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天津女排隊長李盈瑩更新微博:「首先不小心傷人確實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以後我會注意。其次我確實道歉過了,不良之人請不要繼續道德綁架。同樣的事情大家總是有不一樣的看法,罵我兩句我也理解 但請別太過分。 」
相對於之前的基本上相當於失態的衝動,言語間確實算是已經變得多了些許冷靜。
事情起源於全國女排錦標賽決賽中,李盈瑩扣球落地後,由於腳過中線,結果山東隊攔網的核心孫杰被李盈瑩墊腳,孫杰馬上退出比賽。
於是李盈瑩的微博下罵聲一片,李盈瑩於是發文反擊,誰成想捅了馬蜂窩,微博幾乎被攻陷。
基本上李盈瑩屬於典型的有嘴說不清,因為面對無盡的謾罵,解釋和反駁的結果就是越描越黑。
基本上李盈瑩已經手足無措,進退兩難。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天津女排應該介入,因為小姑娘明顯對媒體欠缺應對的經驗。
不論是自媒體還網絡噴子,都是媒體的部分,他們有權宣洩自己的情緒,而李盈瑩的選擇有兩個,冷靜的技術解釋和完全的沉默。
其實解釋很簡單。
一,扣球人先啟動,基本上在高點觸球後就開始下落,因為向前的衝量,可能腳會過線,而對方的攔網球員後觸球,可能落地後腳會被過線的扣球球員的腳墊上。
這是少見的非對抗項目的身體接觸。
二,扣球運動員犯規與否,裁判員會作出適當判罰。
就這兩樣,這就夠了。
至於其它的,完全不需要應對。
李盈瑩應該學學金庸,當年王朔曾經有著名的「我看」系列,其中有就著名的《我看金庸》,把老先生批的不輕。
而老先生根本沒當回事,沒有反應,弄得等著出《我看金庸2》的王朔百爪撓心,自己反倒被弄得如梗在喉。
基本上通過李盈瑩的遭遇,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一,作為公眾人物,對於批評,甚至是過界的批評,你基本上只能接受。
二,中國的公眾人物,應該學會更好的媒體應對,因為沒有多少媒體是善意的,所有媒體的正能量的背後,都藏著一雙尋找新聞點的眼睛,典型的看熱鬧不怕熱鬧大,八卦是所有人的共性。
三,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惡意的,做為李盈瑩本人,更多的應該反思自己的技術,為什麼會幾次三番的過界傷人,誰在後排向前扣球時都會有巨大的衝量和速度,為什麼你卻控制不好?
四,人生其實是一個從話癆到啞巴的過程,生活和閱歷會把一個人從無事生非,說三到四變成沉默是金,無話可說。
體育明星其實也是普通的沉默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