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解」「哀公問社於宰我」

2021-01-09 光年外的讀書人

論語心解

八佾篇第二十一則

《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

——張珊老師寄語

原文: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翻譯:魯哀公向宰我問,做社主用什麼木。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慄木,意思是使人民戰戰慄慄。」孔子聽說了這話,(責備宰我)說:「已經做了的事情不便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情不便再挽救了,已經過去的事情不便再追究了。」

黃雨辰:

孔子教導宰我的內容顯然就是想要告訴宰我,對於過去的事情不必過於糾結,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再糾結也沒有意義。人應該做的是著眼於當下和未來,而不是糾結過去。

另外,從文本來看,宰我的回答充分體現了一個學院派容易出現的重大問題,即不聯繫實際。魯哀公在問他怎麼做,他卻說以前人們是這麼做的,而且做的不怎麼好,對過去的事情發了一番批評, 最後並沒有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宰我對禮儀的了解顯然是向孔子學習的。他學到了充分的理論知識,於是嘗試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但最後也是只在自己的邏輯裡,沒有和別人的思路發生聯繫,也就脫離事實,沒有什麼實際的指導意義。可以說,宰我用高級的知識說了一句廢話。這啟示我們知識的作用是指導實踐,因此知識必須結合實踐,才能發揮它該有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批評過去,不解決當下的問題,那麼知識也就失去了意義。

鄧芊一:

「既往不咎」的態度無疑對後世影響很大,但這種態度究竟是好是壞呢?

首先,孔子一定不認同「周朝使用慄木,意在使民戰慄」,所以才以「過去了」為由,持「不追究」態度。畢竟,如果一件事並沒有做錯,談什麼追不追究呢?那麼問題就變成,如果一件錯事已經發生或已成定局,便不去匡正、挽回、追責的做法,利弊孰多?

從好的方面看,不過分著眼過去的錯誤,可將重心放在現在和未來的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但不好的方面來看,如果不積極反思,認識錯誤,便會在之後的行動、決策中造成更大的錯誤。如,我們考試後,都要做試卷改錯、反思總結。如果持著「既往不咎」的態度,把錯題置之不理,那肯定無法進步,甚至會退步。同時,不追究責任也不符合人之常情,特別是當某種行為越過了人的普遍道德底線的時候。如,一個殺人犯殺了人,司法體系如果持「既往不咎」的態度進行審判,予以免罪,勢必會引起眾怒公憤。

總體來說,我認為這種態度是弊大於利的。雖然不應過度沉溺錯誤之中,但以「過去了」為由,持「不追究」態度是很荒謬的。

劃重點啦~

1、魯哀公問宰我應當用什麼木材做社主,宰我卻答非所問地告訴他前朝的做法而沒有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告訴我們要將理論用到實踐當中去。

2、孔子雖然教誨宰我「既往不咎」,但此處切忌斷章取義,將其作為過去的一切錯誤都不用再追究理解。只有反省自身的過失,才能防止更大的問題,確保個人的發展。

今天這兩位同學的「心解」有沒有帶給你什麼啟發?

對本則論語內容的深入理解又引發了你對生活經驗的何種聯想?

人人生活樂不同,人人均可評《論語》,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在評論區書寫自己的「心解」~

希望飛到光年外,

尋找安靜讀書的淨土。

編輯|沈昕

相關焦點

  • 《論語》求知|哀公問社。宰我曰:夏後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
    3.21 哀公問社於宰我(1)。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2)。」【注釋】(1)楊伯峻:社,土神叫社,不過哀公所問的社,從宰我的答話中可以推知是指社主而言。
  • 《論語》哀公問社。宰我:「使民戰慄」孔子:「既往不咎」何解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魯哀公向宰我詢問社主的問題。宰我說:「夏朝用松樹,殷商用柏樹,周時用慄樹,是為了讓國民懼怕敬畏。」
  • 《論語》晨讀,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
    「哀公問社」這一章,我是這樣看的。先看宰我。宰我在《論語》中的表現,有目共睹。他說了三段話,挨了一次痛罵。他說的三段話,要么正面抨擊孔子的「禮」的繁複,要麼試圖與人開展「辯論」。而孔子,卻每每不正面接宰我的話茬。
  • 「論語心解」「子貢問曰」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觚不觚」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顏淵季路侍」
    論語心解公冶長篇第二十六則《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 「論語心解」「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裡仁為美」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也[二]。」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三]。」[一]「社」,定州簡本、鄭本作「主」。 皇侃曰:哀公見社稷種樹之不同,故問宰我也。宰我,孔子弟子,姓宰,名予,字子我也。 刑昺曰:社,五土之神也。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木。謂用其木以為社主。
  • 「論語心解」「飯疏食飲水」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論語心解裡仁篇第二則《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讀論語:八佾第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哀公問曰何為章」
    【原文】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翻譯】魯哀公問孔子:「怎麼做才能使百姓心悅誠服呢?」《論語.顏淵》有一章即是此意: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明白)。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 讀四書·論語丨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摘自:《論語·八佾第三·第二十二章》 原文: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論語》晨讀,孟武伯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哀公二十七年,「夏,哀公患三桓,將欲因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難,故君臣多間。公遊於陵阪,遇孟武伯於街,曰:請問餘及死乎?對曰:不知也。」面對國君傲慢如此。事實上,他不但蠻橫,而且常常不守信用,「食言而肥」就是哀公對他的評價。(左傳哀二十五) 這樣的年輕人,孔子會喜歡嗎?在《論語*公冶長》篇中,他跟孔子還有一次對話。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 論語簡說|包容別人,反思自己(3-21)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論語》晨讀,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對曰:《論語》中記載,臣下對答君上的詢問一定用「對曰」,以表示尊敬。  (3)舉直錯諸枉:舉,選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錯,同措,放置。諸,「之於」的合音詞。枉,不正直。 這段話的大意是:魯哀公問孔子:「怎樣做事,百姓才能信服呢?」
  • 《論語》晨讀,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傳新營:在行政職務上,除了孔子,似乎宰我是最大的了宰我在論語裡總是一副滑頭、懶惰、巧言令色的樣子就很令人奇怪八侑裡,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論語》中的孔門十賢:個性十足人如其名——宰我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論語》中記載的關於宰我的趣事吧:第一,為人直爽,有一說一為何說宰我為人直爽呢?有一次魯哀公問宰我關於供奉社神的問題,宰我回答說:「夏代人用松木,商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慄木。」然後又特意說明「周代人用慄木的意義是讓老百姓害怕發抖。」孔子聽到這些話就責備宰我,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