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與《平凡的世界》的內在情感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是戀歌,也是青春葬禮的輓歌

  ——陝北民歌與《平凡的世界》的內在情感

  ■何凱凱

  陝北民歌是一種獨特的民俗形式,以信天遊為載體,在黃土塬地梁峁間相互傳唱,自由高亢而富有節律,歌詞樸質純真而動人心弦。

  路遙生長在陝北地區,他的母親馬芝蘭天生好嗓子,扭秧歌唱道情,是村裡有名的民歌手;他的本家五叔喜歡說「古朝」。自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在路遙骨子裡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對他後來走上文學創作道路,描敘家鄉土地上的人和事,有著無可比擬的助推作用。路遙本人也喜唱陝北民歌,情感熔鑄於歌詞,成為其作品神魂的一部分,這在《平凡的世界》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正月裡凍冰呀立春消,二月裡魚兒水上漂,水呀上漂來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這一唱詞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描寫孫少安和田潤葉之間那種朦朧的愛戀。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產生情感上的愛慕自然而然。

  唱詞的第二次出現,是在第二部中,田潤葉寫下「少安哥,我願意一輩子和你好」的紙條,挑明了兩人的關係。孫少安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兩人所處地位已拉開差距,沒有了在一起的可能。於是,孫少安選擇和山西女子賀秀蓮結婚,田潤葉也即將和李向前結婚。憶及往事,田潤葉內心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纏綿的信天遊悠然飄來。

  唱詞的再次出現,則是在田潤葉熱鬧紛繁的婚禮場景中。各種聲音交相混雜,她的思緒又回到從前,她和少安哥的童年,耳畔又響起那令人心醉的信天遊。

  唱詞最後一次出現,是孫少安在縣城拉磚,看著原西河水靜靜流過,眼前浮現出那次與田潤葉坐在河邊的談話。

  唱詞中,正月—凍冰,立春—冰消,用的是比興手法。《詩經》中動輒以比興手法吟詠愛情,陝北民歌與之如出一轍。

  立春後,魚兒開始遊動,上下漂浮。魚兒上下浮動時,我開始想我的哥哥,不禁要問,為什麼魚兒浮動,我就會想我的哥哥?第一,時節是立春,凍冰消融。萬物有了萌生的跡象,人心也開始萌動。少女懷春,思慕心上人,因時而動,也在情理之中。第二,魚兒水上漂,就像少女萌動的心,被意中人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動,有著「魚水之歡」的意味,喻指少女渴望得到心上人的青睞。

  這首信天遊表達的是少女對心上人的渴望,是一首思念情歌,用來描摹田潤葉與孫少安的情感,前者一直追求後者,願把終生託付給自己的少安哥。所以,當兩人在原西河相遇時,飄來悠悠的信天遊,既是他倆的戀歌,更像是田潤葉的心曲。

  信天遊的再次唱響,是孫少安已婚而田潤葉即將結婚之時。田潤葉想起了親愛的少安哥,內心美好願望與眼前冷酷現實的巨大差距,仿佛將她擲入了另一個世界,以往的戀歌更像是無情的嘲諷。

  田潤葉無奈地結婚了。婚禮上,新郎不是她的最愛,一切終將破碎,一切終將忘記,一切成為空幻舊夢。此時,悠悠傳來的信天遊,仿佛成了自己青春葬禮的哀樂,代表著和那個少女自我的告別。

  同一唱詞同一樂聲在不同情境下的出現,映射著人物內心的五味雜陳。無奈、心酸、悔恨、痛苦,各種情緒紛紛湧上心頭。路遙刻意通過信天遊的重複,串聯時空,將回憶中的美好與現實中的無奈相互參照,從而凸顯出人物內心情感的複雜性。

  在《平凡的世界》中,不僅有反覆出現的唱詞,還有大量的單一信天遊唱詞,以表現人物轉瞬即逝的瞬間心理狀態。

  在王滿銀結束勞教,帶著婆姨蘭花和兒女回家時,他放聲唱了兩段信天遊: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瑩瑩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

  五穀裡(那個)田苗子,惟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喲,數上(那個)蘭花花好。

  歌詞(音樂)酣暢淋漓表達了王滿銀內心的情感——終於獲得自由的情緒釋放,以及對婆姨蘭花的極度疼愛。

  對於陝北地區老百姓來說,面臨的第一是洪水,第二是旱災。延安、榆林一帶地處季風帶,降雨集中在夏季。這兩種極端的自然災害對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毀滅性的。風水失調就意味著餓肚子。由此,田萬有的祈雨調,以一種嗚咽的腔調唱著,既是無助的祈求,更是莊稼人內心無法抑制的情感——

  曬壞的了呀曬壞的了,五穀田苗子曬乾了,龍王的佬價喲,救萬民!

  這種通過唱詞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急迫程度的手法,在描寫主人公孫少安和田潤葉時顯得更為突出:

  說下個日子你不來,礆畔上跑爛我的十眼鞋。牆頭上騎馬呀還嫌低,面對面坐下還想你。山丹丹花兒背窪窪開,有什麼心事慢慢價來。

  田潤葉表明了自己的愛情,孫少安則遲疑猶豫甚至痛苦迷惘,因為自己是農民,給不了對方幸福,而女方則是吃公家飯的教師。在那個年代,兩人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屬於兩個缺乏交集的群體。儘管相互愛慕,曾經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但現實無情地斬斷了他們僅存的聯繫。所以,對于田潤葉的表白,孫少安只能逃避。當田潤葉找到田間,見到正在擔水澆地的孫少安時,響起的信天遊既是他們內心歷盡千辛仍無結果的哀怨心曲,又像一個旁觀者的調侃。

  通讀全書,作者描寫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情感時著墨最多,單調與復調的多元組合,使人物內心情感的豐富性完整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半鱗半爪表現次要人物,雖著墨不多,但到小說結尾時,人物的完整性最終顯現出來,呈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不只有陝北民歌的留存,還有其他多種藝術形式的運用,比如青海民歌、船工號子、流行歌曲、蘇聯音樂。

  田萬有所編的一個又一個鏈子嘴,調皮、隨性,充滿了生活的幽默,在苦難生活中所傳達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隨和率性的處事方式。

  青海民歌出現在金波從部隊復員回鄉後的反覆忘情歌唱中。王洛賓作詞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一直在邊疆地區傳唱。這首歌在《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在第一部的尾聲,第二次則是在第三部的尾聲。金波復員回鄉,對方成了一個思念的存在;當他再次去軍馬場尋找時,對方早已遷走,成了永遠的思念,心中的印記。可以說,「在那遙遠的地方」隱喻兩者永遠是互為遠方的關係,更像「月亮走我也走」,永遠不會產生交集。

  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愛情是《平凡的世界》的主線。兩人的愛情具有相當多的浪漫性與文藝性。田曉霞興奮時會唱蘇聯電影《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孩子們》插曲:

  快樂的風啊,你給我們唱個歌吧!快樂的風啊!你吹遍全世界的高山和海洋,全世界都聽到你的歌聲。

  孫少平激動時也會不自覺地吟唱:

  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

  可謂文藝與浪漫並存。然而,作者對兩人結局的安排,卻顯得頗為「殘酷」:田曉霞之死,讓兩人的愛情如曇花一現,令人驚豔更令人痛心惋惜。

  這是作者的現實性考量。路遙是現實主義作家,始終圍繞現實做文章。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愛情始於第二部的中段,此時兩人的差距已有天壤之別——田父已是地委行署專員且其官職仍有升遷可能。孫少平的愛情,就像他的哥哥孫少安,只要自身地位(身份)得不到徹底改變,一切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據說,創作期間,路遙曾打電話給弟弟王天樂,訴說他傾注了人生理想與情感追求的人物「田曉霞死了」。可見,筆下人物熔鑄了作者最真實的情感。

  《平凡的世界》吸納多種民間藝術形式,將陝北民歌及多種藝術進行多元組合,塑造了眾多情感豐富意蘊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每一個不甘平庸奮鬥者的真實情感歷程。

相關焦點

  • 《詩經》文化與陝北民歌丨閱讀
    無定河流經之地,成雄渾的無定河文化,同時也流淌出高亢雄渾、情感直洩的陝北民歌。周王朝的大一統形成含蓄、重禮的《詩經》文化強大於渭水之畔的西岐,最終由武王伐紂,取商而立而繁盛一時。周天子絕對權威的確立,禮樂制度隨之產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文/張娜 廣袤厚重的陝北黃土地,生發出優美的陝北民歌,滋養著優秀的民歌手。如果說七十年前陝北民歌曾經輝煌,那麼今天的陝北民歌又是一番新景象。陝北民歌與陝北民歌歌手,相輔相成,層出不窮,星光燦爛。蘇文,就是陝北民歌繁星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 原汁原味的陝北民歌特別好聽,就是有點費煙,來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歌詞很具有地方特色,表達的儘是最直接的真實情感。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從這些歌謠中可以發現現在的陝北民歌和先秦民歌歌詠相承,說陝北民歌源於《詩經》之國風也不為過,不過陝北民歌表現得更加接地氣。現存的沒有詞的《踩場歌》真正是古老時代的歌,它應該起源於牛踩場的年代,比如戰國時期。
  • 陝北民歌主要來自古代|民歌與文化第3期
    而且歌詞內容細節坦率,情感深摯,愁緒傷懷,極得元曲意境。幾千首陝北民歌裡,存留著不少古代的歌。不同時代古歌的存留量,和古代戰亂移民的規模相關。戰亂來了,本地居民移民走了。戰亂走了,外地居民移民來了。過去的歌,很多去了他鄉,或消失了。新移民帶來的歌,沉澱在陝北,成了後來典型的陝北民歌。信天遊是一種抒發情緒的山歌,歌詞隨意性比較大。
  • 孟宗伋——陝北民歌藝術人生
    孟宗伋是對陝北民歌有傑出貢獻的人物之一,他曾被全國著名聲樂專家金鐵霖讚譽:沒有把學生教壞一點!
  • 陝北民歌 孟宗伋的藝術人生
    孟宗伋邀請了霍向東老師(國家一級編劇,曾任海政歌舞團團長)一同編排了一臺具有濃鬱陝北地方特色的民間歌舞晚會,這臺晚會豔驚四座、一炮打響,第一次讓世人知曉榆林還有這樣一支高水平的演出隊伍。1982年,文化部專調文工團赴京進行示範表演,王向榮、郭雲琴、李增恆(已故)等一批陝北民歌演員也隨團演出。
  • 陝北民歌有什麼特色?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傳承?
    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在民族之林,成為強大的民族就在於其有著與其他民族不一樣的優秀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獨立存在的重要證據與判斷標誌之一,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人民文化的結晶、是沉澱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其中獨特豐富的內容,具有特色的唱腔,獨特的審美內涵都賦予了它較高的藝術價值陝北民歌中的演唱技法運用是陝北民歌傳承的關鍵因素
  • 王克明:體會陝北民歌的傳承過程丨回顧
    那時,史鐵生給這本書寫了一篇文章,叫《黃土地情歌》,專門記述在陝北插隊時唱外國名歌200首和陝北民歌的情況。後來,鐵生去世前不久,2010年秋天,大家在邢儀、耿鐵群的工作室聚會,龐沄、國華、宗穎、謝候之等也都在,鐵生跟大家一塊兒唱歌,還是200首和陝北民歌。那天唱了很多,唱得特別高興,鐵生唱得手舞足不蹈的。那是我唯一一次和鐵生一塊兒唱陝北民歌。大家都知道他喜歡陝北民歌。
  • 白佳蕙:論陝北民歌「信天遊」唱詞與音樂的關係 | 觀點
    ▲題圖:郝東紅 國畫作品《日出東方》文 白佳蕙【導語】「信天遊」源於陝北地區的黃土高原,是中國流傳地域最廣、影響最大的民歌之一,和山西省的「山曲」及內蒙古地區的「爬山調」屬於同性質的山歌體裁,旋律自由奔放。
  • 黃土高原上的百靈鳥,把陝北民歌帶到世界,卻不忘初心嫁15年初戀
    2007年,王二妮攜一曲純淨自然的陝北民歌參加《星光大道》,獲得很多觀眾的喜愛,成功挺進全國總決賽,她完全自然純樸的嗓音,清麗空靈的唱腔,將陝北廣袤大地的熱情質樸展現的淋漓盡致,她把家鄉的美唱給了全國人民,唱到了全世界。
  • 陝北民歌中的「掌柜打爛甕,兩頭兒都有用」是什麼意思?
    你準備先看哪篇:陝北民歌裡的故事|路遙與陝北文化|陝北古事鉤沉|陝北禁忌民俗文化|陝北話裡的文化遺產|留住祖先的聲音|陝北民歌300
  • 陝北民歌《淚蛋蛋掉在酒杯杯裡》歌曲背後的感人故事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遊、小調三類。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 17首全新的陝北民歌!由中央音樂學院17位作曲家打造,黃華麗...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10月18日,一場精彩紛呈的《「新時代·新民歌」中央音樂學院創作中心民歌作品專場音樂會 視頻:「新時代·新民歌」中央音樂學院創作中心民歌作品專場音樂會 《信天遊永世唱不完》《夢回延安》《壯美延安》《幾回回》《再唱山丹丹》《大河之水》……這17首作品分別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
  • 民歌《繡金匾》是陝北名曲,它的特色之處又在哪裡呢?
    民歌是我國傳統音樂的組成部分,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各種情感為素材。在我國歌曲藝術作品當中,有很多藝術歌曲都是根據民歌進行改編或者填詞而成的,通過音樂創作者的二次創作,讓民歌表達出大部分人民的心聲和追求。
  • 西安音樂學院來子長市開展陝北紅色民歌調研採風系列活動
    7月30號,西安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寶傑,音樂學系主任、音樂美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葉春明帶領採風組,來我市開展陝北紅色民歌調研採風系列活動。市委副書記崔亞軍,市委常委滕雲、鈕平、張史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營劉萍,副市長賀愛軍、張中馳陪同或參加相關活動。
  • 郭濤,從山圪梁梁走出的陝北民歌「小天后」!
    這一年間因為比賽郭濤不停地穿梭於西安和北京兩地,漸漸地這位陝北幼師開始受到人們關注。然而演出之餘,這位24歲的姑娘開始感覺到掙扎。「有那麼一段時間吧,我長期往返北京和西安兩地,在工作上已經脫離了以前的圈子。本刊記者|王晶2012年星光大道的舞臺上,郭濤身著一襲紅衣演唱那首人們耳熟能詳的陝北民歌《圪梁梁》。
  • 陝北崔苗西安演唱會即將開唱
    「陝北民歌大舞臺」秉承「守望傳承、薪火相傳」、「文藝為人民」理念。至2016年6月,「陝北民歌大舞臺」已完成各類演出達180場,《祖先的聲音》原生陝北民歌演出100多場,入場觀眾達6萬餘人,來訪專家達500多位,到訪新聞媒體達50餘家。許多原生態歌手在「陝北民歌大舞臺」得到鍛鍊。
  • 時過境遷,轉眼千年……「戰國七雄」的民歌,現在是個什麼樣?
    >之氣,情感飽滿。同時,湖北民歌並不過於追求音律美,在民歌中加入了大量的說唱曲藝元素,十分「接地氣」。不過,就算歌曲情感表達方式走向了兩個極端,但是歌曲中所蘊含的「慷慨之氣」,卻是長盛而不衰的。古代的陝北地區,地勢十分險要,戰爭非常頻繁。然而,陝北人民卻養成了樂觀豪邁、勤勞淳樸的性格。在這種環境下,陝北民歌中所蘊含的豪邁之氣,就不難理解了。
  • 談民歌演唱風格發展
    民歌作為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進步和民族音樂的不斷傳承光大,具有獨特民族音樂風情的民歌演唱,也從傳統風格到現代風格而進行不斷的發展創新,使中國民歌也成為了當今世界名歌舞臺上的一顆璀燦之星。
  • 原創大型陝北民歌劇《歲月韶華》:一生奉獻一生情
    正是有了童玲一家幾代人這樣的知識分子的支援建設,有了千千萬勤勞淳樸、奉獻在陝北大地的老鄉們,才有了今天陝北翻天覆地的巨變,阡陌成新路、崎嶇變通途。「站著你是一座山,躺下也是一道川,風風雨雨築大道,坎坎坷坷走雄關……」陝北民歌將這部劇演繹得盪氣迴腸。上世紀50年代末,在北京某大學留校任教的童玲毅然決然地投身於陝北公路建設——她父親曾經生活戰鬥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