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783,閱讀約4分鐘
1942年11月下旬,中國遠徵軍新38師在緬甸寧森大敗日軍。大獲全勝後,繼續向寧那時以南大龍河下遊的玉邦(村名)進軍,追擊逃到這裡的日軍第18師團。
日軍第18師團退至本州後,其第55團和第56團,山炮和重炮部隊也分別進入大龍河右岸,利用地面樹梢和極堅固的工事,雷場和電網,為其防禦做好準備。
10月31日,新38師112團2營5連進入餘邦附近森林時,突然遭到一日軍抵抗。連隊立即還擊。在這次戰鬥中,殲滅日軍70餘人,全連官兵除個別身負重傷外,大部分壯烈殉國。
11月4日後,第112團繼續向縱深推進,遭遇前來增援的日軍第18師團第56團。7天後,第112團向日軍發起迂迴進攻,將敵人圍困在州區達12天之久。
日軍第55團為擺脫包圍圈,22日調集大量火炮對第112團陣地進行猛烈轟擊,轉而包圍李可基營(實際上只有一個加強連)。另一部分部隊在寧邊附近偷渡,圍攻印軍的寧邊陣地。
盟軍司令部獲悉此信後,立即調派新38師113團和114團以及山炮2營迅速增援。此時,被日軍四面包圍的112團1營李可基部已被包圍70多天。
但是,李可基營的防守非常成功。它修建了8個深700多米,橫寬270多米的原始森林據點。它還沿陣地邊緣修建了六個鹿寨村。同時埋設地雷,挖設陷阱。
此外,李可基營還用大樹建立防空陣地,從而構築了印軍歷史上被稱為「李家寨」的叢林防禦體系。
在反圍攻戰中,李營官兵使用大量手榴彈和機槍,對日軍進行了大量殺傷和打擊。此外,他們還不斷派出戰鬥隊繞著日軍的側面和背後進行攻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25日,新38師命令114團各個擊破,策應112團1營李可基戰鬥。
12月中旬,新38師轉移攻勢,計劃先消滅大龍河西岸的日軍。
16日,孫立人下達全師進攻大龍河右岸魚浜的命令。以第114團第3營為右支隊,從康島渡河,沿丹奈河南岸密林開路。第112團第2營,第113團第3營為左分遣隊。他們在下老卡以北秘密渡河,沿大龍河東岸出入日軍一側,實施奇襲。此外,114團主力從正面向該州進攻。左右兩支隊以鉗形的方式將緊靠大龍河右岸的日軍殲滅。
為了支援已獨自守衛數十天的「李家寨」,孫立人還派出了一個共200多人的強化連。他利用半夜零點原始叢林中水滴響亮的聲音作掩護,非法越過日軍的重重包圍,成功進入「李家寨」陣地,從而為「李家寨」李可基部增添了新的兵力。
24日上午,新38師對日軍展開最後一次血戰。由於駐印部隊第114團士氣高昂,很快攻破了日軍的兩道防線。
在這次戰鬥中,日軍中隊長以下5名軍官,71名士兵陣亡(死在密林中的不在少數,無法統計),擊傷日軍90餘人,被俘3人,繳獲重機槍6挺和大量機密文件,當地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攻打餘邦,第114團還打死營長以下官兵38人,打傷35人。
當新38師114團的淨空部隊開始進攻時,守衛「李家寨」陣地的李可基營也改編了不到100人的兵力,準備反擊日軍。
在部隊傷亡過大的情況下,第114團利用火炮進行非常規近距離射擊,有效殺傷了日軍有生力量,摧毀了日軍大部分陣地,最終殲滅了四散逃竄的日軍。
玉邦清剿戰是印軍反攻緬北取得的第一場勝利。駐印日軍新38師團在日軍聯總藤井小五郎,官微大隊長以下共108名官兵陣亡。
整個禹邦戰役從十月三十一日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歷時兩個月。那是一場叢林戰與叢林戰的技能較量。也曾是中外戰爭史上叢林作戰的經典戰例。中國駐印軍總結出一套適合原始叢林作戰的戰法,並憑藉這套戰法擊潰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主力,以至於後來在緬北反攻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新38師在該州的勝利也讓盟軍驚嘆不已,認為此役是森林攻防戰的傑作。為此,史迪威親自從加爾各答製作了一面錦旗,贈送給孫立人,以紀念玉邦戰役的勝利。
日本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新38師,114團等駐印部隊在玉邦會戰中具有極強的作戰能力。
印軍新38師攻佔玉邦,渡過大龍河時,沿途都能找到日軍潰敗時留下的標語和字跡,上面寫著許多懇求中國軍隊不要再追的文字,讓人又氣又笑:
「中國兄弟們,別再追了!」
「我們戰勝了這場比賽,再見孟觀。」
「我們認輸了,何必再追?」
「中國軍人,讓我們喘氣吧!」
…………
由此不難看出日軍愈演愈烈,士氣低落的醜惡行徑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