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寫了一篇關於 Maskbook 擴充插件的使用教學,給想要保護個人隱私,但又捨不得離開 Facebook 的使用者一個新選擇。而剛好 Maskbook 的團隊,最近剛好來到臺灣舉辦線下活動,我們也很榮幸的與 Maskbook 的執行長 Suji Yan 安排了一段專訪,深入探討 Maskbook 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理想家、創業家
Suji Yan 是中國上海人,於美國 UIUC 取得計算機學位,又曾去過日本東京大學交流,但不到一年就輟學創業了。
Suji Yan 做過不少離經叛道的事,過去曾當過記者到沒人想去的日本福島核災區進行研究報導、反對九九六制度、也因為穿著女裝上班,而被冠以「女裝程式設計師」的稱號,接受過不少電視與平面採訪。
從這些生活經歷不難發現,Suji Yan 是一個具備叛逆特質的理想家、創業家。
Maskbook的誕生
Maskbook 背後的開發公司----Dimension 成立於2017年底,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開發出了開源挿件 Maskbook 。Suji Yan 表示,當初之所以會想要開發 Maskbook 是因為:
「每個人都知道 Facebook 有問題,都知道他會竊取用戶數據、販售這些數據,甚至利用這些數據影響政治,操控大選,但每個人都拿他沒轍」。
或許你會認為,由美國監管組織進行監管,對 Facebook 進行制裁不就好了?但美國政府是不會禁止 Facebook 存取用戶數據的,卻會因為 Facebook竊取用戶隱私而讓小扎進國會進行聽證會。Suji Yan 認為:
「想要透過監管抵制 Facebook 是幾乎不可能的,只能夠採用科技手段,唯有科技才能打敗科技。」
現時有許多區塊鏈項目針對 Facebook 的隱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大多都是想要打造去中心化的社群平臺與 Facebook 正面對抗,然而在這當中的最大問題是——用戶基數。
現有社群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且使用者習慣已經建立,想要打造新的平臺與之抗衡,相當困難。囙此 Maskbook 選擇讓用戶留在 Facebook ,在其 Facebook 的生態系中,打造 Maskbook 的生態系。
Suji Yan 以網景 Netscape 與微軟 Microsoft 的瀏覽器之戰為例。
1994年時,95% 的個人電腦市場被 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 Windows 掌握。作業系統是電腦的靈魂,一旦多數人習慣使用 Windows 之後,其他應用軟體也都依附著 Windows 的平臺而生。Microsoft 因此壟斷整個市場。當時網景還是一家新創公司,發表了網頁瀏覽器「Navigator」,Navigator 表面上是一個網頁瀏覽器,內在卻是能夠讓開發人員略過 Windows 作業系統,直接在 Navigator 上開發應用程序的開發平臺,帶來了新的生態和新的開發思維,短時間內成功佔據了85%的市場,在一段時間內嚴重威脅 Windows 的壟斷地位。
Suji Yan表示:
「我們不能想著要離開 Facebook 或 LINE ,而是要將現有的社群平臺當成我們的基礎設施,就像當時網景把 Windows 當成他的基礎設施一樣,這樣才有機會打贏,我們依照這個邏輯做了Maskbook。」
打造 Maskbook 的生態系
Maskbook 主要採用非對稱加密法保護用戶在 Facebook 上發佈的貼文,當你用私鑰加密後,除非對方擁有你的公鑰,否則就無法看到你發佈的資訊,包括 Facebook 在內(在 Facebook 的資料庫裡只能看到一坨亂碼)。
簡單來說,數據是你的錢、Facebook 是銀行,Maskbook 是你的保險箱,你把你的錢放在保險箱,再把保險箱交給銀行保管,如此一來沒有你的同意,銀行就不能隨意動用你的錢。
在現時第一版的 Maskbook,生成帳號後私鑰只會儲存在本地用戶端,開發團隊、 Facebook 和其他人都無法儲存。接下來 Maskbook 計畫在全球號召開發人員,建立開發者社群,一同為 Maskbook 貢獻程式碼,這也是 Maskbook 此次來到臺灣的主要原因。
現時第一版的 Maskbook 功能較陽春,只能將發佈的貼文加密,但這只是 Maskbook 打造生態系的第一步。Suji Yan 表示:
「手機版的部分,Android 版本將在一周內發佈,ios 版不久後也會跟著推出。且大約兩個月後,貼文留言的部分也會開放加密功能,我們未來也會與 IPFS 相容,讓圖片也能夠在加密的狀態下發佈到公開網絡上,且只有指定的對象才能夠查看。甚至是 Facebook 沒有的網絡,都能夠透過點對點網絡做到,例如將貼文加密,打幣之後才能夠查看的功能。」
Suji Yan 補充說道,Maskbook 除了保障用戶數據,還打算將加密貨幣綜合進 Maskbook的生態系,讓加密貨幣更貼近用戶。
「我們能把你的 Facebook 和去中心化密碼學ID透過點對點網絡綁定,在利用他映射到其他區塊鏈錢包,換句話說,未來用戶不需要學習密碼學,只要註冊 Maskbook 就能同時擁有以太坊、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錢包。」
先求影響力再談獲利
很多人都很好奇,開發 Maskbook 這樣的免費開源挿件,團隊究竟要如何獲利,維持營運。Suji Yan 對此表示,我們的眼光看的很遠,我們必須先讓用戶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
「我們希望讓用戶能夠意識到,數據是他們的資產,我們提供他們合法的科技手段,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我覺得在兩年左右,我們會迫使 Facebook 跟我們談判,因為他會發現很多用戶都在發一些亂碼,導致他的 AI 系統沒辦法分析這些數據,屆時將透過我們的基金會來搓合 Facebook 與用戶,Facebook 必須將數據的所有權歸還給用戶。」
有趣的是 Maskbook 沒有像市場上眾多項目一樣發行自己的代幣,Suji Yan 以 Brave 為例,Brave 的瀏覽器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但其代幣 BAT 跟 Brave 並沒有很強的連接,在代幣經濟上並沒有很成功。當被問及未來有沒有發幣的打算時,Suji Yan 表示:
「 發幣並不光為了融資,而是要給用戶一個參與的機會,但現在許多項目是沒有針對用戶的,直到我們有足夠的用戶,生態系建立起來時才會有必要考慮發幣。」
下一個隱私威脅-Libra
對於近期的熱門議題,Facebook的加密貨幣項目-Libra,Suji Yan 認為 Facebook 推出這種類似國際鑄幣所、國際銀行的計畫確實很厲害,才剛發佈白皮書,很多國家就開始有動作,意識到不得不妨制他。但 Suji Yan 強調,Libra 與區塊鏈的初衷是相違背的,Libra現在有了儲備金,做到幣值穩定了,但我們又被一百個企業控制全世界了,長期來看不會有很好的發展,會遇到很大的監管問題。
當被問及 Libra 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用戶隱私的潛在威脅時,Suji Yan表示:
「即便Libra是一個區塊鏈上的資產,交易仍然需要符合AML法規上報,上報之後Facebook就會知道用戶的金流狀況,有錢的土豪就給他推法拉利、信用卡的廣告,沒錢的人就把他們的數據賣給信用局,信用局利用這些數據調整用戶的信用評級。他的權力很大,你不能期待他良心發現不做這些事情。」
這不是新創,是數據隱私的保護傘
坦白說,一開始接觸 Maskbook 的時候,很擔心這個挿件能否吸引使用者,因為 Maskbook 挿件的功能並不多,只能加密貼文,且現時點對點網絡的用戶數較少,公開金鑰的傳遞數度較慢,整體來說對用戶的吸引力不足。與 Suji Yan 訪談的過程中我才瞭解,Maskbook 所要做的不只如此,其他去中心化社群平臺想要從外部創造新的平臺取代 Facebook,建立新的生態系,Maskbook 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只是 Maskbook 選擇建立在 Facebook 上,如此一來既可以避免與 Facebook 競爭,又可以強迫 Facebook 改革,真正實現保護數據隱私。
要讓人們意識到「數據有價值」並不容易,要讓 Facebook 讓出數據所有權也不容易,與其說 Maskbook 是一個新創公司,不如說 Maskbook 是一個保護傘,只要有足夠多的人加入 Maskbook,就能保護 Facebook使用者的數據隱私 。我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也相信這是大眾意識到數據屬於個人資產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