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戰成功率高達70%,一戰卻僅有20%?那我還能考上嗎

2020-12-27 山西中公教育說

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他們最不想的就是再戰,不管是第一志願還是調劑都希望自己能夠一戰成碩。但即使這樣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學生還是選擇二戰考研,似乎這已經成為了每年考研結束的必然現象,而在每年的考研報考人數中二戰考研的學生是很龐大的一個群體,這足以說明考研學生對讀研的期望。

那二戰考生與一戰考生相比優勢究竟在哪?

1.一回生,二回熟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考研也是一樣,與一戰的考生相比,二戰的考生更有經驗,也更加了解一些考研的流程。更加明確自己的不足在哪,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去複習。而應屆的考生往往因為沒有經驗,不能準確地抓住複習的重點,在複習時浪費不少時間。

2、二戰的考生備考時間要更長

一般應屆生考研備考的時間都是在10個月左右,但二戰考研的同學一般都能達到18個月以上,這是因為第一次考研備考的那十個月也不是白過的。即使在學習效果上可能會不如一些應屆生裡的學霸,但是知識積累的豐富度肯定要比應屆生強,在知識儲備上就已經甩開了一眾應屆考生。

3.壓力更大

對於參加二戰的考生來說,經歷了一戰的失敗,選擇再來一起,本身自身的心理壓力就會比較大,加上既然選擇再來一次,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必勝的信心去備考的,所以在複習時也會更加努力,絲毫不敢有所懈怠。

而相較於部分一戰考生而言,覺得自己既可以選擇考研、也可以選擇工作、考公務員、三支一扶、國企等等,反正機會多的是,在備考上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自然複習效果不太佳!

相關焦點

  • 二戰考研成功率高達70%,遠高於應屆生?
    每年考研人數都在增加,二戰考生的比例也很大,而據不完全統計,二戰考生的成功率高達70%,這是真的嗎?通過對各類考生情況的了解,今天總結了二戰考生的三大優勢,這或許是二戰研究生入學考試成功率相對較高的原因吧!
  • 考研報錄比4:1,而二戰生上岸率高達70%,應屆生如何彌補差距?
    而每年考研的的總體報錄比大概是4:1左右。以2020年為例,20考研報考人數是341萬人,招生人數大概在115萬人,也就是說2020年考研總體報錄比是2.9:1左右,成功率大概30%。這個數據已經是比較好的,與去年的3.2:1相比看似相差不多,但是改變了20多萬考生的命運。
  • 二戰考研成功率70%被認定誇大其詞,真實數據是多少呢?
    據研招網17年、18年的數據統計,二戰考生的考研成功率為45%!二戰的同學在第一年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知識積累,而且更加明白自己的薄弱環節,複習起來更有針對性,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整體上不會出現過多缺陷,增大自己過線的可能性。同時,對於考研流程會更加熟悉,可以少走彎路節省時間,這些優勢對考研成功率的提高也很有優勢。
  • 二戰三戰生考研成功率竟然這麼高?
    其實說來說去,如果你能全心全意的考研,哪年考都行。@還在學習的醫學生我覺得應屆生優勢大,理由是:心態所起到的作用!只有過來人能懂得吧,應屆生初生牛犢不怕虎,心裡想著大不了就二戰,但是往屆生就不會這樣想,工作?家庭?很可能影響他的決定,猶豫不決。但決定考研因素很多。作為今年剛上岸的幸運兒,衷心祝願各位應屆生,往屆生都能如願,願你回首考研時,一路風景,兩岸繁花。
  • 考研一戰和二戰的優劣勢比較,希望你能一戰成碩
    考研一戰考上和二戰考上,還是有不少區別的。但告誡大家最好一次考上,二戰固然有其優勢但,付出的也更多。下面我們看看這兩者的不同之處吧。一戰一、優勢1、環境好。在備考期間有較好的資源和環境,有宿舍住,有圖書館可以複習,身邊還有很多的考研黨,方便你學習交流,同樣也要考上的學長可以讓你了解諮詢考研的信息。2、投入時間段短,半年到一年之間複習便可。
  • 為了考研,不惜二戰和三戰,這樣值得嗎?學姐:不要盲目考研
    凡是考試就必然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高考的時候存在復讀的現象,但是那個時候學生年齡還小,所面臨的壓力也比較小,而考研失敗了,同樣可以進行二戰、三戰,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是二十多歲的人了。那麼為了考研,不惜進行二戰和三戰,這樣做值得嗎?學姐是一次就成功考上的研究生,並且目前已經進入職場工作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對於考研二戰、三戰這件事,學姐認為不要盲目考研。
  • 有必要二戰嗎?成功上岸 985 學姐揭秘:考研二戰告捷關鍵點!
    2020 考研早已拉下帷幕,2021 考研悄然來臨。考研失利的同學們,有部分人已經開始準備著手二戰甚至三戰。據相關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在考研的人數中,二戰、三戰佔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對於二戰,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 三戰考研,有必要嗎?
    首先,如果考研一戰失利,且是因為開始的比較晚、努力程度不夠、自控力差或考試時沒發揮會導致的失利,建議二戰。尤其是初試成績與目標分數差距不大的,更要二戰,因為你不能帶著10分或20分差距的遺憾度過餘生。但問題來了,如果二戰後,成績依然不理想,三戰考研,有必要嗎?
  • 考研結束後,我終於承認「我是炮灰」
    考研不容易。2021 年考研報名人數 377 萬,同比去年的 341 萬新增 36 萬人,其中還有考研經驗豐富的二戰、三戰生,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即使在擴招的態勢下,依舊會有超 70% 以上的考生面對「考研失敗」的現實。考研結束了,不用等成績出來,很多人就清楚自己考砸了。然後呢,何去何從?
  • 考研一二戰的區別,二戰真的會考得更好嗎
    一戰的準備時間更充裕一戰雖然是在學校準備,偶爾也會有專業課要上,但是時間還是相對寬裕的,沒課的時候還有周六周日都可以去自習室複習。二戰的考生,大多數都是有工作的,每天上班需要時間,只能晚上抽空出來複習。
  • 一戰352,二戰411,提高近60分的秘密是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二戰成功上岸的考研er,   摘要:20考研各院校複試分數線已陸續公布,
  • 一戰失利,二戰功成清華,這位考研學長有什麼教訓和經驗?
    每位考研的學子都是一個「苦行僧」,在這條考研的道路上歷練,真正把苦吃到肚子裡的人,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所想。尤其是對於二戰的考研er來說,這場歷練更長、更苦,但是如果結出果實,那也一定更加香甜。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個一戰失敗的人,但是二戰成功逆襲了清華,那麼他在失敗中吸取了什麼教訓,成功中總結了什麼經驗?請往下看!
  • 考研導師直言:寧要略差應屆生,也不要常規二戰生,原因很現實
    400萬人報名考研,不僅讓人深思。對於高校學生來說,考研真的這麼重要嗎?高校畢業生究竟該不該考研,不能一概而論。學生應該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再做決定,盲目考研風險很大,很有可能成為「炮灰」。400萬人中,能夠考上的人並不多,絕大部分成為「陪考者」。
  • 別再把希望寄托在二戰考研上了,很可能你連國家線都考不到!
    為何很多往屆生二戰考研時會越考越差,甚至連國家線都達不到?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2021年研究生考試就要來了,近期有不少同學覺得自己沒複習好,加之壓力又大,想到棄考。他們寄希望於二戰考研,總覺得再備考一年,肯定會準備充足,甚至是輕鬆上岸。但真實情況是如此嗎?二戰考研的往屆生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順利讀研了嗎?
  • 跨考二戰川大400+,這才是宅家考研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是跨專業考生,本科是川內某普通一本,大三開始考研,一戰top2失利,工作一年後,7月開始宅家二戰川大,耗時6個月,昨天查到了成績:專業一123 專業二131 政治79 英語一69 總分402。真的很開心,對我而言這是2020年最美好的事情了。這篇帖子會涉及以下部分:1.
  • 大四考研和畢業後考研,哪個更有優勢?
    沒錯,工作之後再考研完全符合考研報考資格,也有很多在職黨那樣做,但如果讓我給正在大四的你,在這一件事情上給出建議,我勸你大四就考研,且把它當做你唯一一次考研的機會。
  • 既然選擇了考研二戰,那就要做好直面失敗的準備!
    研究生入學考試作為國家級的選拔性考試,每年都會刷下絕大部分的學子,其中有不少人選擇二戰、乃至三戰...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那麼我想對你說,選擇這條路真的不簡單,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我更想提醒你,既然選擇了二戰,那就不要迴避問題,要學會直面失敗。暫時的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無法自拔,不敢回想從前,也不對未來有所希冀。
  • 「二戰考研的我,再一次輸給了英語」一位考研學生無奈地說!
    每一屆的考研學生在初試成績公布之後,總是會有頗多的感受,有的感慨自己複習那一年的艱辛和努力,有的感慨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有的則因為初試成績不理想流下了不甘的淚水,這樣的結果相信不是考生所期待的,可一旦遇到了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考研調劑了,這樣也會有可能獲得一個讀研的機會的
  • 「我一定要考研麼?」聽聽前輩怎麼說?
    特別是在2019年12月31日那天,我在朋友圈裡看到每個人對於自己2019年的收穫總結以及對2020年的熱切展望時,我陷入了沉思,甚至感覺自己都能聽到這兩句來自內心深處,振聾發聵的吶喊。   我知道初試成績還沒有出來,我並不是沒有機會讀研,我只是覺得這兩年來,我選擇考研,選擇二戰,花了這麼多時間去搏一個未可知的結果,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 考研的調劑是怎麼回事?成功率大嗎?
    完整的官方解釋相信度娘比我說的更詳細,通俗一點說,就相當於高考的平行志願,去不了第一志願,就需要調劑去別的學校。不過,二者又是不同的,高考的時候是把第一志願和平行志願都選好再等著就行了,而考研調劑是在你與第一志願無緣的時候才能選擇調劑院校。 那什麼時候需要調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