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香港電影
才是內地青年的時尚啟蒙
發現沒,最近又開始流行90年代的港風了,人們印象裡的港風大概都離不開紅唇、柳葉眉、復古西裝、優雅長裙,一身白襯衣和牛仔褲都可以穿得風情萬種。這絕對不是種草軟體下的港風穿搭模板能夠西施效顰的。
港風之所以能夠在過去二十年對我們的時尚影響那麼大,還得多虧了90年代,同樣處於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
要說港風到底是一股什麼風,我個人認為正是90年代TVB電影裡的港星服裝引領起來的風潮。
《無間道》裡的西裝革履,《頭文字D》的街頭啟蒙,還有《春光乍洩》裡濃鬱的港式穿搭……
關之琳、王祖賢、陳冠希、張國榮等港星就這樣成為了內地青年的時尚啟蒙,就在這個月4.1日,為了紀念張國榮,韓國準備在4.1號重映電影《霸王別姬》,但由於疫情的緣故還是推遲上映了。
影院遲遲不復工,疫情期間看電影,還得在家看。
最近,我發現雖然沒有最新的院線大片可播,但是在B站上,上面提到的好多電影都上線了。
今年2月經典港片《無間道》三部曲來了一撥回憶殺,3月份又來了《頭文字D》直接讓彈幕炸鍋,在4.1號前一天,《新上海灘》、《阿飛正傳》、《為你鍾情》等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也上線了,B站看片指日可待。
《春光乍洩》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部屬於張國榮的最好的電影,有人說是《霸王別姬》,因為它代表了香港電影的巔峰,但《春光乍洩》這一部,卻是很多人看過之後,最難以忘懷的一部。
在晃動不安又色彩豔麗的片段裡,何寶榮穿著那件出場很多次的暗黃色皮夾克,總是吵吵鬧鬧,黎耀輝穿著燈芯絨西裝外套,看起來溫暖而質樸。
他們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街上最浪漫的一對,他們逃離香港,可外鄉的街道仿佛都為他們變成了光怪陸離的香港。
青少年時期看的時候似懂非懂,看著何寶榮和黎耀輝相愛相殺,不明白為什麼兩個離經叛道的香港人偏要執著於一段註定失敗的同性關係。
你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但長大後發現,其實大家寂寞起來都一樣。
「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霸王別姬》
當然了,提到張國榮,《霸王別姬》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一部電影,在陳導找到張國榮親口講戲時,張國榮的那一句:「我就是程蝶衣。」讓這部電影成了中國影視的封頂之作。
為了看一眼程蝶衣,在國內首映的那天影迷硬是把玻璃門給擠碎了,在幾元一張電影的年代裡,創下了4800萬票房。
十七年後的4.1號,《霸王別姬》在B站上映,片名一出彈幕幾乎快把屏幕刷滿。風華絕代,不過如此。
粵語有一俗語這麼說:「張國榮都要捱十年」,意思是張國榮這麼優秀的人,出人頭地前都得熬十年。寫他的太多,太多的語言只顯累贅,只想說一聲:永遠懷念他。
「小樓依舊當年貌,世間再無程蝶衣。」
《喜劇之王》
這部電影當時是作為賀歲喜劇上映的,但是相比周星馳參演其他的喜劇電影相比,《喜劇之王》它不夠「喜劇」。
主角尹天仇不是混跡片場做一個龍套,就是在和他同樣落魄的村民之間消磨時光,他穿著不合身的西裝在海邊大聲喊出:「努力,奮鬥」的樣子曾經把你逗笑過,但是再看一遍的時候,彈幕上有人卻說:「個人認為這是周星馳最深沉的一部電影。」
為小人物的市儈生活增添一份色彩的,只有電影裡面18歲的張栢芝而已。
美的女演員太多了,而張栢芝的美又如此罕見,她一出場便是乾淨的水手服、百褶裙、皮鞋配白襪,清純寫在臉上,卻和如今浮躁的少女感無關。
即使以後的她自己,都再也難美過《喜劇之王》穿著寬鬆男士襯衣,長發飄飄18歲的自己。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逃學威龍》
《逃學威龍》是1991年上映便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周星馳憑藉著自己身上的喜劇天賦,憑藉著《逃學威龍》三部曲徹底走紅於香港影視圈。
由於影片在校園題材上的成功,還帶動了一大批港臺兩地的校園影片出現,成為一股風潮。
說起來,《逃學威龍》還是很多人學院風穿搭的啟蒙。
學院風外套blazer、格菱紋針織背心、連帽衛衣、格子襯衣、匡威帆布鞋等一系列單品你都可以在電影裡看見。誰說毛衣就得穿得乖巧,你看朱茵的漁夫毛衣配上一頂棒球帽,靈動又俏皮。
二十年前電影裡的學院風,即使到了現在居然依然很耐看。
「如果不是你,我的地理就不會考到80幾分。」
「如果不是你,那幫小子就不會對我死心塌地。」
《重慶森林》
《重慶森林》這部極具王家衛個人風格的電影是許多文藝青年的心頭好,在他們反覆的分析琢磨,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的時候,都無一例外被電影中的阿菲和阿城武攝住了心神,將《重慶森林》刷上十遍有餘。
阿菲一頭短髮清爽利落,出場的時候一身亮黃色襯衣配灰色圍裙,看起來那麼靈;阿武呢,一身條紋格子襯衣配紅色領帶,即使臉龐再俊俏,但落魄的樣子就是一個香港再普通不過的工薪階層,在便利店痴痴地問:究竟什麼東西不會過期?
很多人喜歡《重慶森林》,或許只是把它定位成愛情小品電影,但隨著每一次的再刷都發現這部電影講的不是愛情,它似乎觸碰到了人類情感世界的廣袤和強度,又透露了高度理想主義式生活的可能性。
這都超出了自己懷著朝聖一部愛情電影去看的預期。
同時,人們喜歡這部電影,還因為它代表了香港電影的最好時光,以及人們所嚮往的90年代的香港。人們企圖從電影裡香港尖沙咀的重慶大廈,窺見整個光怪陸離的香港。
「你想去哪裡?」
「加州。」
《頭文字D》
2005年夏天,你還記得那年上海F1賽車場萬人空巷,原因不是世界頂級賽事要開始了,而是青春期的孩子們都在等待著一場足夠讓他們銘記一輩子的電影發布會——《頭文字D》在國內上映了。
05年,正處於潮牌服飾文化在國內的起步時期,而《頭文字D》則順勢成為了男孩女孩們心中的潮流聖經電影。
腳踩NB 574跑鞋開復古跑車AE86的單純大男孩藤原拓海,周杰倫;
腳踩白色漆皮Air Force 1和開的GTR一樣惹人注目的中裡毅,餘文樂;
穿機車教練夾克,開馬自達的FC的天才賽車手高橋涼介,陳冠希。
電影裡的三個主角放到14年的今天,依然都還是80、90年輕人的潮流標榜,就連在裡面把Bandana換著花樣戴的黃秋生都酷到不行。
比起去電影院安安靜靜看電影,在B站看電影更像是一種電影陪伴。一部電影就是一個聊天室,大家有聊不完的話題。
你看3月份上線的《頭文字D》,就直接讓彈幕炸鍋,都是秋名山飆車的老司機,你一句「AE86上山啦」我一句「逮蝦戶」,從來沒有覺得看電影也可以這麼有趣。
在B站,總能找到和你一樣喜歡某部電影的人,一起說出爛熟於心的臺詞。
從張國榮電影、到周星馳電影,再到高分電影,你總能找到值得隨手拿出來看的內容,來懷念當年的港風。
"你最喜歡的經典港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