣.小公司都是私人老闆.我的這個老闆在專業領域是有水平的,這個我不得不承認,但是在人品上是非常之惡烈的.
  一個正宗的瑞士山裡人,年紀也就比我大幾歲而已,的確有些小才華.他當時想用我,也就是看在中國人對工作重視認真,價格又不高.我剛到公司,就他和一個法國設計師,加一個實習生.和一個模型工程師.他和法國設計師已經鬧的非常不快了,每天都在吵.我真心覺得兩個男人天天記記歪歪的吵,無聊沒品到極點,但是還是吵.法國老也不賣他帳.終於在聖誕節前一天,老闆把他炒了,當時兩個人就差出去單挑了.
  於是我必須馬上接手所有的項目.不得不說下在瑞士幾年的高等教育,得到的是理想和興趣,但是工作完全是另外回事情,一切從零開始.這也是我後來用了很多實習生的通病.其實不會並不可怕,關鍵要快速學習進步上手.
  法國老一走,我就全面接受所有的項目,於是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不過這段時間進步的確下,雖然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多,有的學,我不抱怨...
  所以第一年很快的就過去了...

第二年就遇到瓶頸了,這是一個規律,2年,5年,會是一個職場瓶頸,因為該學的基本都會了,工作變成了一種單調的重複,於是會特別的想跳.但是我是個講情誼的人,總覺得當時老闆誠心幫我辦工作籤證,總不能幹了兩年就走人吧.再說他當時對我總的來說的確不錯,很多客戶都是我自己面對.辦公室也來了新的設計師,我學校的師妹,一個非常好的瑞士女孩,我們很投緣,於是我儘量堅持下來.
  公司的生意越來越好,老闆不斷擴張招人,招的都是新人,第一年的工資開的一個比一個底,真是無恥啊.不過這些新同學也都是慕名而來,都想學點東西,也就都接受了.
  人多了,關係就開始複雜拉,於是來來走走,象出龍燈一樣的,大部分的確不靈,實習的,跳過來的,優秀的的確不多,加上我這老闆苛刻的要求和極其難相處的脾氣,我4年後跳槽時還一直保持公司最老員工的記錄.

第三扒, 在瑞士職場懷孕
  第三年,懷孕了.這成了一個轉折點,一個急速轉壞的點. 做慣上海精貴女人了,真的沒想到瑞士對女性的尊重是這樣的...
  在懷孕的整個過程中,我小心翼翼,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工作量完全沒有被減,這也就算了,本來就是拿老闆工資的,該幹多少就多少,班照樣加.我們生意好的時候,我最高記錄做過一個月一天也不休息的,周末把活都帶回去做的,當然老闆是付工資的,但是不是按照瑞士法律規定的加班工資,而是老闆自己制定的.我不是一個喜歡計較小錢的人,所以懶得和他理論,免得聽他一長段嘮叨.
  懷孕的時候因為身體的變化,一定影響到一些工作質量,的確出過一兩次錯.老闆每次都毫不留情的大聲批評.外國人翻臉對吵是很正常的,第二天照樣一起喝咖啡.不過我是做不到的,每次挨批就會堵的不行,眼淚就會忍不住下來.這種工作經歷是我從來沒有過的.
  以前在上海體制內的時候,有同事懷孕,大家都象寶一樣的對待.哎,真的當時特別的委屈,還好回家老公也是小心的伺候著.
  有一次老公來接我下班,正好我剛挨批忍不住在哭,老公進來看到差點和我老闆吵起來.
  但是為了後面的產假我都忍了.
  瑞士的女人真的很厲害,經常看到超市裡,一女的帶兩個娃,還要拿一大堆的牛奶,自己開車搬回家.真的各個強壯的象牛一樣.我是真心比不上啊...
  記得7個月的時候挺著個超大肚子上車,一車廂的年輕人,沒一個起來讓座的,老公一個勁的搖頭.打住,說到懷孕,後面一大堆的故事呢.

第四扒, 抑鬱離職
  生完孩子回去後,我所有獨自負責的客戶項目,全部都被其他同事瓜分了.這也就算了,客戶也不讓見了,每天就在辦公室生產稿圖,基本就是一個印刷機.
  這段時間是我目前人生中最陰暗的日子,應該已經得抑鬱症了,每天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活著,看了心理醫生,也就是建議多做運動,多曬太陽,可是這改變不了什麼.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抑鬱症是很可怕的.當時老公每個星期都想著法子帶我出去,但是就是自己出不來,已經有人建議我吃藥了.最後是我發現自己有暴力傾向,做在客廳裡老是想把電視機砸掉,走在馬路上會忍不住大哭.自己都覺得非常危險了,於是我終於下決心提出了辭職,做好回國的準備,至少這份工作是照成我抑鬱的很大原因.
  交辭職信的時候,老闆沒說什麼,他的理解是我要回家照顧孩子,所以不想工作了.這裡很多女人都是生完孩子6.7年不工作的,而且當時整個行業正好不好,他也節約一下開支.因為合同規定提前三個月提出辭職,所以我還要繼續三個月的工作.
  當時我已經對這個行業失望,所以根本沒有好好化心思找工作,基本已經做好打算,混幾個月的失業金就回國了.
  沒想到過了三個月,生意突然好起來,好到根本來不及做.老闆的小算盤又來了,他突然一改面孔,堅持要我留下,還提出我可以完全可以在家上班.但是我去意已決,不想再和這種人有任何糾纏.但是因為他一直拖著沒有給我開工作證明,我只能答應幫他幹一個月的活.其間又故事多多,就不一一展開.

第五扒 職業規範
  雖然瑞士的第一份工作非常坎坷,但是必須表揚以下瑞士的公司的職業規範.當然不能代表所有的公司,但是瑞士公司普遍還是非常嚴謹的.這個法國義大利公司不一樣.
  比如我們是設計公司,我們出的沒一張圖紙都要求做到極其精確,即使很多時候客戶可能就看上1秒的稿圖,都必須做到位,老闆會經常到你的電腦前,要求放大幾十倍,來看一根線是否對齊.
  另一個令我影像非常深刻的是對資料的保存和合理整理.任何一個設計稿圖都會被保存下來,用時曆法整理好,基本上都能很快找到.其實每次規範的保存是要化去一些時間,但是這些小時間卻保證了歷史資料的完好保存,再下一次做新項目的時候,能迅速拿出來參考借用.其實從大來看,反而節約了很多時間.
  做這樣的事情是需要有一種強迫症的,每個進我們公司的設計師,都被這樣強迫訓練了一下.這和我以前在國內體制中工作很不一樣,在體制中我們創新很多,但是每次有了新的就丟了舊的,結果就一直在反覆工作,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第六扒, 失業金
  瑞士人只要開始工作了,每個月的工資中就有一筆失業保險金.就是在你事業其間仍然可以拿前一份工資的百分之70到80的工資,直到你找到下一份工作.一般規定一生中失業的天數可以是兩年.不過政策在不斷變化的.
  辭職後,我的資料就都轉到了失業中心,他們首先統一安排了培訓課,講解了失業其間的權利和義務包括一些相關的法律.瑞士人很多拿過失業金,所以在培訓課上各個行業,各個級別的人都有.
  拿失業金其間,必須留在瑞士,會有一個工作人員跟蹤你的情況,每月要提供自己在找工作的證明,比如投了哪些公司.失業中心也會根據個人情況,讓你免費參加一些再就業的培訓,比如語言,或者技能.所以不要以為拿了失業金就可以出去度假了,如果失業中心突然找你去面試一個工作,你必須馬上出現的,不然他們有權利追究你的責任.
  而我遇到一個問題是,因為辭職是我自己提出來的,所以會有一個月的不能領失業金的懲罰.我的家庭醫生是個很要好的瑞士朋友,他知道後就幫我出了證明,說很長時間我因為老闆就有精神困擾的問題,所以這個辭職的原因不是我們個人造成的.結果我的申訴就這樣通過了,一下讓我拿到了好幾千瑞郎.所以出門還是靠朋友啊.
  來瑞士時間越長,對各種貓膩也了解越來越清楚.在瑞士的中國人,其實我們只是象很多去上海打工的外來誤工人員,對當地的很多潛規則不了解而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擦邊球.後面還有很多故事來論證.

第七扒 大公司的門坎
  我能在瑞士混到今天,真不是因為我的能力有多麼的特殊超越,或者我有多麼想留下來.這都是老天的安排.每次我決定離開,就必定有一個貴人的出現.
  拿了一個月的失業金,其間還偷偷溜回上海玩了幾個星期.結果剛回瑞士就接到一個要好同學的電話,她說她跳槽去令一個公司了,讓我馬上投簡歷過去.這位女同學的職場故事也是極其豐富的,以後單起篇寫吧.當時我心裡也震,感覺老天又要我留下了,也沒這麼巧的事情.她呆的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公司,上次聚會還說一切都好,怎麼突然就走了呢,感覺象是為我安排的一樣.
  大公司我還是有興趣的,於是馬上投了資料過去.當時我們有三個競爭的,一個是在裡面實習過的瑞士人,也是我同一個學校畢業下兩屆,這女孩水平可以,而且據說和大家相處的很好,所以當時她是首選.我的同學當然及力舉兼我.另外還有一個工作經驗豐富的,但是開的工資比較高的.
  我和現在藝術總監見面後,他對我的設計水平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因為他們最後還是決定要那個實習過的女孩.所以當時我是被拒絕的.人生就是會那麼的戲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結果被拒的第二天,我就接到總監打來的電話,說那個瑞士女孩放了他們鴿子,籤了其他公司.於是我這個二補就上位了,他就在電話裡給我一個工資數字,說再高就不行了.而這個數字比我自己要求的還高出1500瑞郎.我當然就同意了.
  於是很快就走馬上仁,開始了我的大公司職場.這裡的八卦故事就太多太多了.

第八扒 求職簡歷
  想當初剛畢業的時候找工作,扔了幾十份簡歷,基本都是石沉大海的.現在自己進入公司,也看了不少求職簡歷後,最近還在看實習生簡歷.怎麼說,第一重要的當然是工作經驗,其實學歷我們經常都不看的.
  一張好的微笑的照片很重要,不要以為自己張的不漂亮就不放照片.人事部招人,資料最後都會去具體部門,而部門找人就是找一個以後要和大家共同相處的同事,這個未來同事面相看上去好不好相處很重要,我們會經常把簡歷大家一起看看,議論議論.而部門同事對你外貌的肯定會影響到是不是會給你一個面試的機會.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張照片很重要,必須微笑親切.
  另外簡歷可以有點個性,但不要太花竅,不然大家會覺得你很有表現欲,這在大公司是個禁忌.同樣的道理給面世,要大方端正,別搞特殊,別說的自己太有野心.因為沒有人願意招一個過來串奪自己地位的下屬,這是大公司生存法則.
  再者,要非常不幸的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好的職位都是內部消化掉的,在瑞士完全一樣.我們公司一有人走,大家馬上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趕快投簡歷.所以圈子很重要,多認識在職場工作的朋友吧,信息才是關鍵.這也是我們外國人的悲哀,沒有這樣的社交基礎,也就沒有信息來源.這是要靠很長時間的積累.
  所以一個中國人在國外混職場真的很很不容易...

第九扒, 非常八褂的瑞士人
  剛來瑞士幾年,覺得特別喜歡瑞士人的相處方式,好象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的,生活簡單.相比上海複雜的人際關係,這裡多好啊.
  可是隨著語言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進入瑞士人的圈子.我的天哪,瑞士人的八卦程度更勝過上海人呀.
  舉例一 我辦公室的同事會經常看著門口的停車場,議論每位員工開的車,從牌子到款式.如果是一個工人級別開了一部寶馬來上班的,大家馬上要議論,扒出她的家底,找出原由.
  舉例二, 每次經過瑞士小鎮,大家一定會覺得漂亮可愛到爆,恨不得馬上入住.可你是否知道小鎮上的人是無比無聊的,你家裡的所有老底,和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們的觀察和討論中.如果你是兩個外國人就更不用說了.以至於我和老公至今沒有勇氣入住小鎮.不要以為我是道聽途說,我的很多瑞士同學同事都是從小鎮出來的,他們嚴重的警告過我.
  舉例三, 我們上一次的同事聚會,主題就是公司裡有幾對地下情人,居然還扒出了一個超級大新聞,人事部經理一個很有強調嚴肅的女人居然和門房男搞上了.所以辦公室戀情的危險度在全世界一樣.
  舉例四, 瑞士人匹腿很厲害襖.這麼多年看到的小三上位的例子真心不少.不過瑞士很多人不結婚的,所以也就算換個女朋友吧.極端故事也有,老公認識的一圈子,一男匹腿和老婆的朋友好上,回到家老婆上吊死在家裡,現在這男的還是和小三幸福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呢.全圈子都八掛這事.
  舉例四,一有錢瑞士朋友,前幾天一起去聊天,她說自己從來不參加那種富人俱樂部,因為你一旦進去,家裡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扒出來八卦的.
  ....事例太多,打住

第十扒, 大公司的幫派
  進了大公司,這複雜的關係絕對可以讓人崩潰.法國幫,瑞士幫,老員工幫,部門幫...形形色色的幫派,真是令人不知所從... 冷靜觀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千萬不要隨便入幫,在沒有看清形式的情況下,暫時保持中立是明智的.
  大公司裡被孤立的一般是這幾種人,CEO,各個部門的總監,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這從每天的午餐就可以看出.
  為什麼前面說到不要隨便入幫,因為這幾年看到太多幫派鬥爭,然後一起被幹掉的血凌淋事件.在我入公司前,曾經有個大換血,舊的CEO被總部除掉,來的新的CEO.於是所有總監從新洗牌,該走的走,該降的降.這會一直央及到主管和項目經理這樣的人員.所以如果和總監走的近的人,會一起被除掉.
  最近公司就出過一個大事件,剛被高薪挖來人事部總監F,接到很多市場部和銷售部的意見,對他們的自己總監M很有意見,於是新人事總監掌握證據後,去法國總部告了御狀.可是他沒有看清楚這個銷售總監雖然不幹活,但是他是CEO從前面一個公司帶過來的,有CEO罩著.於是悲劇的事情就發生了,人事部總監F被開除了,來了還不到一年.
  說說我們辦公室的鬥爭,我的總監是個標準的老漿湖,所以混到現在還沒被幹掉.6年前他一接手我們部門,馬上和裡面唯一一個法國女孩對上眼,因為它們兩個都是法國人.法國女孩在前面一個總監手下很不得寵,於是一搭上新總監,馬上敲邊把原來兩個項目經理開了,自己也容升項目經理.
  辦公室的有4個男孩都是瑞士人,所以他們就看不慣法國人,老是距在一起狠批他們.剩下就我一個悲劇的中國人.還好,本小姐也算在國內體制裡混的不錯的,對付這樣的關係基本技巧還是過關的,所以現在和大家都融洽相處,哪邊也不得罪,當然你也就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幫派的主力人員.
  哎,在瑞士,只能做個保持中立的中國人...

第十一扒,開除
  這個要單獨寫寫,哎,我們這種在體制裡做過的人,真的沒有怎麼遇到過這種血凌凌開除人的場面.在體制裡犯了錯誤,領導談話,或調或降,但總是還給個情面的.這資本主義公司開除人來,真的是面子裡子都不給的啊.
  在小公司裡看到過5,6個被開除的同事,這公司是老闆的,也說的過去.
  大公司的開除則更加驚心動魄.一其他部門同事度完假回來上班,我路上遇到還聊了幾句,情緒穩定.後來到了公司,他的門卡就不能用了,於是去人事部問,被告知已經被開除了,憤然離去,此人在公司做了15年了.
  還有一個在市場部的和我很談的來的同事,也是在度假的時候收到公司的郵件,通知他不用來了.公司辭退員工都是要多付好幾個月工資的,不過反正有錢,也無所謂,想開就開拉.
  略做總結,很多辭退並不是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而往往都是和自己的上司相處的不好.我認識的一個上海女孩,在一家5百強公司工作,可是一進去就峰毛畢現,工作能力是一定有的,做了一年就要求做主管,他的經理也批給她了,但是又做一年她還想升.接下去的日子就非常難過了,經理各種找錯,各種為難.最後逼著她被動辭職.最噁心的是這個經理一星期後自己也跳槽了.
  最後說一個美國公司大裁員的現場.經濟不好,美國總部要在瑞士大裁員,我認識一中國男就在技術部門,15人辦公室,每天早上去上班,誰的電話一響,去人事部報導,然後在保安陪同下理好東西走人,連刪去自己電腦裡私人資料都不可以.這樣持續一個星期,硬從15人減到6人.走的都是或老員工,或最新的員工.能想像你在其中的心情嗎...而剩下的人同樣的工資做兩人的事情....
  這就是赤裸裸的資本社會,我真的很難對這樣的公司產生認同歸屬感,因為沒有保障,每個人都只是個過客.這和我在體制中受到的保護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從好的方面來說,沒有了感情也就沒有了牽掛,選擇是雙向的,它可以開除你,你也可以不選擇它.所以跳槽是一種民主自由的表現,在這裡,哪個公司沒了誰都可以繼續運轉,所以永遠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了不起...

第十二扒,我爸是李剛
  既然已經說到了人事鬥爭,就先把這個故事講了吧.我爸是李剛的情況在瑞士也是一樣的有效.在瑞士藝術高等學校學習的時候,比我小兩屆的年級裡就有一位公主N.這位地道的瑞士公主,老爸是當地一個比較有名氣的商人,有好幾家廠.於是公主每次的項目成績都是最高分,連我一向尊敬的老校長也對她照顧有加.誰讓人爸爸可以一下帶給學校好幾個項目呢.這些也都能理解.
  不過公主非常傲慢,這也是我在後面和她接觸後了解到的.公主畢業後在我現在做這個品牌公司實習的,她一心想留下工作,可是卻不知她傲慢的言行,嚴重刺激到了我辦公室的那位法國女同事,於是再次巧邊把她給幹掉了.
  於是公主很悲劇的來到我前面那個小公司實習.(瑞士的圈子很小很小)她的設計能力真的是一般到不行,可是記得當初她的畢業作品是全班最高分啊...但公主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她的傲慢,在她的眼裡,所有的客戶都對她有意思,(公主長的還不錯),她卻在背後不停的嘲笑評論別人...
  於是,物以類聚,真的是太準確不過了.不久她就和我的小老闆溝搭上了.她讓她的父親給小公司帶來了幾個合同,於是上位成了公司的老闆娘...幸虧當時我已經辭職了,和她也就一個月的接觸.不過後來一些老同事告訴我,大家在她的手下都覺得忍無可忍...
  公主到現在都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沒有被我現在的公司留下.因為背後會放箭的人很多很多,所以要在職場混的長,情商是關鍵...但是公主畢竟是公主,有個老爸是李剛,一樣斥剎瑞士風雲...

第十三扒 瑞士的自殺
  在瑞士十幾年,聽到周圍自殺的案例真心不少.瑞士這樣一個富足安逸的國家,自殺率曾經排名世界第二,緊次日本.這真的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計算我在中國認識的朋友同事親人中,幾乎上百了,沒有一個自殺的故事.而在瑞士就這些圈子,自殺的故事五花八門.
  一,老公剛來瑞士時候語言學校的老師女兒,一個18歲的花季女孩,因為自己一直養的一匹馬死了,結果太悲傷就自殺了.當時挺轟動的,參加葬禮的人上百.女孩的雙胞胎姐姐也差點受不了一起去了.去年遇到這位老師,看上去還是神經嘻嘻的,說還是在看心理醫生.
  二,瑞士好朋友的親哥哥,一中學的老師,被傳和自己的女同學有關係. 後來事情已經被查清,但是這為老師受不了人言可畏,從山上跳下去的.
  三,前面故事裡說到的在家上吊死的正房.
  四,我們職場圈子裡一個很有名的藝術總監,是個很有才華也很NICE的人.金錢地位名譽會都有.在聖誕節前,還和家人正常通了電話,結果聖誕節那天在家自殺死的.也在業內很轟動這件事.
  五,這個是朋友的朋友的兒子,很優秀的一男孩,剛琴談的很好.結果最愛的母親查出得癌症,他就接受不了,得了抑鬱症,第一次自殺未遂,最近又自殺了一次,現在看心理醫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自殺成功...
  我也和一個瑞士心理醫生談過,為什麼瑞士自殺率那麼高.他說因為瑞士其實各種法律健全,很多規則都明確,所以人有很多的限制,從而造成壓抑...
  我到是覺得就是因為瑞士人從小生活優越,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點問題就覺得過不去了.看看中國人民生活困難,但是這種求生,求進的欲望是卻極其高的.另外瑞士常年寒冷也是照成抑鬱的原因,我自己每年六個月的冬天就會情緒低落.加上瑞士人口少,可以交流的機會就少,自己一人呆著的確容易想不開.

第十四扒 瑞士人的癌症
  上星期,人事部的一封公告,又一個同事得癌症去世了.的確,最近幾年在國內得癌症的親人朋友不少,自己的父親也是前年得癌症去世的,這些大家當然會歸整於大環境的惡劣,空氣,水,汙染,等等...
  但是瑞士,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完美,食品安全相對嚴格,(甚至沒有轉基因食品),生活壓力也不大的地方,但是不是駭人聽聞,我周圍聽到的癌症真的同樣很多很多.我來算一下.
  1,公司的ceo秘書,前個月走的,淋巴癌.
  2,前臺父親皮膚癌,已去世
  3,其他部門一女同事這個月走的.
  4,瑞士一要好同學,父母兩個都是癌去世的,一個胃癌,一個皮膚癌.
  5,朋友勞工,和我同歲,博士,剛查出林巴癌,治療中
  6,辦公室同事表弟,鼻癌,長期治療中
  7,勞工圈子一好朋友,腦癌,去世三年了.以前還來上海參加了我們的婚禮.
  另加一些我不認識但聽說的,也有十幾個了.這基本和我在國內聽到的癌症數量差不多了.所以這也是一件令人思考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其實癌症和情緒,生活習慣有更大的聯繫.

第十五扒 瑞士人的排外
  今年2月, 瑞士全民公投通過了限制外國人移民的新法律,這就意味著新一輪的排外政策生效了.這次公投的票數非常險,幾乎是一半同意一半反對的.一些大城市如蘇黎士,日內瓦都反對這個提案,但很多德語區投了贊成票.
  應該說,我還是可以比較理解瑞士人的排外,處在歐洲中間,經濟又發展的不錯,周圍邊境國家的人都湧過來工作,但又不在瑞士消費,就賺個中間差,赫赫.我一住法國邊境的瑞士同事說,他們附近幾個村都投的贊成,因為很多法國人過來,把附近的環境弄的很差.
  但是大城市年輕人都知道,一個不開放的國家,最終會被自己的封閉而害死.只有開放交流,才能不斷改進創新.但是瑞士人畢竟還是山裡人思維方式,我這麼多年的接觸感受,真正的瑞士人並不自信,帶有一些自卑和自傲的心態,所以對所有的外國人都是抱著牴觸的情緒.
  那他們對中國人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對中國他們不了解,很不了解.因為我來了瑞士這麼多年,在電視上看到的對中國的描述很多都停留在80年代,要不就是負面的.真正客觀評價的紀錄片和新聞報導很少.(相比之下,法國臺報導的要多很多) 於是中國人在瑞士人的腦子中總的印象應該和現在朝鮮社會差不多.當然有些去過中國或有商務來往的不包括其中.
  舉例一, 剛到瑞士留學的時候,有人問過我,是不是中國人各個都會功夫,可以一下跳過城牆...我表示無語...
  舉例二, 前幾年遇到一瑞士客戶,見面就用無比關切的語氣問我,在中國是不是你們每天都要工作12.14小時.我禮貌的回答說在上海也是規定每天8個多小時的,和瑞士一樣.就是帶薪假期沒有瑞士這麼多.他當時的表情凹....
  舉例三, 去年一個朋友聚會上,一老瑞士人和我說,他無法想像如何可以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生活,連綠化都沒有...我禮貌的回到,在我上海家斜對面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公共免費公園.他當時的表情凹...
  舉例四, 前段時間好幾個瑞士朋友向我激動的推薦了一個瑞士人拍的電影叫,winwin, 說到如何搞笑,裡面的中國女孩如何漂亮.我和老公非常認真的看了電影,整個電影笑點極低,一群無比醜陋的中國選美小姐到瑞士拍活動片,另加幾個泰國冒牌貨色,把我和老公看的都想吐.這就是符合他們標準的中國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影片照片...
  我無意貶低瑞士人,其實上海很多老一輩人也很排外,這和他們很少旅行,對外面世界的不了解,從而產生一種恐懼的自我保護.這樣的心態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在職場有一些和我同齡的瑞士人,同樣抱有這樣的心態,說真的,就會讓我有的時候比較鄙視.
  瑞士同事最喜歡開的中國人的玩笑就是,西藏人,山寨,和吃狗肉...其實這些玩笑我並不在意,但是如果十幾年,你聽到的總是同樣的玩笑,不管你是否解釋過,他們依然把這樣的老段子拿出來,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在一個奢侈品牌工作,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市場給公司帶來的利潤.連CEO的報告中都明確指出,在好幾個行業淡季中,是中國市場挽救了公司.既然賺著中國人的錢,就不要嘲笑中國的土豪,各種二代.奢侈品牌的暴利是有目共睹的,生產一些高品質的產品也是應該的,(而且很多並不高品質),所以在這個充滿金錢的遊戲裡 ,誰都並不那麼高尚.那又有什麼資格站在一個高處來看到別人.
  去年一個上海部門的同事來瑞士培訓,剛到時候和我說,瑞士人好客氣好有禮貌啊...我笑而不語...後來走的時候他對我說,感覺瑞士人好虛假啊...我說,你領悟的真快...

第十六扒 瑞士人並不富有
  剛來到瑞士做留學生的時候,真是看誰都是有錢人.開著車,住著大房.再和國內物價一比較,覺得自己從未有過的貧窮.於是開始翻身做窮人,各種節省,各種小白菜...
  可是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和祖國一起飛速發展,嘻嘻.再環顧四周,怎麼看到瑞士遍地"窮人"...上海人對房產一直非常有一根筋,大家懂的.而且房產也的確是家庭產業最大的一塊.不要和我說瑞士人都開車,租大房子.度假啥的...看房產的購買力才能說明真正的實力.
  不要以為瑞士人不熱忠於房產投資.我一辦公室12個同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幾乎都在找房,所以房產也是我們的一個熱門話題.可是瑞士人買房的的確不多,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以為瑞士人喜歡租房,這樣便於工作調動的靈活性.這幾年才真正知道,原來不買的原因很多是因為酬不出首付.我這個汗啊...
  瑞士的買房的首付為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也就是說100萬的房子,要準備好起碼15萬瑞士法朗.請不要換成人民幣,我們只按照他們的工資比例來計算.可就這15萬,卡死了多少瑞士中產.
  看看我身邊最近幾個案例
  案例一, 一對瑞士中學老師小夫妻,三孩子.家庭年收入在20萬瑞朗左右(稅前).一心想住在爸媽旁邊,可以幫忙帶孩子.好不容易爸媽家鄰居老太去世了,房子出售了.市中心一120平的套房叫價110萬瑞郎.兩夫妻這個左籌右籌啊,居然就是沒籌齊這個首付.房子沒買成,我這個意外啊...
  案例二, 辦公室男同事,和女友兩人都在大公司工作了挺長一段時間,(主管級別)兩人年收入在24萬左右.(稅前)一直想買一套100萬左右的市中心套房,已經看了一年半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合適的.居然沒買成,我好奇問他,他說本來女友母親答應借點錢給他們首付,但是最近鬧僵了,就不借了,這樣首付又沒籌齊,失敗...
  案例三, 辦公室法國女同事,工資在年收入12萬左右,買一小套房40萬瑞朗,工作時間8年左右.首付只要6萬啊,她那個急的啊,全家籌錢給.我真是看不懂啊...
  想當初剛到瑞士的時候,看到一個瑞士家庭帶兩孩子住在院子的房車裡,在旁邊兩夫妻一磚一瓦的裝修著自己房子.當時覺得特浪漫,想自己親手造房子,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可是現在,打死我也不羨慕這事了.瑞士人自己告訴我,這其實是多麼的無奈啊,因為瑞士人工太太太貴了,沒錢裝修的,就只能自己做.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生活體驗,但是的確有很多夫妻因為這事離婚分手的.因為你的每個假期都在裝修房子,你的所有年終獎都貼到房子裡去了.我辦公室就有這樣一對瑞士人,房子裝修了25年了,每次大家討論度假了,去那兒玩,而他永遠在裝修,今年修個屋頂,明年裝個廁所...上次他自己告訴我,她老婆受不了,他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出去瑞士度假了,必須儘快結束裝修...
  瑞士人買不起房子,一個和瑞士消費高,稅高有很大關係,另外瑞士很多新的年輕人喜歡享受生活,所以不攢錢.還有就是瑞士父母不怎麼幫助子女,也是造成無法購房的原因.當然周圍也有朋友買了房,很多是接受了父母的遺產.而大多數年輕人只能租房.
  相比我在上海的同學們,大家都趕上了房價大漲前的那個好時機,現在隨便哪家賣個房都可以是300萬左右,相當於40萬瑞郎,(不計算以後雙方父母的房產)...所以很抱歉,我真的覺得瑞士人比較窮...

要跟作者互動請到天涯貼吧海外華人版

關於瑞士醫療、健康管理、中學教育等問題,
可加微信號:faxianruishi

相關焦點

  • 上海瑞士周:足不出「滬」體驗瑞士魅力,更有心動禮品!
    聽著來自阿爾卑斯山腳的悠揚長號,看著一幀幀雪山環抱湖泊、綠茵繞著木屋的標誌美景在眼前閃過,品嘗著濃鬱芝士香的奶酪火鍋、飲一杯來自萊芒湖畔葡萄種植園的紅酒……你一定以為此時此刻,我正身處譽為美景天堂瑞士的某個角落。——錯!只是在淮海公園的上海瑞士周現場。上海瑞士周由瑞士駐滬總領事館為推廣瑞士文化而舉辦,活動將集中展示瑞士文化、美食、旅遊和生活方式。
  • 首家Victorinox維氏瑞士軍刀體驗店登陸上海芮歐百貨
    (原標題:首家Victorinox維氏瑞士軍刀體驗店登陸上海芮歐百貨)
  • 去瑞士滑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進入11月,瑞士的200多家滑雪場紛紛迎來了「開業季」。
  • 瑞士人愛吃的火鍋長什麼樣?
    說到瑞士有什麼美食,巧克力也許是最被世人熟知的。事實上,瑞士人也確實因為愛吃巧克力,做出了口感絕佳的可可製品。
  • 女華人在瑞士的13年工作生活
    我是一個上海人,在瑞士已經呆了十幾年了。瑞士留學5年,畢業後4年在一家小設計公司工作,跳槽後4年在一家大品牌公司工作至今。
  • 究竟什麼樣的軍刀才值得我們信賴呢?維氏典範58mm瑞士軍刀測評
    只要提起多功能刀具,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瑞士軍刀,這種世界馳名的精品刀,百年來享譽世界,不僅在居家生活中受到歡迎,在戶外探險時更成為了型男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這是因為它的設計十分精巧,一刀在手就好像擁有了一個萬能工具箱,需要時能像變魔術一樣組合出各種功能來。
  • 瑞士究竟發達到了什麼程度?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指標之一,很多人認為美國、日本是全球非常發達的國家,日本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美國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的確已經達到高度發達國家的水準。但是,瑞士人均GDP竟然高達8.2萬美元,美國日本卻不能及,準確的說,瑞士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
  • 瑞士駐上海總領事曾禮惟帶領瑞士企業代表團來訪閔行,共謀合作發展
    12月7日,瑞士駐上海總領事曾禮惟帶領近20家瑞士駐華企業負責人來訪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宇劍,副區長朱效潔出席活動,區外辦、區投促中心參加活動。閔行區副區長朱效潔表示,首先對瑞士經濟考察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瑞士人講什麼語言?瑞士人之間講什麼語言?
    而講羅曼什語-一種真正可被稱為瑞士本土語言-的人,只佔約全國人口的0.5%。在語區的劃分上,一般來說, 瑞士中部及毗鄰德國的北部和東北部是德語區;與法國接壤的西部和西南部是法語區;南部的提契諾州和格勞賓登州的一部分地區屬義大利語區,少數說羅曼什語的瑞士人散居在格勞賓登州的東部地區。瑞士的3個大語種都源自相應的鄰國。在瑞士的語言區,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有外來的少數語言人群。
  • 我懷疑你們瑞士人的腦子,都裝了一隻表
    如此優秀的「歐洲怪胎」,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別看瑞士在地理上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是妥妥被四國接壤的歐洲內陸國。二戰時期,整個歐洲大陸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被希特勒的戰火蹂躪之際,也就只有瑞士做到了與世無爭的中立。
  • 瑞士聖莫裡茨的夏天,我愛了!
    32101夏天就要住得好本地首家皇宮酒店,究竟什麼樣?僅需乘坐豪華專車幾分鐘,便可抵達酒店體驗皇宮酒店的下午茶即體驗瑞士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Photo: www.engadin.ch巴德呂特宮酒店集時尚、運動、美食和保健於一體是聖莫裡茨、甚至全瑞士最家庭友好型的酒店
  • 世界最高工資瑞士:工作3天掙一部iPhone
    據瑞士資訊網報導,瑞士傲居2015年「世界最幸福國家」榜首。雖然幸福和財富是兩碼事,但衣食無憂畢竟是一種幸運。
  • 好物之走進瑞士丨 瑞士軍刀Victorinox:人在江湖,怎能不擁有一把硬核的瑞士軍刀?
    因此,每一個戶外愛好者包裡都有一把瑞士軍刀。那麼瑞士軍刀究竟有什麼神奇力量能讓探險者脫離困境呢?在自帶「鋼鐵」基因的維氏詞典中,只要不為自己設限,萬物皆可硬核。面對一次次困境,瑞士軍刀都有強大的能力幫助人們渡過難關,給予人們冒險的勇氣。
  • 維氏的魅力 不僅是優質的瑞士軍刀
    加拿大太空人Chris Hadfield曾在他的書中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精巧的瑞士軍刀已深入到無數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你對它的創造者——Victorinox 維氏了解多少?1897 年,他為這款刀註冊了商標,將其命名為「軍官和運動刀」。
  • 乾貨|在瑞士火車晚點,要麼,坐不是瑞士的火車,要麼,戴的就不是瑞士手錶.
    而今,從北京到上海只需要5個小時,北京到天津,也只需要半個小時,火車依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用火車來作為景區或者地區參觀方式的國家,其實也有不少,比如西班牙北部、秘魯的馬丘比丘線路、加拿大的賈斯珀國家公園等等。
  • 有一種美,叫瑞士的冬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Switzerland 瑞士國家旅遊局「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們在潔白的道路上緩緩前行,每一步都是一種體驗,每一刻仿佛都有驚喜。」��St.Moritz, ��: @andrea_furger_photography(via IG)12月的瑞士,有一種不喧不囂的美凜冽的寒風吹淡了萬物的色彩
  • 瑞士國家旅遊局發布今夏主題 倡導騎行瑞士回歸自然
    瑞士旅行通票的銷售數據也顯示中國赴瑞自由行遊客市場發展快速健康。今年夏天在推廣主題上側重深入體驗方式,將2018年夏季主題升級為:「 騎行瑞士,回歸自然」 。瑞士國家旅遊局統計顯示:目前15%的中國自由行遊客在瑞士體驗並享受騎行,他們平均停留四天以上,使用公共運輸工具,以自由行或小團組方式探索瑞士。據了解,瑞士是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
  • 德國在瑞士的飛地布辛根,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街頭的電話亭是成對出現的,德國電信和瑞士電信並排而立;居民家裡的電話有兩個號碼,分別對應瑞士和德國的區號;甚至連郵政系統也是兩套,你可以選擇粘貼德國郵票,也可以選擇粘貼瑞士郵票。這種獨特的現象帶來不一樣的景觀的同時,德瑞兩國也在思考如何能讓布辛根人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一些。
  • 瑞士吃什麼?瑞士風味餐廳指南
    即便你是有一個滿滿中國胃的吃貨,到了瑞士豈有不嘗嘗瑞士特色的道理。作為瑞士傳統的觀光度假地之一,被譽為最瑞士的城市,琉森(琉森)是瑞士遊必到的一站。今天就隨走遍歐洲來扒一下琉森老城裡的瑞士風味餐廳。Wirtshaus Taube瑞士和本地特色不太起眼的小石頭房子大有來頭,這是琉森城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175年。
  • 瑞士人的咖啡情結 | 外刊精讀
    最近瑞士政府宣布接下來不再維持緊急物資儲備中的咖啡,以此來節省資金,但這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因為咖啡對於瑞士人來說實在不可或缺。這篇短文對於這一事件進行了報導,並列舉了反對者的觀點。第二段介紹了瑞士人對咖啡的喜愛和依賴程度之深。The Alpine nation’s coffee-lovers and sellers choked on their macchia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