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2021-02-08 去方濟各的空間看看

作者:網絡上美麗的福音使者



基督新教是如何創立的呢?

 

        基督新教是於公元16世紀初葉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義,主張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1517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二是加爾文教派。加爾文是法國人,生活於瑞士日內瓦,與馬丁路德同時,除同意路德所講的「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的主張外,還提出他個人的主張「人的成義得救早由天主所預定」,結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爾文教派。三是英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開始,他因欲休加達利納皇后、另娶宮女寶蘭為後,未蒙教宗允準,遂於公元1534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國國教,自立為國教教宗。


        上述三個教派各自成立後,每個教派內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見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漸漸產生了許多新教派,例如從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堂、美以美會;從加爾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又分裂出聖公會、高級教會、低級教會、自由教會、牛津公教會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過去四百餘年內,已分裂為數百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歐美各國,基督教各教派統稱為「誓反教」,乃因當時路德教派在德國得勢後,嚴禁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數年後,即於一五二九年,斯倍爾國會又宣布恢復天主教舉行彌撒聖祭之自由,當時國內有五個皈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對,稱自己為誓反教派。自此以後,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稱為誓反教,以示與天主教分離之意。待日後他們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他們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稱為基督教。


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哪些區別呢?


(以下所談的基督教特指基督新教)

 

一、同根分枝:從信仰根源及教會歷史作簡要分述

 

1.同根:從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正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徵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CATHOLIC中譯:天主教)。16世紀從羅馬公教會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個教派:

(1)路德教派(信義宗)LUTHERAN CHURCH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1539年

門諾會 MENNONITES 1545年

(2)慈運理派 ZWINGLIANISM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1559年

公理宗教會 CONGREGATIONAL 1581年

(3)聖公會 ANGLICANM CHURCH 1534年

(4)長老會 PRESBYTERIAN 1537年

加爾文派 CALVINISM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稱為基督教。這四大教派可說是後來400多個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聖公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制,都與羅馬公教會相近。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傳道士來到中國後,他們在1583年,把羅馬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譯用「天主教」。

 

二、基本信仰:兩教信仰淵源、聖經數目、講解聖經、基本信仰、人得永生等之同與異

 

1.信仰淵源:

兩教都根據聖經──舊約和新約:上主對人的啟示,人對上主啟示的回應。


天主教信從聖經,也信從聖傳,即宗徒及歷代教會的傳承。


基督教只信聖經不信聖傳。

 

2.聖經數目:

天主教聖經----舊約46卷,新約27卷,合計73卷。

 

基督教聖經----舊約39卷,新約27卷,合計66卷。

 

基督教舊約少7卷:多俾亞傳、友弟德傳、巴路克先知書、智慧篇、德訓篇、瑪加伯上、瑪加伯下。因為這7卷舊約是用希臘文寫成,其中瑪加伯下12:38-45為亡者獻祭,涉及煉獄的存在。因此,這7卷舊約,不被基督教承認為聖經。

 

3.講解聖經:

天主教強調全球統一的聖統制,由聖職人員依照訓導權核准的聖經注釋,講解聖經。

 

基督教強調地方教會及每人直接由聖神(聖靈)指引,信友可自由講解聖經。

 

4.基本信仰:

兩教根據聖經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愛的上主(上帝);(2)信傳上主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3)信傳上主一體三位在耶穌身上救贖人類,死亡及復活;(4)信傳聖神(靈)恩賜信從聖子耶穌的人,獲得永生、肉身復活,共享天國榮福。

 

5.人得永生:

天主教強調,信望愛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條件;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煉獄、地獄。

 

基督教強調,信耶穌必得永生──因信成義,不靠人的行為;相信有賞善罰惡的天堂、地獄(無煉獄)。

 

三、基本敬禮:兩教敬拜上主、敬禮聖賢、聖事祈禱等之同與異

 

1.敬拜上主:

兩教在禮儀祈禱時,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三位一體),及天人的中保耶穌基督。

 

2.敬禮聖賢:

天主教「敬禮」聖賢,包括:聖母、天使、聖人、聖女、人類歷史中的聖賢、祖先;並繪製有形的耶穌像、聖人像,表達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請求他們在天上為我們轉求上主。

 

基督教依照舊約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穌為天人中保,不敬禮聖賢、祖先,基督教也不敬禮聖母瑪利亞,也不信聖母是終身童貞女。

 

3.聖事祈禱:

天主教有七件聖事禮儀,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婚姻、聖秩、傅油。以彌撒感恩祭典為中心,全球有統一的團體祈禱經文,也有地方教會自行編用的祈禱經文,還有各種祈禱方式。 

 

基督教各教派都有聖洗聖事,而無彌撒聖祭、也無其它聖事;聖餐(聖體)也只是紀念主耶穌的最後晚餐;團體聚會注重讀聖經、講道、唱詩、口禱。

 

四、基本倫理:

 

兩教都強調該遵行天主十誡,並以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15:12)為互愛的準則。

 

五、傳道使命:

 

天主教較注重普世教會及用天主教教理傳道,推展修會男女會士到世界各地傳道、建立教會;地方教會則由聖職人員負責牧靈工作;而忽略信友的傳道使命。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重視地方教會,並積極推動信友傳道的意識及傳道工作,並以當地文化傳道建立地方教會。

 

基督教開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注重信徒直接用聖經傳道及擴展地方教會,而較忽視當地文化。

 

六、行政組織:

 

天主教注重從上治下的聖統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會,以教區主教治理地方教會。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由信徒選出的「長老團」,集體治理其地方教會。

 

七、主內合一:

 

自16世紀基督教從天主教分離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基督教分枝有數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與基督教各派,可說在主內同根、大同小異。

 

基督教為了促進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設立了「普世基督教協會」。

 

天主教召開梵二大公會議,除了革新整體教會,並以大公主義法令,從彼此的共同點交談合作,促進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後,也設立基督徒合一秘書處,積極推動與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訪交流、共同祈禱。並且把每年一月第三周定為基督徒合一祈禱周。


在主內合為一體是主耶穌的心願和遺言:「父啊!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禰在我內,我在禰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若17:21-23)



溫馨提醒:

        為了讓更多的網友(特別是教外的朋友)能看到這篇圖文,而能點擊進入空間,看看空間裡豐富多彩的信仰內容,而能使他/她們信從福音、悔改更新、彼此相愛、共融合一、靈魂得救、生活蒙福。在此謝謝每一位分享、轉發或複製連結的弟兄/姐妹,因你順從聖神、幫助耶穌、與主同工,願上主天主祝福你和你的家庭。阿們!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我們有許多人對基督教三大派系究竟有什麼區別,還是模糊不清。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那裡?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於:在世界範圍內,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被統稱為基督教,都以「聖經」為經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稱公教,信徒稱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基督教節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禮拜。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許多人以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甚麼分別,甚至基督教範圍內的基督徒也有同樣的看法,以為兩者之間非常接近,也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出來的 新教,這種思想和看法是錯誤的。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 基督教日趨腐化的產物。
  •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區別
    二、分歧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除了外在顯著區別外,彼此之間的教義、組織結構、神學觀念、禮儀、信徒的信仰方式等,都有著天壤之別。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在哪裡?
    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東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為東西,東為「東正教」(亦叫「希臘教」「正教」)。西為「羅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稱東西大分裂。
  • 基督教的三大派別 -- 天主教 基督新教 東正教
    天主教亦稱「公教」,公教一詞源於希臘文Catholic,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稱為公教;因為它以羅馬為中心,所以又稱「羅馬公教」;Catholic一詞按音譯,又稱「加特力教」,有時也被稱為「舊教」,以區別於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傳入中國後,信徒們稱所信奉的神為「天主」(取自《史記·封禪書》),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所以被稱為「天主教」。
  • 天主教與基督教究竟有什麼不同?
    有些基督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逐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他們便答覆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 這種誤解答覆,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
  •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作者:何奇偉「誓反教」,在中文界
  • 天主教(次經)和基督教(正典)
    ,又說天主教可以統領基督教,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來了解歷史所呈現的事實吧!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羅馬公教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 ( CATHOLIC中譯:天主教 )。16世紀從羅馬公教會再分枝的基督新教,。
  • 先有天主教還是先有基督教?
    「天主教是使徒以後基督教日趨腐化的產物……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有教皇。」「我們說到了590年天主教正式形成。理由是:這時候第一位正式的教皇出現了,他是大額我略(Gregory the Great)……直到馬丁路德時代,亦即天主教最敗壞的時代……馬丁路德才能終於改革成功……事實告訴我們,天主教是從基督教變出來的叛教。」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之異同
    三大教派的神學方面的異同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在神學的主要方面並無很大不同, 都相信獨一無二的天主, 三位一體( 聖父、聖子、聖神), 基督論, 創世論,救贖論, 恩寵論, 教會論, 末世論, 天堂, 地獄等。
  • 陳終道: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這兩小段話可說是天主教對聖經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聖經沒有包括整個救恩真理,換句話來說在聖經以外教會仍可以從神另得啟示,指示人如何得救。他們不但不根據聖經並無記載人必須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說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條件,反而憑天主教會定規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斷定了「聖經不是包括救靈魂的必須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顛倒。
  •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分支?歷史上教皇、紅衣教主、大主教誰的級別高
    實際上,比較公認的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只有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有佛教。這三大教,基本上都是跨民族、跨地區、跨國家甚至跨大洲的宗教。他們分布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由於影響能力太大,所以稱之為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歷史上都對皇權有很大的影響。唯獨佛教到了咱們這兒,變得相當溫順,沒辦法,不溫順很難存活下來。那麼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是咋回事呢?
  • 羅馬天主教如何離棄了使徒的基督教?
    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在羅馬主教們的領導下,歷經數世紀的傳播,稱得上是遍及天下。隨著相當長時間的逼迫與仇恨的結束,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教會曾有一段時間享受平靜,享有特權與威望。雖然教會迅速走向世俗化,但從君士坦丁信主到宗教改革的這段時間裡,教會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
  • 堅決有力抓實全市天主教、基督教場所疫情防控巡查工作
    自2月以來,市民宗局對全市天主教、基督教場所落實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檢查。  一、狠抓落實,持續巡查。市民宗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帶隊到重點場所天主教石室堂、基督教東山堂開展疫情防控檢查工作,要求業務處室,掌握全市天主教、基督教宗教活動場所每日動態,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 蕭山區天主教愛國會、蕭山區基督教「兩會」開展宗教中國化座談會...
    12月2日,蕭山區民宗局指導蕭山區天主教愛國會、蕭山區基督教「兩會」開展宗教中國化座談會並進行憲法普法宣傳活動。區天主教愛國會、區基督教兩會班子成員、場所負責人和宗教教職人員70餘人參加座談和普法宣傳,蕭山區委統戰部部委、區民宗局副局長史皙琦和城廂街道宣統委員蔡頤到場指導。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三)
    (一) 三教的淵源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猶太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天啟宗教或亞伯拉罕諸教,三者關係非常密切。如基督教的《舊約全書》就是猶太教的經書《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三教的神話人物也有很多相同(如亞伯拉罕,伊斯蘭教稱為易卜拉欣;上帝耶和華,伊斯蘭教稱為真主安拉)。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其根基是猶太教的經典《塔納赫》。
  •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基督教與猶太教同源,兩教均誕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聖城。但先有猶太教,後有基督教(即今之天主教),後者是由前者衍生而來。公元1世紀,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相傳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在羅馬帝國後期流傳於帝國全境。基督教在1054年發生第一次分裂,分為羅馬公教(基督教)和東正教; 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羅馬公教(基督教)又分為天主教(又叫做舊教、公教、加特力教)和新教(又叫做誓反教、抗羅宗,在我們國家稱其為基督教)。新教的支派很多,又六大支派,事實上還有很多小支派。
  • 貴州天主教基督教團體嚴禁舉辦集體宗教活動
    近日,貴州省天主教兩會一區、省基督教兩會舉行駐會負責人聯席會,重點圍繞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進行深度研學交流,把防範疫情傳播當做當前決最緊迫的任務,毫不動搖按照「兩暫停一延遲」要求管好宗教教職人員和宗教活動場所,杜絕舉辦集體宗教活動導致的疫情傳播
  • 蕭山區天主教愛國會、區基督教「兩會」啟動憲法宣傳周活動
    圍繞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和第三個憲法宣傳周,為弘揚憲法精神,厚植宗教界的愛國主義情懷,12月2日下午,蕭山區委統戰部(區民宗局在基督教城廂教堂開展2020年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啟動宗教界第三個憲法宣傳周。蕭山區天主教愛國會、區基督教「兩會」班子、各場所負責人及教職人員共70餘人參加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區委統戰部(區民宗局)帶領宗教界人士舉行了莊嚴的奏國歌升國旗儀式。
  • 基督教是什麼?
    基督教(英文Christianity),指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公元1世紀,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相傳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在羅馬帝國後期流傳於帝國全境。基督教創立的初期,即在羅馬帝國境內形成東部希臘語地區的東派和西部拉丁語地區的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