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必備|改變你一生的28個人際心理學法則

2020-12-17 綠曼曼

如一句名言中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因素,歸納起來15%得益於他的專業知識,85%得益於良好的社交能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社交會成就一個人,同樣也會毀了一個人。

所以,學點人際交往心理學還是很有必要的~

1.首因效應:抓住第一印象的好機會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時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主導地位,比以後接觸中得到的信息更強,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如果一開始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那麼在後續了解中他會偏向發掘你具有美好意義的品質。

2.名片效應:在第一時間拉近雙方心理距離

「名片效應」引自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名片,指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表明態度和觀點,進而將自己介紹給對方的方法。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進而在短時間內促成人際關係的建立。

3.親和效應:以親和虜獲人心

親和效應是指人們在交際、應酬過程中用親近的話語、笑容、肢體語言吸引他人、俘虜人心所產生的效果。

親和的人,讓身邊人感覺輕鬆而沒有負擔,願意放棄心理戒備,進一步接觸,甚至會讓人產生信賴乃至依賴的感覺。

4.身體語言定律:洞穿對方最真實的想法

身體語言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外貌與姿勢等。

人與人在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也可以憑藉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人內心的秘密,對方也同樣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了解到我們不願意表達的想法。

5.「7/38/55」定律:衣著服飾中的大學問

「7/38/55」是人們在給別人第一印象時傳遞的各種信號所佔的百分比。

給人的第一印象中,視覺(臉部、服飾等)中佔55%,聲音佔38%,語言佔7%。

可見,形象對於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

6.應己原則:日常著裝時,儘量使著裝為自己增色,力求避短藏拙。

7.應制原則:

著裝要合乎規範,遵循其固定的搭配,穿著得法,而不宜自行其是,隨心所欲。

8.應事原則:

著裝依照具體場合的不同而加以區分。一般規律是在公務場合著裝大方得體,在社交場合著裝時尚個性,在休閒場合著裝舒適自然。

9.詼諧效應:幽默是最生動的語言

在心理學中「詼諧效應」卻是一種防禦機制。它指一個人處於困難和尷尬境地時,採用一些詼諧手法,可以自我解脫,應對難關,徵服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善用幽默風趣的人能表現自己良好的風度,能激起聽眾的優越感,使人輕鬆、愉快、爽心、情感舒暢。

這樣可活躍氣氛,聯結雙方感情,在笑聲中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10.瀑布心理效應:不該說的話不亂說

信息發出者的心理比較平靜,但發出的信息卻引發了信息接收者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致態度行為的變化。

這種心理效應現象,正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樣,上面平平靜靜,下面卻飛花騰霧。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瀑布心理效應」。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明明只是無心說了一句話,卻「有意」地傷害到了別人,輕則引起對方的不滿,重則給自己引來災禍。

因此,當你在和別人打交道時,就要謹言慎行,注意自己說話的分寸。

11.南風法則:與人打交道,須以情動人

「南風法則」告訴我們,在與人打交道或者辦事情的時候,用好的態度、溫和的方式比用高傲相持的生硬方式更容易提高辦事的效率。

在與人相處時,用友善體貼的方式會比強悍冷漠的方法更易俘獲他人的心。

12.傾聽定律

是指在與人交往時,用心地聽別人講話會獲得別人的好感,會換來對方的理解、信任和快樂,使說話者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滿足了對方渴望被重視的自尊心理,從而達到雙方都很愉快的目的。

13.雷鮑夫法則:尊重對方,態度謙和

最重要的8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最重要的7個字是:你做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6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5個字是:咱們一起做

最重要的4個字是:不妨試試

最重要的3個字:謝謝您

最重要的2個字:咱們

最重要的1個字:您

「雷鮑夫法則」提出的8項原則充分體現了在社交中,人人都應該持有的謙和態度。

14.欲抑先揚定律:先表揚後批評的迂迴策略

領導者之所以受人尊重,正是因為他們與人溝通的方式委婉、含蓄,讓人容易接受,在指正別人錯誤的時候也讓人非常舒服。

15.態度效應:待人如待己,友誼更長久

如果我們誠懇地待人,真心實意,沒有半點虛情假意,就容易換來別人的真心相待,也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別人也願意與我們交往,與我們成為朋友。

16.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各有其特點

「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現象,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通,進而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試圖影響別人;二是認知缺乏客觀性,主要表現為過度頌揚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貶低自己不喜歡的人。

人們總會習慣性地將自身具有的某種特性,例如經歷、好惡、欲望、觀念、情緒、興趣等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也一定具有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特性。

但事實上,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利益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喜好也會不同,只有給予符合對方審美習慣的喜好,才能獲得他人的歡迎。

17.投其所好定律:迎合其喜好,最受人歡迎

如果你想別人喜歡你,讓他人對你產生興趣,那麼你一定要注意迎合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和愛好。多多想想別人需要的是什麼。

18.換位思考定律:關係緊張時,多體諒對方

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形成了一種定性的思維方式,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測別人的感受,判斷事情的對錯是非,因此常常會得出主觀的錯誤結論。

在生活中,因為環境和角色的不同,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時常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那並不代表別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換位思考一下,或許我們就能理解甚至認同別人的觀點。那樣,我們的生活中就多了一團和氣,少了一分怨氣,生活就會更加和諧。

19.自己人效應:建立相似性,加固可信度

人們習慣上會對那些與自己某方面有著相似的人,產生親近感、信賴感。

基於這樣的心理認知,要想讓他人喜歡自己,首先要在某方面讓他人感到你和他有著相同的東西,是自己人。

20.刺蝟效應:距離產生美。又稱為「距離法則」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拉近關係、套近乎,還要學會給對方留有空間,要將彼此的關係控制在一個相互容納並相互吸引的範圍內。

21.約哈裡之窗: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

心理學家奧特曼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程度的提高,雙方會越來越多地暴露自己。

如果對方勇於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我們反而覺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心裡會感覺更加踏實。

22.留白效應:給別人留下適度的空間

在人際關係中,與人相處的時候,要給對方留下一個自由和寬鬆的環境。在做事情的時候,要適當地給對方以喘息的機會,讓其有思考、反思的時間。

例如,彼此間意見相悖時,不要急於反駁對方,而應先讓對方有表達自己意見、觀點的機會,然後再下定論。

23.交往適度定律:對人太好也是錯

如果你別對人適度好,可能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但是你對別人過度好,卻可能無法得到別人的回報。

對別人太好,可能會讓對方產生壓力想要逃離,可能會讓對方更加欲求不滿,更加肆無忌憚要求你付出。

24.蹺蹺板定律:人際交往收支平衡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兩人踩蹺蹺板一樣,和諧相處就要保持雙方支出的平衡和對等。

一旦彼此的交換不對等,那麼就會像蹺蹺板一樣失衡。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蹺蹺板定律。

25.犯錯誤效應:完美的人未必討喜

通常一些在各方面都優秀、近乎完美的人往往不那麼太討人喜歡;相反,那些雖然很優秀,卻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人則更容易贏得人們的喜愛。

26.三明治效應:變批評為美味

在批評心理學中,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能夠欣然接受批評的現象,被稱為「三明治效應」。

第一層是認同、賞識和肯定;中間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是不同觀點;第三層則是信任、鼓勵、支持和希望。

這種批評方法不僅不會挫傷受批評者的自尊心,而且還能夠讓他積極接受批評,並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

27.讚美效應:人人渴望被讚美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指出,人在溫飽之後,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自我實現」。喜歡被讚美是人的天性。

聽到別人讚揚自己的優點,人們就會覺得自身價值得到了肯定。

28.雪中送炭定律:為落魄的朋友送一束陽光

雪中送炭定律,是指人們會對自己處境為難時幫助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激的一種心理,這種心懷感激會讓人印象深刻。

雪中送炭,才能顯示出人性的偉大,才能顯示出友誼的深厚。

29.互悅機制:喜歡是相互的

如果你想得到人們的歡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觀點、行為,僅僅提出良好的建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人們喜歡你。

《聖經》中說:「你希望他人如何對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人。」我們都希望被別人真誠對待,我們希望舒服地和他人相處。

那就用別人喜歡的方式對待他,他也會以同樣方式回饋你。

相關焦點

  • 職場必備的生存法則,你佔了幾個?
    這是一句在職場上很實用的一句話,如果你的職場生存能力強,我相信你在公司的發展應該會很好。但是有的人就在這方面吃虧!業績好,為公司貢獻力大,只能說明你在公司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能力,並不代表你的職場生存能力強!職場能力強=高收入+職位,收入高、職位高的人職場能力一定不會太差,那麼你有信心讓自己的能力提高嗎?下面基本的職場生存法則,你又知道幾個呢?
  • 必讀經典書籍《墨菲定律》,你想學的心理學常識,都在這本書裡!
    書魚的《墨菲定律》這本書,就為我們全方位解答了人生中方方面面的心理困惑,並且指出來解決方案,舉例生動接地氣,理論說明簡潔明了,而不是像其他一些純理論書籍那樣,讓你昏昏欲睡。《墨菲定律》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人際交往,親密關係,職場法則,育兒訣竅,人性秘密,自然規律等心理學知識,內容精煉,句句都是乾貨。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應該知道的四個心理學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射的就是這種投射效應的一個側面。現實生活和社會心理學實驗研究都證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們會自覺地依據第一印象去評價一個人,今後交往中的印象都被用來驗證第一印象。人在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與壞,關係到今後人們對其評價如何,它往往決定著今後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第一印象不好,彼此以後可能就不會繼續交往,也很難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刺蝟法則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你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你和誰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和誰產生摩擦和矛盾?離鄉背井的你,腦子裡全是父母的愛護和關心,想著回家後,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孝順父母。愛情中,你喜歡一個人,所以你拼命對他好、拼命向他靠近,以為自己付出了一切就能得到對等的回報。實際上卻是你越拼命對他好,他反而越是忽視你。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這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刺蝟法則來解釋。刺蝟法則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
  • 行走職場,需要捂在心裡的四個處事法則
    古人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職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如果不想被淘汰 ,就必須牢記這四個職場法則。 行走職場,需要捂在心裡的四個處事法則 行走職場,需要捂在心裡的四個處事法則 1.二八法則 百分之八十的付出只能得到很小的回報,關鍵是那二十 在上營銷課時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小男孩上門推銷商品, 60%的人是不會開門的
  • 職場生存法則你get了嗎?
    職場就是一出宮鬥戲,你的適應和生存能力越強,你的職業發展越好,你的適應和生存能力越弱,你成為職場佼佼者的可能性越小,甚至可能工作一輩子依然在底層打滾。而這個適應和生存能力,其實不等於你的工作能力,太多業務能力優秀的人,卻不能得到好的發展了。
  • 「職場邊緣人」,你的人際關係很差?「AIDMAP方法」教你這麼做
    雖然他們對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擁有一些經驗,但如果懂得利用「AIDMAP新法則」,對於我們建立有價值增量的人際關係很有幫助。具有價值增量的人際關係,主要指不是泛泛而交,也不是利益之交,而是對方能帶給你長久的影響力,甚至因此改變你人生重大的決定,甚至改變你的命運。
  • 人際交往心理學:遠離不發朋友圈的人?看清這3點,你就懂了
    人際交往心理學:遠離不發朋友圈的人?看清這3點,你就懂了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密集起來了。從前的簡訊和電話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社會的大家。和這種人交朋友會非常的累,他可能對你忽冷忽熱,你還看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2:不熱愛生活往往那些不願意發朋友圈的人,都很少記錄自己的生活,對生活不夠熱愛。仇視社交,往往看到別人的朋友圈心裡會想,不就吃個飯幹個什麼,有什麼好發的。
  • 那些你認為不必要的投其所好,都是人際交往中的「灰色法則」
    而由此衍生出來的送禮法則也一直都成為了不成文的灰色法則。 不過這都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送禮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
  • 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法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親密程度往往視其與對方的距離而定。空間距離較近,心理距離則較近;空間距離較遠,心理距離也較遠。因為,雙方距離縮短的同時,彼此的戒備心理也開始放鬆,而且有產生親密感的心理傾向。
  • 一位用心理學改變自己的過來人告訴你——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
    大家好,我是實踐派心理學—平易,我是一個靠學習和實踐心理學,最終改變自己的成功者和過來人。今天,我將用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來與大家共同探討,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許多人因為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所以特別渴望改變性格。
  • 青少年必看的十本書,受益一生,讓你改變「命運」!
    太多的人都在忙於改善自己在物質社會中的地位,拼命地去佔有一切,孰不知,生命是有規律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原則去生活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實現你的目標,從而改變自己的一生。這十本書是集合認識自我、提高格局、開闊眼界、處世智慧、培養情商、讀懂他人、認識自我、命運改變、處事謀略於一體的書。
  • 職場人際交往書籍推薦
    很多朋友私信我要我推薦職場人際交往類的書籍。關於職場人際交往的書籍,我只推薦《情商必讀12篇》這一本書。(注意這本書只能從官網買,避免廣告,地址請自行百度)我一樣認為向人推薦書一定要秉承負責的態度,否則很容易就會誤人子弟。這本《情商必讀12篇》雖然比其他的書稍貴一些,但確實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薦的職場人際交往類書籍。
  • 「職場」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在於這一點!
    第三個8小時,大部分人也許吃個飯、看個劇、刷個朋友圈、刷個抖音、刷個淘寶就一晃而過……如果是這樣,又有什麼超越別人的資本呢,也許10年以後,你依然還在同樣的崗位上朝九晚五,重複著枯燥的每一天,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10條交往秘訣,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
    這本書既沒有心靈雞湯,也沒有勵志雞湯,它不會教我們怎麼賺錢,怎麼成名,而是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如何締造更好的人際關係。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悟就是,學會溝通,能減少很多生活中的麻煩,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升親密關係,還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功.....讀書要順藤摸瓜,於是我又找來了這本《人際交往心理學》,果然也沒有失望,確實能幫助解決很多現實裡常遇到的各種難題。
  • 書單| 5本好書,心理學大師塞利格曼教你重塑幸福人生
    ……看完這本書,你會得到很多顛覆性的觀點,也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方面是無法改變而必須接受的。塞利格曼從改變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發,告訴我們:對於那些可以改變的行為,用積極的態度去改變;對於那些有著一定生理限制的行為和人格特質,坦然接受,然後學習一些方法來應對,不讓它們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有這樣,才是明智的自我提升方式。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保齡球效應」,它要表達的觀點就是:與人交流,比起批評和指責,讚揚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因為受到批評和指責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把事情辦砸」的心思,反而容易學會怎麼去逃避批評和指責;反之,受到表揚和鼓勵的人,會逐漸積累更多的自信心,從而不懼怕任何的艱難挑戰。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1我們都不止一次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天,一位家庭主婦熱情地給客人端上一碗米飯,客人使勁地聞了聞稱讚說:「這米飯聞著真香!」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保齡球效應」,它要表達的觀點就是:與人交流,比起批評和指責,讚揚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因為受到批評和指責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把事情辦砸」的心思,反而容易學會怎麼去逃避批評和指責;反之,受到表揚和鼓勵的人,會逐漸積累更多的自信心,從而不懼怕任何的艱難挑戰。
  • 教你三招,學會職場人際交往正確姿勢
    如何走出職場中的人際誤區?我認為決定於你能否對人際交往有正確的認識:辦公室是個小社會,處理好職場中的人際交往,就能讓你的職業生涯成功一半;然而,有人就有江湖,辦公室政治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處理不好,卻有可能徹底摧毀讓你的職業生涯;最後,打鐵還需自身硬,切忌不能過分強調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工作能力,業務水平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 職場人脈如此重要:新人如何有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此時如果擁有良好的人際協調能力,在事業開展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職場新人的人際交往這個話題。首先,什麼是職場人際交往?職場人際交往有哪些特點呢?通常情況下,職場人際交往通常具有以下5個特點:①交往對象的可變性;②交往條件的限制性;③交往內容的廣泛性;④交往手段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