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花錢報的課程,讓你跟著讀,你為什麼死活不開口,為什麼?」
我剛走到鄰居嬸嬸家,就聽到嬸嬸在吼她的小兒子,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嬸嬸家小兒子凱凱今年3歲半,嬸嬸給她報了英語啟蒙的網課,啟蒙課上有跟讀的環節,到了跟讀環節,怎麼說怎麼勸,凱凱都不開口。所以嬸嬸就生氣地吼了他。
其實很多家長在啟蒙孩子英語時,都會犯類似錯誤,包括我自己,之前我給女兒報英語啟蒙課,到跟讀時,她不開口說英語,我就生氣吼她。
直到後來我了解到「沉默期」這一概念時,我才發現我們誤解了孩子。
在孩子初次接觸英語的過程中,他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期,也就是不開口,只是聽,但我們的家長很容易操之過急,覺得孩子一開始英語啟蒙就要跟著讀,只有跟著讀才能學會。
這是家長在英語啟蒙時會陷入的第一個誤區,還有兩個誤區,我給家長們做下解釋:
一、逼著孩子開口說英語,不尊重語言沉默期
「二語習得論」認為,無論成人或兒童,在掌握外語能力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一年。
用孩子學漢語來說,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聽我們說話,但直到他們學會說話,至少要花兩年時間,他在0-2歲期間,把聽到的語言大量內化,等到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會開口說話。
其實英語學習和孩子學說話是一樣的,他們從來沒接觸過這門語言,一上來家長就催著孩子開口說,這不是拔苗助長嗎?
因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語言沉默期,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大量聽英語兒歌、故事,總之大量的輸入,等到沉默期過後,孩子自然會開口說英語。
二、搞混」聽說讀寫「順序,讓孩子越過聽說,直接閱讀
我見過一個父母,讓四歲的孩子學寫英語單詞,其實這樣就是弄混了」聽說讀寫「的順序,不但會打擊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孩子的英語學習也很不利。
外研社資深編輯蓋兆泉曾說:」我認為3-5歲不要讓孩子學閱讀,更不寫字,甚至不學ABC字母都沒關係,就是大量聽,先讓孩子理解聲音。「
聽說領先,孩子只有理解聲音,才會為後面的認字、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因而在啟蒙孩子英語階段,千萬別讓孩子跟讀背誦,或者大量閱讀。這種越過聽說直接進入閱讀的做法會影響孩子學習英語,甚至讓孩子開始厭惡英語。
三、著急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
我們學英語,因為缺乏英語語境,孩子對英語這種語言缺乏大量輸入。所以家長要做的啟蒙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大量有意義有興趣的聽。
人們常說」一萬小時理論「,其實孩子學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家長要在啟蒙初期給孩子輸入大量的英語,讓孩子堅持不懈地聽英語,孩子才會對英語這種語言有興趣有意識。
選擇孩子的聽力材料時,家長要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只有孩子感興趣,孩子才能聽進去。
比如我知道一位媽媽,孩子喜歡小豬佩奇,她就給孩子看英語版小豬佩奇,這樣孩子感興趣夫人同時,也接觸到了大量的英語輸入。
那麼孩子要到什麼時候可以去上英語培訓班呢?起碼要到6歲往後,當孩子聽了大量的英語材料,並且能簡單對話時,才有把孩子送到培訓班的必要。
不然孩子聽不懂不會說,去上英語培訓班只是浪費錢和孩子的時間,還會打擊孩子學習英語積極性。
英語啟蒙的3大誤區,各位家長們,你中了哪一個?
其實英語啟蒙是個慢工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監督孩子堅持下去,只有堅持學下去,才會真的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