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京張鐵路
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任意門」又在哪裡?
答案……
去京張線青龍橋站瞧瞧
始建於1908年
還有著名的「之字線」
……
站臺裡每一個老物件
都是京張線的歷史見證者
但,有件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這些老物件其實個個是「話癆」
……
想像一下
如果這些文物開了口
他們最想說點啥?
詹天佑銅「象」,不是「像」,錯別字?
「詹天佑象」建於1922年。碑文「詹公天佑之象」由時任總統徐世昌親筆書寫。
在《詹天佑文集研究》中詹天佑嫡孫詹同濟解釋說,這座「銅象」沒有經過任何藝術加工,「以求見象如見人」是代表詹公真實原貌的意思。
1905年開始動工的京張鐵路,為啥用的是1898年的鋼軌?
當時鋼價貴,鐵路建造的預算緊張。
為了省錢,詹天佑費盡心思找來了1898年生產後,未使用過的一批鋼軌用於貨運路段。
儘管不是「當季新品」,但質量絕對有保障。這也是為啥,京張鐵路完工後,建造成本比預算節省了20多萬兩白銀的原因之一。
懸魚可夠「玄乎」的
車站小院東西兩處房頂,兩側博風板中間的豎軸叫「懸魚」,意思是「以魚求水,以水克火」,代表對建築安全防火的一種期盼。
「抓魚」的過程還有個小故事。
老車站在按原貌修繕時,屋頂正中的懸魚,找不到原件,無法參考複製。
正著急的時候,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卻在車站附近的草叢裡發現一塊半埋著的舊木頭。
挖出來一看,竟然正是求之不得的「懸魚」原件。
你說,這是不是詹公護佑?
瘦身神器——小瓦片
車站主站房屋屋頂使用的是西式瓦楞鐵,而沒有使用我國傳統的小青瓦,可以更好地減輕房屋主體承受的重量。
會變色的花崗巖?
站臺邊緣鋪墊石,材質為花崗巖。
這種本該是青灰色的石磚,由於車站進站方向處於長大坡道,列車制動過程中,閘瓦與車輪相互摩擦產生的鐵粉與蒸汽機車噴灑出的霧和水,形成了這種氧化鐵的暗紅色。
整誤會了?詹氏掛鈎不是詹天佑發明的
曾經,國內連接火車車廂之間的掛鈎大多為鎖鏈式。
詹老在修京張鐵路時,特意打電話詢問了美國同學。
經同學介紹,才知道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鐵路車廂連接方法使用的是「詹氏掛鈎」(像兩拳相握一樣)。
詹氏指的是美國人詹妮。
後來怕人誤解,詹老在自己的著作中,將詹妮譯為「姜妮」加以區分。
蘇州碼子,字都認識,怎麼念你知道嗎?
碼子兩字應念:mǎ zi。
2011年,居庸關車站的王站長在巡視檢查時發現在路基旁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些特殊符號。
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第二天到了現場發現,這石碑上符號的形狀和尺寸好像在京張鐵路的老照片裡見到過。
向人請教後,楊存信才知道石碑上的符號叫「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起源於宋代,是蘇州商人計數的符號,後來成為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民間的「商業數字」。
當年,京張鐵路興建時正是用「蘇州碼子」來標註公裡數。
這也驗證了這條鐵路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
印在紙幣上的「之字線」
這是中華民國時期交通銀行發行的50元紙幣。紙幣上的圖案正是青龍橋站京張鐵路「之」字形同時行車的場景。
韋氏拼音,你會讀嗎?
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韋氏拼音曾是世界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
青龍橋老站的牌匾上使用的就是韋氏拼音「CHINGLUNGCHIAO」(從左往右讀)。
想知道更多精彩故事10月8日上午7點《坐著高鐵看中國》百年京張高鐵有話說!
監製丨唐怡 陸毅製片人丨張奇斌策劃丨王楠視覺丨黃魯峰編輯丨陶夢琪 趙汗青 趙慧 陳越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