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說唱音樂人,一黑一白,一左一右。乃萬與董唧唧在抖音直播間首次合作帶來的一首《就是你2.0》,將直播帶上了另一個小高潮。
這是8月29日晚抖音的「不打烊派對」音樂會,亦是「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的收官音樂會。
作為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的星光發現官,乃萬與鄭鈞、蕭敬騰、劉憲華一起在抖音音樂正式品牌化後,共同見證了上萬名音樂人被「看見」的過程。
△乃萬、董唧唧
從2018年1月首次推出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到2020年正式實現抖音音樂品牌化,同時啟動「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及「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抖音用時兩年半。
這兩年半的時間內,巨頭推動下的短視頻行業以肉眼可見之勢向前發展的同時,與其聯繫緊密的音樂行業也迎來了諸多變化:
第一、大眾群體消費音樂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從以聆聽音樂為主、現場為輔助的被動式消費,逐漸轉變到以可視化音樂為主、參與二創/傳播的主動式消費時代;
第二、短視頻平臺與社交媒體功能的融合:大量成名歌手及職業音樂人入駐短視頻平臺開通帳號,新歌宣發成為標配,抖音站內熱度和數據成為傳播的重要指標;
第三、抖音「公域流量」更利好於音樂內容的病毒式傳播,音樂是唯一具有全民共情能力的精神消費品。短視頻的出現擴大了一首音樂作品傳播所能達到的規模,從新作品到熱門單曲的上升路徑不再艱難,營銷預算變得可衡量投入產出比,標準化路徑在摸索中被不斷驗證極高的成功率;
第四、滾雪球式的從眾效應讓流行變得更加流行的趨勢下,市場不斷誕生新的爆款音樂作品,音樂的消費周期變短。在速度加快的生產-面世-消費-迭代的過程中,經典款由此誕生;
第五、算法推薦和分眾化的圈子讓風格各異的音樂人在平臺上積累粉絲,網生代音樂人大批湧現,職業的「上升通道」縮短。「沒錢做傳統宣發」、平平無奇的「素」音樂人一批又一批在抖音積累不同規模的粉絲群體,走紅後部分素人音樂人走上職業音樂人的道路,為華語樂壇輸送了更具多樣化特徵的新鮮血液。
如今,抖音的第三屆看見音樂計劃也已經收官,但短視頻帶給音樂行業的影響範圍與深度,正在由於短視頻平臺所推出的計劃,而變得更加深遠。
01
超級流量池的傾斜
參賽歌曲視頻累計播放量601億
「熱血其實沒有年齡之分,行業裡許多音樂人都在堅持,把堅持形成一種熱愛、熱血,然後融入到作品中傳遞給大家。在抖音,看到很多人把我們的《We Are Young》這首歌作為打籃球、高考或其他正能量視頻的BGM,真的很開心。」談到如何保持創作熱情時,永夜極光樂團這樣回答道。
8月29日晚,毛不易、二手玫瑰、乃萬、法老、太一、Steve Rocks、董唧唧、劉珂矣、林啟得、永夜極光樂團、劉思涵等音樂人亮相「不打烊派對」音樂會。
△毛不易
事實上,今年對於抖音音樂而言是具有節點意義的一年。
抖音看見音樂計劃進入第三年、抖音音樂正式品牌化、短視頻行業內首次推出長期的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也正是得益於這三點的聯合加成,以及「流量」+「收入」兩大維度的支持,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迎來了新的突破。
官方數據顯示,該計劃啟動3周,站內曝光量已超過40億,報名參賽的歌曲數量突破2萬首。與此同時,參賽歌曲的累計播放量超5500萬。
活動上線一個月,音樂人參賽歌曲播放量超過70億,報名參賽的歌曲數量突破3.2萬首,參賽歌曲使用量及視頻點讚量分別超過1300萬及3億。
站內站外話題方面,23個活動相關話題先後登陸抖音熱點榜及微博熱搜榜,總閱讀量高達13.5億。
以Nower樂隊為例,他們攜作品《Hammer&Scars》加入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不到一個月,相關視頻便突破2000萬次播放,成為搖滾賽道第二名,並被鄭鈞親自推薦。
值得注意的是,樂隊成員張經天是參賽當天才首次下載抖音。作為一支偏小眾的摩登金屬樂隊,他們的經歷與困境是國內眾多小眾音樂人的縮影:音樂作品缺乏抵達更多聽眾的有效渠道。
因此,抱著可以一試的心態,Nower樂隊加入了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結果沒想到,這一試,竟然真的能夠成功。Nower 樂隊坦言「畢竟小眾音樂不是特別多,玩這塊音樂的藝人、歌手,他們才會比較感興趣,所以抖音這個活動真的挺意外的。」
並且這次「意外」,不僅將《Hammer&Scars》這首作品推到了大眾面前,更意味著渠道的打通:Nower樂隊通過短視頻平臺與外界建立新的溝通窗口,將可能獲得更高的聽眾轉化。
△Nower樂隊
此外,提高音樂人收入層面,與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同步推出的「億元補貼計劃」,截至目前,也已幫助超過1800多位音樂人實現線上收入的快速突破,其中4成音樂人突破0收入。
從0到1往往最為困難,而顯然,首個短視頻平臺長期補貼計劃幫助上述音樂人群體做到了這一點。
談及抖音對於原創音樂人的意義,星光發現官蕭敬騰認為「音樂+短視頻的呈現方式,是賦予音樂另一種生命的表達,通過平臺上用戶的二次創作,讓音樂更快速地橫向傳播,創造更多宣傳機會。」
乃萬也坦言「抖音確實是原創音樂人,包括小眾音樂人的一個良好孵化地。與其他內容比起來,15秒左右的短視頻優勢在於,可以更清晰、更快速地傳達出歌曲重點,內容傳達力更強。我早期的《PUMA》等作品,也是先在抖音上火起來,所以我也算是受益人之一。」
「機會」無疑是原創音樂人的最大痛點之一。在去中心化的機制下,「隨刷隨看」的抖音短視頻,為音樂人們創造了更加公平的展示機會。在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中,從最本質的層面來看,收官數據背後,則意味著上萬名音樂人的音樂被用戶播放、傳播、被市場看到。
02
審美的多元化發展
5萬+首歌曲的可能性
一直以來,精英審美與大眾化審美相對斷層,大多數時候彼此不能互相欣賞對方的品味。
但有趣的是,二者有時又能在某一個奇妙的點上達成一種高度的統一,這是音樂行業的奇妙之處,歸根究底,情感是人類世界獨有的體驗,音樂則是情感溝通的最佳語言。
對於新人來說,一曲成名簡直是個「自帶錦鯉體質」的命運奇蹟。但在短視頻時代,一曲成名變得更為現實,精英與大眾審美產生的「連接點」也較過往更多。
官方數據顯示,這一次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一共誕生了5.2萬首歌曲,分別來自國風、搖滾、說唱、流行、電音五大賽道。
區別於往年,為了讓更多有好作品但苦於人氣不足的音樂人不被埋沒,即使小眾音樂也有機會登上大眾舞臺。抖音今年特別推出了「編輯選擇獎」和「星選歌單」,為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注入更具有行業專業度的審美視角。
以鄭鈞為例,作為星光發現官,他在此前的採訪中曾表達了他對於音樂審美的觀點,「網際網路到來之後,審美話語權不再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是分散給了所有人,所有人對審美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同時他也強調,作為音樂人,創作者的審美應該是讓大眾仰望一點點,去不斷的引領大眾審美,而不是去迎合市場,審美是無法迎合的。
遵循這一原則,在這次的抖音看見音樂計劃中,鄭鈞將來自Nower樂隊的《Hammer&Scars》、打擾一下樂團的《如果我會飛》、熱斑的《Sorrow Is My Lover》等歌曲選入了他的個人「星選歌單」。對他而言,無論用任何音樂方式,能不能打動他的內心深處,是衡量一個作品是否值得被推薦、被看見的核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