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人數在逐年遞增,近兩年的考研增加人數均是超過了50萬,雖然這其中主要增加的是應屆生,但是其中二戰生的數量也是不可忽略的。由於每一年的二戰考生或者三戰考生都會成為當年的考研報考人數的基數,所以每年增加的復考生數量很難統計。
每年增加二戰及以上考生我們不知道,但是考研報考人數的構成還是有大概的統計的,根據已有的資料表明,每年應屆考研生在69%左右、二戰考生在28%左右,二戰以上考生在3%左右。
復考生成功率比較高
無論同學們報考的是哪一所高校的哪一個專業,報錄比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報錄比過高意味著競爭比較大或者招生數量比較少,反正都不是好消息。而每年考研的的總體報錄比大概是4:1左右。
以2020年為例,20考研報考人數是341萬人,招生人數大概在115萬人,也就是說2020年考研總體報錄比是2.9:1左右,成功率大概30%。這個數據已經是比較好的,與去年的3.2:1相比看似相差不多,但是改變了20多萬考生的命運。
2020考研由於擴招政策的實施,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機會讀研究生,成功率看起來已經不錯了,但是與二戰考生的成功率相比還是差了很多。二戰考研的成功率大概在70%左右,第一次見到這個數據的同學肯定感到很驚訝,但事實就是如此,是總體成功率的2倍還要多。
二戰考生勝率高的原因
二戰考生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成功率,背後肯定是有邏輯原因的,其實仔細想一想主要也就三個方面原因,這三方面原因也恰恰是二戰考生與一戰考生相比所具有的優勢。那麼我們大膽假設一下,一戰考生如果向二戰考生學習,就能把自己成功的概率也提升到70%。
第一個方面,考研二戰考生備考更有經驗。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經驗,都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助人成長的,這份經驗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二戰考生的複習規劃、作息安排、時間細節安排都會更加的理性和科學。而這方面差距並不是不能彌補的,這就顯得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上岸的學長學姐)有多重要了。
第二個方面,備考的時間更長。考研初試備考時間人均按6個月來算,那二戰考生就整整比一戰考生多學習了6個月。誰又能比誰差多少呢?這6個月的時間才是真正讓二戰考生成功率達到整體2倍還要多的原因。所以,更早的進入備考會獲取更大的優勢,或者你的基礎本來就比較好。
第三個方面的,決定二戰的考生底子都不錯。那些選擇二戰的同學一般都是第一次複試被刷或者初試差幾分,自身就具備考上的實力,我想一戰成績一塌糊塗還要再二戰的同學應該很少吧。這方面的差距就很難彌補了,一戰考生只能更加努力和刻苦了。
現在的你有多大把握?
時光飛逝,20考研的準研究生們馬上就要陸續開學了,這個考研的交接棒就要給21考研的同學們了,也就是說大家要正式登上這個考研舞臺,成為人們眼中的新一屆考研人了,接下來關於21考研的資訊也會越來越多,偶爾也要抽出時間來關注一下。
考研整個複習規劃中至少要包括4個大輪複習,以及若干個小輪複習,如果按照正常的進度,同學們現在的備考至少也要完成第二輪複習了,之後9月份第三輪、10月份第四輪,最後兩個月小輪複習加重點突破。
如果還沒有趕上這個進度的同學要抓緊時間了,兩輪的複習大家應該對各科都有一個大致的評估了,尤其是英語和專業課。英語能不能過國家線和校線?專業課能不能過校線?大概有多少把握?做到心中有底,方能百戰不殆。
總結
全體考生有30%左右上岸的成功率,二戰及以上考生有70%左右上岸的成功率,這個差距要不要彌補、如何彌補都是應屆考生應該想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二戰生報考比較多的專業,應屆生們要有危機感。
還有最後不到4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越到最後大家的複習效率會越高,開學之後如果是封閉式管理的話其實是有助於應屆考研生的,而二戰復考生就要找好複習的場所,最後4個月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這裡,祝福各位看到文章的同學能夠撥得雲開見日明。
你覺得二戰考生的主要優勢在哪裡?二戰考生這麼高的成功率對你有壓力嗎?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