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十三五河北大工程|京張高鐵:跨越百年驚豔世界

2020-12-15 騰訊網

河北日報記者許佳奇 李佳澤 方素菊攝製

深秋時節,張家口崇禮太子城小鎮,群山層林盡染,美得像一幅油畫。工地上,載重卡車奔馳,電焊弧光閃爍。北京冬奧會期間,這裡將高標準承擔北京冬奧會核心區配套保障功能。

小鎮西側不遠處,便是京張高鐵太子城站。小鎮的建設者中,有一半是北京人,他們都要經常乘坐京張高鐵往返於北京與崇禮之間。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行,冬奧城市張家口步入高鐵時代。

10月13日,一列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上駛過。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創造精品工程,確保毫米級的精準

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的青龍橋車站旁,有一尊詹天佑的銅像。他眺望著遠方,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百年滄桑巨變……

110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京張鐵路,打破了外國人「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呢」的論斷。他將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鐵路首次運用在我國幹線鐵路上,通過延長距離,順利通過了京張鐵路關溝段33‰大坡度。如今,京張高鐵在「人」字形下方穿過,與百年京張鐵路完成立體交匯,形成一個「大」字。

「在『詹天佑』腳下幹工程,必須幹成精品。」中鐵五局集團四公司京張高鐵項目經理蔣思說。

蔣思負責的八達嶺長城站,是目前世界上埋深最深、規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鐵車站。車站位於地下102米、相當於30層樓高的深處,佔地39800平方米,相當於6個足球場大。這在人類建設史上是少有的挑戰,特別是車站工程修到青龍橋站下方時,距地面僅有4米,還要保證上面的火車正常行駛。

由於地質和斷面多變,隧道施工要使用炸藥,卻不能傷及長城。建設者採用了國內研發、世界先進的電子雷管微損傷控制爆破技術。一般爆破的震動速度是每秒5釐米,但這種技術能夠把爆炸震動速度降低至每秒2毫米以內,相當於長城上遊客跺腳那麼輕微。

這種毫米級的精細,同樣體現在清華園隧道的修建中。京張高鐵從北京北站出站1分鐘後,列車從地上鑽入地下,5分鐘後穿過清華園隧道。

「別看這短短5分鐘,經過的地方有3條地鐵線、7條重要城市道路、106條重要市政管線,最近的距離僅有0.8米。」中鐵設計集團京張高鐵前期主管總工、集團分管負責人蔣偉平激動地說,這條長6020米的隧道,僅前期論證就用了5年時間,修通卻用了1年。

這條遭遇了世界上最複雜施工情況的隧道,要從5.4米的地下穿越北京地鐵10號線,隧道開挖直徑達12.64米,相當於5層樓那麼高。要在這麼複雜的環境下,實現這麼大體量的盾構施工,誤差還不能超過1毫米,這就好像在人體的眾多動脈之間做手術。

施工時,建設者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天佑」號,並結合京張智能化目標,建立了盾構安全建造可視化雲平臺,採用全預製機械化拼裝和大直徑盾構常壓換刀技術。這相當於為盾構機裝上了「眼」「手」「腳」,建設者可以時刻掌握隧道和周邊構築物的變形情況,確保毫釐之間的施工精度。

打造智能標杆,成果集成化應用

「智能」,是京張高鐵最亮麗的標籤。

京張高鐵是我國首條採用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化高速鐵路。智能動車組實現了350公裡時速的自動駕駛,可實現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車站精準自動對標停車,自動開門防護等。

列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基本能達到和地鐵一樣,不同的是速度。「這是世界首次在350公裡的時速下模擬一個最好的司機,用算法開出一條安全、節能、高效的列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電部信號專業主管莫志松說。

京張高鐵的購票、候車、調度、運維等也實現了全面智能化。旅客服務與生產管控平臺依照動車組到發信息,自動形成並調整作業計劃,向檢票、接發車、上水、吸汙、廣播等下達作業命令。

智能運營的基礎是智能建造。京張高鐵在建設中,首次融合BIM、GIS等新技術,同步推進數字鐵路和實體鐵路建設。通過集成施工圖設計電子文件,在全球首次建立了全線、全專業三維BIM模型,為鐵路設計、建設、施工、監理等環節提供統一的協同管理平臺,指導實體鐵路建設。

「智能高鐵不是某項技術、某種工藝、某個專業甚至某個領域的拓展和突破,而是對鐵路建設的認知和理念的變化,是從設計、建造、裝備、運營到維護全生命周期系統性的技術創新、集成和系統間匹配協調的劃時代變革。」蔣偉平說,智能鐵路通過各種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最大化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將這種機制儘可能地移植給人造設備及系統,從而將人類從鐵路運輸生產組織眾多複雜的觀察、思維、決策活動中解脫出來,實現整個運輸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便捷化。

「京張智能高鐵是我國智能鐵路最新成果的首次集成化應用,進行了67項智能化專題科研,在列車自動駕駛、智能調度指揮、故障智能診斷、建築信息模型、北鬥衛星導航、生物特徵識別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蔣偉平說,京張高鐵開啟了中國智能鐵路新時代,依託京張高鐵建設,我國將進一步形成智能高鐵應用示範方案,構建智能高鐵技術標準體系,成為引領世界的智能高鐵應用國家。

時空距離縮短,京張步入同城時代

54歲的趙春新是崇禮太子城小鎮旁邊營岔村的村民,現在成了太子城小鎮招商中心的一名保安。每當他看到太子城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時,心裡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30多年前,營岔村村民世代務農,經濟來源單一,村民日子過得拮据。頭腦活絡而不甘於受窮的趙春新,10多歲就出來打工了。然而,那時候,在當地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只能去北京。

崇禮人把去北京稱為「下北京」。京張高鐵開通前,崇禮人「下北京」還真是個麻煩事兒,要麼去張家口乘坐火車,到北京也至少三四個小時,要麼坐六七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對於趙春新來說,以前每一次去北京,路上都要折騰一整天。在北京打工期間,每年只有逢年過節時他才捨得回家一次。

2018年,在外面打拼了多年的趙春新回到家鄉,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他的媳婦在一家雪場的雪具大廳當主管,兒子在太子城小鎮工地上開工程翻鬥車。一家人在家門口工作,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過去打工得去北京,現在不僅自己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就連很多北京人也來這裡上班。特別是高鐵開通後,北京與崇禮之間實現了1小時直達,更多人來這裡幫咱建設家鄉,家鄉越變越美,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趙春新臉上溢滿著幸福。

來自北京的崇禮太子城小鎮精裝工程總監柳峰,是眾多來崇禮的建設大軍中的一員。高鐵開通前,他都是自己開車到崇禮,路上至少要四五個小時。高鐵開通後,他乘坐高鐵上班,不僅時間短,而且舒適、便捷、安全。他相信,未來,太子城小鎮將在京張高鐵的帶動下,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文旅小鎮新名片。

在高鐵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張家口人有了像趙春新一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高鐵來了,冬奧近了,張家口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張家口市民朱迎玲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京張高鐵開通後,大大縮短了京張兩地的時空距離,張家口真正融入了北京一小時經濟圈,京張步入同城時代。同時,增強了城市間的經濟合作,將帶動周邊區域乃至全國的人、財、物資源向張家口匯聚,給城市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河北日報記者方素菊)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百年京張鐵路,見證民族復興徵程
    從時速35km到350km,百年京張鐵路不僅記載了中國鐵路的變遷史,更是演繹出一部近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史。 百年京張,變的是建設工藝,不變的是必勝決心。百年京張,變的是旅客體驗,不變的是智慧創新。青龍橋附近的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
  • 發揚百年京張精神,創新助力北京冬奧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北京攜手張家口一起承辦的世界體育盛事,為了加強兩地溝通交流,確保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京張高鐵」按下了快進鍵。建設者們傳承著詹天佑等先輩們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家國情懷,在建設這一冬奧會重要配套工程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升華,讓百年京張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
  • 百年京張,將用實力和魅力助力2022北京冬奧
    如今,我們的智能化高速鐵路建設和發展在世界遙遙領先,我們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今年,我國印發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中國鐵路2035年、2050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跨越百年的兩部規劃交相輝映,共同見證了中國鐵路由弱到強,從追趕到超越的巨變。筆者以為,百年京張,將用實力和魅力助力2022北京冬奧。
  • 京張高鐵開通一周年,走近那些血脈京張人
    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一字之差,跨越百年時空,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裡到350公裡,兩條鋼鐵巨龍同框同向猶如鑲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新地標、新徽章,見證著中國鐵路發展和中國綜合國力飛躍。這條充滿故事的鐵路線上,有一群人,將最美青春年華融入京張血脈中。
  • 京張高鐵張家口站效果圖首次曝光:清新國際範!
    美麗宣化2016年,一條沿百年老京張鐵路線路設計規劃的嶄新高鐵拉開建設序幕
  • 【新春走基層】跨越歷史的「握手」:小站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中國網1月21日訊(記者 李高思)有一條鐵路,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它就是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老京張鐵路,建成於1909年,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111年後的今天,在相同的起點和終點,京張高鐵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
  • 【新春走基層】探訪太子城高鐵站:坐著高鐵去滑雪!
    京張高鐵開通運營15天,共計有78.33萬人「嘗鮮」,其中太子城站發送1.9萬人、到達2.12萬人。今天下午,2020年河北網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太子城高鐵站,切身感受京張高鐵開通為群眾出行帶來的便利與快捷。
  • 京張高鐵太子城站:乘著高鐵去滑雪成為新時尚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張青)在百年京張鐵路歷史展廳京張高鐵沙盤上,一片白色的區域尤其引人注目,這塊區域標註的就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太子城站。1月17日下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團來到太子城高鐵站探訪。
  • 京張高鐵太子城站樞紐裝修
    太子城站客運樞紐工程建築面積2.85萬平米,現已進入最後的裝飾裝修階段。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是北京冬奧會交通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位於張家口崇禮區太子城區域。圖為8月10日,京張高鐵太子城站客運樞紐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在安裝通風管道。供圖/視覺中國
  • 客運員丹丹帶你打卡京張高鐵最大站!
    客運員丹丹帶你打卡京張高鐵最大站!清河站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始建於1905年由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從1905年至2019年利用一系列對京張鐵路、京張高鐵有特殊意義的年份數字結合冬奧會5種顏色在金屬板上打造出
  • 北京冬奧高鐵配套工程開通!高科技迎各國健兒
    2019年的今天,時速350公裡的中國第一條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開通!北京到張家口的運行時間由原來的最快3小時15分縮短為最快45分鐘!位於張家口的崇禮滑雪場是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會場,眾多冬奧項目將在此舉行,然而崇禮距離北京還有不小的距離,駕車需要3、4個小時左右,高鐵開通後,北京到崇禮僅僅需要1個小時!而從崇禮高鐵站到達奧運村和各滑雪場只需15分鐘時間!
  • 京張高鐵通車,八達嶺長城站裡的「浙江製造」逆天了→
    作為京張高鐵沿線的重要站點,被譽為「世界最深高鐵站」的八達嶺長城站,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八達嶺長城高鐵站內,有3臺垂直高度達42米的扶梯。這一高度,刷新了高鐵領域扶梯的世界紀錄。近日,記者來到八達嶺長城高鐵站,一睹這一刷新世界紀錄的扶梯「芳容」。垂直高度達42米的扶梯超高扶梯群組「爬」15層樓用時3分鐘27日上午,在西奧電梯扶梯研發部部長邵衛鋒的帶領下,記者實地走了一遍八達嶺長城高鐵站。
  • 【檔案舊時光】北京檔案館:京張鐵路的今與昔
    京張沿線地形複雜,工程難度很大,很多富有經驗的外國工程師都望而卻步,但它卻實現了「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的目標,堪稱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一大壯舉。京張鐵路的建成,激勵了我國自辦鐵路的熱潮,自此之後,國人自辦鐵路的熱情高漲,全國各地紛紛效仿。說到京張鐵路建設的重要成就和歷史價值,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關鍵人物詹天佑。
  • 五河大爆發!合新高鐵年底開工,蚌五高速明年通車!機場也要開建
    文明校園、科技籤約、品牌入駐為五河發展助力百億項目投資、國家園林縣城五河發展的步伐勢不可擋!一、交通大爆發合新高鐵年底開工,機場、高速全來2019年五河眾多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為五河的發展加快了速度。高鐵、高速、機場都要來了,五河人將有著令人羨慕的出行便利。
  • 你相信京張鐵路,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你相信京張鐵路  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任意門」又在哪裡?    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第二天到了現場發現,這石碑上符號的形狀和尺寸好像在京張鐵路的老照片裡見到過。  向人請教後,楊存信才知道石碑上的符號叫「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起源於宋代,是蘇州商人計數的符號,後來成為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民間的「商業數字」。  當年,京張鐵路興建時正是用「蘇州碼子」來標註公裡數。
  • 鐵路榜樣丨楊存信:父子接力,69年守望百年京張
    10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古老的燕山綿延起伏京張高鐵的開通運營讓這裡煥發出新的光彩  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中的青龍橋站矗立著詹天佑先生的銅像,保留京張鐵路使用過的舊鋼軌,存放著寫有蘇州碼子的老路標,演繹著一段百年京張的動人故事。  時速350公裡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一路向前,向著燕山山脈飛馳。
  • 走訪十三五河北大工程|秦淮數據:新業態澎湃新動能
    「懷來處於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張家口市,有著豐富的風光電能源,可以為數據中心提供穩定的、平價的清潔能源;G6、G7、興延三條高速公路和京張高鐵從此通過,便於網絡鋪設和連通,網絡延時相對更短,網絡質量完全可以滿足客戶在線計算等熱數據需求;毗鄰核心城市,可對北京數字經濟發展中湧現的新業態、新場景進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全適配,助力數字領軍者以及獨角獸業務的發展和迭代
  • 時代·鐵路榜樣丨楊存信:父子接力,69年守望百年京張
    10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古老的燕山綿延起伏京張高鐵的開通運營讓這裡煥發出新的光彩  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中的青龍橋站矗立著詹天佑先生的銅像,保留京張鐵路使用過的舊鋼軌,存放著寫有蘇州碼子的老路標,演繹著一段百年京張的動人故事。  時速350公裡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一路向前,向著燕山山脈飛馳。
  • 從「新京張」看百年巨變_觀點評論_財經_中金在線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通車,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  「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曰富、曰強,首賴工學。」這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學家》中的疾呼。百餘年,從這裡出發,又在這裡夢圓。
  • 京張高鐵票價信息首次曝光+更多實拍照流出,這樣的G2022你覺得貴不貴?
    2015年初,北京市長提出「為了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調整了京張高鐵原建設方案,時速從原來的250公裡提高到350公裡。」▲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 「瑞雪迎春」軌道上實拍2018年12月,兩組京張高鐵智能動車已運至試驗中心軌道,高鐵動車組實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