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僅30億美元,人民幣大漲未衝擊資本跨境流動自主平衡態勢
儘管11月人民幣匯率迭創年內新高,當月資本跨境流動依然呈現自主平衡態勢。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按美元計值,銀行結匯1761億美元,售匯173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達到30億美元;與此同時,當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239億美元,對外付款4236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為4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對此表示,這表明11月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穩健,跨境收支交易趨於自主平衡。上述兩項數據也凸顯當前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並未引發企業大規模結匯。
整個11月,衡量企業結匯意願的結匯率(即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3%,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即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5%,同比略降1個百分點。
「這表明外貿企業的逆周期操作力度正隨著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而加大。」一位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門主管向記者表示,其中不少外貿企業都趁著匯率上漲,持續加大購匯力度應對未來的對外付款需求。此外,不少出口企業都將匯率波動風險對衝納入明年的出口訂單合同,早早通過買入遠期外匯衍生品對衝匯率波動風險,也令企業結匯率保持平穩。
在他看來,這間接凸顯中國國際收支的自主平衡態勢相當穩固,市場各類主體的國際收支交易有進有出、有來有往,實現了自主平衡,不需要儲備資產進行大規模吸收或投放。
「這也表明11月外匯儲備環比大增505.2億美元,主要是受到外匯儲備資產估值影響,當月巨額外貿順差與外資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對外匯儲備增加的影響並不大。」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認為。
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人民幣持續上漲,越來越多企業已意識到賭匯率存在巨大的投機風險,因此他們正在積極引入遠期外匯衍生品對衝匯率波動風險,樹立風險中性意識,此舉也有助於未來中國資本跨境流動繼續延續自主平衡趨勢。
貿易項與資本項結售匯「平穩均衡」
此前,不少機構認為11月外匯儲備之所以大幅環比增加505.2億美元,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11月全球股市平均漲幅達到約13%,令外匯儲備裡的風險資產估值出現較大幅度調高;二是11月中國外貿順差達到754.2億美元,增加102.9%,令部分貿易順差可能轉化成外匯儲備;三是海外資本持續大舉加倉A股與人民幣債券,推動外匯儲備快速大幅回升。
如今,最新的結售匯數據給出了新的答案。
數據顯示,11月,在海關進出口順差增長帶動下,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同比增加55億美元,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同比收窄56億美元,因此當月巨額外貿順差對外匯儲備增加並未產生明顯的助推作用。
在前述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門主管看來,11月巨額外貿順差之所以未能驅動外匯儲備額增加,主要受到四方面影響,一是基於未雨綢繆的需要,不少進口企業趁著匯率走高之際紛紛加大購匯額以應對未來的對外付款需求;二是在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的情況下,不少出口企業不急於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用於企業運營資金周轉,令11月企業結匯率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沒有因人民幣大幅升值而快速走高;三是越來越多外貿企業加大了遠期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操作,令銀行吸收美元頭寸保持在較低水準,11月僅實現順差30億美元;四是隨著中國外貿企業的貿易結算貨幣多元化,不少外貿企業也會持有歐元、日元等強勢貨幣對衝美元貶值風險。
他直言,這令11月經常帳戶資金跨境流動未受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的衝擊,繼續保持有進有出、有來有往的自主平衡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人民幣持續升值,同樣沒有令資本項資本跨境流動呈現一邊倒淨流入狀況。數據顯示,當月跨境雙向直接投資保持活躍,資金淨流入規模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股票項下雙向投資基本穩定,其中「陸股通」渠道外資淨買入A股579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渠道居民淨買入H股601億元人民幣。
「考慮到11月境外資本淨增持約836億元人民幣債券,因此資本項金融投資領域的資本淨流入額達到814億元人民幣(約合123億美元)。」一位國有大型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說。這也表明當前經常帳戶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的鏡像關係依然存在,即11月經常帳戶(貿易項)呈現1億美元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則呈現約123億美元順差,在扣除當月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國際收支狀況依然保持自主平衡態勢。
加大地下錢莊打擊力度遏制熱錢流入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人民幣持續升值情況下,如何遏制熱錢流入對資本跨境流動自主均衡的衝擊,儼然成為相關部門面臨的新挑戰。
多位金融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通過債券通、陸股通、QFII等渠道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海外資本主要以長期投資機構為主,押注人民幣短期大幅升值的熱錢佔比極低。相比而言,熱錢更有可能通過地下錢莊渠道,以虛假貿易名義流入境內坐收人民幣大幅升值之利。
一位江浙地區外貿企業則坦言,近期他所在城市外貿企業明顯感受到相關部門對熱錢借貿易名義流入的從嚴打擊力度——當地不少外貿企業的收款帳戶都遭到凍結,原因是海外客戶使用代理帳戶付款,其中可能存在洗錢或熱錢流入等風險隱患。因此這些外貿企業需向相關部門遞交相關貿易資料以證明貿易真實性與境外付款資金來源合規,才能解凍相關收款帳戶。
記者從一位境內數字貨幣投資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境內數字貨幣投資者若將海外數字貨幣投資款結匯轉入境內帳戶,也會面臨帳戶凍結風險。因為有熱錢正利用數字貨幣帳戶流入境內以坐收人民幣升值收益,且數字貨幣帳戶一直存在洗錢或不明來源資金跨境流動風險,在人民幣匯率升值期間自然容易受到極其嚴格的反熱錢流入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又通報了一批外匯違規典型案例,其中部分地下錢莊違規資金運作手法趨於隱蔽多樣化,比如採用境內外資金對敲的方式,通過地下錢莊完成資金非法匯兌和跨境轉移。
這意味著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相關部門對地下錢莊與熱錢流入的監管力度趨於嚴格,以切實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若熱錢經地下錢莊與虛假貿易渠道進出的路徑得到大規模遏制,無疑將令中國資本跨境進出更趨於自主平衡,規避了短期投機資本大舉進出所帶來的困擾與金融安全風險隱患。」前述國有大型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指出。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當前打擊和整治地下錢莊工作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和複雜。外匯局將繼續在推進外匯便利化改革,保證企業和個人合理合法用匯需求同時,配合公安機關加大對地下錢莊的打擊力度,其中包括持續聯合人民銀行、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地下錢莊專項行動,保持對地下錢莊的高壓打擊態勢,自己依法加大對涉地下錢莊違規機構、企業和個人的懲處力度,此外,相關部門還會加大對銀行和支付機構的檢查力度,嚴懲虛假、欺騙性交易,封堵非法資金渠道。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