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潭溪山山花爛漫,萬畝連翹花開四野,滿目蒼翠綠意延綿,遊人陶醉其中。
爬到山頂,一彎碧橋划過長空橫亙山澗,正是這座獲過世界大獎的無背索斜拉式弧形玻璃橋,成為連接潭溪山與外面世界的通道。俯瞰山下,半山腰的木屋別墅在山野間若隱若現,石崖瀑布溪流潺潺,花香鳥語暖風習習。攝影師趙峰告訴同行的記者:「這裡一年四季都有好景。」
的確,坐落於山東省淄博市太河鎮與青州交界的潭溪山,是拍客眼中的取景佳地。春花夏水秋葉冬冰,四季有景,別有韻致。
作為土生土長的「太河人」,潭溪山景區負責人侯紀山懷揣鄉愁,用雙腳丈量著家鄉的道道山梁,尋找著適合潭溪山發展的旅遊路徑。他和鄉親們一道,把荒山野嶺變成了金山銀山,讓廢棄的水窪變成了聚寶盆,使村民貧困的生活日益寬裕起來。
「從脫貧到致富,找對產業很重要,鄉村特色旅遊是我們探索的致富路徑。解決就業,解決農村閒置人口,活躍地方經濟,背靠金山銀山,我們不愁沒有金飯碗。」侯紀山說。
潭溪山景區通過開發旅遊盤活了閒置資源,並藉助農業、礦泉水產業,先後吸引附近村居500餘人到公司就業,在餐廳工作的石溝村貧困戶楊桂香便是其中之一。
「打卡上班,每月可以領2000多元工資,別提多恣了。」楊桂香笑著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貧困戶,很多都在潭溪山景區內找到了工作,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
2016年,太河鎮經過研究並經有關村「兩委」及貧困戶代表會議通過,依託淄博潭溪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0萬元折股量化到25個村584戶貧困戶991人名下,資金交給淄博潭溪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祥雲橋旅遊項目,確定了年固定收益7%的股權分紅方案,讓貧困戶實現了「旱澇保收」,每戶年均增收600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片土地上,景區不僅帶動著周邊村民的就業,也給予了尋找商機的村民更大的寬容。
旅遊旺季和節假日期間,通往景區的主路兩側農家樂生意非常火爆。他們熱情招徠過路遊客,向遊客介紹風光的同時,推銷自家特產。泰陽莊園的劉福廣是個有心人,十年前他就看好了這裡的餐飲市場,如今旅遊旺季他能日均接待遊客幾百人,年收入達30萬元。
和劉福廣一樣善於捕捉商機的人不在少數。淄川魯冠農產品合作社的李忠發現峨莊水土優質、交通便利、遊客量大,便在通往景區的路上架起了20個果蔬大棚供遊客採摘。他告訴記者,如果不是疫情影響,他今年依然可以有十幾萬的純收入。
除了餐飲、採摘,在通往景區的道路兩側,還擺滿了各種農產品進行售賣,多年的「經商」經驗,讓鄉親們越來越會做生意。峨莊小米、山雞蛋、大櫻桃,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為打造地方特產IP推波助瀾。景區直接帶動當地農家樂30餘家,農副產品經營處100餘處。(劉磊 王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