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近來調整了對印政策,表示將以「印度優先」。這與諸多學者、觀察者所預測斯裡蘭卡將持續親東亞的態度有所出入。
導致此情況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處在兩強夾擊的斯裡蘭卡,未來走向何方?
壹
「印度優先」:雙方最近互動
斯裡蘭卡的拉賈帕克薩兄弟在今年8月初的國會選舉再度大獲全勝之後,在大國對立加劇的當下,世人無不關心這對兄弟將會把斯裡蘭卡帶向何處。起先大多數人都認為依照兄長馬辛達拉賈帕克薩過往親東亞的表現,斯裡蘭卡將會繼續疏遠西方勢力及印度,並與東亞站在一起,但近來斯裡蘭卡政府的表現看來並非如此。
在8月20日的一場訪問中,斯裡蘭卡新任外秘科倫貝格表示,未來的政策將以「印度優先」,斯裡蘭卡無法承受印度的戰略安全威脅。但他也提到在經濟投資方面,斯裡蘭卡仍然向任何國家開放,「我們處在兩個經濟大國之間,而他們就是找出方法從兩者之間受益。」
很快地,在9月26日,印度、斯裡蘭卡雙方領導人利用視頻舉行了雙邊峰會。在會議中討論了雙方的漁業衝突、泰米爾族群問題、佛教合作議題等等,會中也討論了斯、印、日三國在科倫坡港的合作項目,但沒有明確的意見。會後,印度也宣布將捐贈斯裡蘭卡1500萬美元。
而在這幾個月攪得滿城風雨的邊境衝突,雙方也進行了意見交換。
貳
大局之下的政策調整
雙方的調整是大局下的必要之舉嗎?
印度與鄰國已因為邊境問題及大國對峙的影響,立場對立愈發鮮明。雖然雙方皆有所克制,但在9月已進入「二級戰備動員狀態」,此狀態僅次於最緊張的「一級戰備狀態」。而印度方面也不斷在調兵遣將,對於經濟活動抵制也持續進行中。
在此背景下,印度如果不展現拉攏斯裡蘭卡的態度,勢必會將其更推向印度鄰國那側,如此一來也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所以,印度對斯裡蘭卡採取懷柔是可以理解及想像到的。
而在斯裡蘭卡方面,撇開以美國為首的聯盟對於東亞的圍堵。近在咫尺的印度也開始採取對立的姿態,假若斯裡蘭卡仍堅定靠向東亞,這就好比在職場上要為了交好跨單位的有力人士,而得罪自身頂頭上司一般,無疑是不明智的。
由斯裡蘭卡外交次長的發言也可得知,斯裡蘭卡政府是不願意被印度視為眼中釘的,而為了安撫印度只好做出這樣的調整;但同時又不願意放棄東亞帶來的經濟利益,故進一步說明將保持對東亞開放。斯裡蘭卡現行立場很明顯就是要走在中印兩強的縫隙之中求生存。
叄
扈從或者抗衡?
誠如前面所說,外交就是要想辦法為國家謀求一條不得罪他人又能獲取利益的道路。在國際政治中,在兩強夾擊中的小國常常需要面對的困境就是要選擇「扈從」,藉由修正其政策以順從大國謀求和平;或者採取「抗衡」,以對抗大國的姿態來維持其政治自主性;也或者「避險」,藉由一系列的政策組合,試圖在兩強之間維持等距外交,以謀求利益。
而現在斯裡蘭卡無疑是希望採取「避險」的方式以獲得各式利益,目前看來也是成功的,我們尚未傳出要向斯裡蘭卡進行撤資、追討債務等等負面舉措,而印度顯然也很欣賞斯裡蘭卡的「識相」,立刻拿出了些實質利益給予斯裡蘭卡。
有趣的是,斯裡蘭卡與賽普勒斯、克裡米亞等地區的處境其實類似。與區域大國土耳其、俄羅斯僅隔著一海峽,也同樣受到來自區域外的大國所重視。而目前賽普勒斯的外交策略明顯即為選擇對歐盟、希臘扈從,對土耳其抗衡,克裡米亞也是傾向俄國,而非遊走兩端的避險。是什麼原因讓賽普勒斯、克裡米亞無法與斯裡蘭卡一樣兩面討好兩面獲益呢?
一方面可以歸因於現行對抗的大環境下,美國對於東亞地區二線大國的日本、韓國仍擁有強烈影響力,而在東南亞、南亞地區,東亞的力量雖然逐漸成長,但仍略遜美國一籌。斯裡蘭卡實難維持等距外交以進行利益的尋求。
另一方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印度對於斯裡蘭卡並非單純的利益拉攏。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採取所謂的等距外交,進行妥協,無疑是真真切切地飲鴆止渴。再者,印度利用教育、商業等軟性交流之名,行滲透之實。與之交流所付出的代價,是能承受的嗎?
當然仍然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由於所面臨之區域政治情勢與斯裡蘭卡相同,但採取作為卻截然不同。
最後必須強調,斯裡蘭卡身為區域小國若想維持自身主權獨立、決策自主,提升自身科技、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才是首要之務。未來如何在兩強國之間求生存,將是有趣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