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巷糾紛就在村巷化解 跟著德清「村巷法官」進村入社「解疙瘩」

2020-12-11 天目新聞

「誰對誰錯,問問法官就知道了!」近日,德清縣人民法院的「村巷法官」顧敏芳來到該縣雷甸鎮解放村值班,村民老丁一大早趕來「告狀」:鄰居老姚自從3年前開始造房子以來,建築垃圾和生活雜物一直堆在通道裡,幾位鄰居都出行不便,找老姚商量多次也沒個結果。

「村巷法官」葉國棟(左三)來到舞陽街道一家企業,對一件訴中案件進行調解。拍友 範煒煒 攝

遇到解決不了的矛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法官,在德清已不是新鮮事。今年4月起,為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德清法院在原有覆蓋13個鎮(街道)法官工作站的基礎上,進一步在170個行政村(社區)全面鋪開法官聯繫制度,建立起「村巷法官」工作機制,42名年輕法官和法官助理分片負責,每周到各村(社區)「坐診」,為居民提供司法調解、司法確認、訴訟服務、法治宣傳、巡迴審判等。

該機制推行以來,各「村巷法官」工作室共接受諮詢800餘次,實質化解各類糾紛150餘件。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析之以法,這支專業又親民的隊伍,如何巧妙化解基層糾紛?近日,我們來到德清縣,跟隨當地幾位「村巷法官」走村串戶「解疙瘩」。

垃圾一堆3年

實地測量巧解糾紛

「大家都是鄰居,原本想著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誰知他這一堆就是3年。」「我們找他說了好多次,讓他把垃圾清理掉,可他完全不理會,這事沒法解決了!」當天,我們和顧敏芳剛到解放村的「村巷法官」工作室,老丁和鄰居們就圍了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老姚的不是。

顧敏芳擔任法官3年多時間,看上去年紀輕輕,看到她被村民們團團圍住,我們不禁替她捏了一把汗。

「有什麼要求,大家坐下慢慢說,我會幫你們調解好。」面對「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顧敏芳不急著打斷,泰然自若地找個椅子坐下來,先給他們「熄火降溫」。耐心聽完4位村民的煩心事,她當即在村調解員的幫助下聯繫老姚,並告知了老丁和其他3位鄰居的訴求。電話那頭的老姚一聽是法官來電,態度緩和了不少,但他仍堅持認為:「通道屬於我的租賃範圍,堆放物品有什麼錯?」

聽完各方說法,顧敏芳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5戶人家之間的通道是否包含在老姚承租的土地範圍內,需要通過進一步查看租賃協議和實地丈量後才能確認。於是,顧敏芳建議根據租賃協議對土地範圍實地測量,取得客觀證據才能讓各方心服口服。

當即行動,大家一起到老姚家查看租賃協議,並現場測量,最終根據測量結果判定老姚承租的土地範圍並不包括5戶人家之間的通道。

面對現場測量出的結果,老姚不再有異議,連連點頭表示認可:「我一直認為自己承租的土地包括通道這塊,也沒有仔細測量過,現在明確了,我馬上就把東西搬走。」

在「村巷法官」的指導和參與下,纏繞5戶鄰居3年之久的「心結」終於解開了。「顧法官來到家門口,事情就是好辦多了!」幾位村民連連點讚。

講法律談誤工費

推動購房合同履行

「看似一樁小事,一直不解決就可能演變成大問題。」忙活半天,顧敏芳剛想喘口氣,就接到了雷甸鎮中興社區網格員陳紅的電話:「顧法官,雙方當事人都在,我們勸了半天沒用,還得你跑一趟。」顧敏芳二話不說,趕赴下一個聯繫村。

「又是房屋買賣糾紛。」途中,顧敏芳通過陳紅髮過來的信息對案件的基本情況有了大致了解。

原來,中興社區的東港欣苑小區是當地5個村拆遷後的集體安置小區,是德清最大的拆遷安置小區。因雷甸鎮企業集聚,前幾年不少分到房子的居民把房屋賣給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晚拆遷的居民向早拆遷的居民購買安置房。房屋買賣多了,糾紛也就多起來。

我們趕到中興社區的「村巷法官」工作室時,買賣雙方正激烈爭辯。「房子漲了這麼多,我們不賣了。」賣方小錢說。「合同籤好了,怎麼能隨意反悔?」買方跳起來反駁。網格員陳紅告訴我們,她已經上門勸了3次,賣方一直以房屋漲價為由不願辦過戶手續。

顧敏芳翻看了當初雙方籤訂的購房合同,緩緩勸解:「合同2018年就籤好了,籤訂即有效,不可隨意加價,既然交房了,就應該早點過戶。」賣方一聽顧法官這麼說,頓覺理虧,表示辦理過戶手續需要工作時間請假出去,辦手續可以,要支付一部分誤工費。

顧敏芳一聽賣方鬆了口,立馬拉著網格員陳紅回頭去給買方做工作:「房子近幾年確實漲了不少,賣方心裡肯定不服氣,就支付些誤工費早點把手續辦妥了吧!」買方點頭同意,敲定好辦手續的時間,再由買方支付800元的誤工補償。「這件事拖了3個多月了,我本來都打算請律師起訴了,沒想到法官一來這麼快解決了。」買方趙某拉著顧敏芳的手不停道謝。

「顧法官每周到村裡『坐堂』,其他時間村裡遇到糾紛怎麼辦?」我們好奇地問。「我和治保主任在社區人緣好、熟悉民情,哪家有糾紛我們第一時間知道。」陳紅說,她作為網格員常駐「法官工作室」。另外,「村巷法官」、執行員與村(社區)治保主任(調解員)、網格員4人有一個工作聯繫群,大家保持信息暢通,必要時聯繫顧法官一起到場調解。有了這支訴源治理先鋒隊,現在一般矛盾糾紛基本已經實現不出村(社區)。

「小矛盾能不上法院最好!」顧敏芳笑著說。

算經濟帳打「感情牌」

租賃官司庭外和解

像顧敏芳這樣的「村巷法官」,德清每個鎮(街道)都有3至4名。從坐堂判案到深入鄉間,「村巷法官」除了憑藉與居民結下的好人緣,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訴訟之前,也對登記立案的糾紛進行訴中調解,有效化解了不少「執行難」案件。

當天中午,告別顧敏芳,我們又和「村巷法官」葉國棟踏上解糾紛的路程。

葉國棟主要聯繫舞陽街道和康乾街道共10個行政村。「這次是個棘手案子。」葉國棟在車上說,雙方當事人積怨太深,不願意坐下協商,強制判決會導致執行難。「我們了解此案形成積怨的成因和爭議焦點後,決定把化解矛盾作為執行方案的首選。」

說著,我們來到了一家塗裝企業。「你看這地面,被你們的叉車壓成這樣。」「突然讓我們搬走,生意也損失不少,而且倉庫本來就年久失修!」現場,矛盾雙方一見面就針尖對麥芒,毫不相讓,看起來沒有和解的可能,一同前去的舞陽街道調解員看了直搖頭。可碰了釘子的葉國棟沒有氣餒,到廠區看了一圈後,頂住壓力將雙方叫到了一起。

看到雙方都平靜地坐下來了,葉國棟說:「我先捋一捋目前的情形。」原來,做麵粉生意的丁老闆去年初租了塗裝企業的廠房作為倉庫,但是今年5月塗裝企業認為麵粉容易造成安全隱患,要求對方提前退租。協商中,出租方認為倉庫地坪被叉車破壞,要扣除對方5個月租金作為賠償,承租方則認為廠房因漏雨導致大量麵粉受潮,只願意賠2個月房租。雙方僵持不下,7月訴至法院。

葉國棟發現爭議點一目了然,就是退租多少的問題。「你看,這個事拖著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一方面企業有官司在身,耽誤再次出租的時間,少收好幾個月租金。另一方面,你這邊的麵粉生意量大利薄,需要大量資金流,對方一直不退你租金,你這邊資金也困難。」聽了葉國棟的勸解,雙方都覺得講到了點上,再加上之前就聽說他很會「斷案」,氣氛緩和下來,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商議起來。

葉國棟打起了「感情牌」,還一筆筆算著給雙方合計損失。幾個小時下來,伴隨著一個個電話諮詢和一句句勸解,在葉國棟和舞陽街道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賠償方案終於商定,並當場履行完畢。一宗法庭上的官司在庭外成功和解,葉國棟長舒一口氣。

「推動更多糾紛源頭化解,這也是訴源治理改革以來,德清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轉變。」德清法院副院長吳玉峰告訴我們。為此,各位「村巷法官」主動對接調解組織、仲裁機構和行政機關等,構建分層遞進式糾紛過濾機制,在立案階段幫助分析訴訟風險,鼓勵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當事人不同意非訴訟方式解決的,登記立案後嘗試訴中調解,溫和漸進地為糾紛提供多元解決渠道,讓更多的糾紛化解在基層。

(原標題《村巷糾紛就在村巷化解 跟著德清「村巷法官」進村入社「解疙瘩」》)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和鎮橫山村委會4個自然村硬化村巷的建議
    中和鎮橫山村委會共有4個自然村,分別是何宅村、羊宅村、洪宅村及北腰村,共286戶1214人,近年來,村委會通過投工投勞的方式,組織村民一起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和硬化村巷,但是,由於資金有限,目前還剩部分巷道沒有得到解決。
  • 法官談「三尺巷」 炎炎夏日裡化解鄰裡糾紛
    人民網鄭州6月18日電(王佩)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沈丘法院執行法官劉烽和5名法警不畏酷暑,前往沈丘縣大邢莊鎮某行政村協助申請執行人周某清理被執行人李某家門前的道路障礙物,並邀請當地人大代表,及村組幹部參與見證。
  • 安徽巢湖有個地兒叫大王,村中還有上巷塘,你聽說過嗎?
    在巢湖有著幾處大王村,巢湖南岸散兵鎮的大王村,巢湖北岸烔煬鎮的大王村,以及位於巢北的蘇灣鎮大王村。大王村地理所在,是巢北之北界地,過河即進入全椒地段。大王村,顧名思義,以王姓為聚集地。沿滁河地帶,王姓分布有著大王、小王、中份王,部分聚散在全椒王家河一帶。
  • 儋州市中和鎮長村村委會接官亭村村巷硬化、排水溝及路燈工程成交...
    HNXX-GC-2020-028(招標文件編號:HNXX-GC-2020-028)二、項目名稱:儋州市中和鎮長村村委會接官亭村村巷硬化執業證書1中銘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儋州市中和鎮長村村委會接官亭村村巷硬化
  • 看泉港區檢察院如何化解現代版「三尺巷」鄰裡矛盾!
    看泉港區檢察院如何化解現代版「三尺巷」鄰裡矛盾!近日,泉港區人民檢察院就塗嶺鎮塗型村兩起因同一場相鄰權糾紛引發打架互毆的故意傷害案件,促成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積極化解鄰裡矛盾,並運用不起訴裁量權,充分體現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促進宗親關係重歸和睦、修復受損社會關係,彰顯了檢察機關的司法「溫度」。
  • 廣東佛山這個地方,百巷歸源巷巷朝塘,閃耀嶺南建築榮光
    宋末,村中挖出池塘,且村南華嶺崗上有古松樹一株,故名松塘村。村莊以中心7口水塘為核心,兩側房屋依山就勢布置,前為宗祠,後為住宅。在孔聖廟前有一口最大的水塘,名叫「月池」。一條清淨幽深的巷道,把村中的民居整齊地分成百條,以村中心的池塘為據點,向四面八方的村子裡呈放射狀散開,顯得井然有序,村民們稱之為「巷巷朝塘,百巷歸源」。百巷歸源的松塘村,以「奉直」「培元」「致和」「忠義」等古坊巷為肌理,被眾多的宗祠、家塾、書屋、村宅、古井古樹所點綴,形成完整的歷史風貌。
  • 太保營村
    1963年8月1日起,大雨連降7天7夜,村民生活苦不堪言,8日洪水暴發湧進村莊,致使房倒屋塌,損失巨大。 八、村民生活 解放前太保營村,無地少地的農戶居多,村民靠打短工做長工為生。手工業以制香為傳統產品,有大小制香作坊十餘家。
  • 江西吉安府大橋頭、小橋尾、珠子巷、石灰巷、金竹林在哪裡?
    文載:白南祿,原居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珠市巷,地名大橋頭。……4、網搜——入黔始祖馬文秀,明末清初由江西省吉安府大橋頭、荊竹林、石琅壩率子入黔西,……5、網搜——修文縣聶族,據傳始祖有文公於明末或清初從江西吉安府廬陵縣豬市街大橋頭遷來,以瓷碗為記。……6、網搜——貴州貴陽息烽縣 張姓尋宗,祖籍原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大橋頭珠市街。
  • 在這裡,從小巷到大廳,都是解憂止紛的「終點站」!
    每一件歷史積案背後都是一個難解的「怨結」,它的化解需要動用多方資源、多股力量、多種智慧,而這恰恰是麗水市縣級矛調中心的硬核所在。解決得了「硬骨頭」,也走得進百姓心。地處偏遠山區、平順和諧的景寧,原本信訪、人社、司法等部門就集中在一條巷子辦公。如今,這條200米的小巷,兩邊分布著矛調中心的受理接待區、聯合調處區、大數據區、勞動糾紛調處區等四個區塊辦公樓,目前有10個重點部門常駐,8個線上線下工作平臺入駐,「最多跑一巷」應運而生。小巷裡,群眾可以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
  • 【踐行楓橋經驗】 矛盾不出村 「彩禮」糾紛門口解
    【踐行楓橋經驗】 矛盾不出村 「彩禮」糾紛門口解 2021-01-11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城角的四知村
    崖的東邊有幾塊菜園子,一道巷有一塊,大約五、六畝地,通二道巷處用牆隔開;二道巷的一塊菜園,有院牆,叫張家菜園,約一畝多地,曾屬私人所有。三道巷與含光裡之間有一塊,面積稍大有六、七畝,緊挨城牆內西南角,曾屬陝西機器廠,後歸駐軍部隊農場類的園子。這塊菜園子和一個蓄雨水的澇池相連,澇池上有簡易木橋連接含光裡的土崖和四知村的三道巷,及南出口火藥局巷,形成一個弧形的三岔口。這裡有風顛洞和會真庵,屬火藥局巷。
  • 陳浩來瑞調研村社組織換屆等工作
    8月6日,溫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浩率隊,來瑞安調研村社組織換屆、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縣鄉權責重構改革等工作。瑞安領導麻勝聰、胡立左、邵德鵬等陪同調研。「黨組織換屆黨員參選率有多少?」「老年人對電子選民證接受度高嗎?」
  • 大朗巷頭社區警務室:以「情、理、法、德」化解群眾糾紛
    今年以來,大朗巷頭社區民警成功調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35起,其中127起為較大的經濟和租賃糾紛,有力保障了轄區和諧穩定。據統計,巷頭社區各類糾紛求助類警情佔全社區接處警總量的一半以上。為切實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全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切實解決群眾所需,巷頭社區民警主動探索,結合「楓橋經驗」,創新辦法,實行「情、理、法、德」調解技戰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運用老鄉情誼 以「情」動人式調解因產業結構原因,巷頭社區有近一半人口為四川籍人員,其中又以四川廣安籍為多。
  • 輝記·阮巷記
    阮巷小鎮古名阮溪,阮巷村因村境環繞阮巷小鎮得名,街道由東街、西街、南街三角形排列,俗稱三角街。相傳三國年代,魏國人阮籍,晚年棄官雲遊至此擇居,其後裔集居成巷,故為阮巷。是金山、奉賢兩區的漕涇、朱行、胡橋的交匯點。
  • 【田月桑時 村歌社舞】 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田村專場在梅林古鎮舉行
    古鎮田村,客家宗祠文化源遠流長,現今保存完好的有劉氏萬一祠、敦睦堂、崇正堂、仁讓堂等大小祠堂58座。田村又是贛南著名佛教旅遊勝地,境內契真寺初建於東漢末年,是贛南地區最早的佛寺之一;寶華禪寺始建於唐玄宗元寶年間,寺內玉石塔被譽為「江南第一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田村房舍連綿,村巷交錯,鱗次櫛比,古井古橋星羅棋布。
  • 【鄉村遊】一巷學功夫,一巷留鄉愁……新會這條村子,幸福像花兒一樣
    △出神入化巷 彭偉宗攝 自新會城區往南20公裡,拐進一處鄉道後,蔡李佛始祖館的路標映入眼帘,順著指示牌走數分鐘,京梅村便出現在眼前。
  • 景美、村富、業興......濟源這個村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條條小巷,全部由青磚砌築成拱形門樓,各門樓的木牌上寫著小巷的名字:東籬巷、鳴琴巷、採菊巷、悠然巷、雲裡巷、清音巷、瓊瑤巷、廬境巷……巷口,紅燈高掛,古色古香。一戶戶花石人家,乾淨整潔的院落,排列整齊的樓房,統一的灰瓦蓋頂,統一的土黃色院牆,統一的暗紅色石塊砌築的根基。門口鮮花盛開,葡萄樹扯成綠色長廊,一切都那麼和諧自然。
  • 東山有村,人間畫境
    在梅塘高速出口位置,我向右邊的叉道,拐進了大東山的村道,來到了一寨牆前,將車停下,環視四周而望,甚感大東山村的寨子很大,由好幾個小寨子聚集而成。一條橫在村前的水泥大道,將幾個寨子連成一片。水泥大道的一邊,挖有水渠,灌溉著一個村子的農作物。由於我們來得較遲,稻田都已收割了,剩下一地的稻梗。
  • 尋味北門村丨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卻不曾改變你
    金龍崗下坡馬路對面,就是北門村福利巷了。這裡曾經是上饒舊城的北門,後來建成了居民區,到現在,路兩邊都是各種各樣的便利商鋪,生意依舊紅火的很。豬肝肉絲粉是小編的最愛~桂蘭米粉上饒市北門村福利巷周一-周日 6:30-10:0018279352157
  • 羅村不是村,為什麼叫羅村?獅山村名故事又來了
    羅村唔系村,點解叫羅村?羅東、羅南、羅北排排坐,為何不見羅西?獅山羅村都有哪些趣怪的村名?你們村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今日,我們一起尋根問祖。村內原有魁星樓,通窿社等建築,於「大躍進」時期拆毀。以位置方向起名北邊村村中呂姓居多,清中葉由居仁村分支而來,因地處居仁村之北,故名北邊。村民呂乾三是清末進士,為官清廉,家無長物,住屋至今尤存。羅東村位於羅村之東,故名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