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拉車,抬頭看路「,這是職場中特別是體制內工作的一大生存法則。
有些人天天加班,但幹不到點上,有些人幹得瀟灑,而且實惠多多,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在一個單位稀裡糊塗幹了十年,領導換了幾任,辦公室的人都換了幾茬,受兩位老哥啟發,我才漸漸看清所謂的真相:在單位工作,能否得到領導賞識提拔,跟自己是否勤奮、加多少班,還真沒有多大關係。
有人會問,那與什麼有關係?
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刨去其他人情方面的影響,」猜「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職場生存能力。
」猜「什麼?
猜領導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猜領導想幹的事是什麼,猜領導這麼幹的意圖是什麼!
如果這些弄不清楚,你就是幹得再多,也是平平庸庸,你就是開會總呆在角落、永遠引不起領導的注意的人。
我們單位有兩位比我年長的老哥,私下感覺人都不錯,能力素質吧,能進我們這種機關,也不會差太多,都是過五關斬六將選過來的,但是沒過幾年,兩人的差距還是有的。
王哥,人是本地的,工作特別努力,本來我們這種單位就經常加班,而他是幾乎天天加班,周末也不例外,其實他老婆孩子都在市裡,本可以回家休息,可他就不。為此,領導也經常表揚他這種幹工作的勁頭,可表揚歸表揚,就是不見提拔。
劉哥,家是鄰市的,有急事也加班,沒事兒就開車回家了,可工作也沒見他落下,而且領導去哪總愛帶著他,感覺是個智囊一類的人物。
我跟王哥是一個處的,他的工作能力我是知道的,撐起我們處的半邊天,只要有他在,我們處的工作不會落下,處長挺認他,但是就是不受局長待見。
劉哥是平行處的,真是工作幹得可以,玩兒得又瀟灑,關鍵是領導還賞識。
作為同期、同齡的幹部,劉哥是最先當上處長的,36歲的正處,而王哥是在排擠之下交流其他地方任職的。
前幾年,我們經常在一起搞活動,為這事兒,我單獨和劉哥請教過。他喝多了說漏嘴,在機關幹,想幹工作容易,但要想幹好難,關鍵是要把準領導的脈,猜對領導的心思。
《羅織經》事上卷說:是以智才善窺上意,愚者固持己見,福禍相異,鹹於此耳。
什麼意思?
有智慧的人擅長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堅持自己的見解,他們福禍不同,都是源自這個原因。
無論是「窺」也好,「猜」也罷,正面解析就是分析判斷形勢,理解領導意圖,負面解析就是善於察言觀色,精於逢迎上級。
比如,領導不好說的話,你得替領導說,領導不想幹得罪人的事,你得替領導幹,領導不好直接表達的意思,你得私下替領導辦到,總之,你要時時站在領導的角度上,替他幹一些不好直接出面的事,或者不便直說的話。
王哥當時就犯過一忌:我們處管著某物的指標,局長又單獨要了一部分指標作為機動,不知怎麼走漏了風聲,下面有人找過來要,局長不好當面拒絕,就把王哥叫過去說:「小王,我們那個指標分完沒有,還有機動的嗎?」
王哥實在,當著別人的面,愣裡吧唧的說:「局長,您要的指標都在,我們沒敢動。」
可想當時局長的臉色有多難看。
王哥這事情辦得確實不美,局長明顯是不想給啊,否則還有必要找他嗎?直接讓他辦不就得了。
正確的做法,王哥當時應該說沒有了,或者說記不清了,再回去查查看看,因為當時的情況下弄不清局長的意圖,最好先把來人支開,然後再向局長請示具體怎麼辦。
所以,王哥幹不明白是正常的,就這樣幹工作,加一百晚上班,也換不回局長的好印象,最後那個結局是必然的。
《羅織經》說:上無不智,臣無至賢。
上司都聰明的很,想取悅上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用常理行事是行不通的。
至此,我們得清楚:
第一,職場如魚得水之人,多能揣摩出上司心意,他們善於觀察,能夠從上司的一舉一動中,準確無誤地判斷出上司的內心想法,進而搶先一步為上司分憂。
第二,職場愣頭青們,大多不會體察上情,但又自恃聰明,喜歡自作主張,說話辦事很難合上司的意思,必然招致上司的厭惡。
講這些,不是想教大家學職場厚黑,或者幹一些違規的事情,但是在職場上混,有些事情不幹是不行的,只是把握好度就行。《潛伏》的餘則成就是個高手,不是也出色完成任務了嗎?
如果您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或者想在官場上更進一步,建議您看一下《羅織經》,這是唐朝酷吏來俊臣寫的,就是「請君入甕」那個傢伙,這本書被老梁稱作天下第一邪書,號稱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因為它寫盡了人性之惡,寫透了權謀厚黑。
這本書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寫了很多閱人、事上、治下、謀權、保身、察奸、害人的暗黑策略,學這些,不是為了自己害人,而是為了防身。無論您是從政,還是經商,都免不了人情世故,而這本書能夠讓你快速看清套路,保護自己,快速上位。
誰家的床頭沒本厚黑學,沒有什麼好隱諱的,我就收藏了一整套書,《羅織經》只是其中的一本,還有《小人經》《仕經》《權謀書》《守弱學》等,總共是天下無謀之秘卷8書、謀世制勝5本,如果您手頭上有閒錢,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