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中華有中醫傳承有方之內科名醫方系列——(252)張育軒內科方

2021-02-12 小七的刀

1.五子衍宗丸加減

【處方】熟地10g 山萸肉10g 女貞子10g 枸杞子10g 沙苑子10g 澤瀉10g 甘草5g 菟絲子10g 車前子12g(包煎)

【主治】男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洩,遺精)【加減】

(1) 陽痿加仙茅10g、仙靈脾10g、葫蘆巴10g、肉蓯蓉10g、丹皮10g;

(2) 遺精加金櫻子12g、覆盆子10g、芡實10g、煅龍骨30g(打)、煅牡蠣30g(打)、黃柏10g;

(3)早洩加金櫻子12g、覆盆子10g、五味子10g,並酌加補腎陽藥;

(4) 並慢性前列腺炎加野菊花30g、黃柏12g等。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2.嘔吐方

【處方】陳皮10g 半夏10g茯苓12g 旋覆花10g(包煎) 代赭石12g 蘇梗10g 竹茹5g 柿蒂10g 甘草5g 生薑5片

【主治】嘔吐(神經性嘔吐),呃逆

【方源】二陳湯,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加減】

(1)呃逆甚加公丁香3~5g,柿蒂加至15g,加白扁豆15g;

(2) 脾虛加黃芪30g、丹參10g、白朮10g;

(3)偏寒證加吳茱萸3g、高良姜3g;

(4)偏熱證加川黃連3g、黃芩10g;

(5) 嘔吐較甚,伏龍肝60g煎湯代水煎藥。

【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3.便秘方

【處方】火麻仁30g(打)生地10g 玄參12g 麥冬10g 當歸10g 桃仁10g(打)   杏仁10g(打) 枳殼10g 厚樸10g 酒軍5~10g(後下) 甘草5g

【主治】習慣性便秘

【方源】麻子仁丸,增液湯,五仁丸方

中成藥:麻仁潤腸丸,清心寧片

【加減】必要時酌加肉蓯蓉10g、生首烏10g、鎖陽10g、瓜蔞仁10~12g(打)

【注意】鬱李仁易致腹痛,慎用。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4.腹脹氣方

陳皮10g 木香10g厚樸10g 枳殼15g(或枳實) 香附10g 烏藥10g 香櫞5g 佛手5g 白朮10g 焦三仙各10g甘草5g

【功效】理氣為主,兼健脾。

【主治】腹脹氣

【加減】

(1)氣虛加黨參10g、茯苓10g;

(2)便溏加炒苡仁10g、山藥10g、芡實10g;

(3)便秘加酒軍5~10g(後下)、火麻仁3g(打)。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5.肝炎方

【處方】柴胡12g 白芍10g白朮10g 茯苓12g 當歸10g 香附10g 黨參10g 甘草5g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加減

(1)氣虛加黃芪30g、升麻5g;

(2)血瘀加丹參3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白芍改為赤芍;

(3)便湯去當歸,加山藥、芡實、苡仁等;

(4)納差加焦三仙各10g;

(5) 脅痛明顯加元胡10~12g、鬱金10g、威靈仙15g,白芍加至30g;

(6)偏熱或轉氨酶升高加白花蛇舌草30g、黃芩10g、公英30g;

(7) 膽紅素升高加鬱金10g、茵陳10g;

(8)下肢浮腫加澤瀉12g、豬苓12g、車前草30g;

(9) 脂肪肝加降脂中藥,如生山楂、澤瀉、茵陳、鬱金、虎杖、草決明等。

6.B肝病毒攜帶者試服方

【處方】   黃芪90g黨參60g 白朮60g 升麻30g 柴胡60g 女貞子60g      枸杞子60g 沙苑子60g 半枝蓮60g 白花蛇舌草60g香附30g     黃芩60g

【用法】 配1料,共研細末,蜜丸,9g,早晚各一次。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7.慢性膽囊炎,膽石症

【處方】金錢草30g 茵陳10g公英30g 黃芩10g 黃柏10g 柴胡12g     木香10g 鬱金10g 威靈仙15g 酒軍5~10g(後下) 甘草5g

【主治】清熱利膽為主,兼疏肝理氣。

加減:疼痛加元胡10~12g、白芍30g、香附10g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8.補中益氣湯加味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蒼朮10g 白朮10g 升麻10g 柴胡10g 當歸10g 陳皮10g 茯苓12~15g 枳殼30g 甘草5g(焦三仙各10)

【功效】升提中氣。

【主治】胃下垂,脫肛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9. 慢性腎炎方

【處方】黃芪30g 丹參30g益母草30g 熟地10g 枸杞子10g 女貞子10g  沙苑子10g 甘草5g

【主治】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浮腫)

【加減】

(1)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15g、生地榆30g;

(2)蛋白尿加鹿角膠10g(烊兌)、倒扣草30g;

(3)浮腫加茯苓15g、豬苓12g、澤瀉12g、車前草30g。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10.通淋清熱解毒方

【處方】瞿麥15g 扁蓄15g竹葉10g 野菊花30g 黃柏10g 敗醬草30g   烏藥10g 甘草5g

【加減】

(1)氣虛加黃芪30g、黨參10g;

(2)腎虛加枸杞子10g、女貞子10g;

(3)尿中有紅細胞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15g。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11.泌尿道結石方

【處方】金錢草30g 瞿麥30g扁蓄30g 冬葵子30g 海金沙30g(包煎) 黃柏10g 竹葉10g 通草5g 滑石15g(包煎) 甘草5g

【功效】通淋利尿為主。

【加減】

(1)痛加元胡10g、白芍30g;

(2)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g;

(3) 日久腎虛加補腎藥。

【注意】多飲水,跳躍,腎結石或較大的輸尿管結石考慮西醫碎石治療。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相關焦點

  •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時間: 2020-09-04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中醫內科... 摘要:   現代醫學診病輔助檢查和確診的方法越來越多,而傳統中醫一般只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相合便可知病之所在。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中醫內科陳昌雨主任出生醫學世家,以脈診斷病而聞名「京城名醫堂」,他把脈既畢,方藥已出,屢獲驚嘆!
  • 華佗內科方
    華佗治中賊風神方        賊風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者。人若中之,則五臟四肢及心胸腰背等處,痛不可忍,至能傷傷害於人,故名賊風。華佗治陰寒呃逆神方乳香、硫黃、陳艾各二錢。上搗末,以陳酒煎數沸,乘熱嗅之。外以生薑擦當胸,極效。華佗治消渴神方        消渴者,謂渴而不小便也。
  • 2020年方塔中醫醫院膏方門診即將開始!
    2020年方塔中醫醫院膏方門診即將開始!膏方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2020年膏方門診安排開診時間11月2日至2021年2月5日 工作日下午門診地點門診四樓「治未病」科坐診安排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為中醫內科周二下午為中醫婦科周四下午為中醫綜合科(即耳鼻喉科、皮膚科)其他時段專家推薦詳見《膏方專家門診一覽表》
  • 天榮中華有中醫傳承有方之外科.皮膚科科名醫方系列——(14)趙炳南外科方(下)
    【注意】 有抓破瘡面慎用。   129. 蛇床子洗方  【處方】  威靈仙五錢 蛇床子五錢 當歸尾五錢 縮砂殼三錢 土大黃五錢 老蔥頭七個 苦參五錢   【製法】將上藥碾碎裝紗布袋內,用桑枝架在水鍋上蒸後用,或煮水浸泡用。 【 用法】 蒸後熱溻或浸泡坐浴。  【功效】散風祛溼,殺蟲止癢。
  • 天佑中華有中醫傳承有方之骨傷名醫方系列——(22)陸氏骨傷科(陸銀華)方
    自陸士逵起,相傳三百年之久,至陸銀華時,已經六傳。陸氏以武藝家傳,練武養功,又擅長跌僕損傷之救治,可謂文武相濟,剛柔自得。         陸銀華(1895-1967)自幼從父維新練武從醫,深得家傳之精華,行醫六十餘載。學術上,除精於《醫宗金鑑》、《傷科補要》、《醫林改錯》外,還涉獵諸家著作,尤對葉天士、王清任之說頗有研究。
  • 義診好禮來襲 方回春堂半山館一周歲啦
    【方回春堂】一個有愛的養生健康公眾號  --
  • 天佑中華有中醫傳承有方之骨傷名醫方系列——(20)少林醫學秘方(骨傷下)
    成人每服3~5粒,黃酒送下,每日服兩次;小孩酌情減之。在未製成丸前,也可取出部分藥粉密藏備用,用生芝麻油調之敷於患處立效。【主治】用於治療拳、棍、錘、棒等一切武傷所致的紅腫、疼痛,跌打損傷,金瘡出血,閃腰岔氣, 血瘀作痛。
  • 【學會通知】2020年內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名老中醫經方運用經驗傳承...
    【學會通知】2020年內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名老中醫經方運用經驗傳承提高班於10月24日-25日在線上… 2020-09-28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五帝方
    中醫五帝方,也許有相當的一批中醫人不了解什麼是五帝方,也不知道五帝方是用來幹什麼的!
  • 本周六,來黃埔中醫院看首屆膏方節,十位名醫專家義診
    12月19日本周六8:30-11:30,黃埔區中醫醫院首屆膏方節就要來了,屆時,省名老中醫、省中醫院、暨南大學中醫學院專家教授和本院資深名醫等十位專家,將到黃埔為百姓義診。據黃埔區中醫醫院介紹,膏方在中國藥典稱為煎膏劑(膏滋),是以辨證論治為基礎,中醫理論為指導,將中藥飲片反覆煎煮,濃縮後,加糖、蜂蜜或阿膠等製成的膏劑,對攝生防衰等都有很好的功效。
  • 方回春堂:大醫精誠 仁心濟世
    正如有370多年歷史的方回春堂之於杭州,在歷史的洪流中,始終恪守「呵護杭城百姓健康」的初心,在幾經更迭之後,成為這座城市標誌性的中醫藥文化符號。作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代藥典)發祥、頒發之地,中醫藥行業基礎雄厚的杭州,鼎盛時期,全城有數十家著名藥鋪,藥攤、藥販、藥膳、藥飲不計其數。民國初期,清河坊街儼然是杭城中醫藥行業的繁華勝地:建立於清順治年間的方回春堂發展勢頭迅猛,與胡慶餘、葉種德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強勢。然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民國後期,大時代的政局動蕩和戰爭重創,使方回春堂一度陷入頹勢。
  • 福州壺山林氏中醫內科之林潤立
    福州壺山林氏中醫內科是福建省唯一一個中醫內科的非遺保護項目。1986年出生的林潤立,是家族第九代代表性傳承人。他6歲起受祖父栽培學醫,弱冠之年即能熟誦方歌藥典,13歲就佐診祖父開方醫病,後獲福建省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學位。林潤立擅長運用壺山舌脈精診的治療體系,對各類疑症難病,尤其是溫病學說,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被病患尊稱為「年輕的老中醫」。 近年來,林潤立帶領團隊致力於壺山精方、驗方的文獻整理與科研開發。
  • 西平老中醫:年近百歲心無私 方碑銘志福後人
    映象網駐馬店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張博)年近百歲心無私;方碑銘志福後人。在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一座老中醫的墓碑遠近聞名,墓主人袁淑芳一生行醫,臨終前囑後人將一生所學總結成百服藥方刻於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鑑,明示後人、造福一方。
  • 【重大醫訊】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劉根尚教授坐診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中醫內科經全科專家的艱苦努力,發展為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臨床專業科室,突出專科專病建設,既有德高望重的全國名老中醫,也有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應用祖國醫學基本理論進行體質辨識,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療法診治中醫內科疾病,在內科疑難雜病臨床診治療效顯著,並指導養生防病;進行亞健康狀態的調理等,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 《葛仙翁備急方》科判示例
    葛傳古經方四首讀方筆記: 1、葛洪是公認得道的道家神仙,那個年代道家宗師對醫道多少有言論傳世,一是修道進階之基礎,一是濟世救人之道衷。對岐黃之道更是箇中高手,本來和《肘後備急方》一起的還有專門記錄他用經方大方脈的心得的《玉函》,不過暫時沒有看到。而對照可知,《備急方》是另外一種整理思路,主要是單行方和備急針灸法,經方選錄不到20%。屬於小方單方的傳承脈絡。可見,現在業界流傳的「單方一味,氣死名醫。」學術經驗由來已久。
  • 方師講學—《保生大帝內科籤方—第十二籤》
    晉謂之虈。齊謂之茝。從艸。嚻聲」。《廣韻·宵韻》稱:「虈。白芷別名」。《本草經》:「茝。謂之白芷」。《楚辭》:「沅有茝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可見漢代之前。白芷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稱呼。亦說明在漢前此藥功用名稱未形成共識。氣溫味辛。氣味俱輕浮上揚。能入皮肉筋骨。無處不到。何以見之。與細辛辛夷同用。能治鼻病。與川芎同用。能治頭風頭痛。與公英同用。能化毒排膿。與黃芪同用。能去腐生肌。與續命湯同用。
  • 【中醫藥強省·榜樣的力量·中原名醫】博採眾長 從中醫內科專家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俊霞  受訪專家:國家級知名專家、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幹部保健專家 李鮮教授  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
  • 治心肌梗死妙方(方8首)
    【方解】心肌梗死實為心脈痺阻病症,屬內科急症。臨床常表現氣虛氣滯,血瘀濁阻,或氣陰兩虛,氣滯血瘀濁阻,證情複雜而險惡,通常採用標本並治,通補兼施的治法。愈梗通瘀湯方中人參與黃芪並用,扶正益氣生肌;當歸與丹參並用,調氣養血活血,使氣血各有所歸,即所謂「歸所當歸」;玄胡與川芎並用,可增強理氣定痛,化瘀抗栓通脈之功;心梗時由於氣血驟阻,脾失健運,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溼濁上泛,則可見苔膩脈滑,納呆嘔惡,大便乾結,本方用大黃,通瘀化濁阻而推陳致新;至於方中半夏之用,張仲景早有「嘔加半夏」之古典醫訓,配以陳皮理氣和中,治療濁阻尤好,況且《本草綱目》對陳皮本有可治
  •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桂枝湯類方,另一種方法學傷寒!
    「以方歸類」的方法,清人徐靈胎倡之於前,近賢劉渡舟先生步之於後,確認學習傷寒之路徑,故整理系列文章,以利於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
  •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柴胡類方,另一種方法學傷寒!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宜先與小柴胡湯以解外;後與柴胡加芒硝湯。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者,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