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虛構的7個歷史人物,魏東亭伍次友寶日龍梅都是假的

2021-01-08 董狐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一度熱播,許多劇中的人物,如孝莊,魏東亭,容妃,寶日龍梅,蘇麻喇姑等都深入人心,但其實這些主要人物中,至少有一半其實都是作者二月河先生虛構的藝術形象,在歷史上或查無此人,或與本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1、蘇麻喇姑

歷史上有這個人,但和《康熙王朝》中的蘇麻喇姑,完完全全不是一個人。

清朝的蘇麻喇姑,也就是蘇茉爾,是孝莊皇后的陪嫁丫頭,年齡與孝莊皇太后相仿,約生於公元1612年,比康熙的爸爸順治還大二十多歲,是康熙奶奶一輩的人物,怎麼可能跟康熙搞姐弟戀呢?

2、伍次友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是作者對一個書生的完美想像。有理想,有抱負,有治國安邦之才,有氣節,還有恩遇,讀書人的好事都讓他遇上了。

事實上,在康熙初年,滿漢之間的關係遠沒有那麼融洽,小皇帝不可能隨便到街上拉個說得著話的人,就拜為師傅。而平三藩大策,自有朝廷大臣謀劃,輪不到伍次友指手畫腳。

至於伍次友和蘇麻喇姑的愛情故事,就更是子虛烏有了。

3、容妃

劇中康熙最愛的女人,歷史上根本沒有。清朝的容妃,是乾隆的妃子,回疆人,傳說中香妃的原型。二月河先生非常偏愛這個藝術形象,不僅有故事,還煞有介事地為容妃封了一個諡號「孝慈仁皇后」,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小說好看,而虛構的。

作為一代有作為的帝王,康熙沒有那麼意氣用事,不會因為愛一個女人就怎麼樣怎麼樣。孝莊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傻到要靠一個容妃去阻止康熙廢太子。

康熙的妃子是清朝最多的,而他晚年最頭疼的事情是九王奪嫡,後宮死個妃子這樣的小事,他無暇去傷感落淚,最多嘆一聲氣,已經是偏愛了。

4、藍齊兒

既然母親是假的,那女兒也就生不出來了。

但藍齊兒雖然是沒有的,藍齊兒的故事卻是有原型的,就是康熙的第三個女兒,固倫榮憲公主。只是這位公主生於1673年,當時李光地已經是個31歲的中年人了,等公主成年,李光地已經是個糟老頭子了,兩人之間很難再磨出愛情的火花。

榮憲公主下嫁蒙古,但沒有嫁給葛爾丹,而是嫁給了孝莊皇太后的娘家人,親外孫烏爾袞。

葛爾丹生於公元1644年,年齡比康熙大10歲,他要娶,也是娶康熙的姑姑輩或康熙的姊妹,一大把年紀還想娶康熙的女兒,只怕他沒那個心情,康熙也沒那個好脾氣。

5、魏東亭

康熙的髮小,親信,擒鰲拜的主要幹將,一度被人們以為是韋小寶的原型,但這個原型其實也是假的,歷史上根本沒這號人。

歷史上康熙的近侍,比較有名的,只有大詞人納蘭容若,和曹雪芹的爺爺曹寅。而在擒鰲拜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是索額圖。魏東亭這個藝術形象,可以說是在這三個人的基礎上,描繪而成的,韋小寶也是。

6、魏承謨

兒子是假的,老子也是假的,但魏承謨是有原型的,就是清初著名政治家范文程的兒子範承謨。只是範承謨在康熙初年,才三十來歲,地位很低,只是個秘書院學士,稱不上「帝師」。

康熙七年,也就是在康熙擒拿鰲拜的前一年,範承謨授浙江巡撫,最大的功績便是在經略浙江期間,勤政愛民。在平三藩事件中,範承謨死于靖南王耿精忠之手。

範承謨的真兒子,名叫範時崇,官至總督,曾手刃耿精忠之肉,為父祭奠。

7、寶日龍梅

我覺得這個角色的敢愛敢恨,就是為後來她兒子十三阿哥鋪墊的,但十三阿哥胤祥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正史上人家的母親是敏妃章佳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和蒙古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換在清朝,就此一項編造宗室譜牒,二月河先生有十個腦袋都不夠搬家。

歷史上沒有寶日龍梅,和康熙父子的三角戀愛也不成立,至於在草原上和康熙破壞花花草草,就更是小說家的藝術發揮了。

後記:

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寫得太好,在某種程度上,讓許多不求甚解的讀者以為那就是真歷史。後來一些文學作品中,甚至直接採用二月河三部曲中的藝術人物和情節使用。比如《甄嬛傳》中,就有臺詞說「曾有位藍齊兒格格遠嫁蒙古」,而最典型的莫過於太監總管李德全,幾乎後來關於康雍的電視劇中都有,連偶像劇都少不了他。

但小說再好也是小說,代替不了真歷史。若讀者真對歷史感興趣,還是應該去看看正史,對於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切莫當真。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虛構人物寶日龍梅,她是喀爾喀的公主,本來身為公主的她應該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都被準噶爾打破了,因為喀爾喀被準噶爾攻奪,她的家人也遭被殺。當時清朝是大國,背負國讎家恨的寶日龍梅就去了京城,希望清朝出兵為她報仇。然而當時康熙皇帝雖然認為噶爾丹是心腹大患,但當時康熙皇帝並沒有下決心和噶爾丹交戰。所以寶日龍梅剛開始去京城的時候,就一直被晾在大阿哥府中。當然寶日龍梅長相俊美,結果大阿哥就喜歡上了她,不過可惜的是寶日龍梅卻喜歡貴為皇帝的康熙。
  • 《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自願和康熙在一起,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嗎?
    咱們看電視劇,不要和真正的歷史相比照,因為很多時候電視劇中的人物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有人說《康熙王朝》裡面康熙和寶日龍梅有過一次野合。按照劇情設定應該是會懷上龍種,那這個人就是十三阿哥,還信誓旦旦的在電視劇中找到了一些證據: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因為在電視劇中雍正曾經在德妃面前親口說過,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鄔思道也提到了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而寶日龍梅是喀爾喀大漢的公主,從這可以確定寶日龍梅就是十三阿哥的生母。可是實際上呢?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自願和康熙在一起後,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嗎?
    寶日龍梅,二月河所著《康熙王朝》中的虛構人物,為蒙古喀爾喀公主。喀爾喀部落遭到了準葛爾部落的襲擊,喀爾喀領主戰死,公主寶日龍梅在隨從的拼死保護之下逃出蒙古,來到北京求見他們共同的可汗康熙皇帝。來到京城的寶日龍梅十分落魄,但卻受到了大阿哥胤禔的禮遇,在直親王府上住了多日。
  • 《康熙王朝》中康熙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賜給他?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這個女性形象是心機深沉的女子,當然,也不能全怪她,畢竟她背負著整個部落的血債,康熙又怎能不知道胤禔喜歡她,但是就像電視劇中康熙在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滾草地完事之後,康熙對寶日龍梅說的那樣:「寶日啊,你強暴了朕」。電視劇中寶日龍梅的身份是什麼?
  •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有多兇險,康熙寵臣魏東亭也難逃大難
    導語:魏東亭乃康熙打小的伴讀,事實上其原型便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以說頗受康熙重用。而在《雍正王朝》中,魏東亭就顯得有些晚節不保了,這裡邊我們以劇中討論,與真實歷史是存在著不小出入的。康熙四十六年,黃河又起水患,國庫不足而四阿哥下江南賑災,隨後便是康熙對於國庫欠款追繳的旨意,同樣也是由四阿哥作為主持者。要知道,康熙後期九子奪嫡已然開始,四阿哥威風了八爺一派自然就不樂意了,更何況「苦主」都紛紛求上門了。
  • 康熙王朝:康熙明知道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和她魚水之歡
    本文僅從電視劇《康熙王朝》進行解讀,不涉及正史,純屬娛樂。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康熙是個特別有魅力的男人,他得到很多女人的愛慕。其中寶日龍梅就是愛慕康熙的一個人。大阿哥特別喜歡寶日龍梅,康熙也明明知道。
  • 康熙王朝:明知胤褆傾心於寶日龍梅,為何康熙還要將其佔為己有?
    歷史上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此時已經統一了當時整個新疆地區的漠西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將漠北蒙古、即喀爾喀蒙古諸部,作為了自己的又一個進攻目標。他趁著札薩克圖汗與土謝圖汗交戰之際,率兵率兵越過杭愛山,直接攻打土謝圖汗部,進而將整個喀爾喀收歸自己手中,不願臣服於噶爾丹的漠北蒙古部眾也都南逃到了長城以南的地區。
  • 康熙王朝:康熙為何把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主要基於這3點!
    單純從電視劇《康熙王朝》來分析,康熙貶魏東亭到臺澎做知縣,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一,監管臺海局面。諸公一定知道康熙前往南京南巡到底是為了什麼事,安排臺海事宜,並且親自前往南京朱元璋墓行跪拜之禮,告祭的禮物卻是臺灣的成功收回,以示自己的功績遠在朱明王朝之上。但康熙不是那種有點勝利就衝壞腦子的人,他深知臺灣才剛剛收回,臺澎的局面尚不穩定,而姚啟聖等人他又不信任。東南沿海的局面關係大清的安危,所以必需派一個有能力才幹並深得康熙信任的人前去。
  • 康熙一代聖君為何不成全自己兒子,非要佔有寶日龍梅呢!
    有之稱的寶日龍梅是喀爾喀公主,大家稱之為"草原月光"。她的家人遭到屠殺,國土被搶,來到北京向康熙請求幫忙。康熙沒想好,就將寶日龍梅安置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
  • 康熙明知自己的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佔有她?
    因為康熙皇帝是被動的,康熙王朝中有句經典臺詞,即康熙在戰勝噶爾丹後和寶日龍梅共赴雲雨之前的「寶日啊,你QIANG暴了朕啊!」,到底誰主動,一目了然。寶日龍梅,按照電視劇的設定,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的女兒。
  • 胤褆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佔有了寶日龍梅?
    事實上,康熙也沒有打算過佔有寶日龍梅,他與寶日龍梅在大草原上的那次「結合」,完全是在其酒醉興奮的情況下。當然,這種尷尬的結合更是在寶日龍梅主動獻身的情況下,以至於事後的康熙,略顯無奈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你今天是強暴了朕啊!
  • 《雍正王朝》魏東亭選擇上吊自盡,究竟誰才是逼死他的幕後元兇?
    電視劇《雍正王朝》開播21年經久不衰、好評如潮,是一部公認難得的清宮劇佳作。看似簡單的劇情卻蘊含著複雜、激烈的政治鬥爭。追比戶部欠款一案中,康熙「發小」魏東亭之死就將這種「鬥爭」體現得淋漓盡致。表面上來看,魏東亭之選擇上吊自儘是因為無力償還所欠戶部的35萬兩銀子。但事實上,魏東亭之死卻是多方「博弈」的必然結果。
  • 歷史記載:康熙王朝康熙當著胤褆的面臨幸了寶日龍梅,其實是為
    》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裡面的諸多情節被大家拿出來品評,褒貶不一,不過倒也讓諸位看官們看得「心花怒放」,今天小編想討論的還是其中的一段劇情,有關康熙跟大阿哥胤褆還有寶日龍梅之間的感情糾葛。,他是蒙古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的女兒,也就是一位部落公主,後來自己的部族被準格爾所滅,寶日龍梅心懷復國復仇的夢想來到京城求助康熙,此時的康熙一心收服臺灣,所以暫時把寶日龍梅安置在了大阿哥府中,這才有了寶日龍梅和胤褆的日久生情。
  • 《雍正王朝》中,康熙囚禁十三爺,並不是為了保護他
    《雍正王朝》是一部大型古裝連續劇,講述了康熙晚年諸皇子,為爭奪皇位而展開激烈鬥爭的故事。《雍正王朝》於1999年在中央電視臺首播,一開播就獲得了廣泛的關注,最高收視率甚至達到了16.7%,在當時用萬人空巷形容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都不算誇張。
  • 康熙王朝7:康熙科舉中探花,鰲拜在朝堂上喊冤,倒打一耙
    放榜日魏東亭偷偷跑去打聽皇上的成績,卻沒看到龍兒的名字,於是便立馬回去稟報了康熙,康熙得知自己榜上無名,心情十分失落,魏東亭和蘇麻二人不停的安慰他,但他依然非常沮喪,一個人走在長廊散步,正巧遇見蘇克沙哈和濟世,兩人正準備請皇上過目進士的名單,並欽點庭試的頭三甲,在聽到探花的名字是龍兒時,康熙高興的跳了起來,見老師不相信,還當場背了一段自己的文章,並向兩人說明了自己冒名考試的事情
  • 歷史解密:康熙王朝康熙當著胤褆的面臨幸了寶日龍梅,其實是為了教育他!
    》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裡面的諸多情節被大家拿出來品評,褒貶不一,不過倒也讓諸位看官們看得「心花怒放」,今天小編想討論的還是其中的一段劇情,有關康熙跟大阿哥胤褆還有寶日龍梅之間的感情糾葛。,此時的康熙一心收服臺灣,所以暫時把寶日龍梅安置在了大阿哥府中,這才有了寶日龍梅和胤褆的日久生情。
  • 康熙王朝:鰲拜被擒,康熙卻拿有功之臣開刀,連心腹都嚇傻了!
    《康熙王朝》有一段情節,讓人看了後背嗖嗖直冒涼氣。康熙剿滅鰲拜和班布爾善叛亂後,回到大殿論功行賞。鰲拜大喊:「康熙,你快點殺了我,老夫寧死也不受辱。」沒想到,康熙不殺他!一說原因,眾人魂差點嚇飛。
  • 康熙為何非得將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
    康熙皇帝幼年時候的老師魏承謨的兒子,從小進宮作為皇帝的伴讀,可以說是康熙幼年的玩伴,所以康熙對其非常信任,康熙親政後魏東亭為康熙近身侍衛,可以說是皇帝的心腹。更是在剷除鰲拜的行動中立下汗馬功勞。康熙的侍讀和心腹手足,魏東亭與康熙可謂情誼深厚,魏東亭也一向對康熙忠心耿耿。
  • 康熙王朝:康熙當著大阿哥的面臨幸寶日龍梅,實則是為了警醒和教育他!
    文丨笑傲天下史 《康熙王朝》作為一部經典的歷史劇,其中有著不少考究的劇情,為我們深度還原了清朝前期,康熙盛世下的一片繁榮景象。其中以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作為主角,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在劇中有一段劇情,是關乎到康熙和他兒子,大阿哥胤褆以及蒙古公主寶日龍梅的感情糾葛。
  • 歷史上捉鰲拜的勇武少年去哪了?不愧為康熙心腹
    捉鰲拜是康熙奪回朝廷大權,開始親政的精彩一筆。當時,康熙只有16歲,可謂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後人為了凸顯康熙的果敢與精明,一再將康熙捉鰲拜進行文學創作及演義。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康熙王朝》就有描述,康熙訓練了一批布庫,用以捉拿鰲拜。組織這些布庫的就是魏東亭。魏東亭憑藉捉鰲拜,和康熙的關係更進一步,逐步成為康熙的心腹大臣。當然,二月河筆下的魏東亭是虛構的。他的原型是曹雪芹之祖父江寧織造曹寅。曹寅曾經做過康熙的侍衛。他有沒有親自捉鰲拜,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