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記錄墓志銘

2021-02-22 首席商業評論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天下雄關嘉峪關」。熟悉甘肅的人知道,陽光、玉門關、嘉峪關,都是名關。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可歷史有多少好漢、豪傑、先賢是出自甘肅。也可以說,不到甘肅,不識好漢。

 

穿越河西走廊,走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能感受到不同的宗教文化,祁連山,烏鞘嶺能體會到異域的雄美壯麗,讓人「肅然起敬」。

 

甘肅,是歷史時期最融合萬千的省份。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歷史時期是絲綢貿易、交通要道,經濟發達,生活便利。甘肅,也是宗教最多元化的省份。

 

名將李廣、姜維出自甘肅天水。

 

可到了當代,已經很難追尋過往甘肅的盛名。在全國的經濟排名和「人均收入」生活和教育水平都比較落後。

 

地產商人潘石屹的自傳裡就寫過:「童年的我,沒有電,多少個夜晚除了數天上的星星,就是聽媽媽講月亮的故事」。

90年代,潘石屹在海南

 

潘石屹於1963年出生在甘肅天水。在20世紀,接近70年代,中國大部分靠近鎮上的村落基本都已經通電了,而偏遠的山區則還沒有。潘石屹的老家離鎮上只隔著一條河。

 

潘石屹,他是商人,稱不上頂尖,在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一般,他的財富排名也一般,可他卻很出名。真正大範圍走入人們視線,不是和「萬通六君子」闖海南的撈金故事,而是從新浪微博的「崛起」開始的。

 

在QQ時代,普通人只能通過財經媒體得知企業家的信息。微博的出現,潘石屹以另類的方式呈現在網民面前,傳達生活、思想,粉絲對他「成功人士」、「企業家」的標籤,感到新鮮、好奇,尋求啟發、幻想拉近與財富和成功的距離。另一面,當時新浪微博平臺也大力推他。

 

粉絲對潘石屹的「概念」是:企業家、成功人士。而他自己設立的標籤卻是「樸實」、「逆襲」、「文藝」,這是他主動選擇擁抱群眾,也得到收穫。就像小米的「粉絲經濟」,解釋起來就是:「走群眾路線」。

 

如果你有留意,潘石屹常說一句話,「向泥土一樣謙卑」。而他微博的籤名是: 永葆一顆純潔、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他還經常把父親的一句話拿出來勉勵自己,「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他一直在用弱者的角度和網絡語言,扮演自己擁有強者的身份事實。

 

潘石屹常在微博發自己看了七遍的小說《平凡的世界》,甚至覺得自己深受影響。他還給延安大學捐了十萬元,在路遙墓前種了書中象徵愛情的「杜梨樹」。他的好友任志強評價他,「那麼多好書不看,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七遍,有病啊」。

 潘石屹為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預告片做代言

潘石屹在粉絲面前刻畫的形象很生動,在早期,隨便在微博發個動態,都能引起巨大的評論和轉發,由此,他的另一個號「潘石屹文摘」誕生了,他在取名上處理的很好,沒有叫「語錄」但全是潘石屹的「警句格言」和人生智慧、語錄。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家中新媒體最早的成功玩家,最早的企業界「大V」。

 

嘗到當「大V」的甜頭後,他紅了很久,上娛樂節目,和包括電商、外賣、打車、P2P、共享單車等行業「盛極一時」的新型創業者交流做節目、錄視頻,什麼領域崛起,什麼領域都會出現潘石屹的身影。甚至還被一家治療性功能的醫院,當作「形象大使」登在報紙的廣告欄目裡。

 

潘石屹對流量的觀察和追隨,扮演了另一個版本的獨角獸捕手——「朱嘯虎」。潘石屹更喜歡和有話題、有流量、有追捧的人,一道在媒體面前出現。他是一個看起來低調、樸實;實際上是高調、奢華的人。更準確的說,他的狡猾程度超越了粉絲們對他的想像。帶著農民式的狡黠。

 

就像他偉大的語錄:「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變成一個空的茶杯,變成一個空心的竹子,讓別人的智慧、精神財富流淌過來,這就是最好的學習的辦法和狀態。——潘石屹」。你還能說他低調嗎,誰會自戀到把自己的一些雜談搞成人生格言並公之於眾的?

 

在近期的兩段公開講話裡,一段是潘石屹和柳傳志說,「錢已經賺夠了,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柳傳志當時顯得很尷尬,企業家和小農思想有著質的區別。另一段是他評價自己是:「無產階級」。

 

新浪微博造就了像潘石屹這樣的許多大V,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值得尊敬。從階段性來看,和新浪微博很像的是天涯社區。天涯在BBS時代無疑是最火的,和微博一樣產生了很多意見領袖、網紅。推動了許多輿論大事件的發展。兩家都是上市公司,天涯在新三板,微博在納斯達克,市值沒法和微博相提並論,當然現在的天涯已經落寞了。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也很擔心微博會走天涯的老路,但後來微博在活躍數據上有了逆轉,漸漸歸於平穩。

 

微博以前的火熱已經不復存在,用戶也更加理性。像潘石屹這樣的大V,在微博的影響力也一天天在降,接近2000萬的粉絲,平常也只有幾十個評論點讚。

 

一個轉發,多一點人看到,一個大V轉發,有可能就是信息的爆發點,隨著這種機制的天花板顯現,新浪微博從野蠻生長漸漸地平靜下來,回歸到正常的狀態。撇開時代的因數和各方面限制不談。就弊端而言,微博本身還是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錯過了成為能走向更偉大的機會。

 

最開始,新浪微博誕生的前身,最初只是內部溝通的內網,後來慢慢衍變成了一個傳播變革的新媒體時代。隨著潘石屹、薛蠻子、姚晨的到來,這個時代的局面才真正得到打開。

 

可以客觀的給予微博美名——時代進步重要有力的推動平臺。有許許多多老百姓通過微博維權成功。也有許多著名事件,通過微博得到曝光、監督。即使到了今天,娛樂圈的大小事,還有各類型的舉報信,發酵的最佳平臺依然是新浪微博。

 

隨著微博用戶不斷增長、信息爆炸式滾動,用戶也越來越多,對於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用戶每天渴望獲得最新信息,這是新浪微博重要的運營模式,這也是新浪微博「天花板」的開始——無法持續光靠信息來驅動規模龐大的用戶。 

 

後來也就出現了循環。一個熱點,無數家媒體發布的信息內容幾乎是一致的,翻幾頁,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內容,財經、娛樂,等等……,重複無用的信息在增加,用戶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導致微博的價值下滑。

 

新浪微博在運營上,更偏向大V、名人。到了平臺飽和期,可以試圖嘗試轉型:以普通用戶為中心,讓用戶選出有價值的「草根」領袖,讓用戶去驅動價值信息。重構一批用戶選出新的意見領袖——微博發展到一定時期或許應該放棄精英路線,去選擇擁抱群眾。

 

微博雖然有很多次改版,可每一次都稱不上大的成功,再加上輿論趨緊,用戶使用的頻率在降低。大部分用戶不希望看到微博再重走天涯社區的老路。

 

潘石屹是最早享受微博紅利的人,見證了新浪微博從熾熱到平靜,同時還記錄了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的「墓志銘」。

 

通往墓地,是人類最後的歸宿;刻上志與銘是死後對世界最後的訓誡與啟示,人死了可以這樣,一個偉大的企業死了就要慘烈得多,沒有誰會記得那家死亡的企業做過什麼,也沒有人記得那家企業留下的智慧。企業更沒有權利留下所謂的「墓志銘」。

 

關於墓志銘,潘石屹記錄的方式更為特別,感觸也比一般人要多,潘石屹有一個朋友意外離世,沒有留下什麼照片,他還感嘆:「這個人的形象不是這樣的啊,我們這一輩子,蓋了這樣多的房子,最後連個形象都留不下,我說不行,我自己拍吧,所以就拍了」。潘石屹用拍攝的方式——記錄墓志銘。這不是詆毀,承認未來的死亡是勇敢、智慧的表現。

《潘石屹攝影展》

 

在潘石屹的鏡頭下,已經拍了許許多多的名人,橫跨中外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在他攝影的記錄下,這些名人一幅幅清晰的肖像照片——誕生了。如果用哲學的角度去辯證地看問題——誕生也代表面臨著死亡。

 

攝影這件事,潘石屹很認真,也很多元化,他還想拍齊56個民族,記錄一個泱泱大國的博大胸襟、包羅萬象,大一統的巍峨壯觀景象,各色的妝容配上各色的服飾;各族的信仰宗教,各社的貧窮與富有,生與死的對待,記錄人生一場一次的葬禮和一襲襲降生的喜泣。

 

攝影這件事,如果有了潘石屹的財力和資源,搞不好就是一個歷史的史記,供後來者一睹萬千,這也是另一種記錄墓志銘的方法。

 

潘石屹愛攝影是真愛,這可不僅僅是他微博上那些狡猾的表演。任何人都會為真愛付出很多,也包括潘石屹。跋山涉水、上山下鄉。有時候也難免會很失望,當他走進一個村,發現沒有人可以拍,走過更多的村,偶爾發現有幾個人也沒法拍,那是些孤獨可憐的走不出村的人。主要是時代不允許。

 

對於一個攝影愛好者,記錄不同的時代,記錄不同的生活階層、誕生、死亡;四季變換,美與醜,善與惡。無法抵擋這樣的誘惑,所以潘石屹做了一個選擇,就是拍而不發表。用另一種方式記錄沒有人的村落,記錄村落的墓志銘。記錄這個時代被拋棄的一群人。

 

記錄白花花肚皮朝上、四腳伸往東南西北的青蛙,記錄臨死前也不閉眼的雀鳥。記錄萬物生靈的墓志銘。

 

時機成熟,等到需要時,他會慷慨激昂的把另一種形態的作品奉獻在世人面前。到那時,他會拉著自己兒孫的手,爺爺給你講個故事……太陽下的餘暉打在了他的臉上。

 

潘石屹,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記錄者,儘管有時候記錄的是墓志銘。關於企業那些需要潘石屹記錄的墓志銘,有太多太多:暴雷的P2P、沒有暴雷的P2P、遠在美國的賈YT、扔進河道淤泥裡的「共享單車」,過氣了的網紅,被莆田系坑害的百姓、精神世界裡陣亡的報紙媒體……

 

這個時代什麼都不缺,最缺的是像潘石屹這樣能記錄墓志銘的「時代精英」。

- END -

首席商業評論聯繫方式:

投稿及內容合作|editor@chreview.cn

廣告及商務合作|bd@chreview.cn

相關焦點

  • 潘石屹的尷尬
    金星問潘石屹:「你給哈佛捐了1個億,中國那麼多大學你為什麼不捐?」潘石屹聽了這話有點尷尬,他解釋說:自己並沒有捐給美國人,而是捐給了在哈佛上學的中國人。2014年潘石屹的SOHO中國基金給美國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折合1億人民幣,隨後他又給耶魯大學捐款1千萬美元。最初許多人還非常欣賞潘石屹這個做法。潘石屹的妻子張欣當時也表示,總計將給全球各個高校提供1億美元的捐款。張欣自己當年就是去英國留學的,隨後才回到中國創業。
  • 潘石屹的渺小與偉大
    來源:新浪樂居潘石屹的渺小與偉大樂居財經 林振興 發自北京在麗澤SOHO 52層的環狀長廊中,與其說是新聞發布會,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時尚Party。開場半小時前,現場滿滿當當坐著百來位外國嘉賓及媒體,鎂光燈聚焦於久未合體出現在公眾眼前的潘石屹和張欣。
  • 潘石屹的「逃跑計劃Ⅱ」
    在去年11月18日北京麗澤SOHO籤約儀式上,潘石屹首次回應,「千萬不要相信謠言,我現在拿的護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房子建在這裡,我是帶不動的,所以說我跑了,都是謠言。」然而,在過去的131天裡,SOHO中國始終沒有公布與資產出售相關的任何公告。
  • 潘石屹動作徹底!中國房地產牌桌上再無SOHO中國
    並非所有人都喜歡SOHO中國寫字樓,演員宋丹丹曾炮轟潘石屹——「你蓋了那麼一大片難看極了的廉價樓(建外SOHO)把北京的景色毀得夠嗆,你後悔嗎今天?」張欣還憑藉其資本運作能力,推動SOHO中國以「中國領先的商業地產商」的名義,在2007年赴港上市,並成功融資19.7億美元,創造了當時亞洲商業地產公司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記錄。
  • 那些名人的墓志銘都寫了啥?
    2.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3.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著:「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 墓志銘:不簡單的人生謝幕詞
    1929年,考古人員在洛陽東北郊出土的墓葬中,發現了東漢延平元年(106年)《賈武仲妻馬姜墓記》,其中詳細記錄了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跡及死葬日期,這也被認為是我國發現得最早的用石頭刻制的墓誌。該志石長46釐米、寬58釐米,志文隸書,15行,每行13至19字,書法剛勁有力。近代著名學者羅振玉在《遼居稿》中曾為之題跋曰:「漢人葬記前人所未見,此為墓誌之濫觴。」
  • 56歲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學Python
    提起潘石屹,大家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SOHO中國」、「房產大亨」的標籤上?那你可沒有跟上潘總的步伐!興趣廣泛的他,不僅搞木工、玩攝影,還開始學編程啦!其實,早在去年11月,56歲的潘石屹就在微博公布開始學編程,並展現出了對編程極大的熱情,在微博分享編程成果期期不落。2020年初,潘石屹約定3個月編程學習期內,要用Python解決100個問題,涵蓋數學、藝術文化等領域。
  • 潘石屹當爺爺已經7年了,但父子關係有點悲傷?
    三年後,潘石屹「觸電」,在宋丹丹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兒子是奇葩》中友情客串,出鏡1分鐘,就演他自己——地產大亨潘石屹,牽線人是電視劇投資方之一的華誼兄弟老闆王中軍。SOHO大樓常常在電視畫面中閃現。兩人冰釋前嫌。宋丹丹還調侃潘石屹,「你在蓋房子裡面是演戲最好的,在演戲裡面是蓋房子最好的。你沒一樣正職幹得好。」可見圈子裡哪有什麼永遠的仇恨。這次又讓她說中。
  • 初唐名將《黑齒常之墓志銘》
    《黑齒常之墓志銘》局部一黑齒常之(630——689年)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黑齒氏,唐朝著名軍事將領。《舊唐書·黑齒常之列傳》記載:身高七尺有餘(合今2.1米),善用兵,史稱其「驍勇有謀略」。《黑齒常之墓志銘》局部二有史記載:先祖出自扶餘氏,封於黑齒,子孫固以為氏。
  • 潘石屹56歲開始賣力學編程,卻被周鴻禕澆了盆冷水
    消息一出,頓時引起輿論熱議,有人表示不解,也有人認為潘石屹在作秀。不過,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學習編程不是玩票,而是動真格。今年初,潘石屹將國內知名少兒編程品牌編程貓引進自己在甘肅捐贈的學校,並拜師編程貓05後小學員左奕遠。與此同時,約定3個月編程學習期內,要用Python解決100個問題,涵蓋數學、藝術文化等領域。
  • 「長跑冠軍」SOHO中國潘石屹,這次被擺一道跑回了起點
    說潘石屹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長跑冠軍」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只是這個「長跑冠軍」頭銜卻充滿了諷刺意味。這幾年,房產大佬潘石屹帶著SOHO中國一直在跑,差點就要跑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了。一起來看看潘石屹這幾年的「跑跑」軌跡:
  • 夜讀|墓志銘:不簡單的人生謝幕詞
    墓志銘是世界範圍內通用的紀念逝者的方式,任何一篇墓志銘都承擔著紀念式的現實功用,好的墓志銘往往閃爍著思想的火花。1、刻石作銘的起源墓志銘是對逝者生平的概述和讚頌的文體,學者們通常把一篇墓志銘細分為「志文」和「銘文」。
  • 潘石屹在中國賺錢,大方給美國哈佛捐6億,對國內鐵公雞一毛不拔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潘石屹這個人物吧。或許提起潘石屹大家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但是只要一提起「SOHO中國」,應該很少會有人不知道。而潘石屹就是SOHO中國的創始人、董事長。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日後所能擁有的財富並不是在我們出身的時候就決定了的。
  • 學了半年 Python,潘石屹曬出首次考試成績單:99 分!
    還記得去年11月15日的時候,年過半百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突然在微博上宣布,要正式開始學習Python,並表示,「Python是進化最好的一種語言」。至於為什麼減掉了1分,網友神回復道,「還有一分怕你驕傲」,潘石屹則表示,是因為「畫完圖後忘了隱藏畫筆的箭頭,扣了一分」。
  • 墓碑墓志銘的深刻含義
    墓志銘是墓的靈魂,墓的主題,墓的「身份證」。志,是指散文;銘,是指韻文。古時建墓,在墓中置一石碑,刻上亡者姓氏、世系、官銜、事跡出生及卒葬年月,即墓誌。也有的以韻文表達對死者的紀念,曰墓銘。後來,將兩者合二為一,即在墓誌之末,加上銘辭(多用四言)讚頌死者,稱為墓志銘。
  • 潘石屹去《嚮往的生活》,暴露生活小習慣,終於知道他的成功
    最近《嚮往的生活》請來了世界房地產開發商的著名企業家潘石屹。近來蘑菇屋新增了家族成員,新孵化的小鴨子終於破雛而出,何炅老師還專門給它們取了名字。因為剛好趕上了新來嘉賓劉璇和王弢前來做客,新出生的小鴨子就有了一個「小璇和小弢」這麼一個可愛的名字。回憶當面《嚮往的生活》第一季的時候小H就愛追著「彩燈」(一隻大雁)滿院子跑,有了經驗的嚮往家族再染不希望新出生的小傢伙成了小H的玩物。
  • 「賺中國人的錢,給美國人花」,鬼精的潘石屹跑不成了
    這家公司,就是潘石屹和張欣夫婦的SOHO中國。潘石屹每「跑」一次,SOHO中國的股價就能暴漲一輪。由此,也可見股民對這對控制人的態度:你可快點走吧,影響我們賺錢了。在投資者盤算著如何大賺一筆的同時,持股63.93%的潘石屹夫婦,卻從這筆交易中套現約170億元。從賣樓到賣公司,黑石讓潘石屹和美國的距離,只差一張機票。但是,黑石擱置交易,讓潘石屹跑不成了。【潘石屹在急什麼?】
  • 國內清倉國外豪買,套現300億的潘石屹,要徹底跑路啦!
    潘石屹與張欣,作為一對夫婦,既是商界伉儷的代表,又被各種傳言和說法所縈繞。穿透這些輿論場中的迷霧,給潘氏家族帶來巨大的財富的SOHO(中國),股權確實並不在潘石屹個人的名下。真正控制這家股權的,是一隻精心設計的家族信託,當SOHO(中國)上市時,潘張欣作為潘石屹的太太,成為了這支信託的唯一受益人。在上市的時候,潘石屹,連這隻信託的管理人角色都不是。
  • 頂級地產富豪潘石屹:給美捐款無數,現在又說不要限制中國房價
    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年齡的問題馬上就會面臨婚配的問題,而想要結婚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購房,數據顯示月入一萬就已經戰勝了百分之九十的90後,但是這點收入面對百萬的房價還是讓很多人頭疼,甚至一家三代的積蓄都不夠購置一套房產,中國現在光棍的數量達到了3000萬,不想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歸結原因,很重要一點就是房子等問題給年輕一代造成的重大壓力,而現在一個地產大佬居然跳出來說,中國還有那麼多錢,千萬不要限制中國的房價,不要讓這些錢跑到菜市場去,這個人就是潘石屹
  • 山西古代碑碣墓志銘簡述
    自西漢開始以石代金,出現刻銘的記事碑、功德碑以來,山西歷代碑碣墓志銘分域一直是全國的重點省份,其大量歷史、書法藝術、科學價值頗高的碑碣墓志銘受到金石學家和石刻愛好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