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我們與石雕大肚彌勒佛的一些源緣:
據傳,大肚彌勒佛形象依唐代著名禪師"布袋和尚"而造。
布袋和尚有著名「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布袋和尚這首歌詞告訴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智慧:我們自身修行時,沉下心來,不多事,不亂事,儘量活的簡單,以自身清淨為道。而生活中碰到一些事時,有時眼前的退步反而是以後的向前。
大肚彌勒佛,素日裡坦胸露腹,智慧,幽默,風趣,與人為善,笑口常開, 人們每每看到他的笑時,煩惱頃刻間煙消雲散,能瞬間激發出人們的愉快情緒,在氣場上能增強人們持續滿滿的正能量。
因此,大肚彌勒佛的「笑容」所散發出的神韻最為重要。他的「笑容」是會傳染的。
所以,我們請一尊大肚彌勒佛時,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笑容」,看他的「笑容」是否自然,是否讓你在氣場上感覺放鬆和愉悅,這一點非常重要。
實際上,石雕的佛造像藝術,對於匠人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匠人必須具備手藝技巧,手藝技巧僅僅讓你能雕刻出佛像的「形體」。
二,就是匠人一定要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文化藝術修養讓佛造像的「形體」更具有美感,韻律感,和諧感。
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匠人在造佛像時有一個非常平靜安祥的心境,匠人當時的心境會呈現在完成品佛造像的「心境」上。一個神經緊張,思想抑鬱的匠人永遠雕刻不出笑容自然的佛像,他刻出的佛造像面部表情一定是也是僵硬壓抑的。
而在匠人們佛造像過程中,也流傳著佛像的「臉」部刻畫是最關鍵的,專業術語叫「開臉」,看一尊佛造像主要就是看他的「開臉」的雕刻功夫和臉部散發出的神韻。最最主要的就是臉部「神韻」,其次再看儀態,技法和材質。
大肚彌勒佛,適合擺放在公共場合,比如辦公室或者客廳,主紫氣東來,平安祥和,擺放形式可依風水布局,也可「不著相」,最主要是「心誠」。心誠則靈。
現場體驗店:青島建沙美術館 (青島城陽國際工藝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