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885期。國軍「剿總」這個詞,常看戰爭劇的朋友應該並不陌生,但具體概念可能不甚清楚,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為了和我軍作戰,把主力部隊按全國區域進行了劃分,地區級的最高指揮部就叫「剿總」。國軍先後成立了4大剿總,分別是東北剿總、徐州剿總、華北剿總和華中剿總。南方地區則沒有設立,因為交戰區在49年之前全部集中在長江以北。一個剿總少則40萬兵力,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軍事力量。四大剿總是何時成立的呢?首任總司令分別是誰?
第一個成立的是國軍華北剿總,1947年11月設立,司令部設在北平。首任總司令為傅作義,國軍二級上將(這也是剿總司令的標配,僅有白崇禧為一級),他和白崇禧一樣,是也非中央嫡系身份上任的地方軍閥大佬。華北剿總共計有約60萬兵力,傅作義嫡系綏遠部隊與平津一帶的中央軍部隊約各佔一半。華北剿總在國軍四大剿總中實力處於中遊,前期面對的對手解放軍華北軍區三個兵團,軍事實力上難以和傅作義部隊正面對抗,但東野48年11月入關後,平津攻守形勢瞬間逆轉。
第二個成立的是東北剿總,時間為1948年1月,司令部定在瀋陽,衛立煌上將出任剿總司令。東北剿總擁兵55萬,且包括新1新6兩大強軍,按說實力在四大剿總中僅次於徐州剿總。然而東北戰場地位頗為尷尬,衛立煌剛接手這一要職就處於四面包圍之中,我軍在東北的部隊當時已逾百萬,東北剿總危機重重。衛立煌原本也不想到東北做徒勞的努力,但卻被搞砸東北戰局的陳誠成功甩鍋。東北剿總也是第一個被我軍剿滅的(自己取名為「剿總」,卻反過來被我軍消滅掉,也是諷刺)。
徐州剿總和華中剿總,都是在1948年6月成立的。先說徐州。徐州剿總的駐地自然設在南京門戶徐州,首任司令為二級上將劉峙,此人也是四位當中評價最低,指揮能力最弱的一位,後來的淮海戰役,他也並不是真正的指揮官,而是由杜聿明中將負責。但要論及剿總的自身部隊實力,徐州剿總當屬首位,不加國防部後來調派過來的黃維12兵團,徐州剿總兵力已達68萬人,是各個剿總中人最多的,而且其中包含了第二和第七兩個頂級兵團,實力強悍。
華中剿總則設在武漢,總司令為白崇禧上將,由國防部長位置上調任。由於在此地面對的對手為我軍中原野戰軍,當時中野兵力不多,大別山區僅10萬人上下,所以華中剿總的兵力也是四大剿總中最少的,約35-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