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2020-12-12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大河源遠搖籃曲》組照9:河南靈寶黃河大禹渡至函谷關巨型大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朱憲民等攝影名家和各地領導為獲得集體組織獎的九省區文化館頒獎並剪彩。

  黃河被譽為「百川之首」,流經了我國九省(區)的遼闊疆域,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催生了輝煌的中華文化,構成了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農業經濟帶。

  黃河流域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母親河,聚焦兩岸群眾的生產生活,聚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曆程,以「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己任,主動承擔起記錄這場偉大變遷的神聖使命。

  開幕式上,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在致辭中表示,30年前的創舉,契合了今天「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這也表明作為黃河兒女的九省區攝影家和攝影工作者,出於對母親河的愛戀之情所表達的讚美和歌頌,正是構建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職責所在。謳歌黃河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讚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抒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嚮往,為傳播黃河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1990年經文化部批准創辦,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經過30年的探索和實踐,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業已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文化品牌,從九省區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據悉,本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90幅,展期至10月13日。  

  《黃河桃花汛》高建設 攝

  《大山深處的籃球夢》郭濤 攝

  《馬背柔情》 張興智 攝

  《冬日黃河》尚建周 攝

  《俯瞰打麥場》肖社會 攝

  《黃河兒女》 曹成嶺 攝  

  《黃河岸邊寧夏紅》

  《日出黃河口》楊霞 攝

  《天眼》張曉龍 攝  

  《霞映江源》石徑 攝

  《壺口春曲》 蘭華 攝

  第一書記結合自己的攝影特長,免費為村民拍攝證件照和全家福

相關焦點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開展
    中國網12月9日訊 11月30日,第十二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展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開展,展出的72幅獲獎作品,延續了往屆展覽宗旨——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於身邊的母親河,用影像的方式表現中華兒女對黃河流域壯麗山川的熱愛,對兩岸風土民俗的鐘情,對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讚美,體現出黃河文化的宏大厚重和源遠流長,表達出黃河流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諧共生的崇高生活理念,為促進黃河流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交流,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 2020全國兩會特別策劃——「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 :黃河源,千...
    從今天起,沿黃九省區主流媒體將聯袂推出2020全國兩會特別策劃——「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系列報導,唱響「黃河大合唱」,向廣大讀者呈現黃河生態之改善、區域經濟之發展,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予沿黃各省區的定位與使命,以及上、中、下遊各省區在協同推進大治理、保護黃河大生態方面的措施與行動。  黃河大合唱,一眼可萬裡,萬裡寫入大家胸懷間。
  • 華山腳下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
    6月13日,渭南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活動將在渭南非遺具有代表性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聲腔中拉開帷幕。記者 楊青山攝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陳冰娟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展示黃河流域九省(區)多元、多樣、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和有效利用,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渭南市將於6月13日在華山腳下華陰市西嶽廟廣場,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
  • 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第一大河長江?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在黃河5464公裡的奔流中,我們看到黃河源頭的滿天星辰,也看到黃河入海口噴薄的日出;聽過黃河岸邊的敕勒歌,也一同唱起黃土地的信天遊;翻過紅旗漫捲的六盤山,也走過沙漠邊的無定河;我們看大河蜿蜒,也看大河奔騰,看大河上下是中國之中的氣壯山河。從巴顏喀拉山的涓涓細流到「百川之首」「四瀆之宗」,泉水從遠古洪荒的時候就汩汩地流動,衝破了寂寞和原始的禁錮,造就了一瀉萬裡的江河奔流。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在河南鄭州開幕
    為了用陶瓷講述黃河故事,用陶瓷展現黃河文化的雄渾強勁、源遠流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於8月25日在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幕。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之寧夏:美麗新寧夏,保護黃河富九省
    黃河流經九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大河報聯合沿黃媒體西海都市報、封面新聞、掌上蘭州·蘭州晨報、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北方新報、山西晚報、三秦都市報、閃電新聞,回訪習近平總書記沿黃九省區的足跡,關注沿黃各省區的生態保障和發展謀劃。「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 寧夏:美麗新寧夏,保護黃河富九省
    「黃河大合唱 九省區媒體聯動展現黃河高質量發展」寧夏:美麗新寧夏,保護黃河富九省開欄的話——從高山出發,在高原前進,經千難萬阻,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奔流到海不回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黃河與長江南北呼應,各自擔起新時代的使命。春去夏來,山河無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黃河大合唱」將奏出宏大音符。黃河流經九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
  • 黃河一路向東流經我國九省(區)波瀾壯闊,沿途風景迷人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著厚重華夏文明的她,自青藏高原發源地而下,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省(區),從山東東營注入渤海。
  • 中國第二大河 黃河 孕育出了 光輝燦爛的 黃河文化
    黃河,全長約5464公裡,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面積約75.5萬平方公裡。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最後在山東墾利縣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什麼我們會把黃河稱為母親河?
    長江還有黃河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河流,長江作為第一大河流,它的物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但是現在的黃河河水發黃,裡面有很多泥沙,看上去沒有長江流域那麼環境優美,但是被稱為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壯美樂章——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
    >黃河發源於青海,在省境內幹流長度1694公裡、佔黃河總長的31%,流域面積15.31萬平方公裡,地表水資源量佔黃河全流域的49.4%,是國家重要生態屏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強化上遊意識,加強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切實肩負起保護母親河的重大政治責任。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四川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以上,95%以上的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有效保護。
  • 「我的黃河我的城」 閃耀吧,母親河邊最亮的九顆星!
    「我的黃河我的城」 閃耀吧,母親河邊最亮的九顆星! 九省人民砥礪前行今天,全國兩會正在進行我們億萬心跳同頻為了母親河更美的容顏為了母親河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攜手唱響「我的黃河我的城」請全國人民聽到來自這條大河邊最激昂的聲音
  • 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建言獻策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
    熱詞>>黃河文化傳承開欄的話:一條大河奔流,經歷幾多春秋,中原大地寥廓,文明千古悠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成為熱詞,黃河成為熱點。更好的生態,更美的環境,更優的發展,更豐富的黃河,新時代的黃河,要講述不一般的故事。恰值歲末年初,一場瑞雪之後,河南省「兩會」召開,大河報推出專題策劃——「兩會·大河唱」,聚焦黃河,講述黃河,解讀黃河,會談黃河,參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之中。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合起來了
    黃河沿線九省區各博物館及相關文化機構:黃河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是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滿懷深情地表達了對中華民族母親河深沉厚重的歷史情感,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召開了專項座談會,強調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與人文精神,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 曾經的黃河「豆腐腰」,現在咋樣了?
    搭建平臺:全流域共護母親河 九曲黃河浩浩湯湯,自巴顏喀拉山脈奔騰而下,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九省區,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成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同時,桀驁不馴的黃河又是世界上水情最為複雜、治理最為艱巨、保護難度最大的河流之一。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在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過程中,東營市立足資源產業優勢,聚焦「5 2 2」產業,加快應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整體躍升,培育形成新動能基礎力量,著力構建以綠色和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產業模式和發展格局。
  • 中國攝影報頭版照片 | 大展宏圖 (2020.10.23)
    活動通過聚焦黃河流域的文化、旅遊、生態等各項資源,用攝影講好「黃河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喚起人們保護黃河、愛護黃河的責任意識。他希望,通過該品牌活動的持續主辦,藉助影像手段,將東營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樣本,展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攝影力量。
  • 黃河入海處 萬裡入胸懷——東營市全面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越千山萬水,奔流而至旅程的最後一站——東營,如一條巨龍匯入渤海。5464公裡長河厚土,獨一無二的河風海韻,造就了黃河三角洲上這座溼地之城。勝利油田在這裡崛起,兵聖孫武在這裡誕生,呂劇藝術在這裡發源。河海交匯孕育而生的鹼蓬、蘆葦、溼地,則使這裡成為人的樂園、鳥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