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禁忌

2021-02-13 祈禱與工作

禁忌(taboos)簡單地說就是指「被禁止的」。在宗教信仰中,禁忌與該宗教中視為神聖(以及褻瀆神聖)的言行舉止有關,並且用誡命(或法規)的形式表達。天主教的禁忌與其信仰中神聖的對象及違反誡命(犯罪)有關,觸犯禁忌與犯罪不同,禁忌未必出於故意(例如不小心在聖堂喧譁吵鬧或毀損聖像),但犯罪是明知故意而犯,犯罪亦是天主教的禁忌。關於天主教的禁忌,扼要如下。

禁忌一:對信仰對象方面 

新約記載耶穌公開傳教時,首先是召叫人跟隨祂(瑪19:21、16:24),因此對天主教與信友而言,最神聖的信仰核心是:信仰並且跟隨主耶穌基督,並在生活中回應祂的召叫。基督徒不再是猶太教徒,而是跟隨耶穌基督並為祂作見證的人,這一群人的信仰團體就是教會。天主教延續首代宗徒的教導與傳承,自一世紀起是以耶穌基督為主、為中心的普世性大公教會,一如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主教(二世紀初)所說,「哪裡有耶穌基督,哪裡就有大公(天主)教會」。 

相反於此的便是天主教最大的禁忌,亦即背教(apostasy)。例如信友否認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天主、主、天主子與救主,或在思言行為方面褻瀆耶穌基督與三位一體天主(聖父、聖子、聖神);外教人對耶穌基督與三位一體天主的褻瀆與不敬,或以任何方式促使信友背叛或放棄信仰、離開(或阻止返回)教會,或使聖職或修會人員放棄身份與違背誓言,都是首要的禁忌。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說:「信德是天主賞的神恩,又是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代價,敗壞人的信德就是犯神靈的淫穢,罪過至重,必受永火的刑罰,聽從他們的人也受同樣的罰。」(得後2:12)也有類似的文字。天主教有《天主教教理》明確說明天主教教理的內容。

禁忌二:誡命方面 

保祿宗徒(Paul the Apostle)指出:基督徒雖因耶穌基督的緣故已是在恩寵之下,而非在(梅瑟)律法之下,但不表示因此可以犯罪(羅6:15)。在福音書中耶穌也教導:「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瑪19:17)。因此天主教與信友都應遵守天主誡命,不可犯罪。明知故意地犯罪(自己犯罪或協助他人犯罪)是天主教與信友的禁忌。

天主教會自開始便承認舊約的神聖性,但更重要的是從耶穌基督的角度來詮釋與理解,包括先知訊息與十誡。耶穌說最大的誡命只有兩條:「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與「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22:37-40;谷 12:28-34),這「愛的誡命」因此是所有天主教誡命與律法的核心。就積極面而言,所有信友都應努力實踐愛德,不僅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也要在生活中愛人如己實踐愛德;相反於此的就是犯罪,其中包括應做而未做的愛德工作;就消極面而言,信友明知故犯地在思言行為上違反十誡內容,就是犯大罪——不論是自己違反或是使他人違反誡命,信友如果犯了罪,應積極主動地求赦罪(和好聖事);外教人以各種方式使教友在思言行為上違反十誡內容,是天主教的禁忌。

具體來說,愛的誡命與十誡的關係是:十誡前三條是愛天主的誡命:一、除了天主之外不可有別的神(欽崇天主在萬有之上),二、不可妄呼上主天主的名(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三、當照上主天主吩咐遵守安息日奉為聖日(守瞻禮主日);另外七條是關於愛近人的誡命:四、應孝敬父母,五、不可殺人,六、不可姦淫,七、不可偷盜,八、不可作假見證害人,九、不可貪戀他人的妻子,十、不可貪圖屬於他人的一切事物。天主教確認十誡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和意義,信友有遵守十誡的責任;天主教相信十誡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每條誡命都涉及其他誡命,因此觸犯一條誡命就是違反整個法律(雅 2:10)。但天主教同時相信,由於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祂的神聖與恩寵,人能遵守愛的誡命,就是十誡。

 天主教以《天主教法典》詳細說明天主教各項規定,自己故意違反或使人故意違反《天主教法典》,是天主教的禁忌。

禁忌三:聖經與宗徒聖傳方面 

天主教的神聖經書是聖經,包括舊約與新約。天主教尊崇舊約為真正的天主聖言,其所有經書都是天主所默感的,具有永久的價值,並且為準備普世救主基督的來臨;新約記載了天主啟示的明確真理,是有關耶穌的生平和教導的主要見證。天主教相信聖經是一體的,因為天主聖言是唯一的,兩約中的天主默感也是唯一的。因此,違反聖經的教導、對聖經不敬或褻瀆、或分割聖經、或曲解聖經內容,都是天主教的禁忌。

天主教堅信宗徒聖傳與聖經緊密相連,兩者使基督奧跡在教會內使人受益,都來自同一的神聖泉源,形成同一神聖的信仰寶庫。宗徒聖傳就是基督訊息的傳遞自初期教會開始,以宣講、見證、制度、敬禮、默感書來完成,宗徒把從基督得來、從聖神學來的傳授給他們的繼承者主教,並透過他們而傳諸萬世,至今不墜;信仰寶庫從宗徒們委託給整個天主(公)教會——就是以伯多祿宗徒(Peter the Apostle)為首的宗徒團體,如今就是接受(梵蒂岡)聖座帶領的普世公教會。否認天主教宗徒聖傳、或是意圖凌駕於教會宗徒聖傳之上,都是天主教的禁忌。

禁忌四:禮儀與聖統方面 

天主教相信禮儀是卓越的神聖行動,是教會一切力量的泉源,耶穌基督真實親自臨於禮儀中,表達和實現了祂的逾越奧跡,祂在禮儀中親自行動,給世世代代各地的信友通傳祂的恩寵。因此天主教重視禮儀,認為禮儀不屬於基督徒個人,而是屬於天主與普世大公教會的,同時在禮儀方面制定明確清楚的規範。信友違反禮儀規範的行為舉止是天主教的禁忌;外教人在參與天主教禮儀時,不按照天主教禮儀規範的言行舉止、或表現出不敬或冒犯(例如冒領聖體或聖血),均是天主教的禁忌。

聖堂是教會神聖的禮儀場所,是天主的聖殿、天主的家,是耶穌基督臨於人間的可見記號。聖堂中的各種布置,例如:十字架(苦像)、聖體龕、祭臺、讀經臺、聖油與聖水池、聖人(包括天使、聖母與聖人)塑像或畫像、告解室、苦路、主禮的座位等,都是在這個天主聖殿中神聖的標誌與記號。聖堂即便在沒有進行禮儀時,仍是神聖的處所。在聖堂內的任何不敬言行舉止(例如:任意喧譁、不莊重等)都是天主教的禁忌。

天主教會有明確嚴謹的組織架構——聖統,由聖職人員組成,即主教、司鐸(神父)、執事,他們領受了聖秩聖事,組成教會的聖統,在教會內盡聖職,並且團結一致,與教宗(聖座)保持共融,分擔教宗對普世教會的關懷與治理。天主教堅信:教宗是羅馬主教和伯多祿宗徒的繼任者,是教會一個永久可見的合一中心與基礎,是基督的代表、世界主教團的首領、整個教會的司牧,是由天主制定的,享有完全、最高、普遍的權力。信友不遵守(僭越)或是不服從聖統制,是天主教的禁忌;外教人對教會聖職人員(教宗、主教、司鐸、執事)的冒犯或輕蔑,都是天主教的禁忌。

Salve, Regína, Mater misericórdiæ, vita, dulcédo, et spes nostra,  salve. Ad te clamámus éxsules fílii Hevæ. Ad te suspirámus, geméntes et  flentes in hac lacrimárum valle. Eia, ergo, advocáta nostra, illos tuos  misericórdes óculos ad nos convérte. Et Jesum, benedíctum fructum ventris  tui, nobis post hoc exsílium osténde. O clemens, O pia, O dulcis Virgo María.

中拉對照經文

母后萬福,仁慈的母親,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甘飴、我們的希望。厄娃子孫,在此塵世,向你哀呼;在這涕泣之谷,向你嘆息哭求;我們的主保,求你回顧憐視我們。一旦流亡期滿,使我們得見你的聖子——萬民稱頌的耶穌。童貞瑪利亞,你是寬仁的、慈悲的、甘飴的。天主聖母,請為我們祈求,使我們堪當承受基督的恩許。

提示:文中廣告內容由公眾平臺隨機匹配,並非由本公眾號篩選,但您的每次點擊都會給平臺帶來幾毛的收益,您的支持我們的動力。喜歡本文請點讚,支持我們請分享。您的一次分享就是為傳播福音盡一份力!

    Ora et Labora,是一句拉丁語,翻譯為中文的意思就是「祈禱與工作」。這是天主教徒們十分熟知的語句,它源於修道院,由聖教會最偉大聖人之一的聖本篤提出。    聖本篤曾立下一部著名的《聖本篤會規》,成為留給後世教會的重要規章。會規全面規定了祈禱、求知、勞動等各方面,並提倡適度的靈修。會規認為「空閒是靈魂的敵人」,提倡在祈禱之外的時間進行勞作,這被總結成為「Ora et Labora」(祈禱與工作)的規定。    祈禱,是與天主對話;工作,是為天主做事。Ora et Labora,祈禱與工作,是天主教中文網唯一指定的聖物品牌。

相關焦點

  •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國籍主教!
    這位中國天主教的第一位國籍神甫和第一位國籍主教,畢生致力於中國的天主教事業,愛國愛教,以自己獨特的腳步,走過了一段傳奇的人生。 受洗入教 羅文藻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小父母雙亡,靠兄嫂撫養,八歲即放鴨謀生。明崇禎四年(1631年)羅文藻十五歲,天主教正式傳入閩東。
  • 羅馬天主教
    我們不否認天主教中,有些信徒是全心愛主生活聖潔的,但所講的乃是天主教整個體系宗旨與教義中的一切重大錯謬,以及違背聖經真理的地方。天主教起始於羅馬,主後590年由羅馬教區大主教貴勾利一世宣布自己作第一任教皇,以教幹政政教聯合。主後1054年,天主教與東正教分裂。因為羅馬教會自稱「普世之父」,所以有「羅馬天主教」之稱,在此前只有基督教之稱。
  • 天主教簡介
    它是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統稱。基督教由耶穌基督(聖子,天主第二位)創立,公元392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逐漸成為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宗教。1054年東西羅馬的分裂造成了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
  • 全球天主教大學
    Gregory's University美國華盛頓神學聯合大學 Washington Theological Union加拿大聖瑪麗亞大學 Saint Mary's University加拿大聖多瑪斯大學 St. Thomas University加拿大薩威大學 St.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在西城柳蔭街14號。1958年於北京正式成立。1982年,在北京成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中國天主教各教區的領導機構。有成員56人。並成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第二屆教務委員會有委員172人。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義,主張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1517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二是加爾文教派。
  •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區別
    二、分歧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除了外在顯著區別外,彼此之間的教義、組織結構、神學觀念、禮儀、信徒的信仰方式等,都有著天壤之別。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那裡?
    天主教以梵蒂岡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導,實行「聖統制」和「教階制」。天主教的《聖經》有73卷,其中《舊約》46卷,《新約》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聖母、耶穌、聖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天主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天主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等四大瞻禮。教徒在天主教節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彌撒。
  • 羅馬天主教簡史
    羅馬天主教是全世界範圍的基督徒團體,她通過對天主的崇拜和對他人的服務,致力於愛慕和侍奉天主。 公元第五世紀至第十世紀: 向蠻夷人傳教 傳教士們辛苦工作,在歐洲的北部、西部和東部,使外教人皈依,為天主教的文明奠定了基礎,在中世紀,天主教已傳遍整個歐洲。
  • 《天主教教理》簡介
    1992年《天主教教理》是以法文頒布的,直到1997年,才推出了拉丁文的修訂本,並以此拉丁文版本,作為其他譯文的官方參照本。從《天主教教理》的編撰過程可見,它是整個教會,特別是主教團合作的成果。正如教宗在《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中所說:「這教理的完成正反映出主教們團體的本質,見證了教會的至公性。」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在哪裡?
    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東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為東西,東為「東正教」(亦叫「希臘教」「正教」)。西為「羅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稱東西大分裂。
  • 中國天主教的歷史發展(二)
    4月9日,武漢市舉行集會,聲言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實行獨立自主,並發表《對梵蒂岡無理否認漢口、武昌兩教區新選合法主教的抗議書》和《對羅馬教廷傳信部無理否認漢口、武昌兩教區合法選舉主教的質問書》,說「羅馬教廷不是真正在為宗教服務,而是在為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服務」。4月13日,在漢口聖若瑟主教座堂,天主教蒲圻教區的李道南主教為其舉行祝聖典禮。這樣,董光清成為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自選自聖」的主教。
  •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本文就基督教三大派系: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間的區別略為分類。我們 學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君士坦丁堡是東正教中心,羅馬是天主教的中心,東正教是在帝國東部地區的特殊歷史環境中形成的,由於帝國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語言、民族等方面與西部不同,因而東正教在這裡的發展就與天主教有所區別:1。
  • 羅馬天主教不等同於大公教會
    首先,在基督宗教的範疇內,就有三大天主教支流:· 羅馬天主教;‍· 東方天主教(即東正教);· 福音派天主教(Evangelical Catholic其中,福音派天主教這一支流又被稱為抗議宗天主教或誓反派天主教,英文:Protestant Catholic。
  • 天主教與基督教究竟有什麼不同?
    有些基督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逐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他們便答覆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 這種誤解答覆,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
  • 天主教的歷史起源
    天主觀天主教的天主觀天主教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通過這信仰的認識,在基督內,接受聖神的洗禮,朝拜天主聖父,成為父的子女。 聖事天主教的聖事觀天主教尊重聖經,忠實履行與保全耶穌基督的寶訓,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耶穌親自建立的七件聖事。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這兩小段話可說是天主教對聖經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聖經沒有包括整個救恩真理,換句話來說在聖經以外教會仍可以從神另得啟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們不但不根據聖經並無記載人必須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說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條件,反而憑天主教會定規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斷定了「聖 經不是包括救靈魂的必須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顛倒。
  • 徐光啟:天主教在中國的「柱石」
    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在踏入仕途之前,有機會接觸耶穌會士,接觸天主教和西學。萬曆十六年(1588),他在太平府參加鄉試,落第後,前往廣東。在韶州,進入利瑪竇在韶州所建的天主教堂,遇見了郭居靜神父。利瑪竇這樣描述當時對他的觀感:「郭居靜神父在這裡居留的第二年,發生了一樁真正重要的事情。
  •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
    然而,事實上,誓反教所持的福音信仰卻遠比羅馬天主教的諸多教義更加古舊。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參考文章:現今還有神跡恩賜嗎?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中特誓」靈恩派是「以私解經」,羅馬天主教是「以羅解經」。
  • 天主教(次經)和基督教(正典)
    ,又說天主教可以統領基督教,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來了解歷史所呈現的事實吧!天主教在1546年把其中11卷次經列入天主教的舊約聖經, 即在以斯帖記加入1卷補篇(以斯帖記續本), 在但以理書加入3卷補篇(三聖子之歌, 蘇撒拿記, 彼勒與龍),  及另外加入7卷次經(為多比雅書、猶滴,馬加比一書、馬加比二書、所羅門智慧書、智慧書、巴錄書). 換言之, 羅馬天主教的舊約聖經共有46卷, 比基督教的舊約聖經(39卷)多出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