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譚錚圖/受訪者提供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為武俠小說愛好者們創造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武俠世界。他的作品中,除了一個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武俠形象,還有融合了奇思妙想的武林絕學,如六脈神劍、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九陰真經、易筋經等。通過一支筆,金庸先生為大家創造了一個屬於武俠的「平行世界」,也為「金謎」們開闢了全新的討論空間。一直以來,到底掌握哪本武林絕學最厲害,也是「金謎」們討論不休的焦點。
在眾多武林絕學中,與虛構的「降龍十八掌」等不同的是,在《天龍八部》中被賦予濃墨重彩的《易筋經》確有其書。根據《天龍八部》的描寫:習得《易筋經》的掃地僧出場時一掌便讓蕭遠山、慕容博這樣的高手處在假死狀態,而鳩摩智偷襲掃地僧時,又被他的三尺氣牆所阻擋;被喬峰打得吐血後,掃地僧還能帶著蕭遠山、慕容博飛奔,喬峰也追不上。
小說中,《易筋經》絕學出自少林。據文獻記載,《易筋經》為達摩尊者所創。達摩尊者自印度東來,留駐在少林寺。如今,我們已再難見到《易筋經》最原始的樣子,但有武術愛好者卻將《易筋經》當中的一支——熊氏易筋經流傳下來,近日它還成功申請了到了廣州越秀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文中的李家駒就是熊氏易筋經的傳人。
李家駒
一代武術大師的傳承
據李家駒介紹,這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是由他的父親,一代武術家李佩弦先生傳授給他的。「小時候看到父親在練,我也就跟著他一起練啦!」李家駒說。
李佩弦是近代著名西關正骨名家、武術家,是嶺南醫學文化和武學文化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武林全才、杏林長老」。據了解,這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是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在熊長卿處習得。
李佩弦
熊長卿是清末民初傳奇人物,家境殷實,在清朝做過標統,是一位武術家,也是精武體育會會員,自幼習練家傳武術。李家駒告訴記者,「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是為熊長卿的家傳秘本,嚴格來說,因需要區別於少林或者其他派別的《易筋經》故命名為「熊氏少林大易筋經」。
「我父親在上海精武會(也稱精武體育會)時認識了熊長卿先生,所以就跟他學習了這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李家駒說:「父親一生當中跟隨不少武術名家學習。先後從趙連和、羅光玉、陳子正、吳鑑泉、熊長卿名師處學習了潭腿、少林拳、螳螂拳、鷹爪拳、太極拳、行拳10路、連拳5路、羅漢拳108手、易筋經以及刀、槍、劍、棍和大杆子等。1964年,他把『熊氏少林大易筋經』集結成書,在正式的出版社出版,後多次再版。」
李佩弦與師父陳子正(鷹爪王)合影
據了解,李佩弦進入上海精武會後,從上海到廣東佛山、廣西梧州、東南亞的暹羅、新州、金邊等拓展精武會的業務,設立分會,發展武友。
李佩弦在佛山創辦的精武會
據資料顯示,易筋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武術健身養生功法,在我國傳統功法和民族體育發展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為廣東傳習的流派,全稱「熊氏真傳少林大易筋經三級呼吸法」,簡稱「熊氏易筋經」或「易筋經呼吸法」,通過三級十四式,動靜結合,內靜以收心調息,外動以強筋壯骨,以形引氣,動作舒展,意隨形走,呼吸自然,柔和流暢,達到益壽回春、祛病強體、改善情緒、減壓健體等功效。
以武強身,以醫治人
李家駒除了是「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的傳人外,他還是一名醫生兼老師。他告訴記者,他已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任教多年,主要教導學生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醫術。他說:「我的學生也會跟著我一起練『熊氏少林大易筋經』,主要是把中國傳統武術和醫學結合起來,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當中的樂趣。」
除了在大學裡教學生,李家駒偶爾也在佛山帶著有興趣的人一起練,他表示,這也是希望有更多人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了解中國武術的魅力。
談起此次成功申請廣州越秀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李家駒說「是和一些『武林同好』一同申請的」。如今他們在廣州的流花湖公園設立了廣州荔灣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傳承基地,和螳螂拳、詠春拳的後人一起,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武術。
據介紹,「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每式從九個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長,忌急速。」李家駒說:「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外出運動,可以嘗試在家練習,活絡筋骨。」
來源|羊城派
責編|張德鋼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李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