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分享 2018眼視光進展與視覺健康西湖論壇精彩觀點

2021-01-08 健康界

繼2015、2016、2017年三年成功舉辦以來,6月8日在杭州舉行的2018眼視光進展與視覺健康西湖論壇再度獲得行業矚目。本次盛會由浙江大學眼科醫院(籌)、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辦,力邀20多位來自美國、澳洲、日本以及國內的眼科、眼視光、視覺健康等領域專家、管理者齊聚杭州。

論壇圍繞「眼科視光交叉領域」、「近視防控臨床與研究」、「多元化視光臨床」、「視光發展與眼健康管理」4大版塊,分享學術前沿,共享管理經驗,齊繪眼視光發展新畫卷。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600多名眼科醫生、視光醫生、視光師、視光機構負責人出席了論壇。

開幕式

開幕式上,論壇主席、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致開幕辭。

他說,從2015年到2018年,西湖論壇每年都在老地方、老時間與大家見面。相比以往,本屆論壇參會人數更多,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們的大力支持和參與。在議程設置上,本屆論壇圍繞4大議題進行討論,更加合理、科學,也更具吸引力。

論壇執行主席、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擔任開幕式主持,他邀請國內外演講嘉賓與所有參會者共同回顧了西湖論壇發展歷程的精彩視頻。

第一版塊:眼科視光交叉領域

姚克:如何用人工晶體解決老視問題

姚克,2018年眼視光進展與視覺健康西湖論壇主席,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白內障是世界範圍內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老齡化,白內障手術呈現出2個特點:第一,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老齡化群體龐大,CSR(每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例數)雖然已經從1988年的83提升到2017年的2205,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第二,從技術上說,我國近年來白內障手術水平顯著提升,已經從防盲性手術進入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時代。

姚克教授從人工晶體的發展歷程出發,介紹了不同的人工晶體的臨床特點,包括區域折射性多焦人工晶體、遠近型人工晶狀體、遠中型人工晶狀體、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多焦點人工晶狀體等,並提出人工晶狀體解決老視的方案已找到,但每種方案都還有一定缺陷,仍需綜合評估各種人工晶狀體的優缺點,繼續通過創新,使人工晶體眼的老視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呂帆:眼成像技術與眼底病機制研究


呂帆,溫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組長,國際角膜塑形學會亞洲分會主席

呂帆教授分享了眼科成像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技術進步,包括從檢眼鏡、裂隙燈顯微鏡、眼底螢光造影術到目前的B超、UBM、眼底相機、OCT等技術。她對OCT與目前的幾大技術在軸向解析度方面的測量作了對比。

緊接著,她從「正常生理狀態下視網膜視神經的微觀形態學特徵」、「高度近視等狀態下視網膜視神經的微觀形態學和功能學特徵」、「視網膜病理改變的生物學機制」3大部分闡釋了眼光學成像新技術的應用。

隨著OCT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通過對正常人視網膜高解析度成像資料庫的建立,幫助研究者研究單純性近視和病理性近視對眼底視網膜損傷發展的關係,發現高度近視患者在無任何併發症出現時,就已經發生視網膜微結構的改變。這一研究對近視的有效「幹預」,包括緩解近視進展和幹預近視眼朝更高度數發展可能發生的病理性變化有重要意義。

趙明威:高度近視眼底併發症

趙明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與眼視光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十一、十二屆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

趙明威教授指出,病理性近視是導致50歲以下的青年人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特徵為:屈光度數大於-6.0D,眼軸長度大於等於26.5mm。病理性近視容易引起嚴重的眼底病變,其眼底表現分為:後鞏膜葡萄腫、近視性黃斑病變、後極其他病變、視盤機周圍改變。

趙教授還分享了高度近視併發症黃斑劈裂、視網膜裂孔、黃斑裂孔等手術治療方法,並對後鞏膜葡萄腫、玻璃體黃斑牽引等典型病例進行了介紹。最後,趙教授還介紹了高度近視的防控方法:角膜塑形鏡、低濃度阿託品、戶外活動。

周行濤:雷射術前圓錐篩排與透鏡植入&CXL


周行濤,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原角膜學組委員和眼視光學組委員,上海醫學會雷射學會眼科組組長

周行濤教授介紹了5個患者的角膜地形圖,並詳細地解讀了圓錐角膜的讀圖原則以及對篩查結果的考慮與處理。他指出,角膜最薄點位置與前表面屈光圖中角膜頂點位置及角膜前、後表面最高點的位置在同一位置或者在同一塊區域時,應高度懷疑為圓錐角膜。

緊接著,他介紹了2012年開始跨上皮快速交聯臨床試驗,並分享了患者的手術過程和治療效果。最後,周教授提出了「超越『SMILE透鏡再利用』」的進一步思考,期待其能夠為圓錐角膜的治療探索一條新途徑。

王凱軍:近視與青光眼

王凱軍,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委員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青光眼POAG(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在高度近視組、中度近視組、低度近視組、正視的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別為7.1%、2.3%、2.4%、0.8%,且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眼軸較長和開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較高具有獨立相關性,眼軸每延長1mm,患者患青光眼的概率就增加26%。所以,近視是POAG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近視度數越高,危險性越大。

此外,王教授指出,近視因視盤形態、眼壓和視網膜脈絡膜的特異性變化,使得臨床上很難在早期診斷POAG,使用眼底照相觀察視盤改變、檢測視野、PNFL、GCC等變化,可提高POAG的檢出率,而且需對疑似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可以避免漏診和誤診。

第二版塊:近視防控臨床與研究

Janice Jurkus:近視機制和近視控制臨床研究進展

Janice Jurkus,美國芝加哥lllinois視光學院教授,美國視光學會資深會員FAAO,視光領域50位最後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Janice Jurkus教授首先回顧了許多關於戶外活動與近視研究的文章,結論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能是一個簡單的策略,以減少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發展的風險和其進展。

她還分享了兒童近視的發病機制,屈光不正預測近視,近視發展與控制的爭議信息,包括紫外線照射作為防止近視進展的策略、小雞在室外近視的發展、豚鼠覆盆子提取物等臨床研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眼視光英才計劃首期團隊成員討論、藍衛忠博士執筆的關於不同波長光線對近視影響的觀點和共識也被她引用在PPT中。

過往研究證實,近視是多因素疾病。Janice Jurkus教授分享了以下有趣的研究結論:

種族:亞裔和西班牙裔的患病率高於非裔美國人或高加索人;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近視;

高的孩子眼軸更長,但不一定更加近視。

最後,她還分享了近視控制的4種方法,包括:框架眼鏡、角膜塑形術、接觸鏡和藥物。她對角膜塑形術的觀點為: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可以減緩一些兒童的眼軸增長,從而減少近視發展近50%。原理是夜戴角膜塑形鏡(逆幾何設計)產生的角膜形態的改變似乎可以減少眼軸的增長:相對中央更平坦,中周邊更陡峭。

楊智寬:大數據分析在近視眼環境危險因素研究中的應用

楊智寬,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副總裁,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視光與小兒眼科事業部總監,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

如何把危險因素作定量記錄,每天近距離工作、學習時間是多少?每天在多少lux光線下工作學習?楊教授提出,要注意孩子近距離工作的模式。反對孩子長時間、持續性地近距離學習、閱讀。

他指出,以前研究都是回顧性研究,比如以問卷形式調查孩子昨天、前天甚至上周的學習情況,其最大的問題是存在回顧性偏移,現在研發的是能自動獲取近視眼環境因素的雲夾,能夠記錄不同的視近模式和戶外暴露模式。他們團隊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行為特徵與屈光度之間的初步關聯。

4月30日,愛爾眼科在美國啟動全球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全球專家啟動會。這是全球首個由中國研究團隊主導,並使用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產權的人工智慧產品作為關鍵實驗設備的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

這項由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發起並主導的研究,將在全球範圍內遴選出19支高水平科研團隊,對包括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在內、覆蓋全球6大洲3大人種的近視眼大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之間視覺行為和視覺環境因素差異的研究,明確這些因素與人類近視眼發展之間的關係。

楊教授最後得出結論:利用雲夾可以對近視眼環境因素進行客觀定量分析;近視眼程度與用眼距離和周邊照度呈負相關,但其因果關係還有待前瞻性研究進一步確定;大數據技術為近視眼環境危險因素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Pauline Cho:如何提高角膜塑形術的安全性


Pauline Cho ,香港理工大學視光學院教授,香港角膜塑形鏡協會創始成員和前任會長,全球特殊鏡片研討會(GSLS)卓越獎得主之一

Pauline Cho教授指出,不管戴什麼隱形眼鏡,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患者依從性不夠好。她認為,對於兒童使用者,安全地配戴OK鏡,家長的監督至關重要。在中國香港地區,要求家長必須行使監督權。

她提出了兒童安全使用OK鏡的幾個細則,包括:鏡片護理、鏡盒吸棒和護理液的使用周期;正確洗手;定期規律性複查;避免出現角膜疾病。

她還強調,香港地區現在不推薦用吸棒吸取角膜塑形鏡。只告訴配戴者和家長做什麼是不夠的,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她說,對驗配師和醫生來說,必須理解角膜塑形術以及其的安全驗配;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不使用不必要的附屬用品,以降低感染風險;多關注及提醒家長保持附屬用品清潔乾淨和每月更換;還要重視附屬用品的護理流程。

Pauline Cho教授告訴大家,配戴所有的角膜接觸鏡,尤其是戴鏡過夜都有風險,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使用和護理操作,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最後,她還分享了一句她特別喜歡的話:保持謹慎,小心和勤奮。責任比能力更重要。

Oliver Woo:近視管理顧問-近視預防和控制

Oliver Woo,1997年在雪梨成立獨立眼視光醫務所,國際角膜塑形學會資深會員FIAO,國際角膜塑形學會執行委員及執行董事

Oliver Woo教授從他多年的臨床經驗及處理管理近視方面的不同方法出發,指出近視管理應該是預防、控制、治療、從前到後、從年輕到老年、從眼角膜到視網膜一整套的管理模式。

他還分享了歐洲的眼軸大數據,包括:6歲的平均眼軸長度為22.36mm;9歲的平均眼軸長度為23.10mm;15歲的平均眼軸長度為23.41mm;成年人的平均眼軸長度為23.67mm。

他強調:眼軸數據並無法直接換算成確實的驗光度數,尚需校正年齡等其他因素才能做出臨床解讀。換言之,個體的眼軸成長並不代表度數必然增加,同時的屈光變化也可能是減少或維持不變。量測眼軸數據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推估相對成長速度及近視惡化的比較風險。

最後,他也希望澳大利亞的這些方法能夠在中國得到應用,他認為,中國的近視問題不單是由於電子產品的使用造成的,而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學業負擔的加大有關。作為醫生,對於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管理責任重大,我們更應該多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而非僅僅追求成績上的提升。

第三版塊:多元化視光臨床

李麗華: VR與視覺訓練

李麗華,天津市眼科醫院視光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原眼視光學組委員,天津萬裡路視光培訓學校校長

李主任首先回顧了傳統弱視訓練的方法,並指出其存在的4點不足,包括:

提高視力階段:黃斑部分辨力;

提高單眼功能:調節力;

雙眼分視訓練:需要等雙眼視力相差兩行以內才能進行此類訓練,因此建立雙眼視的過程較晚;

雙眼單視訓練:所有訓練均是靜止的、並在同一平面進行訓練,不能模擬真實環境。

一段精彩的VR遊戲視頻之後,她向大家闡述VR在弱視治療中的應用。分享了VR在弱視訓練中的優勢:

第一,針對「需要等雙眼視力相差兩行以內才能進行雙眼分視訓練,因此建立雙眼視的過程較晚」的問題,VR的優勢在於:將健眼的對比度、亮度、模糊度調低,從而讓雙眼視力相差兩行以內,更早的開始雙眼視訓練。

第二,針對傳統弱視訓練「所有訓練靜止的、同一平面進行訓練,不能模擬真實環境」的問題,VR的優勢在於:模擬真實的空間成像,讓患者在學會在「真實環境」中進行眼——腦——手配合使用。

此外,針對「靜止狀態、單一距離的狀態下融像功能訓練到正常水平,但在運動或不同距離中融像功能仍存在問題」的情況,VR的優勢在於:模擬真實的空間成像,讓患者在學會在不同距離且運動的環境中,正確使用融像功能。

她最後總結,VR用於視覺訓練,特別適合用於弱視治療、視認知、眼球運動訓練。她強調,VR技術能夠提供更多樣訓練方法,增加患者的興趣,提高訓練效果,但訓練思路並沒有改變,因此,VR技術可以作為傳統訓練方法的補充,並不能完全代替傳統視覺訓練。

柯碧蓮:調節所致高階像差變化及其與眼前節結構變化的關係

柯碧蓮,上海市眼科醫院視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視光/屈光/眼表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

柯碧蓮教授通過對「功能學」、「結構學」以及「結構和功能之間的變化」這3個方面,對調節過程中高階相差的變化與眼前節結構的變化的關係作了分析和分享。

柯碧蓮教授指出:調節過程中,以晶體為主要像差來源的眼內像差是全眼像差改變的主導成分;調節幅度較大時,像差出現的顯著變化可以造成視網膜成像質量的下降;C7、C8、C12、C13影響視網膜成像質量;在高階像差中,角膜對晶體像差有補償效應。

她表示:梯度調節過程中,高階像差一詞變化而低度調節時,高階像差不明顯,球差先于慧差變化,球差的變化和睫狀體的變化相關,慧差的變化除睫狀體外尚和晶體前弧度相關。這個過程對我們防控近視是否有更深層的意義,還需要參考近視視光學的機理還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

晉秀明:視覺矯正相關眼表問題的診治

晉秀明,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角膜和眼表病科主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庫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委員

晉秀明教授通過不同的視覺矯正方法的介紹,描述了其可能給患者帶來的不同優缺點以及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的併發症,以實際病例向大家闡述了角膜接觸鏡、屈光手術、眼內屈光手術、角膜移植患者分別後期可能存在的常見併發症及處理方案。

以LASIK手術為例,其術後可能出現Haze、角膜變薄、屈光回退、乾眼等症狀。

他還特別指出了乾眼出治療措施,包括:淚道栓塞、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眼瞼物理治療、繃帶鏡、乾眼綜合治療儀以及溼房鏡。

最後,晉秀明教授對UV-CXL治療圓錐進展情況的分析進行了闡述並指出:UV-CXL阻止圓錐進展可達90%,其中失敗病例多見於等滲核黃素增厚變薄角膜、陡峭角膜以及年齡大於35歲患者。

富井新:HCL的安全護理和對眼表健康的推進

富井新,日本Menicon公司臨床開發部部長,先後擔任國內市場本部教育培訓部部長,產品戰略顧客交流部部長

富井新教授(Arata Tomil)通過對市面上3種HCL護理產品「MPS(多功能護理液)」、「雙氧水」、「聚維酮碘」的詳細優劣勢的講解和使用方法分析,強調硬鏡患者在日常護理使用中,應選擇更安全、更方便的護理方法。

他還分享了日本方面護理產品安全自主準則和ISO準則,了解廠家在研發護理產品時需要遵循的標準。富井新教授指出,HCL護理產品的必要條件包括:1.消毒效果高;2.對眼部刺激小;3.有去除汙染物的效果;4.操作簡便。

最後,他在介紹對患者進行護理宣教的方法和技巧時強調,對患者要嚴格,各種護理系統有其特徵,為了避免角膜損傷,患者可以每天舒適使用,有必要對HCL的日常操作進行徹底的指導。患者多用自己習慣、方便的方法。眼科從業人員正確傳達鏡片的使用和護理規範,並對患者進行指導。特別是附著汙染物時,可當場讓患者示範自己的操作方法,並確認蛋白質去除次數和處理方法。

這個分享有助於幫助我們在後期硬鏡的開展中,為長期使用硬鏡的患者制定更為合理的護理方案,促進患者眼表健康。

第四版塊:視光發展與眼健康管理

於翠:360°眼視光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的構建

於翠,遼寧何氏醫學院眼視光學院副院長,何氏眼科視光中心副總經理

於翠副院長從視光人才教育及培訓現狀談起,分析了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眼視光醫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各種層次培養的人才情況。隨後,她以遼寧何氏醫學院為例,系統地介紹了立交橋式的眼視光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及視光團隊式培養模式。

其中,專科層次職業教育(3年眼視光技術),是培養具備驗光配鏡技術、角膜接觸鏡驗配技術眼鏡定配技術,眼視光銷售及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本科教育(4年眼視光學):培養符合行業發展,具有管理、驗光技能、疾病預防服務、眼科特殊檢查、雙眼視功能評估的該素質應用型人才。

眼視光醫學(5年制醫學):培養醫學教育背景同時具有眼視光學技能、掌握眼科學、眼視光醫學診療工作的卓越應用型複合型醫學人才。

研究生教育(8年及以上):碩士、博士培養、臨床、科研一體化的高素質人才,更多補充眼科醫生不足。

最後,她從規範化視光教育的角度,介紹了眼視光教育中深化與行業、產業結合,致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策略,主要包括「卓越人才未來星計劃」、「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校外實習基地職業化培訓」,「校外實習基地職業化培訓」3個途徑。其中,卓越人才未來星計劃包括:1.打造靶向團隊;2.量身定製培養計劃;3.實現精準定位。

段昌敏:美國視光執業模式

段昌敏,大紐約地區段昌敏眼科中心創辦人主任,任教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多年,國際角膜塑形學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兼行政主管

段昌敏教授介紹了國外尤其是美國視光診所的情況。她說,美國視光診所已歷經百年,向全面眼健康保健、眼病診治方向發展。美國視光診所的專科服務是一大特點,專科包括: 腦損傷後視力康復、角膜與接觸鏡、老年視光、小兒視光、眼病診斷與處理、視覺訓練和康復、家庭視光、運動醫學、低視力等。 

美國視光師工作職責包括:

視力測試並分析結果;

診斷視力問題,如近視或遠視,以及眼科疾病,如青光眼;

處方眼鏡,隱形眼鏡和其他視覺輔助工具;

根據州法律允許,處方藥物,治療眼科疾病;

動小手術治療眼睛;

視覺訓練或低視力康復治療;

術前檢查和術後處理;

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全身疾病,並根據需要將患者轉診;

通過諮詢患者來促進眼睛和全身健康;

視光產業管理;

視光學院進行教學或研究;

眼科產業界擔任顧問。

她還分享了很多美國視光行業的數據。從視光師的執業模式來看:60%在私營診所執業,與其他任何科的醫生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待遇;從視光診所的收入來源來看:18%的收入來自於政府,17%來自於商業保險,29%來自於患者自付,另外還有12%來自於商業視力保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視光診所在經濟營運上保持獨立,多附有眼鏡部及請配鏡員,有些設有鏡片加工業務。另外,眼鏡店也設有眼睛檢查室,以獨立合同制請視光師提供眼科檢查。

在對中國視光與職業模式進行展望時,段教授認為中國視光業起步晚、發展快、形式多樣,但目前民眾保健意識不足,醫患關係緊張,專業人才流失嚴重,重產品、輕專業服務的醫療環境是影響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她建議:在未來中國需以發展視光教育為基礎,堅持多樣化、全方位的中國特色,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揚長避短,不斷進步,中國視光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倪海龍: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

倪海龍,2018年眼視光進展與視覺健康西湖論壇執行主席,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

倪主任表示,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要特別注意3方面。

第一,由於眼睛是光學的神經的的又是最暴露的感覺器官,所以要重視預防眼外傷,尤其是要避免銳器傷、鞭炮傷等機械性眼外傷以及紫外線、雷射等光損傷。

眼鏡鏡片為主體的眼鏡配戴在起到視覺功能矯正、美容或時尚的同時,對各種類型的光損傷和一些機械性眼外傷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第二,要在幼兒階段重視斜視弱視的早發現早治療。作為弱視主要病因的屈光異常通常是眼屈光結構先天的異常,因此是需要長期關注並維持合適的屈光矯正,因此是需要長期管理的。

第三,要重視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預防與控制。他特別提醒家長注意:現在由於網絡的發達,很多家長都知道戶外活動、角膜塑形鏡、阿託品,但事實上,而框架眼鏡才是首先應考慮的矯正手段,現階段對於低濃度阿託品的選擇要相對慎重,應該在嚴格隨訪條件下並已在改善行為習慣及光學手段用完後近視控制不佳再考慮選擇。

此外,管理要從家庭著眼,家長要陪伴孩子學習、閱讀,引導孩子採用合理的光照、正確的閱讀姿勢,以及每隔40-50分鐘遠眺5分鐘。最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一生的眼健康。

倪主任最後總結:近視是可以管理的,近視是可以預防的,近視是可以控制的。近視的防控管理要從全社會共同努力,是遍及成長階段的長期管理。

相關焦點

  • 2020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西湖論壇勝利閉幕
    繼2015年6月起,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後,在同樣的地點,1000多平米的大會場,2020年12月10-11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20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西湖論壇暨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在杭州蕭山開元名都大酒店盛大舉行。
  • ...眼視光中心成功召開「第二屆視光與視覺健康學術論壇暨視光技術...
    金秋時節逢盛會,10月24日,一年一度的視光與視覺健康學術論壇成功召開並圓滿落幕了。會議由陝西省眼科醫院眼視光中心葉璐主任主持,議程第一項是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李興洲院長致歡迎辭並詳細介紹了我院及眼科醫院的規模及構架,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和創辦理念。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近視患病率居高不下,視覺健康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及當下的熱點,陝西省眼科醫院迎難而上,擔負重任,在2020年成功獲批成立陝西省眼視光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 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發布漫畫版視光日曆,接棒校園講座,公益持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佳穎 通訊員 曹露婷 吳志毅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在杭州召開,今年大會的主題是「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
  • 會議有約丨2017年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VISION CHINA 2017) 第二輪會議通知
    眼底病論壇第2屆眼科E20新設備新技術高峰論壇2017眼視光教育和人才培養國際論壇2017全國視覺健康新技術新產品展覽時間:2017年7月27-30日地點: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杭州市蕭山區錢江世紀城奔競大道
  • 鎖定眼科產業創新機會,「數字眼視光」正在破曉時分|前沿課堂
    圍繞眼科診療、視光和視覺科學三大方向,眼科領域有何創新趨勢?眼視光專業領域蘊含哪些產業投資機會?由愛爾眼科及專業眼科投資機構睿盟希資本聯合主辦的「Vision on Cloud:點亮視覺,雲觀創新」系列線上論壇活動,即將與大家見面。
  • 山東省眼視光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大會暨2020眼視光發展與近視防控...
    9月26日,山東省眼視光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大會暨2020眼視光發展與近視防控國際論壇在濟隆重舉行在泉城濟南隆重舉行。,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最終實現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患病率,改善青少年視覺健康的整體水平。
  • 聚焦近視防控 視覺科學領域專家在常共論眼健康
    1月9日,由威沃眼視光主辦的「WEO首屆角膜塑形鏡與近視防控學術論壇」在常州召開。來自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的近視、視覺科學領域的專家們齊聚龍城,共論眼健康。    本次學術論壇聚焦全球關注的近視防控,就近視防控進展的熱點和難點展開頭腦風暴。
  • 近視防控暨視光教育高峰論壇在寧舉辦,《江蘇省中小學生線上學習...
    交匯點訊 近視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近視人口最多的國家。11月5日至7日,由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中心、南京醫科大學、健康江蘇研究院、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等主辦的「2020年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暨視光教育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辦。來自國內及省內著名近視防控專家400多人與會。
  • 和睦家醫療蔡司視覺專家店正式開業 強強聯合開啟眼視光及眼科服務...
    (原標題:和睦家醫療蔡司視覺專家店正式開業 強強聯合開啟眼視光及眼科服務新篇章)
  • 小年大周期 2018觀點年度論壇3月開幕
    ▲2017觀點年度論壇演講現場  2017年已到尾聲,無論是懷有哪一種心態,都不能否認,這是中國房地產又一個值得慶祝的「大年」。▲現場聽眾紛紛拿起手機記錄精彩之處  主營業務繼續收購土地規模化擴張的同時,越來越多企業將視線投向了創新型業務——從商業地產到產業地產、從文旅地產到物流地產、從小鎮到樂園、從健康到養老……
  • 溫醫大眼視光牽手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共建上海市東方醫院眼視光...
    2018-06-22 16: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趙浩琦 記者 王豔瓊6月22日上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與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在溫州籤約,共建上海市東方醫院眼視光中心(暨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集團上海東方分院),並以此為依託開啟雙方在眼視光學科建設、臨床服務
  • 「視覺2020,為EYE前行」愛眼日線上公益直播圓滿舉辦
    6月4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中國眼鏡科技雜誌社聯合主辦,江蘇點進光學眼鏡有限公司、江西珍視明藥業有限公司協辦,中國眼鏡協會指導,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公益支持,以「視覺2020,為EYE前行——關注青少年視覺健康」為主題的愛眼日線上公益直播在睛睛樂道平臺成功舉辦。
  •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獲得「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獲得「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其中,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獲得「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醫院現有女性教職工248人,佔教職工總數的65%。女性教職工是這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她們立足崗位,敢於創新,竭誠奉獻,為我國眼視光醫學體系的創建和發展,為我國眼視光醫療服務、科學研究和醫學高級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眼谷·中央孵化園正式開園 超級眼視光醫院同步開診
    市領導王軍、汪馳、湯筱疏,溫醫大黨委書記呂帆,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黨委副書記呂一軍、程錦國,副校長王良興、金勝威,眼視光醫學部主任、眼視光醫院集團總院長瞿佳,省市及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入駐項目代表等參加開園儀式。線上還邀請了世界眼健康知名企業有關負責人參加。「中國眼谷是溫州攀登科技高峰、搶佔產業制高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器塔尖』。」
  • 直擊現場-第七屆2018全國近視眼防控(三亞)高峰論壇首日報導
    如果三亞能夠滿足你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全部幻想,那麼2018中華近視眼防控高峰論壇就是專為近視防控工作者準備的一場視聽盛宴。論壇自創立以來,風雨6年,不忘初心,堅持直面兒童和青少年近視防控問題,尋求適合中國當下國情的解決方案,在習主席的號召下,近視防控的春天真的來了!
  • 眼視光服務新篇章 和睦家醫療蔡司視覺專家店正式開業
    不僅青少年的「近視防控」至關重要,視覺健康其實需要終生關注。不同的年齡階段,關注的重點不同,6歲之前是弱視治療的黃金年齡段;7-20歲是近視眼防控關鍵階段;20歲起進入職場繞不開的乾眼症、視疲勞以及中老年年齡相關的眼疾病。 日前,上海和睦家沛源門診部攜手上海視福視光技術中心、蔡司光學,共同揭開了和睦家醫療蔡司視覺專家店的神秘面紗。
  • 「對近視,防勝於控,控重於治」,倪海龍提醒:須警惕高度近視的視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曹露婷 吳志毅 特殊時期的西湖論壇,除了聚焦近視進展與防控等專業領域的新進展新技術外,還重點以訪談形式將「眼健康和社會責任」正式加入到議程上來。「眼健康和社會責任」圓桌會議論壇閉幕式上的科普訪談環節,浙大二院眼科中心、錢江晚報、依視路三方共同探討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綜合防控策略。「從小近視,意味著在漫長的學生時代將有大概率發展成為高度近視,這是最讓人揪心的事。」
  • 2020長三角少先隊工作論壇在杭舉行
    12月8日,2020長三角少先隊工作論壇在杭州舉行。開幕式上,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為少先隊工作者發來視頻寄語。何為少先隊工作者的教育信仰?有哪些優秀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值得參考,讓真善美紮根孩子心底?如何推進中學「黨團隊一體化」少先隊建設?本次論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教育需要等待,它的意義在於喚醒和賦予,引領和建構。」
  • 2020中國康復機器人論壇精彩報導
    來自國內眾多康復機器人產學研醫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匯聚一堂,分享行業專家的最新技術和成功企業的發展經驗大會主旨報告在大會主旨報告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教授做了《智慧機器人若干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精彩報告,譚院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機器人發展歷史、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並講解了智能康復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