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沙美術館 石雕彌勒佛一尊

2020-12-14 書畫名家匯

說一下我們與石雕大肚彌勒佛的一些源緣:

據傳,大肚彌勒佛形象依唐代著名禪師"布袋和尚"而造。

布袋和尚有著名「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布袋和尚這首歌詞告訴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智慧:我們自身修行時,沉下心來,不多事,不亂事,儘量活的簡單,以自身清淨為道。而生活中碰到一些事時,有時眼前的退步反而是以後的向前。

大肚彌勒佛,素日裡坦胸露腹,智慧,幽默,風趣,與人為善,笑口常開, 人們每每看到他的笑時,煩惱頃刻間煙消雲散,能瞬間激發出人們的愉快情緒,在氣場上能增強人們持續滿滿的正能量。

因此,大肚彌勒佛的「笑容」所散發出的神韻最為重要。他的「笑容」是會傳染的。

所以,我們請一尊大肚彌勒佛時,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笑容」,看他的「笑容」是否自然,是否讓你在氣場上感覺放鬆和愉悅,這一點非常重要。

實際上,石雕的佛造像藝術,對於匠人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匠人必須具備手藝技巧,手藝技巧僅僅讓你能雕刻出佛像的「形體」。

二,就是匠人一定要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文化藝術修養讓佛造像的「形體」更具有美感,韻律感,和諧感。

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匠人在造佛像時有一個非常平靜安祥的心境匠人當時的心境會呈現在完成品佛造像的「心境」上。一個神經緊張,思想抑鬱的匠人永遠雕刻不出笑容自然的佛像,他刻出的佛造像面部表情一定是也是僵硬壓抑的

而在匠人們佛造像過程中,也流傳著佛像的「臉」部刻畫是最關鍵的,專業術語叫「開臉」,看一尊佛造像主要就是看他的「開臉」的雕刻功夫和臉部散發出的神韻。最最主要的就是臉部「神韻」,其次再看儀態,技法和材質。

大肚彌勒佛,適合擺放在公共場合,比如辦公室或者客廳,主紫氣東來,平安祥和,擺放形式可依風水布局,也可「不著相」,最主要是「心誠」。心誠則靈。

現場體驗店:青島建沙美術館 (青島城陽國際工藝品城)

正面
正面細節圖
正面
左側
右側

相關焦點

  • 寺廟佛像雕刻石雕大肚彌勒佛漢白玉布袋和尚石雕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 寺廟石雕建築--彌勒佛的寓意及造型圖集
    本訂閱號用大量傳統石雕圖片,展現不同地區不同風格建築石雕,從藝術性、知識性諸方面使讀者較簡明概括地介紹了建築石雕的技術、藝術、民俗、環境等各方面相關的基本知識。該訂閱號圖文並茂,集藝術性、知識性、通俗性於一體,可供石雕行業的人員閱讀。彌勒佛——未來之佛,能帶給人們福氣、祥和之氣,以祈盼美好的明天的福佛。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
  • 中國美術館 見證新「石」代
    相信大家將在展覽現場領略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歷史文脈、雕刻技藝、傳承發展等內涵,感受壽山石雕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富於活力的工藝美術產業所呈現的當代風貌。新中國成立以來,壽山石雕刻的行業隊伍中,有19人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他們為首的一大批壽山石雕刻從藝者們,以美石為素材,創作出了題材多樣、雅俗共賞的壽山石雕。這些石雕作品,滲透了多樣的藝術門類,形成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新風格,豐富了壽山石雕的傳統內涵。
  • 未來佛:彌勒佛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
  • 彌勒佛的由來(玉雕擺件彌勒佛欣賞)
    中國人是最喜歡彌勒佛的,為什麼呢?彌勒佛很中國化,完全是中國人的形象。釋迦牟尼等都是印度人的模樣,沒有那麼親和。彌勒佛的大肚和笑臉都是中國式的,另外,彌勒佛的寬容精神、博愛情懷對一般人來說,也更為樸素實在,無論是追求去彌勒淨土,還是等待彌勒降世救苦救難,反正彌勒的懷抱都是溫暖的。中國人對彌勒佛的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世信仰,上生信仰相信人死後可以往生彌勒淨土,下世信仰相信彌勒一定會降身人間,普度眾生。在這種信仰中,彌勒非常像基督教中的基督。
  • 彌勒佛一直在笑什麼,你可知道?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摩訶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彌勒佛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總是扛著一副大肚皮呢?
    據我所知,佛教中的經文都是梵文音譯過來的,比如彌勒就是梵文的音譯,實際上算是彌勒佛本人的姓,如果非要把「彌勒」二字翻譯成漢語,那麼大概相當於慈善、善良一類的意思。彌勒佛的名字叫做阿逸多,翻譯成漢語,就是無人能夠戰勝。這麼一組合,彌勒佛的名字就不得了了,他是一位善良的小強,戰無不勝的厲害角色,所以,看得出來,為他取名字的人,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這就牽涉到他的家世了。
  • 寺廟裡常見的十種石雕作品
    一座寺廟古建中,通常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作為裝飾。其中,要數石材石雕最為突出,巧奪天工的傳統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的產品展示,都為寺廟古建增添了古色古韻的歷史文化氣息。下面看下寺廟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類型有哪些?山門一般會運用各種石材來進行雕刻,從而建造出一座雕刻、繪畫、匾聯集一體的石雕門牌坊。在中國傳統的石雕中,每一桌石雕門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藝品。
  • 遊記:湖北省愽物館美術館
    此上下兩張照片是在劉備郊天壇摩山第一峰峰頂所見俯看東湖此摩崖石刻講的是劉備招親的故事四、湖北省愽物館美術館楚河漢街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昌東湖之濱,是湖北省館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越王勾踐劍橫下圖也是銅聯禁大壺酒器商代開始出現禁是承酒具的器座用於放置雙壺銅提鏈園鑑水器盛水供沐浴用在博物館一樓有關於拿破倫的一些展覽,拍到了如下幾張照片,一併貼在這兒:可能是拿破倫妻子塑像拿破倫時代的槍和帽子湖北美術館也在東湖之濱
  • 佛像石雕石雕七福神
    石雕七福神-凱巖石業石雕七福神-凱巖石業石雕七福神分別有大黑天、惠比須、毗沙門天、辯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七神。此外有福祿壽和壽老人是同神異名之說,故把吉祥天也放入七福神之列。石雕七福神-凱巖石業石雕大黑天是開運招福之神,能驅除惡神,保人平安,其形象為頭戴黑巾、肩背布袋、手持木槌、腳踏米袋。
  • 鄒城往事之大屠殺——不忍睜眼直視的彌勒佛菩薩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勒菩薩摩訶薩,來自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最全整理:寺廟裡常見的石雕作品(附圖)
    一座寺廟古建中,通常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作為裝飾。其中,要數石材石雕最為突出,巧奪天工的傳統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的產品展示,都為寺廟古建增添了古色古韻的歷史文化氣息。下面看下寺廟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類型有哪些?山門一般會運用各種石材來進行雕刻,從而建造出一座雕刻、繪畫、匾聯集一體的石雕門牌坊。在中國傳統的石雕中,每一桌石雕門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藝品。
  • 【神遊】福建泉州惠安崇武古城之石雕
    為抗倭寇而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惠安·崇武古城素以「石雕之鄉」馳名中外,幾百年來,這裡的石雕工藝遠近聞名,石雕藝匠走遍各地。著名的惠安女雕塑立在園區大門口我拍攝的這個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是1998年開園的,依古城傍海灘而建的「石雕工藝博覽園」。
  • 今日念108遍《彌勒佛心咒》恭迎彌勒佛聖誕日!
    今天恰逢彌勒菩薩聖誕日,讓我們虔誠頂禮彌勒佛,可得彌勒佛加持護佑,生活美滿,好運旺盛!念誦108遍《彌勒佛心咒》財源廣進、幸福吉祥我們經常看到各種佛菩薩,或肅穆、或慈悲、或微笑……只有彌勒佛,笑口常開,肚大量大,佛身金光閃閃,非常的慈善和氣。在佛教,彌勒佛代表了美好圓滿、幸福吉祥、健康長壽。
  • 石雕藝術三千年
    「何須航海外,中土有蓬萊」,僻處德化的九仙山峰,唐開元四年(716年)建有靈鷲巖,殿中尚存宋元時所雕石佛多尊,其中彌勒造像高2.7米,寬3米,造型豐腴蒼樸。瑞像巖石室內有北宋刻的釋迦瑞像一尊,乃就天然巖石依崖雕鑿而成,高8米,左手下垂,掌心朝外,右手露肩施無畏手印;賜恩巖有北宋刻的白衣觀音一尊,亦天然巖石渾然琢成,具法相肅穆,慈航超脫之態;彌陀巖有元刻彌陀一尊。
  • 男子因長相酷似彌勒佛,被富婆看上領走,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男子因長相酷似彌勒佛,被富婆看上領走,從此走上人生巔峰!佛教的發源歷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以前佛教便在印度誕生了。在漢唐時期,佛教流入我國,隨後被發揚光大。佛教屬於三大宗教教派之一,在我國興衰千年的時間,發展的信眾不在少數。
  • 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彌勒佛到底供誰?同桌供奉如何?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這三位大佛在民間信仰度極高,很多信徒都會在家中供奉佛像。多數信徒不懂佛法,只是單純的為了信而信,為了求保佑而信,就會出現選擇困難症,到底家中應該供奉誰?建議選擇其中一尊,那麼如果選擇呢?目的不同,選擇不同。
  • 關於翡翠彌勒佛,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知識!
    關於翡翠彌勒佛,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知識!彌勒佛是明民間普遍信仰的一尊佛,是樂口常開、慈悲為懷的經典象徵。彌勒佛造型的原型本是布袋和尚,傳說中是五代時期的僧人,因為他經常用杖背著一個布袋雲遊四方,能預知人的兇險,還能使人逢兇化吉,所以受到人們的尊敬。而彌勒佛的形象就是從這布袋和尚身上衍生過來的,是一個坦胸露著大肚子又笑口常開的形象,相貌慈祥,讓人一看就覺得親近和喜歡。
  • 溫州肯恩大學建了一座陳天龍美術館
    高校建博物館、美術館不是稀奇事,享譽世界的牛津大學博物館、美國史丹福大學博物館、美國賓州大學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閃米特人博物館等都是建在大學裡面的。不過溫州這所建在高校裡的美術館還挺「稀奇」,它是溫州首個以個人藝術家命名的高校美術館,它叫陳天龍美術館,是溫州肯恩大學籌備建造的,是溫州肯恩大學的下設機構。著名油畫家陳天龍捐贈了創作的50張油畫作品給陳天龍美術館,作為該美術館的第一批藏品。12月12日,陳天龍美術館將開館並舉辦首展。
  • 大足「雙曬」|大足石雕有啥秘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將直播解密
    大足石雕就是其中最為誘人的一項。一塊石頭是怎樣在工匠師們的手裡變成一個個那麼精美的石雕的?6月22日晚上8點的大足「雙曬」中,區長李步彬將邀請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足石雕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能風為你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