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兩會代表提議將少兒編程納入學業水平考試,此言一發,首先引來一波又一波的轉發,免不了朋友圈的熱炒。貌似又一輪將「全民學編程」熱度推向了高潮,所不同的是,這一輪蹭上了兩會熱度。
「群主,我們不學編程,未來作為科技產品使用者不也一樣活得好好的嘛」
「群主,到底有沒有不適合學編程的人?」
某app上隨意搜索相關問題,就會發現有很多人關心這樣問題,各種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按照社群習慣定律,一個敢問就有一個敢答!
到底有沒有不適合學編程的人?一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職場遭遇,我們先來看看這他遭遇的幾個場景。
現實場景一:遇到他公司的技術經理
技術經理:這個程序不能這麼做!
陳:為什麼?
技術經理:因為我們以前沒有這樣寫過!
現實場景二:遇到他公司的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這個用戶名輸入框左側不能有圖標!
陳:為什麼?
產品經理:因為我們以前的輸入框都沒有圖標!
現實場景三:遇到他公司的銷售經理
銷售經理:這個頁面真xx難用!
陳:為什麼?
銷售經理:因為客戶說沒見過類似的設計!
現實場景四:面試一位某機構快速培訓出來的程式設計師
面試官:你的簡歷上寫在上一家公司用x框架
求職者:是的。
面試官:有沒有聽說過Y框架呢?
求職者:聽說過,但我不會去用的。因為我們上一家公司就一直用X框架。
現實場景五:某街道辦事處的不會編程的主任
主任:「小李,我們街道的網站做好了嗎」
小李:「主任,網站建好了,需要申請網址,網址是什麼」
主任趕緊打開百度查「網址是什麼」便很自信說:「url」
小李:「好的,域名解析了」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思維,其次才是代碼。
思維守舊的人,無法創造出新的世界。
所以,什麼人不適合學編程?就是思想固化、守舊的人,喜歡用機械的頭腦去認知當今這變化無窮的資訊時代技術,用固步自封的態度去適應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的人。
這些人很難接受新東西,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少有的技能混完一生。他們可以找到任何理由去拒絕學習新鮮事物和思維,更不用說接觸一門新的技術。
學編程、玩編程、搞編程,主要是思維活動,其次才是敲鍵盤。
編程是世界通用語言,學習編程好比學英語,思維是一樣的。
語言是交流與獲取思想的工具,有些人即使考過了四級六級,但他們天生就是不重視英語,只把它當做完成學業的一個需求,甚至這些人很討厭英語,因為從小進入英語培訓班都是被父母強迫的。從根源上說他們都沒有獲取更多不同思維的興趣和動力。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在學習編程了,或正在糾結到底適合不適合學編程,請聽我一句勸告,這類孩子不適宜學習編程:1、家長認為只是玩玩而已的目的;2、帶有很強的職業化IT學習規劃的孩子。
家長只是讓其淺嘗輒止而已。這樣的孩子會從小養成特別容易放棄,缺乏韌勁。
沒有人天生下來就對陌生的技術知識一學即會,也沒有人一夜之間猶如武俠小說中擁有主角光環的一樣,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一夜成為武林高手。很多開始學習編程的孩子,剛學了幾天,家長就認為他應該有能力編寫一個app?大賽為啥不能拿個名次?這樣的訴求下,孩子很難有繼續下去的勇氣了。編程是一個逐漸提高認知的過程,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層次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隨著水平的上升認知程度就會變得越來越高。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天才,除了興趣驅動,還得靠不拋棄,不放棄,那股子韌勁去持續學習。
傳統編程的學習很枯燥,很難讓人愛、讓人持續堅持,因為頭頂三座大山「內容枯燥、調試困難、語法複雜」,少兒編程的學習恰恰是解決了這三個壓在頭頂的大山。正在學編程的孩子們,大多都是忘記了自己在學編程,而是興趣驅動下在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覺得遇到一個很難的知識點,孩子會主動找答案,實在為難他也會很清楚知道找誰幫助。總之呢,學編程要靠韌性,前提是興趣帶動,才有成就感。成就感這玩意可以驅動任何一個人在攻克一個難關的時候,會再次投入精力深入學習。
「少兒編程」從萌芽到興起這個過程,都是興趣驅動第一位。切勿揠苗助長、短期就要求做出職業化教育標準要求孩子。
保護好奇心、擴展想像力、激發求知慾,將創造型基因注入孩子的人格,使其一生都以追求新知識、新發現、新發明為樂,成就完美人生!
歡迎關注我們,持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