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想要建立一個政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只要掌握了軍隊,那基本就是穩操勝算,而古代將軍調動軍隊的信物便是——兵符。由於古代通訊不發達,很多士兵一輩子都不認識皇帝的樣子,皇帝為了方便任命將領調兵,由此誕生了兵符制度。
歷朝歷代的兵符有所不同,夏商周時代,用來調兵遣將的兵符叫做牙璋、秦漢的兵符則稱虎符,隋朝時期則開始使用麟符作為兵符,而之後強大的唐朝使用魚符和兔符作為兵符,後來又使用龜符作為兵符,宋朝更是出現過牛符,可以說不同朝代的兵符在造型上都有所差異,但功能都是一致,那就是——調動軍隊。
當古代皇帝需要調兵遣將時,就會命使者拿著他自己的兵符前去兵營裡調動軍隊。對方將兩個兵符合在一塊兒,如果契合的完美無缺,那便說明使者的兵符是真的,軍隊就會聽從指令調動,從現實意義來講,兵符的重要性甚至比玉璽還高。那麼如果叛軍竊取了天下兵馬的兵符,那他是否真的是「兵符在手,天下我有」呢?
首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單憑兵符自然是不可能順利的奪取天下。雖然說兵符可以調動軍隊,但是要調動軍隊可不止是要兵符一樣東西。在使者前往兵營調動軍隊時,還得出示皇帝的文書,否則軍隊將領有權拒絕。比如戰國時期,信陵君雖然成功竊取了虎符,但是前往魏國軍營調動軍隊時,軍營裡的將領晉鄙合了兵符,卻對此感到懷疑,舉起手來注視著信陵君,說:「現在我統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上,這是國家交給的重任。如今你單車匹馬來接替我,這是怎麼回事呢?」想拒絕交出兵符的晉鄙,最終被信陵君提前帶來的手下朱亥拎起鐵錘錘死,之後信陵君才成功掌控了晉鄙的軍隊,可見單靠兵符掌控軍隊也不一定成功。
此外,在古代軍隊的軍餉都是由朝廷提供的,比如明朝末年,哪怕朝廷窮的快死了,但也不讓將軍自己發軍餉,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士兵感受到皇恩,是皇帝養著他們,只有跟著皇帝走,才能吃飽飯,所以當叛亂發生了,只要皇帝一站出來,基本亂軍自己就逃散了,當我們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歷史上類似的事件都發生過。比如比如後秦的姚興殺死兒子姚弼,唐中宗李顯殺死兒子李重俊,後唐李嗣源殺死兒子李從榮等,基本都是皇帝帶著軍隊攻打皇宮,但是老皇帝只要往城頭一站立,叛軍基本就不攻自破。這說明軍隊並非是不管對錯,只認兵符的,一旦發現自己方沒有了法理權,或者是勢力薄弱,大家是很容易散的,誰都不願意成為炮灰。
另一方面,如果軍隊沒有經過自己的發展壯大,沒有絕對的人事權和控制,或者是沒有形成共同利益體,那麼這樣的軍隊是很難有凝聚力的。比如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進宮得到了太后聖旨,出門在外的曹爽各營軍隊就被老臣高柔蔣濟等接管了,虎符在手的曹爽也失去了調動權;鍾會在蜀地打算擁兵自重時,雖然他手握虎符控制著軍隊,但是他一動反叛的行舉便迅速被手下的軍隊殺死,畢竟軍隊是人的集合體,人都是有思想的,而非機械,每個人都會審時度勢計算利害,要是真把軍隊當成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那古代也不會發生這麼多譁變了。
最後一點,每支軍隊對應的兵符都是單獨的,而不同軍隊的調動兵符更是不同,尋常人哪怕手握兵符,恐怕也不認得手裡的兵符對應的是哪一支軍隊,一旦拿著錯的兵符進營裡調動軍隊,那迎來的恐怕就是當頭一刀了,所以說兵符這東西沒有電視劇裡說的這麼神聖,想要掌控一支軍隊最把握的手段還是籠絡人心,只要人心籠絡了,那黃袍加身也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