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6號船首赴三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單向航程超1萬海裡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郭超凱 高超 倪棟梁)記者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7月13日上午,中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首次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指定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這也是遠望號船歷史上首次單航程同時在三大洋執行任務。

遠望6號船於7月3日完成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海上測控任務後停靠母港,在碼頭休整的短短9天時間裡,科學統籌開展物資補給、航線制定、設備檢修、系統維護保養等一系列任務準備工作。

這期間,遠望6號船測控系統結合設備性能指標測試和可靠性維護檢查,對10餘個崗位60多臺套測控設備進行了全面徹底的維護保養。通信系統利用電話、網絡組織專家遠程巡修巡檢,對上百臺儀器儀表進行鑑定計量。動力系統按節點完成淡水、油料加注,及時補充完善相關備品件120餘種1300餘件。航海系統提前與遠望7號船溝通,共享大西洋航線、氣象海況等各類信息,提前熟悉電子海圖、更新氣象數據、制定主備用航線。

遠望6號船船長楊便佼表示:「面對新任務、新航線、新點位等全新技術狀態,船上各系統提前進入後續海上測控任務準備,並通過預先模擬任務流程熟悉掌握任務實施方案,全面檢驗設備狀態、錘鍊崗位人員能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遠望6號船相繼完成船舶大修改造、海上綜合校飛、設備精度鑑定以及2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受常態化疫情防控和高密度任務的雙重影響,近七成船員已經在船連續工作長達160天以上。此次奔赴三大洋執行任務,海上作業時間將超過100天,單向航程超1萬海裡,航行中計劃調整8個小時時差,任務密度高、節奏轉換快、人員壓力大。

遠望6號船人力資源部主任羅海艇告訴記者:「海上航行過程中將及時調試船員心理、緩解參試人員工作和身心壓力。目前全體遠望船員鬥志高昂、信心滿滿,全船各類設備穩定可靠,遠望6號船已充分做好出航前各項準備工作。」(完)

相關焦點

  • 遠望3號船、遠望6號船返回母港 圓滿完成任務
    來源:央視原標題:圓滿完成任務!遠望3號船、遠望6號船返回母港 昨天(12日)下午,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與遠望6號船相繼返回位於江蘇無錫的母港。在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兩船圓滿完成了2020年度試驗任務。
  • 遠望7號船鳴笛起航
    交匯點訊 6月28日上午9時許,隨著一聲嘹亮汽笛鳴響,遠望7號船在細雨中解纜起航,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赴太平洋預定海域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此次出航,是遠望7號船再次在疫情期間赴大洋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5號船圓滿完成亞太6D通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中新網遠望5號船7月10日電 (高超 王煦之 亓創)中國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通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遠在太平洋預定海域的遠望5號船精準測控,圓滿完成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 大洋上的中國味兒:遠望6號船船員們海上過端午
    遠望新人測控系統實習技師李安意,今年剛上船,第一次在船上過端午節,感覺特別有意義,感覺大洋上都充滿中國味兒!  在返航途中,遠望6號船迅速轉換任務模式,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下次任務的準備當中。   即將到來的「火星探測」任務對遠望6號來說是一項全新的挑戰。
  • 遠望3號護送「五姑娘」穿越「黑障」 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
    記者:高超、亓創、王雪巖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五姑娘」歸家的旅途中,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在印度洋深處,為「嫦五」保駕護航。此次任務,遠望3號船是唯一的海上測控力量。
  • 遠望3號船護送「嫦娥」穿越黑障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高超、亓創)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返回途中,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在印度洋深處為其保駕護航。這次任務中,遠望3號船是唯一的海上測控力量,需要完成返回器初次再入大氣層黑障附近的遙測、外測、光學測量任務。
  • 遠望6號船時隔22個月再赴太平洋
    5月20日上午9時許,一聲汽笛響徹江畔,遠望6號船船員們在甲板上整齊站泊,集體唱響《我愛你中國》,表白星辰大海,祝福中國航天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伴隨著激揚的歌聲,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 一艘火箭兩個幫 遠望5號6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5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精準測控支持。遠望5號船遠望6號船兩艘測量船分別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火箭升空飛行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作為陸海接力測控第一棒,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軌道器測控任務。
  • 「遠望」船員在海上過集體生日,幸福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亓創、李承霖在茫茫大洋上漂泊久了,遠望號測量船上的船員們會不會覺得孤單?其實,為了調劑枯燥至極的航行生活,每次出航,遠望號測量船都會精心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來調試船員們的心情。
  • 遠望5號船上的「深夜食堂」
    而遠在印度洋海域,擔負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上,也有一個「深夜食堂」,每天晚上它都為夜班船員們提供著美味的食物和深夜的溫暖。 出海執行任務期間,遠望5號船的航海、通信和機電等許多崗位都需要24小時值班,保障夜間值班船員的「深夜食堂」也隨之開放。相比白天的正餐,夜餐相對簡單,但要做精做好也並不容易。
  • 關注丨「天問一號」成功上天,遠望7號船及時跟蹤——海天傳捷報!
    火箭發射升空約30分鐘後,遠在太平洋某海域的遠望7號船及時發現目標,捕獲跟蹤穩定,數據獲取有效,圓滿完成火箭二級二次工作段、入軌段火箭測量和探測器測控任務,為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著陸巡視探測提供重要支撐。遠望7號船航行在太平洋某海域。攝影/韓帥此次任務,是遠望7號船自2020年下半年出航以來完成的第一次海上測控任務。
  • 功勳測量船遠望一號退役 見證東方紅二號飛天
    沒想到第一次登上遠望一號就是為它送行的時刻。「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曾44次遠徵,足跡遍布三大洋逾44萬海裡,圓滿完成57次重大科研試驗任務,被稱作中國的『海上科學城』。」這樣的描述,見於艙內的船史陳列室。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個屬於遠望一號的時代,一段屬於遠望一號的輝煌。為了這次送行,許多如遠望一號已完成航天遠洋測量使命的老遠望人都來了。
  • 遠望3號船抵達印度洋任務海域做好充足準備
    而在著陸場萬裡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已經抵達測控任務海域,正靜待「五姑娘」回家,為其保駕護航。「嫦娥五號」返回時採用俗稱「打水漂」軌道的「地月自由返回軌道」著陸技術。按照任務計劃,部署在印度洋預定海域的遠望3號船,需要在黑暗中牽著「嫦娥」「放風箏」,為返回器穿越黑障區、實施關鍵一「跳」牽線搭橋,因此遠望3號船在任務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任務中的技術難題外,海上測控是在天線轉動、船舶晃動、目標移動的動態環境下進行的,受限條件較陸地更多、風險更大。
  • 一箭雙星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將「武漢號」送入太空
    今天上午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為了致敬抗「疫」英雄,此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被命名為行雲武漢號。
  • 大洋午讀—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97位冠軍在廣州留下「國手...
    此次推出的「科幻文學卷」共6冊,其中5冊為深圳少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果核》《星際流浪客》《回到月球表面》《反S聯盟》和短篇小說集《宇宙密碼》,還有1冊是長篇小說《渺小》,這系列書為國內首次出版中小學生原創科幻文學書系,得到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