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每個人一生中總會不時經歷的身體反應,它不光連累眾多部位和器官,還會換著花樣讓身體飽受摧殘。
專家,介紹不同疼痛的特徵,並教你識別那些危險的「痛感」。
疼痛,既是症狀也是疾病
據文獻統計,80%以上的人曾被疼痛折磨過。疼痛是醫生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疾病症狀,也是患者到醫院就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國疼痛學會甚至把它列為除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外的「第五生命體徵」。
疼痛不僅是一種軀體感覺,它還包含對傷害性感受刺激的生理、心理和情緒的反應,以及高級神經中樞(大腦)對痛感覺和痛反應的認知。
長期的頑固性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還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症狀和抑鬱症狀,進而出現睡眠障礙、大腦皮層退化、記憶力衰退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問題。如果病情持續發展,患者機體的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等的功能紊亂也會相繼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狀,慢性疼痛是疾病。
很多人可能認為,疼痛忍忍就過去了,其實疼痛要分不同情況對待。
急性疼痛
尤其急腹症、劇烈疼痛、外傷性疼痛等根本不存在「忍」的問題,疼痛可能是一個危險信號,提示你快速就診、治療。
慢性疼痛
尤其是反覆發作,疼痛部位、疼痛性質基本一致,可以忍一忍、觀察一下,以前的緩解方法試一試,一般不超過一周。
如果局部疼痛性質有改變、新症狀出現,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狀,藥物不緩解,建議儘早就診。
頑固性疼痛
對於頑固性疼痛,尤其是頑固性神經源性疼痛,藥物治療效果可能不佳或需要較大劑量,功能神經外科幹預就成了重要選項。
疼痛,老少有別
疼痛的時間進程不同,在年輕人和老年人身上的表現也有以下差別:
4種疼痛各有「危險特徵」
有些疼痛是一時不適,但有些疾病帶來的疼痛則是長久折磨。不同特徵的疼痛也藏著一些危險信號。
1.撕裂痛|胸背突發最兇險
臨床上,表現為撕裂樣疼痛的疾病有很多種,例如外傷後肋骨骨折、胸膜炎等。但情況最危急、臨床最多見的原因是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直接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最粗大的動脈,是人體動脈系統的源頭。主動脈壁分內、中、外三層,如果內膜受損破裂,讓中層暴露,內外膜就會在高速、高壓的血流衝擊下發生分離,形成夾層。通俗地講,就是血管劈了。
發生主動脈夾層後,由於血管外膜受到劇烈牽拉,人會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主動脈從心臟發出,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夾層所在位置不同,帶來的疼痛也會有所不同:
若夾層病變累及近端升主動脈時,表現為前胸痛;
夾層位於降主動脈時,多表現為肩胛區疼痛;
若疼痛出現遷移,則提示夾層進展。
主動脈夾層發病迅速,如不及時就醫可危及生命。對於本身具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若突然出現胸背部撕裂痛,應提高警惕。
2.電擊痛|多是神經受損
神經纖維傳導迅速,當其受損時,引起的疼痛多為針刺、刀割、電擊樣的銳痛,具有突發突止的特點,更有患者表現為觸摸痛等痛覺超敏的情況。
典型的神經疼痛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以三叉神經痛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為代表,是神經本身或一級神經元(脊神經節神經元)受損,或受損後誘發功能紊亂所引起的疼痛。
第二類多是由於神經受壓,缺血缺氧,繼而影響通路所致,臨床多見於頸、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所引起的頸肩腰腿痛,疼痛程度受到頸腰椎活動姿勢的影響。
3.鈍痛|病因難確定
當針扎了手、刀片劃傷手時,人可以敏銳地感到具體的疼痛部位,這種痛一般稱作銳痛。
鈍痛所反映的疼痛部位不如銳痛具體,疼痛程度略強於隱痛,常見於內臟炎症或癌性疼痛。長期鈍痛會影響患者心情,導致焦慮等不良情緒。
與頭痛、關節痛等容易明確病因的疼痛不同,腹部鈍痛原因更需臨床專家結合症狀進行細緻篩查。胃腸炎、膽囊炎、胰腺炎、慢性闌尾炎等均會引起腹腔內的鈍痛發作。
鈍痛的特點是定位不清,一些泌尿系統疾病,如膀胱炎、腎炎,會造成腰部和下腹部鈍痛,女性常見的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腫也會導致下腹部鈍痛。
4.牽涉痛|最具迷惑性
在臨床上,不少患者抱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也正因此,給了一些疾病可乘之機,讓患者跑錯了診室。臨床常提到的「牽涉痛」就屬此類。
內臟器官和體表的疼痛感覺都是通過神經傳遞給脊髓,再由脊髓傳遞給大腦所形成的。有些內臟發生病變時,疾病刺激由內臟感受器接收,由交感神經纖維傳入脊髓,進而影響與之處於相同脊髓節段的其他軀體神經支配區,造成該部分區域淺表或深部痛,即為牽涉痛。
一般來說,每個內臟病變時都有較固定的皮膚牽涉痛區。例如:
食管病變會導致胸口、右上肢疼痛;
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往往導致腎區疼痛(腰疼);
肝、膽囊疾病可引發右肩、右肩胛痛;
頸椎5、6節病變時,除頸椎神經根不適外,也有頸肩、肩胛區痛。
3類止痛藥的針對「痛點」
市面上的鎮痛藥種類非常多,不同種類的鎮痛藥有不同的鎮痛機制,適合不同的疾病,最好不要隨意服用,否則不僅不利於病情康復,反而會掩蓋症狀,延誤診療時機。
止痛藥主要分為以下3種:
1.非甾體類鎮痛藥
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是非甾體類鎮痛藥,包括塞來昔布、氯諾昔康、布洛芬等。它們針對肩周炎、膝關節炎等傷害感受性疼痛效果良好,但要避免長期服藥,儘量別超過一周,否則會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
2.阿片類鎮痛藥
很多人對嗎啡之類的阿片類鎮痛藥有很大顧慮,擔心成癮,其實只要重度疼痛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遵醫囑規律用藥,是不會上癮的。
卡馬西平、加巴噴丁、普瑞巴林、奧卡西平等是一類專門針對神經痛的鎮痛藥,但有些患者由於不耐受藥物或病情加重而不得不選擇手術治療。
3.抗抑鬱藥
抗焦慮、抗抑鬱藥能提高疼痛閾值,也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在治療慢性疼痛時是常用的鎮痛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