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深圳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武欣中)在今天下午多哈飛往廣州的國際航班上,一名乘客突發疾病陷入昏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教授黃振在萬米高空上伸出援手緊急救治,使病人轉危為安。
黃振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分院/深圳市腫瘤醫院輪轉工作,從西班牙參加完國際學術會議後,按計劃搭乘卡達航空QR874航班由多哈轉機飛回廣州。飛機起飛不久,他聽到了機艙裡傳來緊急呼叫醫生的廣播,並向空乘人員舉手示意。得知機上一名乘客出現昏迷,似乎有內出血後,他立即趕到患病乘客處,初步檢查發現,患者出血源於突發抽搐後咬破自己手指所致,並非嘔血。黃振憑經驗初步判斷,患者意識不清,很可能是突發癲癇。
機組乘務人員得知黃振並未隨身攜帶醫生執業證明時,有些猶豫,但看到他熟練操作設備以及詢問檢查病人的表現,很快就對他產生了信任。黃振通過空乘人員的翻譯,對患病乘客的同行人員進行了仔細詢問得知:一個月前,該乘客確有過不明原因的癲癇病史。
其間,該乘客一度呼吸急促,無法正常交流,而飛機上的血壓計、血氧儀等設備也因飛行高度原因無法使用。情急之中,機組人員開始考慮是否返航。
黃振判斷,該乘客系癲癇再次發作,雖然看起來病情很嚴重,但隨著意識逐漸恢復,暫無生命危險,飛機無需返航。
為了安全起見,黃振還與卡達航空地面醫護人員取得了聯繫,對方也判斷患者是癲癇發作,有可能是因為低血糖誘發的癲癇。但由於在機上無法檢測血糖,黃振和地面醫生溝通後決定,不論是否因低血糖引起,都先給病人口服升血糖藥物。但就在此時,患病乘客卻表現的十分煩躁,拒絕治療和服藥。
為此,黃振改變了治療方法,配好糖水勸導該乘客喝下,同時與空乘人員將他安置在了機艙相對寬敞的地方,保持周圍空氣流通。其間,黃振一直扶著還不能自主保持體位的乘客,直至其逐漸恢復意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下午3時許,該航班順利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該乘客被緊急送上救護車。黃振下機時,卡航機組人員向這位中國醫生表達了誠摯謝意,女乘務長說:「處理這種緊急情況,需要有人能hold the situation,感謝你hold住了。」
談起這一緊急情況,黃振回憶,這名患病乘客可能就是預感到要發生癲癇,情急之下把自己的手指伸進了嘴裡,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咬破手指血管,出血後會造成血液嗆咳,導致生命危險。
他說,癲癇處理有一個誤區,就是強行掰開牙齒塞入硬物。如果患者在咬牙時未傷及舌頭其他器官,強行撬開牙齒只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長途旅行容易疲勞,在飛機上長時間身處封閉空間容易誘發癲癇,建議這類患者隨身攜帶信息卡,註明自己病情及緊急聯繫人,以便發生意外情況時旁人及時正確處理。」黃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