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藝術三巨頭:建築雕塑和它,而它的某種用途讓人避之不及

2020-12-10 走遍世界博物館

作者:M·辰

#陶器篇-31#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紅繪陶盤,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前面說到:古希臘歷史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愛琴文明時代、荷馬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和希臘化時代。其中古風時代所繪製的黑繪紅繪陶器是世界藝術史、彩陶史上最高光的古代陶器之一。

今天,咱們接著說高光的古希臘彩繪陶器之第三種——「白底彩繪」陶器。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圖中器物皆為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不再復注)

(白底彩繪陶瓶,約公元前450年)

什麼是白底彩繪?

白底彩繪:古希臘在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流行的一種彩繪風格,即在白色底色的陶器上進行繪畫的技法(在繪畫前需要事先將陶坯表面塗刷白色陶衣,然後再在其上繪製)。

白底彩繪是古希臘陶器獨特的風格之一,它與世界各地其它的「白底彩繪」陶器有所不同。世界各地的「白底彩繪」陶器一般歸類於彩繪陶器類,泛指在白色底色陶器上的各種彩繪紋飾。而古希臘的白底彩繪則是特指在一類細頸有柄的萊基託斯陶瓶(Lekythos)上的一種獨特的彩繪風格。因此,除非特別說明,通常「白底彩繪」僅特指古希臘萊基託斯陶瓶上的白底彩繪

(白底彩繪陶瓶)

白底彩繪陶瓶用途

陶瓶是古希臘人最喜愛的日常生活容器之一,它在古希臘人的人生大事中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婚姻大事中,新娘結婚前夜淨化浴所需要的泉水就是裝在陶瓶裡由專門的人從泉水房送至閨房中。而在葬禮中,陶瓶也是被擺放在儀式最顯著的中心位置,其因紋飾繪有逝者的生平功績而受到眾人拜謁。

陶瓶在古希臘人的心中不僅是一件容器,它還帶有一定的宗教意義。而出現於古典時期的白底彩繪萊基託斯陶瓶就是這樣一種專門用於墓葬的陶器。

白底彩繪的由來

在萊基託斯陶瓶上施以白底彩繪,是公元前5世紀中葉興起的一種新型彩繪風格。在當時已流行黑繪與紅繪的基礎上,畫師們嘗試著模仿大理石的高貴白色為底色進行繪畫。這種嘗試讓畫師們有了眼前一亮的驚喜——它猶如在一張白紙上作畫,讓畫家擁有了更多施展想像力與技藝的空間,故而一經問世便受到許多畫家的追捧。

儘管白底彩繪的創作空間大了很多,但畫家們的才華也只是施展在了與死亡和喪葬有關的題材上。我們現在在世界各博物館中所看到的白底彩繪萊基託斯陶瓶畫(下稱「白底彩繪瓶畫」)基本都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如上圖中的白底彩繪瓶畫即描繪了一位婦女掃墓的情景(人面對墓碑而立)。

白底彩繪瓶作為一種墓葬的專屬器物,它被盛以香水、藥膏、酒或者芳香精油等敬獻給逝者。它們有的作為陪葬器被放置於墓中,也有的作為供奉物被敬獻於逝者的墓前(上圖中的三件白底彩繪瓶分別描繪了三位男子掃墓時的情形。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圖中可見,瓶畫上兩名男子站立在一塊墓碑旁,墓碑下的臺階上放有五隻萊基託斯陶瓶(紅圈示),這些陶瓶來自於掃墓者的敬獻。另外,由於白底彩繪是在陶器燒制後再繪畫上去的紋飾,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彩繪逐漸剝落,能夠保存下來的非常少,這也是它物以稀為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掃墓的婦女, 白底彩繪瓶)

白底彩繪特點:在古希臘瓶畫中首次採用了透視法,使畫面看上去更加地接近真實景象,也更加生動自然,層次感豐富。

(坐在墓碑前的男子,白底彩繪瓶)

從黑繪到紅繪,再到白底彩繪,古希臘畫師一直在追求表現自然狀態的真實感。無論是黑繪時期人物的「側面正身」形象:為了表現軀幹的對稱性,所以身體是正面的,而頭是側著的,因為這樣可以體現出鼻子的真實高度;還是後來者居上的紅繪:修正了黑繪畫法的不足,出現了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直到白底彩繪焦點透視法的運用。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古希臘畫師對「再現真實景象」的繪畫藝術的追求。這種模仿自然、再現對象的態度和方式成為古希臘美術的基本特點。

黑繪、紅繪以及白底彩繪,作為古希臘藝術三巨頭「建築、雕塑與瓶畫」之一的藝術瑰寶,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世的無價之寶。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相關焦點

  • 詳解古希臘建築藝術的巔峰之作:帕特農神廟和雅典娜勝利神廟
    偉大的古希臘政治家伯裡克利(Pericles,495 BC-429 BC)成為雅典領袖後決定對衛城進行大規模重建。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建築,包括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雅典娜勝利神廟,以及山門等都是按他的宏偉計劃完成的。這是後人根據考古遺址和想像繪製的衛城原貌。
  • 《口袋博物館》:從建築與雕塑,多維度表現古羅馬文化藝術圖景
    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它多方面地繼承、吸收和借鑑了古希臘文化、伊特魯裡亞文化和周邊各地區的文化後,創建了自己的古羅馬文明。為西方文明發展史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公元前212年,一場侵略戰爭後,大量希臘的藝術品和建築風格湧入羅馬。這對羅馬的繪畫、雕塑和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
  • 古希臘文化的完美「傑作」——古希臘建築
    但是有一個「傑作」卻能以鮮明而直接的方式刺激人的感官,讓人們感受到其背後隱藏的底蘊深厚的古希臘文化,領悟古希臘文化的深遠影響,那就是——古希臘建築。古希臘的建築藝術作為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是古希臘文化的一種物質性外在表現。幾千年來,它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特點以自身的強大力量堅定地承載了古希臘文化對後世博大而深遠的影響。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在希臘人的眼中,神的身體是最完美的,但他們認為神和人是同性同形的,所以古希臘人強調人的中心地位,具有人本主義思想,民主與神話顯然為古希臘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表現完美,古希臘人不斷探究人體的完美比例,並形成固定的數字法則,就像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的「美的本身就在於比例數的協調」一樣,雕塑家利西普斯在頭身比1:7的基礎上調整為他所認為的完美人體比例——頭身比1:8,這也成了古希臘藝術中的參照標準和應用法則
  • 「神性」與「人性」的影響下,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其雕塑藝術對於西方美術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古希臘的雕刻藝術是在古埃及藝術以及古代兩河流域的藝術影響下,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最後成為西方雕塑的典範。時代的變遷與人的追求的轉變:古希臘雕塑藝術從簡單的幾何圖案到複雜的姿態古希臘雕塑藝術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可以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
  • 「似動非動」的靜態之美,古希臘雕塑從無到有的鮮活姿態
    ),導致古希臘在藝術創作上無法借鑑,因此只能尋求其他的方向,而古埃及的雕塑藝術給了古希臘藝術創作者們另外一種感悟,基本上留存下來早期的古希臘時期雕塑和古埃及時期有異曲同工之處。古希臘早期雕塑風格繼承古埃及時期一系從這一時期的雕像,也基本上能看出在那個時代,古希臘人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還只是停留在初步和表面的層次。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那麼雕塑究竟有什麼樣的語言特點呢?一般地講,雕塑的語言就是形象的語言,也就是造型的語言。雕塑家的著眼點是人,是人的形象、感情,和精神面貌(當然動物也是可以的)。這是雕塑家觀察生活的特點。既然談到特點,就先說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它的無能之處吧。
  • 古希臘藝術:歐洲文明的源泉
    帕特農神廟每一根石柱都像一尊站立的人像,建築師伊克提努和卡裡克拉特將人體比例之美融入了建築設計之中。「單純」,這是全世界對於希臘雕塑的最高美學評價。然而,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和復原,希臘的雕塑和建築一開始被塗滿了各種顏色。雷諾·沃康摩爾:以前這些雕像本身都是彩色的,即便是青銅材質的也是有顏色的,有一點點發綠、發黃。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也是通過將歐式幾何作誇張化的處理,同時將基督教的浮雕具體化,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古希臘藝術的獨特風格的建築。哥德式建築是將基督教中的《十戒》通過浮誇的建築形態來進行表達,從而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不過這也是摩西拿下《十誡》這塊碑文時所引發的感觸,同時哥德式風格的建築能夠將摩西的感受更加直觀地表達了出來,傳染給了每一位教徒。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自那時起, 世界雕塑藝術史的序幕已經拉開。雕塑藝術隨著特有語言的確立,以它獨有的藝術魅力,而屹立於人類藝術之林,成為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媒介,並且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一種媒介。雖然在世界雕塑史上,數萬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但是雕塑藝術真正得到空前的發展,是在兩幹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之後。
  • 為什麼古羅馬和古希臘雕塑大多躶體?
    但在現保存於大英博物館的Nimrud石板上,亞述人的死敵被赤裸著釘在木樁上,而其它赤裸的男人的頭已經被砍下。作為勝利者的亞述人是穿著衣服的。在古希臘之前,赤裸代表著虛弱和戰敗,是一種身體恥辱。是希臘人第一次把裸體視作一種英雄氣概。「希臘並不把赤裸當作恥辱,反而認為這是男性社會地位的象徵,」Neil MacGregor說到,他是大英博物館的主管。
  • 「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留下的範本:古希臘雕塑與神話體系
    1857年,馬克思在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時,以古希臘為例來說明藝術領域同社會一般發展的關係。他將古希臘藝術和史詩比喻為「發展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馬克思認為:古希臘藝術至今仍然能給人以藝術享受,並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
  • 石膏像之美 | 雕塑藝術的魅力!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斷臂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雕像表現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
  • 師承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古羅馬,為何丟掉了「浪漫」,注重「寫實」?
    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作為世界藝術史上的兩朵奇葩,同時也是構成西方藝術的兩個源流。古希臘和古羅馬在雕刻、建築、繪畫、音樂等多方面留下了寶貴的人類遺產。雕塑在談到兩者時,許多人會把兩者統稱為「古希臘羅馬藝術」,這樣的說法固然沒錯,卻忽略了古希臘藝術和古羅馬藝術同源性之外的差異性。
  • 從古希臘雕塑中汲取靈感,畫家戈多德的古典肖像畫
    戈多德的風格也深受其影響,他對古希臘時期的藝術非常著迷,他畫中的女子,通常都有著古希臘雕塑般的完美側顏。古希臘雕塑 斷臂維納斯(局部)通過對比,你能很明顯地發覺,他從古希臘雕塑中汲取營養,融入自己的繪畫。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人文視野】古希臘建築風格
    自此,希臘文化進入鼎盛時期,為報答雅典娜女神的護佑,雅典人重建了自己的聖地——雅典衛城(Akropolis),衛城裡的各個神廟便成為代表古希臘建築最高成就的精品。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又將古希臘建築的精華推廣到中東、中亞和義大利等殖民地。儘管後來希臘本土淪為羅馬人的殖民地(自公元前2世紀起),但是希臘建築形式仍然繼續被羅馬人奉為高尚藝術,並加以模仿。
  • 為什麼歐洲人物雕塑多是這樣的形象?古希臘人不喜歡穿衣服嗎?
    要弄清這個現象,首先只能從古希臘開始,但歐洲的很多藝術作品來源於古希臘神話,這些神話中的人物多為全裸或半裸,文藝復興的興起,使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文明世界,但有些作品是基於古希臘神話進行創作的。另外,歐洲博物館展示最多的雕刻作品,多來源於古希臘時代和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品, 所以,無論我們是在歐洲旅行,自由旅行還是團體旅行,大多數與古歐有關的藝術雕塑都會裸露在眼中,那麼,這引起了另一個問題, 為什麼在古希臘文化中,喜歡以裸體的形象出現呢?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球體構成及模式和立方體及結構
    但從現代雕塑的發展風格看,都在向簡化的幾何形體積靠近,有些幾何形體由於反覆的出現,在視覺上形成某種有意義的符號並通過這些簡單的符號概念傳遞明確的藝術信息。因此有必要對基本型的構成做-深入研究。找出它們的結構特點以及傳意性功能。如球體、立方體、柱體,角錐體以及其它基本形的結構。對這些基本構成模式有了理解之後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構成規律,以便創作中加以靈活的運用。
  • 古希臘人為什麼要光著身子健身?
    看資料,古希臘人應該更傾向於健身,而古羅馬人則更傾向於競技,他們一個崇尚健康人體之美,一個崇尚武力、勇力。有意思的是,古希臘人的健身,是一種luo體健身運動,而現代健身房的起源,就來自這裡。在他們眼裡,人體就是人體,它就跟大自然一樣,完全沒有那麼多彎彎繞。其次,這與古希臘人的哲學有關。人為萬物的尺度,神是理想化、人格化的神,他們的至高道德是原始欲望、自然人性、本真需求的滿足。這也使他們認為人體是集宇宙之大成者,從而產生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