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歷:為什麼地名中帶「陽」字的很多,而帶「陰」字的非常少

2020-12-18 地圖說歷史
含「陽」字的地級市分布圖

截止2020年5月,中國(不含港澳臺)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共有23個含「陽」的地級市;2348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08個含「陽」的地名。而含「陰」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為零,含「陰」的縣級行政區僅有9個,呈現地名中的陽盛陰衰現象。

【地名中的陽盛陰衰】

山水陰陽示意圖

為什麼有很多含「陽」的地名?其實原因非常簡單,中國古代很多城鎮都依山傍水而建。而中國建築比較講究坐北朝南,很多城鎮都建在河流等水系的北面和山的南面,所以出現這麼多的含「陽」的地名。最著名的當屬位於洛水之北的洛陽,衡山之南的衡陽。也有少數地名如淮陰、湯陰等,是城鎮選址相反的原因。

今洛陽周邊地形圖
歷代洛陽城位置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陰」「陽」概念相對複雜。就城市名稱中的陽字或者陰字,主要和中原地區地理及太陽照射有關。一方面,對於中國黃河中下遊一帶,也即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等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北回歸線以北,終年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會從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陽照射到而北面則受不到陽光照射,所以山南為陽。

衡陽地勢圖

另一方面,古人面對寒冷的冬天,主要依靠獲取日照來度過寒冬。基於此,中國北方的居民住宅,都非常注重坐北朝南。而在城市建在山的南面,在獲取日照上自然更具優勢。同時,對於中國來說,水(河流)的方面,由於地形是西北高向東南漸低,由於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水流會向河流右邊衝刷,河流的南岸自然是受到侵蝕。

地轉偏向力示意圖

【帶陽的地級市】

23個含「陽」的地級市統計表

部分含「陽」地名起源說明。

(1)洛陽:周公(旦)營洛邑,建王城(今洛陽市城區王城公園一帶)、成周(今洛陽市東北白馬寺東)二城。平王東遷王城,以為都城。敬王遷都成周。戰國始稱洛陽,因在洛河之北,故名。《寰宇通志》:「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陽。」

(2)衡陽:《輿地紀勝》衡州:「衡陽自隋始為州,以其居衡山之陽,故名。」

(3)綿陽:清嘉慶《綿州志》記載,綿山「舊志:治北二裡越王臺後,與天池山相連,為一州之主山。州以此得名」。綿陽縣市均以綿山得名。

(4)瀋陽:瀋陽之名源於元元貞二年(1296年)設置的瀋陽路。因地處瀋水(今渾河)之北,故名;一說以在渾河支流小瀋水之陽得名。《欽定盛京通志》山川載:小瀋水「城南四裡,俗名五裡河,自東關觀音閣東泉眼發源,一曰萬泉河,至騾子圈南入渾河。按《春秋·穀梁傳》:水北曰陽,故曰瀋陽。遼、金瀋州,元瀋陽路,明瀋陽中衛,並以此水得名」。

(5)鹹陽:《三輔黃圖》:「鹹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鹹陽。」

【含「陽」的縣級行政區】

108個含「陽」的縣級行政區統計表

【含「陰」的縣級行政區】

9個含「陰」的縣級行政區統計表

含「陰」地名起源說明。

(1)山陰縣:清光緒《山西通志》:「遼河陰縣,以縣在桑乾之南。水南曰陰,故曰河陰。其後更名山陰,以在復宿山之北。」復宿山即佛宿山。

(2)江陰市:明嘉靖《江陰縣誌》:「以其地濱大江,故名江陰。」

(3)淮陰區:秦置淮陰縣,治今碼頭鎮。以居「淮水右岸」故名。《水經注·淮水》:「淮水右岸,即淮陰也。……又東經淮陰縣故城北,北臨淮水。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韓信為侯國。」

(4)平陰縣:因地處古東原之陰、濟水之南而得名。《太平寰宇記》:平陰縣「取界內平陰故城為名」。清乾隆《泰安府志》:「《禹貢》『東原底平』,而邑乃東原之陰也。」故名平陰。

(5)蒙陰縣:《漢書·地理志》:「《禹貢》蒙山在西南」,縣在蒙山之北,故名蒙陰。

(6)湯陰縣:西漢置蕩陰縣,治今湯陰縣城,因有蕩水得名,屬河內郡。《水經注·蕩水》:「蕩水出縣西石尚山泉,流徑其縣故城南,縣因水以取名也。」後蕩水改湯水,蕩陰改湯陰。

(7)湘陰縣:《寰宇通志》湘陰縣「以縣在湘江之陰,故名」

(8)華陰縣:漢高祖八年(前199年)以地處華山之北更名華陰縣,屬京兆尹。

(9)漢陰縣:唐至德三年(757年)設立漢陰縣,因縣城在漢江南岸,故叫漢陰。後縣城被江水所淹,移縣城到江北,縣名未改,沿用至今。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許多城市名字帶「陽」,卻很少帶「陰」?
    「陽」這個字,似乎和中國地名緊緊地綁在一起。要是細細地數上一數,你會發現,這可不是巧合的「個案」。據記載,我國縣級以上帶「陽」字的地名,有120個左右。 難道,咱們古人給地區命名有一些奇怪的喜好? 是,也不是。 用「陽」命名,為啥?
  • 中國許多城市名字帶「陽」,卻很少帶「陰」?
    「陽」這個字,似乎和中國地名緊緊地綁在一起。要是細細地數上一數,你會發現,這可不是巧合的「個案」。據記載,我國縣級以上帶「陽」字的地名,有120個左右。山的南麓、水的北岸往往光照充足,夏季降水更充沛,同時,因為受到水流的衝擊較小,土質更為結實,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宜耕種,方便生產,自然也就成了人們聚居地的首選。換句話說,住得多了,命名多了,留下來的地名也就多了。地理因素之外,也有研究者認為,古人在地名的選擇和使用中,頗好「陽」字,在這背後可能有更複雜的緣故。
  • 慎重處理地名用字,保護地名文化資源
    例如:淼miǎo,形容水大,江蘇常熟市淼泉鎮以境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得名,而其正體字「渺」卻有微小意;甽zhèn,「山下根之受山上流水處曰甽」(《釋名,釋山》),浙江寧海縣深甽鎮起名於千年前的宋代,且「甽」原是本字,而今之正體字「圳」卻是嶺南俗寫; tún,同「坉、屯」,意為寨子,在貴州省興仁縣 腳鎮則形象表現其「建村於土臺之上」的地理特徵,省旅遊部門認為該字用於此地已有數百年歷史,文化內涵深,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
  • 中國地名中的「陰衰陽盛」之謎
    您在地圖上常常會看到這麼一類地名,有的叫X 陰,有的叫X 陽。僅是較大的城市,我們就能說出瀋陽、貴陽、洛陽,江陰、淮陰。不算歷史上存在後來消失的地名,我國縣級以上的陰陽類地名,少說也有130 多個。它們是怎麼來的?  中國的地名文化,悠久綿長。我國縣級及以上帶「陽」的,有120 個左右,而帶「陰」的則只有十幾個。
  • 地名中帶「國」字的非常稀少,全國只有3個,看看都是「什麼國」
    首先說一下「國」這個簡體字,傳統漢字「國」寫作「國」,但異體字多達40多個,有「囗」中加「民」、加「氏」、加「戈」、加「方」、加「主」等和三個秦()代表「國」字等。最後是郭沫若提議,在「囯」裡面再加一個點,於是有了現在的「國」字。「國」通常指的是國家,像中國、韓國、泰國等等,早在周代時期,中國境內的諸侯國就有:齊國、楚國、晉國、宋國、衛國、魯國、鄭國、燕國、韓國等等,其他中小國家還有十來個。隨著朝代更迭,時代變遷,這些地名早已經消失了,而現代在我國地名中帶「國」字非常稀少,全國上下只有3個。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楊家坪商圈 陳林 攝 熟讀《百家姓》後你能數出多少姓氏地名?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以姓氏為地名並非重慶所特有,從全國範圍來看,僅城市也有石家莊、張家口等。「雖然這些地名的來歷各有千秋,但用姓氏作為地名,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人對家的重視。」
  • 中國有多少個城市帶有「陽」字
    「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古人的這句話中暗含了非常深刻的地理意義。太陽直射點常年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運動,而我國地處北半球,所以我國大部分地區看到的太陽視角往往位於南面。中國的山水一般呈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由於古人對於陰陽的這一層地理認識,所以古代許多臨近山水的地名常用「陰、陽「二字命名。
  • 湛江為什麼有一些「麻」字開頭的地名?是什麼含義呢?
    上次我們講了湛江「那」字開頭的村莊,經少數民族語言專家分析,「那」字出自壯語,是「田地」的意思。由於古文倒置的詞序,「那什麼」就是「什麼樣的田地」的意思。農耕時代,田地,稻田,關係著一家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受冼夫人一族的俚人統治。
  • 淺談地名特殊用字的規範
    (一)建立地名特殊用字保護檔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是對我國地名的全面調查梳理,過程中同步開展地名用字讀音審定工作,形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地名用字讀音審定申報表》,廣泛收集我國存在的地名特殊用字和讀音形成緣由及地名的分布情況,是我國淺談地名特殊用字的規範民政部地名研究所課題組地名特殊用字現有最全面資料。
  • 中國各省地名的來歷
    11、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努爾哈赤聽完後大笑道:「這麼好的地方應該有個好名字才對,大家給這快地方起個好名字吧!」於是眾人七嘴八舌。有位漢族的文書官說:「我看就叫哈爾濱吧!」努爾哈赤一怔「哈爾濱?你精通滿汗文章說說你是根據什麼起的?」文書官說:「我們今天是由哈依將軍帶路由這裡過江,所以就由哈依將軍的姓取出一個」哈」字。這地方(指太陽島)的形狀很象女人帶的耳環,取出一個「耳」字。這最後一個濱字就是水上村的意思。
  • 從「成」和「城」字演變解密為什麼很多地名含有「城」字?
    含「城」字地級市分布圖截止2020年5月,中國(不含港澳臺)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共有8個含「城」的地級市;2348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46個含「城」的地名。為什麼有這麼多含「城」的地名呢?讓我們從古代「城」字演變說起。【「成」字演變】「成」的字形演變「成」字始見於甲骨文,甲骨文的「成」字,右部是一把寬口長柄大斧「戌」,左下有一直條長形物。
  •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軌道交通2號線 鄒樂 攝重慶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結合《百家姓》來看,你能數出多少來?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
  • 中國有三個地名帶「島」字的城市,除青島外,你還知道別的嗎?
    我國因為也是一個靠海的國家,海岸線漫長,很多城市都以"島"來命名。說起中國地名中帶有"島"的城市,你能想到幾個呢?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在10秒的時間內說全3個。
  • 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地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都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地名經常出現多音字,如河北樂亭、浙江會稽、安徽六安等,誤讀的情況比較多。
  • 【掌故】「三餘」地名的來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三餘井字形街道)「三餘」地名的來歷,自清代以來說法有三。一說在唐代末年,因胡豆洲、扶海洲和南布洲漲接大陸,長江支泓古橫江封閉了,江口近海處形成馬蹄形海灣。海灣輪廓:今如東北坎向西南至掘港馬塘、石港,轉向東南至西亭、金沙、餘西、餘中、餘東、呂四,形成一大彎曲後來隨著黃海灘涂逐漸淤積,馬蹄形海灣逐步淤淺成陸。
  • 世界「最長」地名的首都:全名共有41個字,但翻譯成中文就2字!
    很多東南亞的國家都很受人們的歡迎,是國人外出旅遊的首選之地。不管是越南還是泰國,是日本還是韓國,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中國遊客前去旅遊,一定的程度上推動了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那麼,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地名的首都,全名共有41個字,但翻譯成中文其實就2個字,這個首都就是我們經常去東南亞最熱門的國家的首都,你們猜到是越南、泰國、日本還是韓國了嗎?
  • 全國65個政區地名中含有「寧」字,但「寧」字意義不同
    在小時候常聽長輩們講起「國要安寧,人要康寧」,盼望生活安寧,健康長壽,是老百姓永遠不變的夙願,這也是我國許許多多地名使用「寧」字的原因。翻開中國地圖,仔細查看行政區域地名後,竟發現多達65個地名中含有「寧」字,下面介紹「寧」字的幾個特殊意義。1.
  • 在安吉,居然有近百個地名的來歷,是因為「它」?!
    通過對1984年版的《安吉縣地名志》登錄的地名進行梳理,發現全縣境內「以橋為名」的地名有80餘處(不包括有橋,但未「以橋為名」的地方),其中大部分為古地名,新地名較少,且其取名時間下限應該到二十世紀的70年代左右。  「以橋為名」的地名,大的涉及到行政村(社區)一級,中的為中心村落,小的到一些只有數戶人家的自然村落或曠野。
  • 中國城市名中帶「州」字很多,難道就沒有帶「洲」的嗎?
    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城市名稱中很多都帶「州」字,不管是省份還是地級市或者縣區(如:中國的貴州省、江蘇省的蘇州市、安徽省黃山市的徽州區),隨處可見帶「州」字的地名,「州」字在地名使用絕對可以排第一。大家可能很好奇,為什麼城市取名不用「洲」而普遍「州」多呢?
  • 為什麼湖南許多地市級地名帶有陽字,都有哪些講究?
    大家看看中國的各省市會發現,在湖南省裡面有關於陽的地名非常之多。為什麼呢?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不同,處於中國的中部地區與湖北省相鄰,而湖南省因為很多的區域是在洞庭湖的南邊所以得名是湖南。其省內湘江貫穿於全省,所以簡稱為「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