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考研的學子都是一個「苦行僧」,在這條考研的道路上歷練,真正把苦吃到肚子裡的人,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所想。尤其是對於二戰的考研er來說,這場歷練更長、更苦,但是如果結出果實,那也一定更加香甜。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個一戰失敗的人,但是二戰成功逆襲了清華,那麼他在失敗中吸取了什麼教訓,成功中總結了什麼經驗?請往下看!
一戰失敗的教訓
單詞要牢記:
「英語單詞要早開始,我一戰英語才考60分,單詞都是總結之後就不看了,到了考場上,就是單詞都是曾相識,卻想不起來意思,它都認識你了,而你卻不認識它」。
英語成績與你的單詞儲備量一定是成正比,單詞就是最基礎的,所以一定要早開始,然後按照自己記憶的規律有規劃地進行複習鞏固。單詞儲備量上來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英語閱讀理解會有質的提升,不僅答題時間會快,準確率也會更有高。
假勤奮不可取:
「部分考研人會有一種狀態,覺得自己一天早出晚歸、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但是最終的結果就只是感動了自己,但其實真正學到的東西很少」。
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有24個小時;但時間也是不公平的,你的行為決定你每天是否真擁有24小時。每天早早來到圖書館,然後等到夜裡10點多才離開,這聽起來也是很勤奮的,但是自己好好想想,這一天真正學進去的時間不到3小時吧。
假勤奮完全是在糊弄自己,每天就可以心安理得自我催眠,這樣你不失敗誰失敗?
不要死磕數學:
「數學真的是一個層次分明的學科,成者成也,敗者敗也。成功的考上的人一定是因為數學考得很好,考研落榜的人也大部分是敗在了數學上。所以如果自己實在沒有數學天賦,真的不要死磕,選個不考數學的樣是出路」。
看視頻聽課聽不懂,一道題死磕很久都搞不懂,這樣只會打擊自己的積極性,惡性循環,最後就沒有動力學下去了。數學的進度就一拖再拖,最後就會拖垮你所有科目。
學會揚長避短才是上策,這並不是說選擇了放棄或者妥協,而是找到更好的成功方式何必拿自己的短板和人家的長處去競爭呢。
二戰成功的經驗
要做規劃:
規劃包括時間規劃和目標規劃,時間規劃要跟著目標規划走,並且適時進行調整。
「首先是目標規劃,比如你的目標院校去年專業最低錄取分數360,那你就可以把目標定在380,我目標定的的高出40分,最終只高出30分」。
求高者的其中,求中者得其下,因此目標規劃一定要合理。然後把這個目標下分到每一個科目,每一科要考多少分,還差多少分,要在哪個階段內完成。
「然後是時間規劃,一天要學習多長時間,具體到每一科;一周、一個月要學習到哪裡,也是具體到每一科。」
時間規劃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複習進程適時進行調整,規劃很重要,有規劃的人當偏離時你可以及時進行調整,沒規劃的人突然有一天偏離計劃太遠,就會徹底的破罐子破摔。
別把時間浪費在瞎想上:
瞎想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收益,只會讓你白白浪費時間,一心一意的備戰考研,保證學習的效率才是王道。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既然走了考研這條路,就不要再去想其他的了,能夠兼顧的人是有,但是你得問問自己是不是啊!尤其是二戰的考生,更容易整天想七想八浪費時間。其實沒有必要,只要做好考研這件事情就已經很成功了。
專業課要學會做筆記:
「一般學校給的專業課參考書目至少有兩本,而且是超厚的,這麼一個龐大知識庫,不整理起來記憶,那根本是行不通的。」
學習專業課的時候要提煉重點和列框架,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框架把知識點做成筆記,這樣知識庫就會變成知識鏈。尤其是在複習的後期,這樣的筆記能夠保證你高效率的複習,一本書一周之內就內複習一遍。
同時還要整理問題筆記,把一些常考的問題,列出來,怎麼考?怎麼答?
寄語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我們都知道,這不是說老人們說話一定是對的,而是他們的一些經驗和教訓確實可以避免我們走很多彎路。
同樣,鐵打的考研,流水的考研人,這些經驗和教訓就是在你之前的學長學姐總結出來的,有些甚至是他們以失敗的代價換來的。
在考研這場特殊的旅行中,每個人都想走到最後,登上山頂,然後俯瞰最美麗的風光。那麼你就應該明白,這最美麗的風光不會讓你輕而易舉得到的,不經歷過攀登的磨難,你就不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