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又被稱為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
嵐谷燻鵝
嵐谷燻鵝起源於武夷山嵐谷鄉,用整隻鵝抹上特製香料煙燻而成。燻鵝不但肉質味道鮮美,還帶有一股煙燻的松脂香味,是武夷山最常見的餐桌上的一道經典菜式。
薜荔凍
薜荔凍是夏天最長見到的武夷山特色小吃之一,薜荔凍採用山上野生的薜荔果暴曬後製成半凝固狀,配以蜂蜜或蔗糖食用。清涼可口,具有很好的消暑作用。
朱子孝母餅
顧名思義,朱熹孝母餅是由武夷山著名南宋理學家朱熹發明,因為朱熹母親喜歡吃兒子親手制的餅,因此朱熹在出遠門前都會做一些餅留給母親,當地人因此稱之為朱子孝母餅。朱子孝母餅甜而不膩,酥脆易食,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武夷山特色小吃。
光餅
是閩北一帶的日常小吃,在武夷山舊街就可看到許多光餅攤。明朝時戚繼光帶兵圍剿倭寇,之閩北時發明了這個餅,因此取名光餅。光餅是由麵粉製成一個小餅 團,放在烤爐壁上,烤熟後刷上香油,即可製作完成。光餅口感酥脆,帶著烤香味,吃起來非常美味,是武夷山人日常最愛吃的零食之一。
粿仔
武夷山人都吃過的早餐小點,味美價廉還耐餓。那就是:粿仔。本地話發音:「鬼解」。大家都記得小時候街頭巷尾飄著香氣的粿仔,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街頭粿」是用上等早米磨漿瀝 幹做成小手指般大小的條塊,調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備的豬肉片,火蒸而成的。製作工藝獨特,形態美觀,粿 肉均別具風味,在福建風味飲食上獨樹一幟。
千層糕
千層糕用本地話叫做「塔,第2音」 。將秈米磨成米漿,鹹菜乾、香菇切成厚度為幾毫米的塊狀,配上蔥花和磨好的米漿攪拌均勻。層層分分明明,滑滑的,嫩嫩的。人傑地靈的武夷山,一份普普通通的千層糕(九層糕)雖算不是山珍海味,但是卻能吃出別有一番風情,九九重陽天,百家登高遠眺,少不了這簡簡單單的千層糕,寄託對遠在他鄉、近在咫尺的親朋的祝福。
清明粿
清明粿,用米粉加上山裡野生的鼠麴草打制的皮,裡面包上自選的餡(有白蘿蔔粉絲蝦米的、有芋頭的、有鹹菜的、各式各樣,而且每種還分辣的和不辣的。在春季的時候最佳,採用野生的鼠麴草製作而成,平時大部分用艾草來做。武夷山的清明粿餡料飽滿,粿皮有彈性,有些小攤還會將蒸熟的清明粿再煎炒一邊,這樣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
紫溪粉
是福建武夷山一帶的漢族名點,屬於閩菜系。無論是在大江南北的任何一個城市,麵食從古至今絕對是一項不過時的美食之一,在各大的美食城都可以搜尋到一 些掛著沙縣小吃匾額的店鋪,最具特色的美食不可不吃的要數扁食和紫溪粉,雖沙縣小吃的招牌聞名,但味道最正宗的紫溪粉還是出自福建武夷山。
瘦肉羹
瘦肉羹是武夷山人最喜愛的早點之一,將豬肉攪碎混以麵粉和成泥狀,最後再用調羹一小塊一小塊的分到鍋裡煮熟。配上特製的湯,再根據個人口味添加調料。瘦肉羹吃起來很有彈性,還帶有很自然的肉的鮮甜味,是值得一試的武夷山旅遊早餐。
胡麻飯
胡麻飯俗稱「麻餈」,是將上好的糯米經水浸透後蒸熟,搗爛後揉成小團,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即可食用,味道香甜。據傳常為神仙待客所用,故有稱為「神仙飯」,是南平武夷山歷史最為久遠的傳統風味小吃。
當然美食不僅僅這些,我想,了解一個地方的美食文化,可能遠比領略這個地方的風景更需要時間和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