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亞科技:關聯方催肥業績 研發雙版本差距大 客戶供應商前後矛盾

2020-12-15 騰訊網

研發支出在不同版本呈現不一致、最主要客戶收入和供應商採購額前後矛盾,航亞科技的種種財務異常仍值得警惕。

本刊特約作者 鍾禾/文

日前,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亞科技」,688510.SH)科創板IPO通過註冊即將上市發行。雖然疫情影響了公司海外收入,依靠激增的關聯交易,公司營收和淨利潤繼續保持增長。

航亞科技最主要的收入是出口航空發動機葉片。由於疫情影響,公司出口業務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公司另一塊收入-技術開發收入開始激增,而這塊目前毛利率最高的業務主要客戶來自關聯方。

能夠登陸科創板,科創屬性十分重要,曾經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航亞科技在轉身投向科創板後,研發投入意外增加了。不僅如此,公司主要客戶收入和供應商採購金額也是前後矛盾、亂象頻生,航亞科技能否保證財務真實性呢?

關聯方催肥的業績

航亞科技主要從事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主要產品是航空渦扇發動機壓氣機葉片和技術開發收入,其他營收佔比較少,其中葉片又是重中之重,2018年和2019年營收佔比都接近60%,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也正是葉片業務的高增長,航亞科技營收接連突破,盈利也扭轉虧損開始大踏步前進。2015年時公司營收不過1510萬元,虧損卻高達1846萬元;2017年公司收入接近億元達到9755萬元,但依然虧損近800萬元。

2018年之後情況開始不一樣。2018年和2019年,航亞科技實現營收1.61億元和2.58億元,同比增速在60%左右;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99萬元和4219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2倍和2.02倍。

在營收構成中,2016年葉片才開始貢獻規模營收。2017年,航亞科技葉片收入實現4049萬元,已經是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了。2018年和2019年,公司葉片收入分別為9488萬元和1.51億元,營收佔比已經接近六成。

航亞科技的葉片主要出口國外。由於疫情,公司出口業務受到明顯影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葉片收入為7817萬元,營收佔比降至35.43%。

雖然葉片收入明顯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實現營收2.21億元,同比增長8.23%;歸母淨利潤3944萬元,增長了14.48%。

技術開發收入的大幅飆升是航亞科技得以持續增長的關鍵。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實現技術開發收入7920萬元,而在此前的2017-2019年公司此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851萬元、3797萬元和4432萬元。

也就是說,之前幾年,航亞科技的技術開發收入基本穩定在4000萬元左右,而2020年上半年公司該塊業務就已經實現4111萬元收入,基本追平前幾年的全年水平,三季度更是近乎翻倍增長至近8000萬元。

技術開發收入不僅僅是收入增速快而且毛利率高。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此項業務的毛利率為51.57%,較前兩年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7-2019年公司該項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2.74%、41.51%和42.81%。

航亞科技的技術開發業務主要是為國內外知名發動機製造廠商提供特型產品試製、量產驗證等技術開發服務,關聯方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貢獻了航亞科技絕大多數技術開發收入。航發集團在2017年10月出資5000萬元獲得航亞科技2000萬股,佔本次公開發行前的10.32%的股本,由此構成關聯關係。

在航發集團入股的2017年,航亞科技收入暴增、大幅減少了虧損。

2017-2019年,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為航亞科技分別貢獻了3106萬元、3391萬元和4088萬元收入,佔技術開發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66%、89.3%和92.24%。2020年上半年貢獻3894萬元,佔比進一步提升至94.73%。

航亞科技的招股意向書顯示,2017-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來自航發集團的銷售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22%、25.83%、26.12%及47.58%。正是在激增的高毛利率關聯交易下,航亞科技才保住了營收和淨利潤繼續雙增長的喜人場景。

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屬性成色是否充足是一大硬性要求。在監管部分列出的三項常規指標中,航亞科技看似滿足了其中部分要求,但卻難逃注水的嫌疑。

研發投入雙版本差距大

根據相關規定,申請科創板上市,須符合「3+5」評價標準。3項常規要求是: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5項例外則主要是指支持國家戰略、關鍵核心技術、科創能力突出等特點的企業。

在最初即2020年5月遞交上市申報稿時,由於公司發明專利只有4項,航亞科技並沒有滿足科創板的3項常規要求,公司是以符合「獨立或者牽頭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條件而遞交招股申請的。

半年後更新的招股意向書顯示,此時航亞科技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達到7項,已經滿足科創屬性的3項常規要求。

結果是航亞科技研發投入的加大。2017-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454萬元、2243萬元和3073萬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91%、13.89%和11.93%。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2408萬元,研發佔比為10.91%,繼續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高位。

在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前,航亞科技曾掛牌新三板,彼時公司披露的研發投入則是另外一回事。

航亞科技在新三板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346萬元和1837萬元,而且公司開發支出為零,因此航亞科技並沒有資本化部分研發費用,上述研發費用是公司的全部研發支出。

不難發現,與新三板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相比,在科創板招股意向書中航亞科技2017年和2018年的研發投入分別多出了109萬元和405萬元,其中2018年差距較大。

上市招股書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如果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相關責任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那麼航亞科技先後公布的研發投入前後不一、自相矛盾,是否虛增了公司的研發呢?公司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是否具有真實性也許就要打上問號了。

出現混亂的不僅僅是研發投入,與新三板年報相比,航亞科技招股意向書披露的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同樣有所出入,這樣一份招股書的真實性還剩下多少?

矛盾的供應商和客戶

如前所述,關聯方航發集團是航亞科技重要的客戶。招股意向書顯示,2017-2018年,航亞科技從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分別獲得了3826萬元和4171萬元的收入,是公司當年第一大和第二大客戶,佔比分別為39.32%和26.1%。

在航亞科技新三板年報中公司來自航發集團的收入則並非如此。2017年,航發集團下屬子公司-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為航亞科技貢獻了2617萬元收入。

2017年年報中,航亞科技主要客戶中出現的是航發集團下屬公司,由於沒有確定是單獨計算客戶還是分別計算,航亞科技是否還從航發集團其他下屬公司獲得收入不得而知。

2018年航亞科技年報顯示,公司從航發集團獲得了3720萬元的收入,這與公司招股書中披露的近4200萬元明顯有著不小的差異。都是航亞科技公布的同一家主要客戶銷售收入,451萬元的收入差異該如何對投資者解釋呢?

除了航發集團外,來自主要客戶之一的青島中科國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有著顯著的不一致。航亞科技招股意向書顯示,2018年公司來自該客戶的收入為475萬元,新三板年報中則是603萬元。

如果主要客戶全部不一致可能存在會計調整的可能,但其他主要客戶卻基本一致。法國賽峰集團是航亞科技的另一主要大客戶,根據科創板招股書,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公司貢獻了3671萬元和8949萬元的收入,是公司第二大和第一大客戶,佔比達37.73%和56%。

航亞科技新三板的年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賽峰集團分別貢獻營收3667萬元和8970萬元,招股書和年報披露的營收基本一致。不僅如此,以2018年為例,另外兩家主要客戶-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和新宇航空製造(蘇州)有限公司貢獻的收入也基本一致。

部分客戶一致、部分客戶懸殊的情況在主要供應商名單也出現了。招股意向書顯示,2018年,維斯伯·蒂銳(北京)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公司第一大供應商,獲得採購額1700萬元;在航亞科技2018年年報中採購額則是2335萬元。

2017年和2018年,採購金額前後矛盾在其他供應商上也有體現,比如招股意向書中,無錫市泛亞精工有限公司是航亞科技2017年第五大供應商,採購額為212萬元,但公司新三板年報顯示,該供應商獲得的採購金額為562萬元,兩者相差了一倍有餘。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除了與存貨相連,採購金額與銷售成本也息息相關。主要供應商採購額的數據懸殊,航亞科技還能保證公司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嗎?無法說清成本和主要客戶收入,公司淨利潤的真實性該如何向投資者保證呢?

相關焦點

  • 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業績增長較快 關聯交易佔比偏高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亞科技」或「公司」)12月16日在科創板上市,上市首日股價上漲355.08%。截止12月17日收盤,航亞科技市值為99億元。航亞科技本次公開發行6460萬股,發行價為8.17元,募資總額為5.28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產能擴張與研發中心建設。
  • 航亞科技攜帶航空發動機「奔向」科創板 國有股份持股比例達16.26%
    5月7日,資本邦獲悉,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亞科技」)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光大證券、華泰聯合擔任保薦機構。 航亞科技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客戶集中的風險 公司的下遊市場以航空發動機市場為主,下遊市場集中度較高。賽峰、GE航空、航發集團等少數幾家企業佔據了航空發動機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下遊市場的高度集中使得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91.29%、93.37%、90.77%。
  • 航亞科技:集成創新 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專業化...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網上投資者交流會精彩回放  出席嘉賓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嚴 奇先生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黃 勤女士
  • 航亞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 打造國內領先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零部件...
    深入國際知名客戶供應體系資料顯示,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業的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領域的高性能零部件製造商,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通過不斷提升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自我更新迭代,航亞科技在高性能製造方面形成了較強技術儲備。
  • 今天,航亞科技科創板正式上市!
    本次航亞科技(688510)公開發行股票646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5.28億元,主要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產能擴大項目和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希望航亞科技珍惜證監會、上交所和廣大投資者的信任與厚愛,藉此上市「東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牢牢把握無錫「產業強市」的發展機遇,一如既往推進創新創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集成創新,飛躍新高,以更加優異的業績回報投資人、回報社會!
  • 航亞科技IPO:航空業衰退嚴重 公司業績如何保障?
    此外,航亞科技的營業收入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第一大客戶因航空業不景氣已大規模裁員,航亞科技未來的業績必將受到影響。在經營方面,航亞科技的高管頻繁換人,三個創始人已經有兩個離開。對此,發審委在問詢函中要求航亞科技說明該公司的關聯交易條款是否與非關聯方存在顯著差異,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航亞科技在回覆中表示,公司相關業務合同中的價格、交期、質量保證等交易條款主要由公司進行招投標的中標結果或比價綜合確定,合同形成方式與非關聯方一致。
  • 捷安高科前後版招股書信息大變樣,競爭對手既是供應商又是客戶
    同時,捷安高科所屬行業是研發與技術服務,按理說應該較為重視研發投入,但是捷安科技研發強度近年來卻逐年減弱。2016至2018年,捷安高科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分別為10.9%、9.42%和8.07%,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其競爭對手運達科技(300440.SZ)2018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為13.68%,遠高於公司。
  • 航亞科技登陸科創板 致力打造世界級發動機葉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12月16日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簡稱「航亞科技」,股票代碼「688510」。  航亞科技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通過不斷提升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自我更新迭代,航亞科技在高性能製造方面已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儲備。
  • 航亞科技首日漲355% 連虧4年後淨利跳漲財務總監走馬燈
    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業的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領域的高性能零部件製造商,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轉動件及結構件航亞科技本次募集資金總額為5.2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為4.74億元。   航亞科技最終募集資金比原計劃少1.98億元。航亞科技12月9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6.72億元,其中,5.78億元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產能擴大項目,9378.03萬元用於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航亞科技首日漲355% 連虧4年後淨利跳漲財務總監走馬燈_個股資訊...
    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業的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領域的高性能零部件製造商,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轉動件及結構件(整體葉盤、盤環件、機匣、整流器等)、醫療骨科植入鍛件(髖臼杯、髖柄及脛骨平臺等精鍛件)等高性能零部件。
  • 立航科技財務數據現矛盾,關聯關係「隱身術」一流
    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航科技)正在衝刺上交所主板上市。通過研究這家帶有軍工屬性的民營企業可發現,公司兩版招股書中,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及其佔比,以及2017年度公司採購總額存在明顯差異,無法合理解釋。而且,在報告期內,公司註銷兩家關聯企業,或是切斷與第一大客戶之間的關聯關係,手法先進。
  • 大客戶亦是供應商本立科技交易公允性存疑
    時代商學院查閱其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本立科技產品結構單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超8成,遠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集中度。另外,本立科技的原材料環丙胺主要來源於單一供應商山東國邦,而山東國邦的關聯方浙江國邦又是本立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其交易價格的公允性與供應商管理體系的穩定性存疑。
  • 科創板IPO|四過三,航亞科技、恆玄科技和亞輝龍首發上市獲上市委...
    科創板IPO|四過三,航亞科技、恆玄科技和亞輝龍首發上市獲上市委通過,漢弘集團被暫緩審議
  • 今日新股申購:恆玄科技、航亞科技、立方製藥
    恆玄科技主營業務為智能音頻SoC晶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為客戶提供AIoT場景下具有語音交互能力的邊緣智能主控平臺晶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藍牙耳機、Type-C耳機、智能音箱等低功耗智能音頻終端。
  • 客戶、供應商集中度高,創耀科技科創板IPO底氣不足?
    創耀科技本次初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2,000萬股,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股份,不低於初始發行後股份總數的25%。公司本次擬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35億元,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按輕重緩急順序投資於電力物聯網晶片的研發及系統應用項目;接入SV傳輸晶片、轉發晶片的研發及系統應用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派能科技:前五大供應商變動頻繁,依賴境外或業績變臉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派能科技各年向關聯方中興通訊的銷售佔比均超過95%,客戶結構較為單一,若未來中興通訊減少或終止向公司採購,且公司未能拓展其他客戶,將對公司通信備電業務的可持續性產生不利影響。雖然派能科技2017年-2020年前五大供應商變動頻繁,但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達科技)穩坐2017-2019年派能科技第一大供應商的位置,並且主要向派能科技供應磷酸鐵鋰,然而面對磷酸鐵鋰的大幅度降價,安達科技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
  • 「IPO價值觀」最大客戶「公司A」兼併三重角色 創耀科技購銷業務...
    據筆者查詢發現,前不久,以通信核心晶片為主的創耀(蘇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得受理。不過,筆者發現,創耀科技此次IPO仍存在很多疑點,其中公司A在報告期內扮演著「三重角色」,不僅是其第一大客戶、前五供應商,同時還是其研發合作夥伴,該公司扮演多重角色,不得不讓人懷疑創耀科技財報真實性,繁雜的採購銷售業務是否暗藏貓膩?
  • 江天化學IPO:業績「逆勢」下降 研發費用「莫名」變少引質疑
    此外,我們注意到,江天化學的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金額差距巨大,而這些差距並沒有體現在研發投入資本化上,也沒有體現在營業成本上,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沒有做任何說明。江天化學的大股東既是公司的供應商也是公司的客戶,其關聯交易也受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
  • 科美診斷招股書少了兩關聯方,或為隱瞞與第一大供應商的關聯關係
    可是,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科美診斷的招股書中,遺漏了兩個關聯方沒有披露,而這兩家被遺漏的關聯企業都與公司的第一大供應商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實生物)存在緊密的關聯關係。報告期內,上海博陽醫療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陽醫療)和瑞漢智芯醫療科技(嘉善)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漢智芯)都曾經是科美診斷的關聯方,可是招股書對這兩家曾經的關聯方卻毫無披露。
  • 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市值96億 華航科創與航發資產為股東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16日報導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88510,簡稱:「航亞科技」)今日在科創板上市。航亞科技本次公開發行6460萬股,發行價為8.17元,募資總額為5.28億元。航亞科技開盤價為35元,較發行價上漲328.4%;收盤價為37.18元,較發行價上漲355.08%;以收盤價計算,航亞科技市值為96.0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