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產片看香港的飲食文化,一碗雜碎面也包含著很多故事

2021-01-15 吃貨青年

我們都愛看港產片,港產片的黃金時代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之作。我們看港產片的同時,也對其中的特色美食留有深刻印象,比較知名的有《食神》裡的雜碎面、叉燒飯和佛跳牆;《行運一條龍》裡的蛋撻和茶餐廳;《追龍》裡的菠蘿油等等,港產片在給我展示香港生活的同事,也給我們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港式飲食文化。

《食神》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美食電影,情節引人入勝,美食數不勝數,嘆為觀止,其中雜碎面,叉燒飯和佛跳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特色美食。雜碎面幾乎是港產片裡出境最多的一種美食了,雜碎面是港人路邊攤飲食文化的標誌,在香港你不認識雜碎面那麼你絕對不是香港人,雜碎面的主要食材包括韓國野生蘿蔔,牛大腸、新鮮的豬血,彈力十足的魚丸等等,一碗正宗的雜碎面首先要做到魚丸新鮮,豬血勁彈不鬆散,蘿蔔筋挑乾淨,這些都是做好一碗雜碎面的前提。

叉燒飯也是一種讓人很有食慾的快餐美食,屬於粵菜,在粵港地區非常流行,常見於茶餐廳、酒樓以及快餐店等地,叉燒飯做起來非常簡單,主要由叉燒肉和油菜以及米飯組成,其中叉燒肉要提前做好,一碗香氣噴噴的叉燒發,光是看起來就讓人非常有食慾。

佛跳牆也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式,不過它是由內地傳到香港的,佛跳牆屬於閩菜,最早是由清朝道光年間福州一家菜館的老闆創製的。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福州菜傳入香港,佛跳牆在港人中引起了轟動,從此名震香港,成為港片裡多次提及的內地美食。佛跳牆說直白一點,就只一鍋亂燉,把多種食材一樣一樣放入鍋中,然後用火慢燉。佛跳牆的食材眾多且比較名貴,比如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由於食材的名貴,也讓佛跳牆成了一道上乘的的菜品,佛跳牆用來宴請過美國總統裡根、英女皇伊莉莎白等國家元首,可以說是相當有牌面的一道菜。

《行運一條龍》裡的蛋撻和茶餐廳則展示了港人的早茶文化,港人的早茶習慣跟廣東人差不多,港人講究一天三茶,既「早茶、午茶、晚茶」,其中以早茶最為看重,早茶不是名義上的只是喝茶,還會配有很多美食,蛋撻就是其一,其他的還會有叉燒包、腸粉、蝦餃、燒麥等等,種類繁多,而港人享用早茶的地點,就是很多港產片都有提及的茶餐廳,在電影《追龍》裡,有一家開了近70年的老店—美都餐室,就是劉德華吃菠蘿油的那個地方,香港的茶餐廳是港人難以割捨的地方,裡面的點點滴滴,都是港人留下的歲月痕跡。

《追龍》裡劉德華在茶餐廳裡吃的菠蘿油,相信很多觀眾都比較好奇,那麼菠蘿油究竟是什麼呢?菠蘿油是從港式美食菠蘿包延伸而來的。而菠蘿包就是一款烤制的香港小麵包,麵包呈現金黃色,外觀像菠蘿而得名,菠蘿油就是在菠蘿包中間橫切一刀,然後加入奶油,吃起來非常好吃,也是茶餐廳裡非常常見的一種美食。

港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港產片中自習挖掘,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穫的

相關焦點

  • 內地電影全面撤出,2020臺灣金馬獎該怎麼配合港產片走下去?
    內地人看金雞獎,臺灣人看金馬獎,香港人看金像獎?2019年香港正是「多事之秋」,港產片亦只有《金都》、《叔·叔》、短片《老人與狗》及《紅棗薏米花生》獲提名。沒有大製作,沒有合拍片市場,更沒有紅褲子(傳統科班)出身的名導身影。那一年見證港產片代表只有《紅棗薏米花生》獲最佳劇情短片獎。
  • 從洪金寶、林正英到劉鎮偉、徐克,淺談「港產殭屍片」的銀幕發展
    的確,80年代中期的港片大銀幕上,「洪家班」打造的《殭屍先生》掀起了一股「茅山殭屍片」的時代浪潮,而林正英出演的「九叔」,也成為了這股「港產殭屍片熱潮」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銀幕形象。1985年的《殭屍先生》,被許多影迷奉為港產「茅山殭屍片」的開山之作,但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殭屍片」就已經開始在港片大銀幕上出現。
  • 杜琪峯的《黑社會》跟一般港產黑幫片有什麼不同
    如此看來,這個「黑社會」跟同類片比起來還真有點反常態,因為在我印象裡幾乎所有港產黑幫、警匪、古惑仔片都在圍繞江湖兄弟情義做文章,充滿了男性荷爾蒙激素與美學暴力。怎麼這麼個「黑社會」就搞開「民主選舉」了?如果你能順著這個問題將電影繼續深究下去,會發現「選舉」何止是電影要講的事情,它還作為著整部電影的故事支架以及動因存在著。
  • 港產Cult Film面面觀(三)
    另外,吳回導演的《大冬瓜》,故事講述張瑛和羅豔卿拾到一個神奇的銅鑼,能達成他們任何願望,片裡最深刻的一幕,是他們乘著銅鑼從民初來到現代的香港,兩個活在過去的鄉下人,走進現代化的高尚住宅,研究抽水馬桶和收音機的情景,抵死惹笑,數十年後同樣以穿梭時空為題材的《急凍奇俠》也把此幕重拍一次,當大家看《回到未來》系列而嘻哈絕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粵語片早已把同樣題材大玩特玩得更加淋漓盡致。
  • 港產片已經多年不見這樣的佳作了
    上周四,隨著港區先前已開放影院,《金都》終於得以與觀眾見面,也成為疫情中,港區除了《叔·叔》之外,另一部公映的港產新片。不負所望,不到一周的功夫,它拿下了港區票房冠軍,截止今天票房100萬港幣。對於尚在疫情時刻、一部新人導演、題材又嚴肅的港產片來說,這個成績,相當不易。
  • 港產殭屍片:林正英的師徒關係,個個大有來頭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港產殭屍片在曾經中國香港電影輝煌的年代,也是一個系列的金字招牌,而開派的經典人物就是林正英,在一系列的港產殭屍片英叔出身的茅山派,存在著多位師兄弟,而他們的徒弟,也都是後來港片中厲害的角色。
  • 小小一碗牛肉麵:如何將中國幾千年飲食文化盛在碗裡
    因為羊肉有羶味,很多人遭不住那味兒。況且羊肉太嫩,肉質過碎,不易成型,而且羊那點兒小身板,產肉率太低了,不太適合做大眾飲食的配料。比劃來比划去,他最終還是決定棄「羊」用「牛」。肉的問題解決了,那面呢,可不能忘掉我們漢族老鄉啊!
  • 盤點歷代港產片高顏值混血女星,美貌不輸港姐冠軍!
    歷年來香港影圈人才輩出,港產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出色演員,當中包括一批並非土生土長的混血女演員。她們擁有不平凡的美麗外表,成功吸引觀眾眼球,當中有人成為巨星,亦有人寂寂無名。以下為大家盤點80年代至2000年代的20位混血女星:80年代港產片起飛的年代,不少選美出身的女星投身影圈,當中不乏冠軍級人馬,其中一位現時被網友指出跟內地當紅女星迪麗熱巴很像,究竟是哪個?
  • emmm……看了部包含成人內容的美食片
    生活富裕的人做菜,不會像窮苦人那樣放很多佐料提味、重鹽補充體力。而是儘量讓食材原本的風味散發出來。所以最後即使以犧牲婚姻為代價,涅維斯還是走出了那片小島,她決定跟著僱主一家去從沒去過的香港度過兩年。因為她心裡一直有一個願望:開一家餐廳。雖然一輩子為了餵飽五個孩子而葬身大海的父親,再也吃不到了。
  •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藝術撰就香港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
    >每一個香港藝術館事跡,洞見跨時代的香港藝壇發展歷程;每一件藝術珍品,演繹著承接千年、貫穿中西的香港故事。「這個由藝術寫就的香港故事,勾勒出香港藝術發展圖騰,傳承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系譜。」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道。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回望來路 勾勒香港藝術圖騰藏品是藝術館的靈魂,一個特有的收藏體系成就一個藝術館的獨特魅力。
  • 港產賭片「消亡史」:巨星、時勢、潮流,和終將消逝的「賭神」
    一個港產賭片系列近日頻頻被影迷談起——1992年上映、王晶導演、劉德華主演的 《賭城大亨》上下集。當時正值港產梟雄片流行,上一年麥當雄的《跛豪》大火,王晶順勢開拍了該片。據說何鴻燊對劉德華扮演的男主角頗為滿意,賭王家族也有很多是劉德華的粉絲。
  • 《俠盜聯盟》一部港產盜賊冒險片
    為什麼說是港產盜賊冒險片呢?當然不是因為導演馮德倫是香港人,稍微注意一點,你就會發現,盜賊冒險這種電影是很多的,比如《貓鼠遊戲》、《偷天換日》、《縱橫四海》,他們都是利用一些技能和裝備通過冒險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港產盜賊冒險片和好萊塢盜賊片的不同在哪裡呢?
  • 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著名歌星唱過
    說起香港電視臺的節目,粵語版的卡通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廣東70、80、90後的集體童年回憶。有人說,粵語卡通篇和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筆者十分同意這個說法。接下來介紹一些香港著名歌聲唱的粵語卡通片歌。
  • 【2017港產片回顧】周秀娜鄧麗欣衛詩雅成候選最佳女主角新面孔?
    港產片以往以警匪、動作片為主導,往往以男性角色為故事的主軸,女性角色很多時發揮很少,甚至淪為花瓶。
  • 致我們記憶中的香港味道
    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沒有一比一建造的影視基地,也沒有多少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更多的是街頭巷尾中,大大小小充滿煙火氣的飲食空間。在過去那個港產片輝煌的年代,導演們用鏡頭記錄下那些地方的人生百態,塑造了一代人的光影記憶。我們還能不能好好享用地一份嗱喳面(雜碎面),一杯凍鴛鴦(咖啡兌奶茶),得以回味電影中的細節?
  • 回望香港恐怖片十五年 融合下的獨特港味
    在香港,很多知名導演都拍過不止一部的恐怖驚悚電影,影響頗大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即是以許鞍華的《瘋劫》、徐克的《蝶變》等優秀恐怖、懸疑、驚悚片為開山之作。 香港恐怖片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積累,呈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2000年以來,港產恐怖片在繼承以往輝煌成就的同時,佳作頻出。
  • 「港產」騎師:疫情下期待帶給香港人正能量
    原標題:「港產」騎師:疫情下期待帶給香港人正能量「港產」騎師:疫情下期待帶給香港人正能量(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成風化人香港賽馬會首席華人騎師何澤堯與自己的頂級賽駒「金鎗六十」向觀眾致謝。
  • 財經 | 一碗麵新說「福祿壽喜」,康師傅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作為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中國飲食文化向來博大精深,麵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
  • 港產青春喜劇電影《一路向西》爆笑試片
    《一路向西》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  青春喜劇電影《一路向西》將於9月20日在香港公映。9月6日晚,片方在香港IMAX舉行試片。現場兩個小時中,不少人都笑得前仰後合。  電影《一路向西》講述了當代香港社會中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成長的心路歷程,揭示一般香港男人感情出軌的原因,反映出情與欲之間的矛盾糾葛。
  • 「港產」英籍華人:香港是大都會,勿淪為大笑話
    原標題:「港產」英籍華人:香港是大都會,勿淪為大笑話 「光復行動」嚇怕外國人 張敬龍接受專訪時談到香港「光復行動」,他認為很多港人本來都是內地移民或其後代,他們在香港辛勤工作,付出艱辛努力,香港才有現在的成就。 他質疑這群發起抵制水貨客的人,當中是否有家人來自內地,如果他們當初亦遭香港原居民排擠和杯葛,香港又是否可以發展成如今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