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教師這兩個字,很多人想到的只會是公立學校裡,那些或是坐在辦公室批改作業,或是在教室裡大聲講課的老師們。但幾乎很少有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原來還有一些老師,也是應該被賦予教師同樣的定義的。
那就是輔導機構的老師。
但是社會現實裡,大家卻對他們的評價不是很好。大多數情況下,對待中小學輔導機構的老師,很多家長最多做到基礎的尊重,但是你要是想在家長那裡獲得跟公立學校一樣的待遇,那基本是不可能。
而更殘忍的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對輔導機構的老師是不尊重的,那到底是為什麼呢?大家又帶著怎樣的偏見呢?
輔導機構的老師
很多社會上的質疑就來自於,很多大學生沒有工作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去找輔導機構的教師當職業。不管你是什麼職業,不管你是什麼大學,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來我的託管班。所以時間一長,大量輔導機構在無法保證自己教學水平的情況下,口碑肯定是一降再降的。
但是社會也要承認的是,因為如今輔導機構的競爭激烈,以及好機構的待遇一再提高,咱們機構也有許多的高學歷人才。甚至說,很多在編教師生存不下去了直接來機構的,也不少。所以,咱們如今就不應該直接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了。
教師只是工具
社會上很多人,尤其是家長特別不喜歡輔導機構的老師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續課報班問題。大家經常會覺得,你們怎麼就是像一個甩不掉的口香糖,天天打電話,夜夜打電話?明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我孩子成績上升了,我自然會續課,可是有什麼好一直催我的呢?
為了自己的業績,為了自己的錢,你就不管教學,成天只想著續課賺錢,這應該嗎?
但實際上,很多老師也不想。明明老師就該專心準備上課的事情,但是對於大量輔導機構而言,教師跟銷售的關係是分不清楚的。到了一學期的特定時候,你會發現,所有老師都是被逼人手一支電話在打,沒有人可以例外。
當然,你說也有,確實,這種老師大多最後也主動離職了。他們也接受不了身為教師卻被逼著成天做這種事,要爭課時費,要做這做那,卻就是沒人說其實即便這樣累死累活得到的收入,也不可能一直維持很久。
因為,人總是要老的,會沒有精力再去做這麼多的。
辯證看
很多家長也會說,我們孩子學校裡的老師真的是一點也不好,又不好好上課,又不好好教書,但是還沒有辦法,只有成天陪笑臉誰叫人家是鐵飯碗。但是機構裡碰到的老師真的是拯救了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繼續熱愛學習,繼續跟上大隊伍。
所以,大家看,在編教師裡,也會有不好的,機構老師裡也一樣。
小編覺得一個教師應不應該獲得尊重,主要是看她有沒有對學生用心,而不是看她是否在編,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