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價格為何與產量齊飛

2020-12-26 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嘉 文/圖)今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價格也達到歷史高位,市場一片火熱。從收購端看,在部分地區的糧庫前,賣糧的農民趁著價格高位排隊賣糧,實現了產量和收入的雙增長;從需求端看,糧食產業鏈下遊的貿易商和相關企業加快了收糧進度,不少企業均表示市場看漲情緒濃厚,後市價格波動難以預測。隨著秋糧收購漸入高峰,糧食市場有哪些新特點?糧食產量不減,價格又因何上升?帶著這些問號,中國商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我國糧食主產區吉林省。

今年糧食收購進程加快,市場購銷兩旺。

有人歡喜有人愁

秋糧的「大頭」集中在東北地區。經歷了三場颱風後,進入10月,東北地區的秋糧收購進度明顯加快,市場逐漸活躍。

「我賣糧時的價格是1.08元/斤,一共賣了約260萬元,都賣光了,現在已經沒有糧了。」 吉林省德惠市惠發街燒鍋村的農民尹小宇今年種了1500畝地的玉米,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的玉米價格已經達到近五年的最高點了,他的收入也比往年高出不少。

今年糧食市場開秤即火熱。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處副處長劉喆對記者表示:「9月份玉米的開秤價格為1.05-1.07元/斤,11月上旬階段性小幅回調後,市場價格持續走高並保持高位運行。目前主流收購價格為1.20-1.25元/斤,較開秤價格上漲0.15-0.19元/斤,同比去年上漲0.35-0.39元/斤。」

今年走高的糧食價格也讓不少農民出現惜售心理。11月中旬,持續走高的玉米價格開始出現短暫回落跡象後,又迎來了一波售糧高峰。「我手裡還剩下的1000斤玉米是11月中旬賣的,那會價格不如月初高,但也還行。」吉林省公主嶺市陶家屯鎮石柱溝村農民韓山告訴記者,今年玉米非常好賣,還沒收割時就有貿易商來預定。

有的加工企業和飼料養殖企業已經提前開秤鎖定糧源。

近年來,糧食購銷市場化加速。農民被推向了市場後,糧食貿易商、加工企業等也參與到了市場競爭中。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介紹,有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和飼料養殖企業已經提前開秤鎖定糧源,加大收購力度;部分大米和麵粉加工企業也在積極組織原料採購,銷區企業到產區採購糧源的情況也比前幾年明顯增多。

除了農民,今年高開高走的糧食價格令其他市場參與主體有些「措手不及」。吉林昆禹糧油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偉春告訴記者,今年糧食價格跳躍性太大。以玉米為例,從去年糧食收購開始到今年新糧上市,價格從1700元/噸漲到2600元/噸,給收糧造成了一定困難。

市場火爆

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市場上並不缺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較去年增加了113億斤,增長了0.9%。同時,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披露數據,截至12月1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8275萬噸。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010萬噸。黑龍江等七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1767萬噸。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4366萬噸。黑龍江等六個主產區累計收購大豆132萬噸。

今年糧食收購收購進度快於去年,市場購銷兩旺。吉林德惠新良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糧庫主任劉剛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新入庫的糧食也比往年多了1萬噸左右,糧食收購的價格也達到了歷史高點。

今年的糧食價格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產量上漲的同時,收購價格也同步上漲。根據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截至12月21日,玉米主流收購價格為1.20-1.25元/斤(高點達到1.28元/斤),較開秤價格上漲0.15-0.19元/斤,同比去年上漲0.35-0.39元/斤;普通稻穀的收購價格為1.44-1.48元/斤,較開秤價格上漲0.06-0.08元/斤,同比去年上漲0.10元/斤;優質稻穀的收購價格為1.50-1.60元/斤,較開秤價格和去年同期均上漲0.05-0.10元/斤。

吉林中農吉星現代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售糧高峰期時,糧庫前排滿了來前來售糧的貨車。

受價格影響,今年的糧食市場非常火爆。「截至目前,我們今年收了1.5萬多噸玉米,比往年收的都多。」吉林中農吉星現代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劍平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售糧高峰期時,糧庫前排了20多輛來售糧的大貨車,還有農民從地裡收完糧食直接就送來了。

糧食市場的火爆也吸引了更多企業參與其中。根據企查查數據,截至9月,今年糧食相關企業的註冊量達6.1萬家,同比上升18%。目前國內已經有58.7萬家糧食相關企業。

價格因何走高

從今年的糧食產量看,市場上並不缺糧,糧食價格因何走高?

今年東北地區的糧食豐收實屬不易。今年8月以來,吉林省的玉米遭受了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大颱風的打擊後,出現了收割困難的問題。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鐵嶺村農民東長亮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颱風過後,一部分玉米被風颳倒後,見不著陽光,顆粒沒有吸收夠足夠的養分,收割機器一打就碎了。

颱風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割成本,機器收不上來的玉米就需要人工來「撿」。「今年收割成本一垧地(一垧地約為15市畝)約增加了1500元,速度也比往年慢很多。」 東長亮說。

糧食收購正在進行。

另外用糧需求增加也是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飼料用糧是一大需求,吉林德翔集團總裁王小兵對記者表示,公司一年生產飼料20萬噸左右,玉米的需求量在12萬噸,其目前在玉米需求上還有缺口,要在明年1月份前補上。

「一是目前全國玉米呈現供不應求局面。玉米的產量是總體略減,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飼料的剛性需求增加;二是從農民的種植環節看,由於東北地區遭受三場颱風的影響,生產成本方面或有增加,這也是支撐價格提高的因素;三是深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積極入市、掌控糧源意願較強,也對價格形成支撐。總體看,這三方面因素是今年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劉喆說。

市場待降溫

我國糧食安全的底氣首先來自產能。從糧食產量看,目前市場上並不缺糧,後續價格大幅上漲缺乏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們國家小麥和水稻自給率都能保證98%以上。玉米自給率也很高,前兩年還為庫存太多發愁。」

此外,國家宏觀調控也在為市場降溫。在秋糧收購及糧食市場情況新聞通氣會上,秦玉雲表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視情況研究暫緩部分儲備稻穀等品種的輪入,發揮好儲備糧吞吐調節市場的作用。今年以來,政策性玉米已經陸續投放超過7000萬噸。

糧源供給渠道也在不斷拓寬。根據中國海關數據,截至今年10月,糧食累計進口量達到11514萬噸,同比增長近三成。這其中,玉米進口同比增長了97.3%。

相關主體均在等待糧食價格回落,糧食市場平穩運行。「今年價格太高,我們明年包地種玉米都是按照今年的價格包的,如果明年價格降了,我們就賠了。」 尹小宇對記者說:「還是希望玉米的價格能夠平穩保持在每斤九毛左右,不要有太大波動。」

同樣等待糧食市場降溫的還有貿易商和加工企業。在楊偉春看來,貿易商就是搬運工,把糧食從產地發運到銷區,就從中間賺點微利。讓他去囤積等市場,沒錢沒實力,社會不允許,銀行也不支持。只有價格平穩了,市場才能流動。王小兵也坦言,今年的糧食價格確實令他感受到了壓力。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喜貴表示,目前國內小麥、稻穀兩大口糧品種庫存仍處於歷史高位,有能力滿足全國一年以上消費需求,預計價格將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後期玉米上市量將繼續增加,供應充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

相關焦點

  • 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
    受新冠肺炎疫情、蝗蟲災害等因素疊加影響,今年的全球糧食市場面臨嚴峻考驗,如此環境下,我國的糧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經濟日報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農業連年豐收,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有底氣保障糧食供給,並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發揮基礎性作用。
  • 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糧食生產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中越雙語】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N m 2020, s n xu t l ng th c Trung Qu c ti p t c b i thu!
  • 商丘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創歷史新高
    核心提示:據國家統計局商丘調查隊調查數據:2020年商丘市糧食播種面積較上年略增,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741.91萬噸(148.38億斤),創歷史新高。
  • 1.3萬億斤中國豐收增進全球糧食安全
    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比上年增加4.7%。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長5.9%。薯類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長1.0%。調查顯示,今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其中穀物單產42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長0.4%。
  • 抓穩抓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 全力以赴奪取明年糧食和農業豐收
    12月10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糧食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領導同志相關批示要求,專題研究明年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問題。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 我省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記者從近日在定西市召開的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甘肅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加之今年雨水合節,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甘肅多措並舉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在確保小麥麵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的基礎上,把發展全膜玉米和黑膜馬鈴薯等旱作農業作為糧食生產的突破口,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強化科技支撐,推廣良種、全膜雙壟溝播、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持續擴大種植面積,今年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50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為保障全省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 遼寧省糧食生產闖「四關」奪豐收
    我省糧食生產闖「四關」奪豐收產量為歷史第三高,穩居全國第十二名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糧食產量數據公告,我省糧食總產量達到467.8億斤,為歷史第三高水平,居全國第十二名,糧食主產省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單產為每畝884斤;糧食播種面積為5290.5萬畝,居全國第十四名
  •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糧食生產情況
    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糧食生產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
  • 糧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糧食生產情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多年豐收,庫存較為充裕;今年春播進展順利...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多年豐收,庫存較為充裕;今年春播進展順利,夏糧豐收有望;國際影響有限,米麵隨買隨有,不必囤積搶購。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中國有14億人,人人要吃飯,天天要吃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五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達到13277億斤。
  • 河南夏糧再獲豐收 連續13年產量過千億斤
    新聞發布會現場 賈楠攝  人民網鄭州6月26日電(徐馳)中原糧倉再獲豐收!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河南夏收已結束,從專家預產和收穫情況看,豐收已成定局。  河南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不但解決了本省1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600億斤原糧及製成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日前河南省政府「六穩六保」系列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王俊忠介紹了面對疫情壓力,河南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雖然準確產量還在測算,但豐收已成定局。」
  • 糧食連年豐收,為何要強調保持危機意識?
    糧食連年豐收,為何要強調保持危機意識? 來源:南方雜誌原標題:《糧食連年豐收
  •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築牢經濟社會大局基礎
    央視網消息: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也是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這樣的一份成績碩果纍纍,也來之不易。
  • 全面奪取水稻豐收!葉貞琴到江門調研檢查糧食生產等工作時,這樣...
    全面奪取水稻豐收!葉貞琴到江門調研檢查糧食生產等工作時,這樣強調… 2020-07-06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理性看待當前糧食價格上漲
    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上漲是一把「雙刃劍」。目前來看,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糧價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後期玉米價格上漲也缺乏支撐。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影響,從期貨市場蔓延至現貨市場,「金玉米」「金豆粕」引發投資者紛紛進入糧食市場掘金,東北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對於穩定民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在糧食收儲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漲跌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
  • 寫好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豐收了!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豐收來之不易。儘管先後受到疫情、洪澇災害以及颱風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廣大農民和「三農」戰線工作人員通過艱辛努力,交出了一張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不僅僅是農業領域,在特殊年景,我們在更多的領域,同樣要書寫好一張張「豐收」的答卷。2020年逐漸走向尾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歲末年初喜話豐收,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回顧,更是對來年更好光景的祈盼祝福。
  • 俄羅斯糧食價格上漲,普京否認糧食危機,減少出口再成選擇
    在大流行背景之下,俄羅斯今年的農業仍然實現了豐產豐收。不過,令普京沒有想到的是,在俄羅斯農業豐收的情況之下,今年俄羅斯國內的基本食品價格反倒不降反漲,其中麵粉漲幅高達12.7%,在最新的會議中,普京已經指示經濟發展部在一周之內製止食品價格上漲勢頭。
  • 今年繼續穩字當頭——不誤農時,糧食生產抓緊幹
    王明生今年準備再從周邊農戶手中流轉30畝土地,大幹一場。過去一年,糧食豐收的故事在華夏大地上隨處可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產量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