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禮儀,美的你無法想像

2021-01-12 臉咔App

生活中總有一群這樣的人,

似乎是很容易因為一件小事,就陷入了腦補。

他們對他人的情緒非常的在意,別人說話的語氣,

甚至微信回復的幾個字眼,就能他陷入情緒拉扯的大戲。

說句實話,咔哥我有社交恐懼症,

你說你也有,他說他也有。

稍微哪個大型聚會就不太想去了,就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了。

如今現在的社交焦慮已成為一種流行病,

美國有4000萬人深受其害,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

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當眾說話會磕磕巴巴,甚至很慌張,發了朋友圈沒人點讚會尷尬,

「看到十個人以上的場合就不想去了」,

「群聊裡有紅包,第一個點進去拿的絕對不會是我」,

「虛擬的網絡世界裡無盡風騷,見面慫成狗」……

許多人十分害怕冒犯別人,

卻自帶無限冷場的屬性,

「唉,做個社交達人,確實真難!」

咔哥搜了下2019年的這些人社交焦慮瞬間

社交恐懼人群:

單位搞集體活動,當場要求每一個職員準備一段才藝表演,同事們聚在一起討論,而我,準備一瞬間想辭職,雖然工作幹得如魚得水,但我真的沒辦法當著那麼多人表演。這不是公開處刑麼!太可怕了!

和同事社交會焦慮:

下班地鐵口,遇到不熟的同事,會故意說你先走吧,我去買點東西,其實是不知道聊啥。

遠處看到不是特別熟的人,會躲起來,或者掉頭走。

與不熟悉的人目光對視,我會很尷尬……

與別人說完再見,忽然意識到你將要和ta往同一個方向走。

和朋友社交會焦慮:

「不好意思,我就不過去了,我已經計劃好在家待著啥也不幹了」

「能發信息,絕對不打電話」

和領導社交當然最焦慮:

與權威上級人物談話,我會很緊張。

每次遭到公開表揚或是批評的時候,恨不得鑽進地縫裡。

和陌生人社交也還是焦慮:

因為在滿是陌生人的派對上,不知道如何融入,只能像個樹袋熊一樣整場掛在朋友身邊…

自己在吃飯時,有陌生人坐在對面,就不敢看對方,眼睛只能盯著食物。

寧願迷路也不願意開口問陌生人。

咔哥也發現了一些數據

超過85%的人「在他人注視下工作,會覺得難受」。

60%的人選擇「能發信息,絕對不打電話」。

40%的人認為自己「網絡上是話癆,現實裡安靜如雞」。

患上社交恐懼症的還很多各式各樣的人

有學生:

一個人的時候每次都要裝作很忙的樣子,拿著手機打電話其實沒打給任何人,自言自語,路過一個店必須會買點東西才離開。

有白領:

晚上加班剛起身穿外套準備下班回家,看到後面有個同事也在穿外套,應該也是準備下班回家,但因為不是特別熟悉的人,一想到一會要一起走到地鐵站,有點沒話聊很尷尬,就藉故先溜了……

也有夫妻:

剛才吃完飯回來,準備從車庫去搭電梯,看到認識的鄰居正在進電梯房,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社交,和愛人對看了一眼,兩人默默地躲回了自家車位等了五分鐘才往電梯房走去。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到沒有一句溝通和疑問,完全是靠社恐對社恐的理解和默契。

其實,社交焦慮這麼流行,也就意味著人人都在焦慮。

得知你對面的人焦慮程度一點兒也不比你少,會不會讓你感覺好過一點?

同是天涯社恐人,相逢一起來聊聊!

其實社交恐懼的人也有快樂的瞬間

對方主動取消了你一直想拒絕去的約會。

當一件事情可以線上解決的時候。

整個周末沒有約會可以不出門的時候,

一天可以不用跟人說話,生活空間足夠大,不用每天遇見熟人。

有一個能跟你一起坐著,不說話也不尷尬的人。

下雨天可以一個人待在家裡,看喜歡的電視劇。

在你家的客人終於要走的時候。

每一次可以避免打電話的時候都很高興。

(如果以上任何一句話的時候都可以引起你的共鳴,那麼,你要開始自我檢查是否得上了社交恐懼症)

緩解社交壓力的方法

首先,正視社交焦慮症狀。當你出現「我咋這麼傻B」這種想法時,一定要及時喊停,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拿開,將關注點放在別的地方。

第二,學會應對恐懼。試著在心情放鬆的情況下想想社交場合。泡個熱水澡,蜷縮在舒服的毯子裡或聽著自己最愛的歌曲,然後想想即將到來的木合買的婚禮。放鬆身心,才能想像出舒適的場景。

第三,在社交場合進行互動。可以優先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或擅長的。比方說吃貨聯盟之類的分享美食的聚會。食物對心理的疏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更多的人會選擇和自己信任的人傾訴,也就是說,解決社交問題最常用的辦法,還是社交。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讓你的社交恐懼症有所緩解

那麼,你就每天多看看咔哥的日常推文就好了。

相關焦點

  • 社恐型短暫癱瘓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社恐型短暫癱瘓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9-24 17:23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社恐型短暫癱瘓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社恐型短暫癱瘓: 當有人邀請你去人流密集場所時,就會突然感覺身體僵硬,腿也不會打彎了,手也不知道放哪裡,身體就像半癱瘓狀態一樣, 還要假裝毫無異樣地加速躲開。   原標題:社恐型短暫癱瘓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直到當社恐的呼聲一次次地吹過網際網路大草原、引發超乎想像的共鳴,大家才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並帶著「怎麼這麼不爭氣」的心態反問——在90後當中,擁有社恐的比例好像太高了吧?因此,對於這屆年輕人來說,「不會打交道」這一想像背後的問題,其實是——90後的社交技能是怎麼缺失的?又為什麼沒有習得?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虎嗅網
    直到當社恐的呼聲一次次地吹過網際網路大草原、引發超乎想像的共鳴,大家才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並帶著「怎麼這麼不爭氣」的心態反問——在90後當中,擁有社恐的比例好像太高了吧如果深究這代人經歷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你會發現,「社交」一詞在需要學習的技能序列中排名非常靠後,
  • 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是你嗎?
    社恐人,是你嗎?」在現代青年中是一種常態,人人都是社恐人。你認為:只要能在網上自在衝浪,現實中能否交到朋友都問題不大。但現實卻是這樣的: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社恐人的內心在躁動,在狂呼:我也不想當社恐呀!還不是因為社交太難了!
  • 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受訪者自稱「社恐」,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在遇到心儀的異性時,62.4%的男生和78.8%的女生呈現被動態度。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中國青年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青年恐懼是社交嗎?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
  • 社恐天堂,冰火兩重天,這個芬蘭可能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讓我們知道了芬蘭不僅有極光和聖誕老人,還是社恐人群的天堂。在芬蘭,大家排隊是這個樣子的……注意哦,這可不是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是芬蘭人民日常的真實的狀態。在這裡不同於歐美的其他國家,每個人的私人空間和對外空間分得很清楚,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人們不會主動來侵入你的私人空間,甚至在疫情爆發後甚至流傳著下邊這樣一個段子:A:為什麼我們的新的社交距離要這麼近!!我們兩個才相距兩米!B:我知道!為啥疫情期間要求我們站的比平常還近呢?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越來越多的人給自己貼上了「社恐患者」的標籤。但是,在我們被「社恐」情緒深深困擾的同時,我們又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
  • 人均社恐的年頭,可以一直叫外賣就好了
    下班遲了、煲劇正酣、賴床未起,都只需要一句「放門口就好了」,外賣小哥幫你解決所有社交不必需。不想在甜品店等位,那麼外賣小哥可以為你在線排隊。外賣小哥可以讓你不出門就下館子,不買菜就自炊食。就像餓了麼最近推出的微電影一樣,那群武漢街坊的生活,全都離不開王一博飾演的9785號藍騎士,但這群在過早時拉家常的大爺、阿姨和小姐姐,可沒有一個是社恐。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社恐,完全可以「宅」得更理直氣壯一點的嘛。
  • 「每一次尬聊,都是我鼓足勇氣的掙扎」 | 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如果這些情況都中了的話,那你就是社恐無疑了。作為一名社恐患者,我太了解這種心路歷程了。社恐,同樣困擾過我很長的時間。小時候,寧願一個人在家吃泡麵,也不願意跟著爸媽出去吃飯。在路上碰到老師或認識的叔叔阿姨,能躲著就躲,躲不了就把頭轉到一邊假裝沒看見。
  • 當80%以上的工作是通過關係網絡找到的,社恐人的未來在哪裡?
    在數字時代,招聘網站、APP把「為你找到最合適的工作」「為你找到最合適的員工」作為他們的商業目標。可是,對於求職者來說,海投數百封簡歷可能得不到一次面試機會。企業也極少把通過招聘平臺海投的簡歷視為有誠意的應聘。
  • 原來動物也「社恐」?前方高能,注意繞行!
    你知道麼,社交並不只是人類獨特的行為,動物們也會社交。 知名社恐患者——老虎 相信之前大家都被社恐王者——芬蘭人刷屏了吧,但你們要知道,社恐的不止芬蘭人,還有草原王者
  • 2021國考面試熱點:97%的人都有社恐?線上社交能否成為解藥?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在線公眾號發布:2021國考面試熱點:97%的人都有社恐?線上社交能否成為解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能用微信講的小事情就別打電話,能打字說就別發語音…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推崇新的社交禮儀。不斷迭代的社交軟體,提供更便捷的溝通選項,但現實中很多朋友難得見一面。   關於社恐面試會怎樣考察呢?快來了解下。   1.到底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 當80%以上的工作是通過關係網絡找到的 社恐人的未來在哪裡?
    3由社會資本影響的職業生涯:「社恐人」的未來格蘭諾維特關注的是通過「弱關係」成功找到工作的受訪者,而這使他始終不能肯定地論述那些找工作失敗的求職者。我們或許可以根據身邊的見聞去展開想像。有多少人缺乏能從外界帶來信息的「弱關係」,又有多少人埋頭準備筆試、面試,搜遍網絡,最終卻長時間無法遇到合適的工作。即便你已經入職,不再為找工作發愁,也會見到一些平庸之人「混得開」「巴結領導」,從你身邊步步高升。他們要麼善於社交,要麼處於企業內部信息流動最快的地方——也就是經常與不同部門、不同行業聯繫的職位。這一切在「社恐人」那裡可能都是噩夢。
  • 禮儀培訓班——個人形象禮儀培訓班哪裡有
    禮儀培訓班——個人形象禮儀培訓班哪裡有,個人形象禮儀提升注重落地和可複製性。老師講解的內容要足夠生活化和接地氣,把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案例相結合。如果你想學習形象禮儀的課程,那麼市面上的機構一抓一大把,但如果你想找到真正與你身形、性格、職業相匹配的形象禮儀提升,那就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
  • 都社恐了,這演員還演什麼戲?
    原創 姜不停 看電影雜誌在世俗化的想像裡,混跡演藝圈的人,應該是左右逢源,社會社會,交際型人格。最起碼的,也不可能太內向。要不,怎麼釋放天性,在攝像機前,在無數觀眾面前,咆哮、嘶吼、痛哭、大笑?
  • 治癒社恐的辦法,中國人推薦「吃」
    原創 飽弟 福桃九分飽你多久沒去過別人家做客了?哪怕到了近在眼前的2021年,「做客」二字,依舊能讓社恐患者們腳趾抓地。© 圖蟲創意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從來都是吃出來的,甚至發展成了一門治癒的藝術:只需三步,一定能在世界上最容易引發社恐的場合裡,把你的尷尬治癒得服服帖帖。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原標題: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