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佳穎 通訊員 曹露婷 吳志毅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在杭州召開,今年大會的主題是「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吸引了700餘位全國各地的眼科、眼視光、視覺健康等領域的專業人員到場參會。
西湖論壇學術分享
2020 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中小學生近視率上升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15.2%,遠超初高中生。「近視防控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全社會應當共同關注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而如何將科普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展示科普的專業性、通俗性、針對性、互動性和創新性等主要特徵,是眼視光同道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論壇執行主席、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成員、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提到,自己作為一個「愛跑出診室走進校園」的眼科醫生,針對孩子、家長、學校等不同角色,講好對應的近視防控故事、提高他們的近視防控意識很關鍵。
近視可以防控,且防勝於控、控重於治,這是他17年來一直堅持進校園科普講座的初衷。
他強調,導致近視發生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孩子的生活習慣,而學校和家庭是兩大最主要的場所。科學研究表明,在幼兒階段開始堅持每天白天戶外活動2小時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發生與發展。
倪海龍堅持,學校應當積極響應國家在近視防控方面的號召,落實孩子的課間活動。如因課業繁重、設施建設不全、安全威脅考慮等因素間接剝奪孩子的玩耍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噎廢食」。
其次,倪海龍與時俱進地將「家長的陪伴」提升到近視防控的高度上來。不少家長下班到家,仍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機、電腦等視頻終端,孩子在身邊,一切就潛移默化地發生了。家長們不應將孩子的近視防控與日常的陪伴分離開來,只有做好榜樣,堅持適當的監督和陪伴,才能有效地推進家庭近視防控的「革命任務」。
站在科普的角度,從線下校園講座出發,將科普再以直播、短視頻、微課等多樣地輻射到更大的範圍,是當下及未來宣教工作的重點。截至目前,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倪海龍眼視光團隊聯合錢江晚報和重視眼健康公益投入的國際領先的光學鏡片研發生產企業蔡司光學開展了系列進校園科普講座與直播活動近20場,收看量已超數百萬。
浙二眼科中心、錢江晚報、蔡司光學三方共談公益行動
「做公益,就要每年都有進步,或惠及的範圍在增加,或科普的形式在增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更多孩子獲益?讓孩子更願意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科學的護眼知識?這是倪海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同樣也是蔡司光學中國區董事長、總裁彭偉一直所關注的。
今年11月起,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蔡司光學、錢江晚報三方再次攜手,基於專業、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媒體的傳播能力,共同打造「視光日曆」這一科普讀物,針對來源於門診、患者群、校園講座時家長們老師們等最常見的近視防控的疑惑及認識誤區等,以極為精簡的文字搭配動漫,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將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蘊含於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再現學校家庭門診等多種場景。
視光日曆發布
視光日曆涵蓋近視的成因,危害,預防,矯正和控制等六大篇章的問題,全面、完整,旨在糾正家長的認知誤區,揭示保護視力與學業成長並非絕對矛盾,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的用眼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科學對待近視矯正與控制,助力近視防控工作。
點擊下面發布視頻,先睹為快!
蔡司光學相關連結+
疫情下的責任擔當
疫情爆發後,蔡司光學第一時間通過政府、中國福利基金會以及相關合作夥伴、志願者,為抗疫醫護工作者、前線執勤人員捐贈超過200萬片蔡司鏡片鏡頭清潔溼巾、5000副護目鏡,2000副框架眼鏡等物資,總價值超過250萬人民幣。
蔡司成長樂助童公益行動
堅持了6年,與中國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公益基金合作,累計為邊遠山區貧困學童捐贈超過63萬份免費午餐,折合人民幣300多萬元。除了投入資金、人力外,呼籲、號召合作夥伴與消費者共同加入到公益活動中;
2019年,蔡司光學與合作夥伴們共同探訪了全國20個省市較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包括新疆、雲南、廣西、河南、河北等,為數千名師生進行視力檢查並為有需要的師生捐贈眼鏡,該行動也已堅持6年,今年仍在進行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