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今天(9月8日)舉行第九場「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介紹了嘉定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區委副書記、區長高香,區發改委主任朱健民,區經委主任蔡寧,區農業農村委主任朱維強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H5版《厲害了,我的「嘉」》~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視頻時長3分15秒
嘉定是遠近聞名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科學衛星城和國際汽車城。近年來,嘉定區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加快建設創新活力充沛、融合發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現代化新型城市,努力為人民謀幸福、讓生活更美好。2019年全區增加值達到2608.1億元,較2010年增長近1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77元,較2010年增長1.4倍。
一、堅持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對標上海「四大功能」戰略地位,做大做強高端製造業重要陣地、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和長三角重要節點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強化特色優勢。汽車是嘉定的支柱產業(「76543」,即70%產值、60%銷售、50%GDP、40%就業、30%稅收),在汽車產業帶動下逐步成為上海的產業重鎮和製造業大區,經濟實力名列全市前茅(2019年增加值、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三項指標均排名市郊第一)。當前,嘉定加快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產業鏈總產值(收入)超過1.2萬億元。
二是強化新動能培育。大力發展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在線新經濟,已形成良好基礎和態勢(2015年以來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集成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化年均分別增長17.2%、26.7%和16.9%),主要體現在「三個有」。有一大批優質企業集群集聚,特別是吸引了大眾MEB、司南衛星導航、聯影、網宿科技等近100家頭部企業落戶。有一批特色園區有力承載,形成了「3+16」特色園區發展格局(3個市級特色園區、16個區級特色園區)。有一系列政策實打實支持。去年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傳感器領域推出支持舉措,今年將出臺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產業扶持政策,力爭到2025年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的產業規模均突破1000億元,在線新經濟規模實現倍增。
三是強化科技引領。以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為契機,努力打造長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要素集散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創新技術策源地方面,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400家、228家;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6.72%,高於全市4.16%和全國2.19%。創新成果轉化地方面,加強與大學、大院、大所的合作聯動,打造校地合作、院地合作2個千億級科技園。創新要素集散地方面,在更大範圍強化創新協同。聯合蘇州、溫州共同舉辦長三角科技交易博覽會(去年第二屆科交會吸引13個長三角城市參展商,今年將推動參展城市向長三角27 個中心城市覆蓋)。協同無錫市、杭州市、合肥市,全力打造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
四是強化政務服務。綜合利用「線上+線下」服務方式,堅定不移把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線上服務方面,依託企業專屬網頁、信用平臺強化精準服務,推出全市首個區級產業項目全流程服務「可視化」平臺,有效縮短產業項目從準入到竣工的全流程周期。線下服務方面,高度集成31個職能部門6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建立「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口發證」政務服務機制,讓企業群眾「進一個門、取一個號、到一個窗口、辦成一件事」。
五是強化保增長舉措。著重抓好「三個促」:一是促投資。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其中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20.2%、9.2%和2.8倍。二是促消費。嘉定不僅是製造業強區,也是商業大區(2019年商品銷售總額6887.6億元)。發揮特色優勢,全力打好拉動消費「組合拳」。比如在落實新能源汽車充電費補貼和國六汽車置換補貼、組織4S品牌零售店促銷和新車首發等基礎上,上汽大眾重磅推出「818 金秋購車節」活動,針對在嘉定區註冊的企業及其職工,推出最高直抵1.5萬元的專項定額購車優惠。三是促招商。今年已舉辦多場大型招商活動,215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800億元。1-7月全區新增註冊企業12911戶,同比增長23.0%,其中7月當月同比增長31.4%。
二、堅持人民至上,群眾的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積極順應市民的期待和嚮往,著力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
一是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堅持新老城聯動發展。新城重在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經過十多年開發建設,建成瑞金醫院北院、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保利大劇院、上海市民體育公園等一大批高品質設施,建成遠香湖、紫氣東來、環城林帶、石崗門塘「四大景觀」,勾勒出「千米一湖,百米一林,河湖相串,荷香滿城」的生態美景,新城核心區內綠化覆蓋率達到40%,榮獲「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稱號。老城重在城市更新、煥發活力。加強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改造以及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弘揚,嘉定環城河步道於2018年實現內外圈貫通,這是上海地區唯一保存完好且依舊具備實用功能的古代護城河道。
二是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來謀劃。堅持因地制宜。產業強的突出產業興旺、環境美的突出生態宜居、管理好的突出治理有效,真正讓每個村各美其美、百花齊放。比如,華亭鎮聯一村,與市屬功能性國企合作,兼顧自然生態景觀與宜居生活,新建農居粉牆黛瓦、前庭後院,周邊小橋流水、農田環繞,打造原汁原味、和諧共生的江南水鄉風貌。目前,一期187戶農戶安置房,預計在年底前建成並於明年春節前交付。目標到2022年,確保建成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2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其餘保留保護村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市級示範村標準創建全覆蓋。
三是全力改善生態環境。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城市更美麗、更宜居。大力拓展生態空間,「十三五」期間,建成「百個公園、千塊綠地、萬畝林地」,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5%,17.7平方米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努力開啟垃圾分類新時尚。上半年,嘉定垃圾分類成效全市排名第二,各街鎮市級考評均為優秀。著力提升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能力,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已於2017年建成;溼垃圾處置廠已在上月底進料調試,建築垃圾處置廠也將於下月底進料調試,將於明年全面投入使用。
四是全力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基本公共資源優質共享、便捷可及、智慧配置。打造品質教育高地。積極引進高端教育品牌,目前擁有華二初中、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同濟大學附屬中小學等21所名校。加強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辦好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加快健康嘉定建設。嘉定是上海郊區唯一擁有3家三甲醫院的區域(瑞金醫院嘉定北院、東方肝膽醫院,市中醫醫院嘉定新院今年已開工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嘉定分院(江橋醫院)已於上月正式啟用,群眾就醫更加方便。
著力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全區每百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4張,位居全市第一。2018年推出中央廚房配餐模式,推動為老助餐實現街鎮全覆蓋。
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嘉定已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線上,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嘉定雲」平臺,依託大數據,整合全區公共文化資源,讓市民及時便捷地獲取文化服務。線下,2017年1月,全市首個以政企合作模式運行的24小時公共圖書館「我嘉書房」正式開放,使群眾就近享受高品質的閱讀服務,目前已在全區布點30家。
五是全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做實區職能部門下沉街鎮、村居事務的管理機制,更好為街鎮、居村賦權增能,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及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強化「一網統管」實戰應用,開發疫情防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下立交防汛等智能應用場景,有力促進城市治理精細化。全力爭創全國平安建設「長安杯」,不斷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全區社會面持續穩定。
編輯:宋博文、顧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