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康熙王朝》一度熱播,許多劇中的人物,如孝莊,魏東亭,容妃,寶日龍梅,蘇麻喇姑等都深入人心,但其實這些主要人物中,至少有一半其實都是作者二月河先生虛構的藝術形象,在歷史上或查無此人,或與本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1、蘇麻喇姑
歷史上有這個人,但和《康熙王朝》中的蘇麻喇姑,完完全全不是一個人。
清朝的蘇麻喇姑,也就是蘇茉爾,是孝莊皇后的陪嫁丫頭,年齡與孝莊皇太后相仿,約生於公元1612年,比康熙的爸爸順治還大二十多歲,是康熙奶奶一輩的人物,怎麼可能跟康熙搞姐弟戀呢?
2、伍次友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是作者對一個書生的完美想像。有理想,有抱負,有治國安邦之才,有氣節,還有恩遇,讀書人的好事都讓他遇上了。
事實上,在康熙初年,滿漢之間的關係遠沒有那麼融洽,小皇帝不可能隨便到街上拉個說得著話的人,就拜為師傅。而平三藩大策,自有朝廷大臣謀劃,輪不到伍次友指手畫腳。
至於伍次友和蘇麻喇姑的愛情故事,就更是子虛烏有了。
3、容妃
劇中康熙最愛的女人,歷史上根本沒有。清朝的容妃,是乾隆的妃子,回疆人,傳說中香妃的原型。二月河先生非常偏愛這個藝術形象,不僅有故事,還煞有介事地為容妃封了一個諡號「孝慈仁皇后」,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小說好看,而虛構的。
作為一代有作為的帝王,康熙沒有那麼意氣用事,不會因為愛一個女人就怎麼樣怎麼樣。孝莊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傻到要靠一個容妃去阻止康熙廢太子。
康熙的妃子是清朝最多的,而他晚年最頭疼的事情是九王奪嫡,後宮死個妃子這樣的小事,他無暇去傷感落淚,最多嘆一聲氣,已經是偏愛了。
4、藍齊兒
既然母親是假的,那女兒也就生不出來了。
但藍齊兒雖然是沒有的,藍齊兒的故事卻是有原型的,就是康熙的第三個女兒,固倫榮憲公主。只是這位公主生於1673年,當時李光地已經是個31歲的中年人了,等公主成年,李光地已經是個糟老頭子了,兩人之間很難再磨出愛情的火花。
榮憲公主下嫁蒙古,但沒有嫁給葛爾丹,而是嫁給了孝莊皇太后的娘家人,親外孫烏爾袞。
葛爾丹生於公元1644年,年齡比康熙大10歲,他要娶,也是娶康熙的姑姑輩或康熙的姊妹,一大把年紀還想娶康熙的女兒,只怕他沒那個心情,康熙也沒那個好脾氣。
5、魏東亭
康熙的髮小,親信,擒鰲拜的主要幹將,一度被人們以為是韋小寶的原型,但這個原型其實也是假的,歷史上根本沒這號人。
歷史上康熙的近侍,比較有名的,只有大詞人納蘭容若,和曹雪芹的爺爺曹寅。而在擒鰲拜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是索額圖。魏東亭這個藝術形象,可以說是在這三個人的基礎上,描繪而成的,韋小寶也是。
6、魏承謨
兒子是假的,老子也是假的,但魏承謨是有原型的,就是清初著名政治家范文程的兒子範承謨。只是範承謨在康熙初年,才三十來歲,地位很低,只是個秘書院學士,稱不上「帝師」。
康熙七年,也就是在康熙擒拿鰲拜的前一年,範承謨授浙江巡撫,最大的功績便是在經略浙江期間,勤政愛民。在平三藩事件中,範承謨死于靖南王耿精忠之手。
範承謨的真兒子,名叫範時崇,官至總督,曾手刃耿精忠之肉,為父祭奠。
7、寶日龍梅
我覺得這個角色的敢愛敢恨,就是為後來她兒子十三阿哥鋪墊的,但十三阿哥胤祥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正史上人家的母親是敏妃章佳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和蒙古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換在清朝,就此一項編造宗室譜牒,二月河先生有十個腦袋都不夠搬家。
歷史上沒有寶日龍梅,和康熙父子的三角戀愛也不成立,至於在草原上和康熙破壞花花草草,就更是小說家的藝術發揮了。
後記:
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寫得太好,在某種程度上,讓許多不求甚解的讀者以為那就是真歷史。後來一些文學作品中,甚至直接採用二月河三部曲中的藝術人物和情節使用。比如《甄嬛傳》中,就有臺詞說「曾有位藍齊兒格格遠嫁蒙古」,而最典型的莫過於太監總管李德全,幾乎後來關於康雍的電視劇中都有,連偶像劇都少不了他。
但小說再好也是小說,代替不了真歷史。若讀者真對歷史感興趣,還是應該去看看正史,對於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切莫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