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王路易十四,戰略上的失敗荒廢了法國強大的國力

2021-02-23 狐言論史

在三十年戰爭中,雙方打得真是艱苦萬分,真的是比誰犯錯誤更多,比誰更能多堅持一口氣,就這樣, 波旁王朝的法國, 愣是耗贏了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聯盟。

而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初期,外交環境、本身國力、軍隊統帥方面,何等強大,後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局的局面是何等有利,以這樣的實力,居然沒能讓法國獲得歐洲霸權,連天然疆界都沒獲得,只能說他的戰略眼光確實太差了……

當時法國要實現奪取天然疆界的目標,主要對手是四個:西班牙,德意志皇帝,荷蘭,英國。

注意,對手是德意志皇帝,絕不單單是奧地利,要奪取天然疆界,選帝侯在萊茵區的有四位,科隆大主教,美茵茨大主教,特裡爾大主教,和萊茵普法爾茨。

當時西班牙已經衰弱,可以不足論,但是荷蘭正值鼎盛,而且英國也不希望法國奪取尼德蘭,當然當時英國國內問題幹擾了英國的幹涉能力。

要奪取西屬尼德蘭需要和荷蘭英國死磕,要奪取萊茵疆界需要和德國皇帝死磕,歷史上經過三十年戰爭德意志雖然成了碎片,但是到大同盟戰爭,德意志諸侯大會還是通過決議對法國作戰的,因為法國要萊茵疆界對德意志諸侯們一樣威脅巨大。

三十年戰爭時期的歐洲五強,應該是西班牙、德意志皇帝、法國、瑞典、荷蘭。其他英國丹麥波蘭之類都是二流強國。

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和西班牙又死磕了十年,到庇里牛斯條約停戰,之後葡萄牙獨立,西班牙徹底衰弱從一線大國地位掉了下來,而德意志皇帝雖然德意志權力大失,但是卻鞏固了對波西米亞的統治,只是受制於奧斯曼對匈牙利的威脅。

所以西班牙衰弱,德意志皇帝還沒搞定奧斯曼的這個空窗期,確實是法國最好的機會。

對法國來說,最上策明顯是首先打擊英國,因為雖然當時荷蘭比英國海上更強大,但是荷蘭畢竟在陸地上,而英國在海上,但是當時英國查理二世復闢,如果和荷蘭聯合打擊英國,反而可能促使查理二世徹底和議會妥協(例如取消其弟弟的繼承權,直接讓自己女兒即位),而且太陽王執政開始階段法國艦隊還不行呢,法國大艦隊真正強盛要到對荷蘭戰爭後期,而巔峰要到大聯盟戰爭了。

所以就算法國想先打擊英國,也是無能為力的。

對法國來說,當時最好的打擊對象有兩個,荷蘭,當時商人黨剝奪了貴族黨奧蘭治系的權力,陸軍處於極度衰弱期,歷史對荷之戰,如果太陽王再果斷一點,不是不可能拿下阿姆斯特丹,而解決荷蘭的。但是打擊完荷蘭,就必須在奧蘭治家族奪取英國王位後,全力幹涉以打擊英國,不然海上英國將一家獨大。

德意志皇帝,當時正嚴重受制於奧斯曼,如果和奧斯曼聯手,全力一擊打垮了奧地利,瓜分之,則德意志帝國就徹底淪落為法國附庸,從而歐洲大陸無敵了。

所以,法國利用當時有利態勢迫使哈布斯堡割地,是中策而非上策,因為就算哈布斯堡同意,只要打贏了奧斯曼,也得掉過頭來對付法國,法國還是要面對大聯盟戰爭。

即便把義大利給奧地利來彌補損失,也是不夠的,因為西班牙王位絕嗣當時是遲早的事情,之前大家謀劃的是瓜分西班牙,如果把義大利再給奧地利,那奧地利再次入主西班牙,加上義大利,再以奪回失地來團結德意志諸侯,局面對法國未必多有利。

反過來,如果法國趁哈布斯堡家族最虛弱(西班牙簡直不能成軍,奧地利受制於奧斯曼)的機會打垮奧地利,那德意志就不存在法國強敵,法蘭西義勿旁貸地肩負起天主教世界對抗奧斯曼的重任,這就等於法國統治或者說保護了德意志(那樣太陽王可以直接當羅馬皇帝和德意志國王了),義大利又是一盤散沙,法國再入主西班牙,等於也接手了義大利(那不勒斯西西里和撒丁還有米蘭都在義大利手裡,薩伏伊在法國和西班牙包圍之中)。德意志法蘭西西班牙義大利合一,這就是統治歐洲的絕對霸主。然後聯合瑞典波蘭壓制俄國,大破奧斯曼讓波旁家族入主匈牙利,這局面比拿破崙皇帝都強啊……

總之,當時形勢對太陽王實在是太有利了,只要打爛荷蘭後,在奧地利和奧斯曼展開生死存亡的決戰之際,要麼尼德蘭要麼北義大利。無論哪個方向都能取得幾乎決定性的突破,

結果呢,太陽王打荷蘭沒能一舉搞定,然後不趕緊收手,莫名其妙打了七八年。然後奧地利最虛弱的時候,紋絲不動坐等奧地利失敗,然後送了歐根親王給奧地利……

要知道,1682年奧斯曼進軍維也納,1683年被波蘭翼騎兵大破,戰爭一直持續到1687年才以奧地利全勝告終,太陽王到1688年才對大聯盟開戰,然後奧蘭治家族趁機去接手英格蘭……

大聯盟之戰法國好歹打了個不分勝敗,然而法國也元氣大傷,這種情況下,法國去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總而言之,太陽王最大的戰略失敗,就是搞不清楚真正主要敵人是誰,紅衣主教黎塞留說得好,法國應永遠以眾擊寡,而太陽王是一國戰兩洲,敵人越打越多,一個都沒打死,連基本地盤都沒能好好拿下,甚至連天然疆界都要到法國大革命才能奪取,薩伏伊和尼斯居然要拖到拿破崙三世上臺後才真奪取,真是太得不償失了。      

相關焦點

  • 與全歐洲為敵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正因為法國對天然疆界的擴張
    路易十四親政的太陽王時期,波旁法國面對的戰略形勢,相對紅衣主教黎塞留時期,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曾經如巨人一樣壓迫法國的西班牙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聯合,一個忙著對抗奧斯曼,一個則已經無比虛弱, 過去法國聯合新教荷蘭英國瑞典和德意志新教諸侯,圍攻哈布斯堡家族,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而現在形勢是哈布斯堡,起碼是哈布斯堡控制的西屬尼德蘭
  • 一手締造強大法國的太陽王王路易十四有著怎樣的是非功過?
    路易十四是人類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在位72年,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與他處於同一時代,但只在位了61年。在路易十四在位的七十多年中,基本上奠定了現代法國的基礎,諸如經濟形態,國土面積等等,法國逐漸發展成為西歐最強大的國家延續至今,更重要的是路易十四把法國的專制王權推高到了鼎盛的地位。
  • 法國的乾隆:「太陽王帝國」的興與衰
    路易十四(1638~1715),法國波旁王朝第三任皇帝。他在位72年,是歐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其統治期間,法國一度成為歐洲霸主,被法國人尊稱為「太陽王」,可到了其統治後期,法國開始由盛轉衰,也因此被稱為「法國的乾隆」。這篇文章讓我們從政治、經濟、外交角度去了解「太陽王帝國」興與衰的原因。
  • 馬背上的美妝博主,太陽王路易十四為何這麼有梗?
    他就是波旁王朝最偉大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Louis XIV)。 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
  • 《巨像騎士團》太陽王路易十四怎麼樣 太陽王路易十四技能屬性詳解
    導 讀 在巨像騎士團中,太陽王路易十四是一個兼具攻擊輸出,防禦肉盾的強力角色,不少玩家都對這名英雄十分感興趣
  • 太陽王路易十四系列:一個伴隨著光與影且性情割裂的君主
    ,這也使得後來法國有能力在殖民地問題上一度和英國平起平坐。」的角色,他從幼時起便開始被進行符合其神聖形象的教育,宮廷中一切的核心就是路易十四,整個法國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都圍繞著這位君主在不停地轉動。他之所以成為法蘭西的太陽,是因為當時法國無論從宮廷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需要他成為太陽,那麼無論國王陛下本人如何做想,他都必須像演員一樣扮演這個角色直到他生命的終結。 這對於路易十四而言既是榮譽也是負擔,他對「太陽王」這一角色的態度一直將信將疑。
  • 太陽王路易十四一生奢靡,但他餐桌上最愛的卻是這道菜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降生於聖日耳曼萊昂。他4歲即位,成為法國國王,可是他的國王之路並不順遂。由於當時的貴族權力過大,王權被分割,年青的路易十四在經歷過幾次逃亡之後,愈來愈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他的一生都在為不斷鞏固皇權而努力。
  • 太陽王路易十四,力抗全歐洲圍攻,關鍵失策,功敗垂成
    歷史上太陽王路易十四最大的戰略錯誤,實際上還是1682-1683年,奧地利哈布斯堡最艱難的時刻,沒有出兵全力幹涉,如果法國出動全力,軟硬兼施把巴伐利亞和薩克森乃至布蘭登堡拉到自己一邊,最後變成幾家聯合奧斯曼瓜分奧地利,如果成功,那法國大陸再無強敵。反過來,則法國之前有多少成果,都很難不在歐洲幹涉聯合中吐出來。
  • 【世界博覽】「太陽王」路易十四:一場奢華的「真人秀」
    路易十四,生於1638年9月5日,死於1715年9月1日,差4天77歲。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自稱「太陽王」。他4歲繼承王位,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是時尚引領者,發明了高跟鞋,第一個穿瘦腿絲襪,熱愛跳芭蕾,瘋狂喜愛各種藝術品。由於他華麗且燦爛的生活,使當時的法國成為了奢侈優雅的代名詞。
  •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傀儡,和高調的「太陽王」
    整個17世紀的法國先後由兩個叫路易的國王統治,分別叫做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路易十三其實只是個傀儡,真正掌握法國權力的人,是當時教會的最高領導——紅衣主教黎塞留。這個穿著紅色長袍的人,才是法國幕後的最高統治者。
  • 路易十四一生強化君權,四處徵戰,稱霸世界,奢侈生活,晚年不幸
    在歐洲有一位號稱自己是「太陽王」的君主,他哪來那麼大的勇氣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陽呢?這位君主就是法國的路易十四,一個極端自負又極其勇猛的囯王。路易十四的全名為路易·迪厄多內·波旁,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
  • 締造法國時尚與藝術之都的男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奢華日常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素有「太陽王」之稱,他在位72年,擴大了國家的版圖,使法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霸主,成就了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是17到18世紀全世界唯一可以和康熙比肩的帝王。除了政治上的功績,路易十四還在他的宮廷裡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華之風,並把這股風氣吹遍了整個法國大地。路易十四的奢華日常使得法國巴黎成為了後世世界聞名的時尚與藝術之都。
  • 路易十五為什麼會成為法國歷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國王呢?
    在法國的歷史上有一位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他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路易十五被稱作「寵兒路易」 ,太陽王路易十四曾孫,勃艮第公爵路易之子。路易十五是法蘭西波旁王朝第四位國王。路易十四真心希望他的曾孫能夠力挽狂瀾,成為一位英明的君主。可是年幼的路易十五完全不明白曾祖父的期望,他只膽怯而迷茫地看著床上的路易十四。過了六天,統治法國超過70年的路易十四去世了,路易十五立刻成為了法國的新國王。
  • 閻崇年:惺惺相惜的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
    從左至右:路易十四、康熙大帝、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奉為俄國的英雄,無論是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都對彼得大帝在歷史上促進的發展和強大,抱著尊敬和敬畏的態度
  • 品讀|路易十四與高跟鞋
    去了凡爾賽宮,你就會發現「太陽王」有兩副面孔,就像剛柔相濟的阿波羅:一跨進王宮的鐵花大門,在一個條磚鋪地、殿宇稠密的傳統廣場上,遠遠就看到在高大基座上頭戴羽冠、手執御令、勒馬佇立的路易十四戎裝銅像,威嚇群雄,儀態四方;但是,你一旦走入遊客擁擠的王宮之內,油畫上的法王搖身變成一位身穿華服、塗脂抹粉、捲髮披肩、站姿造作、腳蹬高跟鞋的臃腫男人
  • (167)1994年萬寶龍藝術贊助人系列路易十四MONTBLANC太陽王LouisXIV純銀鍍金凡爾賽宮花紋波旁王朝限4810隻
    (Montblanc De La Culture Awards) 而推出萬寶龍藝術贊助人系列路易十四書寫工具, 可稱是史上最偉大的藝術贊助者, 同時也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勢的統治者, 在其72年的統治期, 路易十四建造了輝煌的凡爾賽宮, 並且在其指導下發展出特有的路易十四的風格, 路易十四對藝術的熱誠明顯的展現在奢華的戶外宴會與華麗的劇院表演, 不僅風靡了巴黎居民, 激勵了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莫裡哀
  • 歷史上,英國和法國明爭暗鬥了上千年,為何吃虧的總是法國?
    最近英國脫歐鬧得沸沸揚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英國與歐洲的這些淵源。而法國作為當時歐洲大陸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自然而然是英國首要制衡對象。 比如1700年,西班牙國王死後無嗣,法國波旁王室想拿下繼承人的位置,控制西班牙,從而稱霸歐洲。當時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國人最大的對手。但面對太陽王路易十四,只會用下半身打仗的哈布斯堡王朝,還是不夠看。
  • 凡爾賽體的鼻祖——最愛折騰的法王 路易十四
    他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裡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幼年繼位,23歲時才開始正式親政,但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他相當擅長此道。路易十四統治法國長達72年之久。因曾在話劇中出演過太陽神阿波羅,而被稱為太陽王。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君主制時代的法國有多強大?做歐洲第一強國近千年,兩次稱霸世界
    法國瓦盧瓦王朝第六位國王路易十一波旁王朝:賢明王亨利四世、正義者路易十三、太陽王路易十四亨利四世是法國波旁王朝開國國王(1553年—1610法國波旁王朝第二位國王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第三位國王(1638年—1715年,1643年——1715年在位),路易十三長子,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在祖父和父親的基礎上,先後打贏了遺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