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不等同於大公教會

2021-02-13 被釋放的烏戈利諾

羅馬天主教不等同於大公教會

作者:何奇偉

‍「我盼望,有學識之人不要那個羅馬教會當成了‍大公教會。」(I hope this learned man doth not take the particular ‍Romane Church, for the Catholick Church.)

上面的言論出自理察·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一位安立甘教會(Anglican Church)尊敬的英國清教徒長老宗(Presbyterian)牧師,文本取自他於1651年所作《教會中嬰兒會員與嬰兒洗禮的清晰聖經依據》(Plain Scripture proof of Infants Church-membership and Baptism),304頁,何奇偉翻譯

其實,這一問題我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發文闡明:

現在再作一解釋:


羅馬天主教徒又被稱作羅馬教徒Romanist),他們是羅馬派裂教分子(Roman Schismatic),而並不能‍等同於公教徒Catholic)。若把英文的「公教」一詞再回譯為天主教」(參考:跨文翻譯體現神學思考演化),我們可以說,羅馬天主教徒不等同於天主教徒。因為大公教會/天主教會並不只有羅馬派/羅馬教這一個傳統。

首先,在基督宗教的範疇內,就有三大天主教支流

· 羅馬天主教

‍· 東方天主教(即東正教);

· 福音派天主教(Evangelical Catholic,即誓反教)。

其中,福音派天主教這一支流又被稱為抗議宗天主教誓反派天主教,英文:Protestant Catholic

福音派天主教這一支流中,又有主要的三大天主教的宗派傳統

· 奧格斯堡天主教(Augsburg Catholic,即路德宗);

· 改革宗天主教(Reformed Catholic,即加爾文宗/廣義改革宗);

· 安立甘天主教(Anglo-Catholic,即安立甘宗/英國國教)。

對「天主教概念翻譯及「公教」概念的探討,請參考:概念翻譯:改革宗天主教等;公教之外無救恩;原始的天主教:改革派天主教;我們沒有離開天主教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Reformation)‍,某種意義上來講,無非是西方天主教會西方拉丁教會)裡的有學識之人主張回歸13世紀被阿奎納腐化之前的大公教會信仰/天主教信仰(Catholic Faith),也就是使徒和眾教父的舊信仰。比如,因信稱義的教義是每一個古教父所宣講的,包括羅馬主教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主教愛任紐(Irenaeus)‍、安布羅修(St. Ambrose)‍大主教、北非主教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屈稜多模(John Chrysostom)‍大主教等。我已經在以下幾篇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① 離開阿奎納與天主教,回到古教父與基督教;②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③ 基督教的宗派、教派、異端

Protestants are true Catholics.

Romanists are schismatics.

‍天主教會布林格(Heinrich Bullinger)牧師在1566年《第二瑞士信條》(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14章〈論人的悔改歸正〉中,引用聖使徒彼得的言論咒詛羅馬教皇的教義痛斥羅馬教皇為‍吃教之人,「連同你的金錢‍一起滅亡吧」!

羅馬天主教很多基要議題背離公教信仰,使我們福音派天主教很難與他們合一羅馬天主教不悔改,我們也絕對不與他們合一

相關文章推薦:

① 一首詩歌:「宗教改革頌」‍

② 正統基督教五宗派及代表人物

③ 再思清教徒,談「中庸之道」

④ 人啊,你要往哪裡去?

⑤ 古舊福音派的信仰

⑥ 我們持守大公信仰

⑦ 什麼是正統的基督教信仰?

⑧ 教會之外無救恩

⑨ 真教會的標記‍

系統神學話題分類的文章合輯:

聖教信仰神學研究——文章合輯

已翻譯古舊經典作品

解經文章合輯:

何奇偉|關於聖經與解經文章合輯

本公眾號神學立場

正統改革宗信仰告白(「極端改革宗」信仰告白)

何奇偉|「認信」的概念及我的認信

何奇偉|對預定論、宗派等立場的澄清

- 完 -

長按下圖打賞,支持聖教事工

被釋放的烏戈利諾

ID:Ugolino-Unshackled

分享古舊文藝與人文思想感悟

可能是目前唯一認信歷史基督教

嚴格持守古舊福音派信仰

推廣改革宗大公主義

並分享古舊文藝與人文思想的公眾號

「被囚於高塔,飢餓痛苦中撕咬著自己的肉體,直等到死亡的降臨。烏戈利諾伯爵的境況是我們每個人的現實,不過,眾人早已習慣了被囚禁,唯有那極少數的夢想者還在仔細聆聽,望著牢籠外的月亮,期待著自由。」

生命短暫,技藝長存

相關焦點

  • 羅馬天主教的信仰(一) 羅馬天主教是唯一真教會
  •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
    根據歷史背景,抗議宗基督教(Protestant Christianity)是為更正西方拉丁教會的神學錯誤,而抗議羅馬教廷的政治壓迫,回歸古舊大公(Catholic羅馬天主教則背離古教父和大公會議,有嚴重的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和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神學傾向,不強調原罪論和罪人「
  • 羅馬天主教如何離棄了使徒的基督教?
    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在羅馬主教們的領導下,歷經數世紀的傳播,稱得上是遍及天下。隨著相當長時間的逼迫與仇恨的結束,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教會曾有一段時間享受平靜,享有特權與威望。雖然教會迅速走向世俗化,但從君士坦丁信主到宗教改革的這段時間裡,教會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
  • 羅馬天主教
    我們不否認天主教中,有些信徒是全心愛主生活聖潔的,但所講的乃是天主教整個體系宗旨與教義中的一切重大錯謬,以及違背聖經真理的地方。天主教起始於羅馬,主後590年由羅馬教區大主教貴勾利一世宣布自己作第一任教皇,以教幹政政教聯合。主後1054年,天主教與東正教分裂。因為羅馬教會自稱「普世之父」,所以有「羅馬天主教」之稱,在此前只有基督教之稱。
  • 羅馬天主教簡史
    羅馬天主教是全世界範圍的基督徒團體,她通過對天主的崇拜和對他人的服務,致力於愛慕和侍奉天主。 因為學習教會的歷史會鼓勵我們: l 理解。你已從學習教會在歷史的地位中獲得了正確的觀點。羅馬天主教對世界上各種信仰的人們,都有深遠的影響; l 心靈的成長。
  • 認識羅馬天主教
    羅馬教就是羅馬天主教,我們要幫助初信的人認識羅馬天主教,叫他們知道如何對待羅馬教,好免去難處。啟示錄十七章四節說,『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亂的汙穢。』根據這節所記載的,來參照今天的羅馬天主教,我們都得承認說,這女人就是指羅馬教說的。在羅馬天主教裡充滿了紫色、紅色,就如樞機主教所穿的就是紅色的袍子。
  • 天主教十誡跟基督新教十誡不一樣,是我們更改了嗎?
    【多互動】可以關注新浪微博「羅馬大公教會」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為基礎得出的,這最初是根據教父聖耶柔米(約340-420)他認為從申命記第5章第6節到10節講的都是一個主題,就是「只有一位且只能敬拜我們所信的這一位上帝」,也就是將耶柔米十誡的第一、二條合併,因為猶太教也是將這「兩條」誡命合為一條誡命,而關於第21節,奧氏認為可將其分開成兩條,因為「貪戀人的妻子」和後面的「貪圖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罪念,前者是貪色,後者是貪財。
  • 新神學的羅馬天主教基礎
    很少人在聽到這一教導時,能明白其教理是欺騙人的羅馬天主教的傳統,旨在使男男女女麻痺在屬肉體的安全感中,並把他們捆綁到千禧年末了的毀滅大日。在1978年,科林(Colin)和德斯蒙德.福特(Desmond Ford)博士進行過對話,福特博士是所謂「新神學」最有名的倡導者。福特博士推斷:復臨信徒的信息是羅馬天主教的。科林問答說:「你不誠實,德斯,稱復臨信息是羅馬天主教的。」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聖索菲亞大教堂裡的耶穌鑲嵌畫早期傳教由於耶穌傳道的思想與猶太教的教義不同,而且猶太教不認可耶穌的彌賽亞身份。公元33年,基督教的創始者耶穌被猶太祭司團向羅馬帝國政府誣告,最終在耶路撒冷城外被羅馬士兵釘死在十字架上。此後,猶太教與羅馬統治者繼續以威嚇、禁錮、鞭打、處死等手段阻止基督教徒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在哪裡?
    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東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為東西,東為「東正教」(亦叫「希臘教」「正教」)。西為「羅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稱東西大分裂。
  • 天主教禁忌
    天主教延續首代宗徒的教導與傳承,自一世紀起是以耶穌基督為主、為中心的普世性大公教會,一如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主教(二世紀初)所說,「哪裡有耶穌基督,哪裡就有大公(天主)教會」。 相反於此的便是天主教最大的禁忌,亦即背教(apostasy)。
  • 我會改宗為羅馬天主教徒……
    我會改宗為羅馬天主教徒……只要他們:1、接受唯獨藉信稱義
  • 天主教的十誡與基督新教的不一樣?
    但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十誡與此並不相同,是隨教父奧古斯丁而定的,奧古斯丁認為,天主既然第二次頒布十誡,並且與第一次出現的略有偏差,肯定有天主的用意。所以,應以第二次申命記中出現的十誡為標準。此後,教父奧古斯丁的十誡觀點成為當時大公教會和後來羅馬天主教的標準,並編入《要理問答》。而馬丁路德雖發起了宗教改革的第一槍,但在十誡的觀點上繼承了天主教的觀點,所以路德宗的十誡與天主教是一樣的附錄:天主教十誡第一誡 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 教會極簡史:從使徒時代到宗教改革
    主後451年,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y)從羅馬國教分離。主後1054年,原羅馬帝國境內的教會分裂為西方的羅馬大公教會(天主教 Roman Catholic Church)和東方的希臘正教會(東正教 Orthodox Church)。
  • 「丕平獻土」:羅馬天主教教權是什麼時候開始凌駕於王權之上的
    羅馬不存在行省,它只是羅馬帝國的核心國,因此在那裡除了有一個帝國的皇帝之外,還有一個唯一教會最高機構,即 羅馬大主教 。這個羅馬大主教完全獨立於義大利,是作為羅馬帝國首都的主教,也被稱為 首席大主教 (Primat),他要站在所有其他主教和大主教的前面。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八十四:羅馬天主教國際文化鬥爭3
    基督教之八十四:羅馬天主教國際文化鬥爭3 (3)法國與羅馬天主教的政教之爭 第三共和國與羅馬天主教的鬥爭 法國第三共和國誕生於1870年的普法戰爭。
  • 天主教簡介
    16世紀中葉,天主教又發生了反對教會的宗教改革運動,陸續派生出一些脫離天主教的新教派,這些新教派統稱「新教」,又稱「抗羅宗」或「誓反教」,在中國曾稱為「耶穌教」,如今在中國「基督教」通常專指新教而言。3.什麼是天主教?    教也稱「普世公教」、「羅馬公教」或「羅馬天主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教派。
  • 天主教的首席教區,為什麼設於羅馬,而不是耶路撒冷?
    不過,主耶穌早就說過,教會要把祂的福音傳偏全世界,而不只是局限在耶路撒冷一帶。(瑪廿八19-20)「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一8) II. 主耶穌願意教會,永遠以耶路撒冷為根據地嗎? 主耶穌絕無此意。
  •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區別
    天主教(普世大公教會)的主張:(1)信仰權威:聖經的權威+教會的傳承。除強調《聖經》的權威外,天主教重視教會的權威,他們認為基督設立了教會,通過教會接續救贖計劃,聖神(靈)始終與教會同在,教會的決議是無誤的。天主教亦強調教會傳統,稱從使徒時代留傳至今的教會傳統,是應該重視的,具有信仰上的權威。
  •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各派系教徒只是對本派的教義、神學、經典、禮儀、節日、神職、教制、教歷、教堂等有所了解,而對其他派系的詳情就不甚了解了。本文就基督教三大派系: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間的區別略為分類。我們 學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