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自律,才不靠硬撐:自律達人親授的五個秘訣,讓你擺脫懶慫拖

2020-12-12 叫我陳小星

瘦十斤;今年一定要脫單;不熬夜,早睡早起每天堅持運動半小時...

這些新年目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耳熟?我敢打包票,十個人裡面至少有九個人立過這些flag。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倒掉。

網絡上有一句非常扎心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

高手是持續性自律,而你只是間歇性自虐。

如果你平常也是那種做事三分鐘熱度,而且是懶癌和拖延症的重症患者,那麼,就要好好讀完這篇文章了。

我最近認識了一個很有趣的作家——time 剛剛好,幾年前她還是一個拖延症晚期患者,一件事情能堅持三天就要燒高香的那種。

為了能夠戰勝拖延症,她買了各種相關書籍,看勵志語錄,結果也就是那麼幾天跟打了雞血似地,鬥志滿滿。沒過兩天,就又打回了原形。

就在她一度準備放棄自己的時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竟然成為了她成為自律達人的轉折點。

原來她發現,儘管自己買了新的筆記本電腦來代替原來的臺式,但她還是會克制不住自己去彎腰按臺式的主機開關。

這個行為「嚴重」到什麼地步?她必須得集中注意力提醒自己不去按才行。

就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遲遲不能改掉拖延的習慣——步子邁得太大。

這就好比你讓一個在班上平常考倒數第幾的學生,期末定個前三的目標,這就是目標和能力完全脫節了,能實現才怪。

而如果我們從一個類似每天按主機開關這樣重複簡單的動作開始,然後培養成一個習慣,再去慢慢提升完成的效率,原來那些目標實現起來就會更容易一些。

就是靠著這個簡單到有點不可思議的方法,她徹底改變掉了拖延症和做事三分鐘熱度,並逐漸轉變為自律達人,也成長為了一名作家。

後來,她還將其多年來幹掉「懶慫拖」的學習,實踐經驗和方法寫成了一本書,而且光聽名字你就會很喜歡——《養成自律,從不靠硬撐》。

一、別光想著時間管理,你對意志力進行管理了嗎?

我們經常能聽到「自律」這個詞,但其實它分為三種:自控力、執行力和毅力。

而想要擁有這三種能力,我們就必須攻克三個難題:拖延症、自控力差和做事三分鐘熱度。

在作者看來,它們可以統稱為「懶癌」:懶得做,懶得自控,懶得堅持。

可事實是,我們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讓自己變得自律?

如果僅憑所謂的意志力和打雞血,或者是嚴苛的自我管理計劃,這些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面說的這些問題的。

本書作者認為,我們之所以不能根本改變懶慫拖的「毛病」,只是因為自控系統中的意志力供給出現了問題,如果不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花再多的時間都是徒勞。

自律能力其實就是一套「自控系統」,就好比我們用的手機一樣,想要持續運轉下去,就需要充足的電量,而意志力就是系統的電量。

我們都知道,「電量」每時每刻都是在消耗的,用久了就會出現電量不足的情況。

如果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出現電量不足的時候,就會進入省電模式狀態,除了打電話和接簡訊,也就只能當板磚用了。

自律能力也是一樣,想要保持正常運轉就會不斷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不足時,自控系統同樣也會進入到一個「省電模式」。

這時,人的自控力、執行力和毅力就會大幅下降,然後就會出現懶得做,懶得思考,懶得堅持的情況。

假如意志力長期得不到補充,自控系統最終就會陷入到「停電關機」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情緒失控和自我放縱以逃避現實的行為。

因此想要擺脫懶癌的負面影響,我們除了需要做好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和人脈管理外,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我們的意志力。

二、為什麼你會變成「懶人」?離不開這三個原因

事實上,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懶人」:有拖延症、自控力差和做事三分鐘熱度。

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目標過大,沒有從實際出發

你相信每天一個伏地挺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嗎?

《微習慣》的作者史蒂芬·蓋斯就是上面說到的逆襲者,十年前他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宅男,然而當他把鍛鍊30分鐘變成「只做1個伏地挺身」後,一切都開始變了,他建立了自信和培養了好習慣。

就是這個簡單到幾乎不可能失敗的小目標,成就了現在的他。

很多人在制定目標時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急於求成,把目標制定得過大,而沒有從自身情況出發。

有不少寫作新手總是跟我抱怨說,自己根本堅持不了日更,然後就抱怨寫作這條路不適合自己。

我問他們,你們每天日更多少字?

「也不多,就2000字。」

這個「就」字...我聽完差點沒暈過去。

我跟他們說,縮減到50個字,我保你能堅持下來。

再過了一段時間,有人跟我說,改為日更50個字後,他竟然成功堅持日更一個多月了。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提出過一個影響圈和關注圈的概念,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積極主動。

簡單來說,影響圈就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比如寫作新手每天日更50字,閱讀2頁書等等,這些都是自己幾乎不動用意志力就可以做到的。

而關注圈相對範圍更大一些,也就是說有些地方實際上並不受我們的控制。比如平臺的發展走向,流量扶持力度,其他人日更2000字等,這不是我們能夠影響的。

如果我們把影響圈和關注圈畫在一個同心圓裡,就會發現前者是包含在後者中的。一個人要是過於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關注圈上,比如前面說到的新人非要跟有著十幾年寫作經驗的大V去PK,也來個日更2000字,那麼就有可能變得怨天尤人並逐漸變得消極被動。

反之,要是全神貫注在影響圈中,他就能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也就能獲得更多的正向反饋,然後使自己的影響圈不斷擴大,進而出現更多的積極行為。

因此,我們在制定目標時,都要從個人的影響圈出發,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想著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改變無法解決的關注圈的問題。

2.計劃繁重,後繼無力

網上有不少關於學霸們的作息時間表,看完之後,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可能讀了個假的高中。

他們不僅計劃好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而且連何時起床,何時睡覺,白天和晚上應該學習什麼都具體到了幾時幾分。

所以就有不少人拿著這份計劃表來教育那些「學渣」們,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有原因的。

但,計劃如此密集,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除了少數那些極其自律的大神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熬不過一天。

一方面計劃越繁重,越精細,對我們的意志力消耗和挑戰就越大,需要自控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帶來的壓力也就更大。

另外,這樣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一是沒有考慮到執行的靈活度。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學習。

但社會人就不行,也許你剛計劃好晚上要聽一門課,但臨近下班點,老闆就給你安排了個任務,你接還是不接?好不容易加完班了,家裡卻有人生病了,你要不要照顧?

所以當你的計劃安排得越滿,機動性就越差。一旦遭遇了突發狀況,別說計劃完不成,還會影響人的心情,情緒崩潰也是很正常的。

二是計劃過於繁重會大量消耗人的意志力。我們前面也說過,意志力的充足供給是維持自控系統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

原本你手頭上只有一個項目在跟進,突然領導給你多加了兩個項目,現在是「三箭齊發」,對意志力的消耗量可想而知是有多大。

制定計劃是為了我們更好地實現目標,但千萬不要變成為了計劃而計劃。

計劃無須過多,也沒必要跟其他人比較,你只要記住跟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天的計劃是否有一點改變就足矣。

3.放縱式獎勵,讓好習慣前功盡棄

國慶期間臨時來了一個新項目,所以八天假我幾乎都是趴在電腦上工作度過的。

終於等到項目結束了,我就跟自己說一定要好好獎勵自己。所以那幾天我幾乎都是和朋友通宵達旦,胡吃海喝,結果就是胃病復發被送進了醫院,險些釀成大禍。

不僅是我,身邊肯定也有不少小夥伴在每一次努力和進步過後,都會給自己找藉口放縱。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可能連之前建立的一些自律習慣,都會因此廢掉。

如此看來,努力和進步有時也會成為自我放縱的陷阱。而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因為「補償」心理。這和報復性熬夜是一個道理,既然平常那麼辛苦,那就更要找到發洩的地方。

二是因為我們付出努力時,容易產生滿足感,將執行目標的行為當做了目標本身。比如我們常見的「收藏黨」,每當看到好文章的時候,尤其是看到標題上有「深度」二字時,他們的第一動作就是加入收藏夾。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實際上,他們就是錯誤地把收藏這個行為,當成了閱讀好文章的目標本身。

作者在這裡還特別強調,和前面幾種導致人們犯懶拖延的原因不同的是,在這種錯誤認知的影響下,失控與放縱並不容易被察覺到。很多事情,你以為是普通的獎勵,但卻成為了日後沉淪的誘因。

三、如何擺脫「懶癌」,讓意志力供給充足?

1.拒絕「假、空、大、全」,目標制定應該這麼來

剛畢業沒兩年的表弟嚷嚷著要辭職,我一問原因才知道是嫌公司給的工資太低了,打算跳槽到一家薪資更高的公司去。

我問他,要給多少才合適?

他說,現在身邊都是月入過萬的人,我怎麼著也得有個一萬吧?

我繼續追問:

那你覺得你有哪一塊的能力特別突出嗎?在你這個崗位上,你知道月薪1萬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還有你對所屬的行業,真實的薪資有去了解過嗎?...

一輪問題下來,表弟啞口無言。

很多人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就是跟表弟一樣拍腦袋決策的,對於這些目標更多的只是想,而從未實踐過。

一個合理的目標,是需要同時滿足: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性和截止時間,這五個原則的,缺一不可。

這就是目標管理中的SMART原則:

S即Specific,指的是目標必須是具體的,不能是籠統的。M即Measurable,指的是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具體的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A即Attainable,指的是目標必須是通過自身努力可以達到的。R即Relevant,指的是目標必須要與其他目標有一定的相關性。T即Time-bound,指的是目標必須要有明確的截止日期。

比如,我之前列好的來年計劃:

1.實現升職加薪;2.帶家人出去旅遊;3.養成閱讀習慣。

這三個計劃看上去簡潔明了,實際上並不符合SMART原則。

首先拿升職加薪來說,這個描述太空洞了,不符合目標要具體而且可衡量的原則。你要晉升到哪個崗位?花多長時間實現?加薪具體加多少?「帶家人出去旅遊」,什麼時間帶?預算多少?大致去哪個區域?「養成閱讀習慣」,讀多少本書?每天閱讀多長時間?閱讀哪個領域?

很多人在制定目標時都會像上面這樣,寫下的那一刻自信滿滿,甚至都有種已經實現了的感覺。但等到年終一盤點,目標沒一個實現的。

我們不妨用SMART原則來修改下:

1.在明年4月份(晉升答辯)時,晉升到經理崗位,實現加薪4-6K;2.明年國慶帶家人去南京和上海旅遊三天,為此需要準備1萬元的旅遊資金;3.每周閱讀一本某個領域的經典書籍,一年閱讀50本書籍。

重新修改後的目標,完全符合SMART原則,這時我們再到執行這個層面時就會有「理」可循。

還是拿升職加薪來說,你現在已經明確了要在明年4月實現從主管到經理的晉升,差不多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來準備。

那麼接下來這段時間,你就得圍繞經理這個崗位的晉升標準來做計劃:

你不僅要帶領團隊在未來5個月死磕業績,還得注重培養能接替自己的人。然後再具體細分到每個月需要完成多少業績,需要找到誰作為候選人來測試等等。

這其實也就是結果倒逼流程的一種思維,拒絕了「假、空、大、全」的目標,將其拆分成一個個所能及的小目標,整個執行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執行起來自然也就順暢的多。

2.「0+1+N行動法」

如何儘量減少意志力的損害,以維持自控系統的正常運轉?

這本書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法——「0+1+N行動法」。

不管你確立了什麼目標和任務,只要向前走一小步就可以,然後如果覺得到了自己的極限了,那就停下來。否則,就繼續多走一步,兩步...N步。

舉個例子,打工人想要一年存下十萬很難。但如果你規定自己一個月只存400塊錢,你覺得是不是簡單多了?

我有一個朋友之前是月光族,每個月工資剛到手,還完房租,花唄和信用卡,基本上就沒有多餘的錢了。有時候,還得透支下個月的工資。

為了能夠擺脫窘境,在別人的建議下,她開始了定投基金。每周就投100塊錢,一個月也就是400塊錢。

沒想到堅持了一年後,她不僅第一次有了存款,而且還比本金多了幾百塊錢,這可把她高興壞了。

5千塊的積蓄雖少,但對於一個之前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來說已經很不錯了。而能夠存下這筆錢的關鍵就在於那一小步——每周只存100塊錢。

說實話,100塊錢的「影響力」實在有限,你在店裡買兩斤好點的水果可能都不夠,跟朋友聚個餐一頓就花掉了。

但是反過來想,正是因為這一百塊錢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執行起來就會比較順利。

我那個朋友從這一次的事情中,不僅養成了存錢的習慣,還學會了理財的相關知識。而嘗到了「甜頭」的她,今年的目標就是每周拿出300塊錢來投入,一年下來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1+0+N行動法」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打破了以往制定計劃時的策略和方法。往常我們都是以每個人的最佳狀態為標準制定的,但是等到執行的時候才發現,每天都以最佳狀態來面對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突發事件和意外。

所以它才強調,你只需要踏出一小步,也就是說你可以用最低門檻來作為標準制定目標。就跟《微習慣》的作者一樣,每天只需一個伏地挺身,前後加起來可能都不超過3秒鐘,無論是你在何時何地、心情、狀態如何,都能完成這個動作。

鍛鍊意志力的重要前提是持續的時間夠長,而從一件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小事切入就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在重複的過程中,我們會漸漸適應新的行為模式,然後逐漸培養起一個新的習慣。長此以往,我們的意志力也就會跟著慢慢提高了。

其實,《養成自律,從不靠硬撐》這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靠硬撐和強制自己的方法來養成自律的習慣,十有八九都是會以失敗告終的。

成為自律達人同樣有捷徑,只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需要拋棄過去「用力過猛」的方式,換一種全新的模式,從小事做起,從管理好自己的意志力開始,到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

作者簡介:陳小星,職業撰稿人,只寫有營養的文章。左手寫作,右手奶瓶的90後奶爸。

本文為陳小星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學會這招,自律不需要再硬撐!
    敏姐一直以為自己就是這樣地性格,改不了。但讀完《養成自律,從來都不靠硬撐》才知道,懶癌也好,意志力差也罷,根本不是頑疾,天生註定地性格或是難改地稟性更不是理由。好習慣難以養成地根本原因是沒有找到養成習慣地「習慣迴路」,違背了養成習慣地客觀規律,走了彎路。那麼,究竟什麼是習慣迴路?查爾斯·都希格認為:在人腦中養成習慣地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地迴路。
  • 再懶,浴室清潔別落下,保潔阿姨親授4個小妙招,省時省事又省力
    導讀:再懶,浴室清潔別落下,保潔阿姨親授4個小妙招,省時省事又省力!雖然說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房價更是漲價的厲害,大部分人在買房的時候都買不起面積大的房子,一般都會買中小戶型的房子來居住,這樣一來衛生間的空間就會變得更小,衛生間的環境比較潮溼,平時用水也是比較多的,如果我們不注意清潔,那麼時間久了就會變得髒亂差,甚至還會滋生細菌,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再懶我們也別落下浴室清潔。
  • 自律的人生 才是有價值的 才是有意義的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民族英雄嶽飛說:「正己然後可以正物,自治然後可以治人。」由此可見,自律的人,能成大器,這是舉世公認的成功秘訣。在中外文人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
  • 減肥達人分享:5個減肥秘訣,60天讓你暴瘦一圈!
    你減肥總是失敗嗎,沒有足夠的動力堅持嗎?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減肥達人叫Anna的勵志故事,她花了半年時間,減掉了40斤贅肉,體重從156斤降到了116斤,逆襲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擁有了全新的人生。
  • 自律才能使你更自由
    即使你的起點不高,現有的條件再差,甚至受盡外人嘲諷,但只要你不斷地為夢想而堅持,並為之付出不懈地努力,最後老天都會向你妥協,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當我們羨慕有些人擁有自由的靈魂和開掛的人生,而在他們的背後都是通過極致的自律。
  • 你還在跟風自律嗎?三個秘訣,讓你在疫情期間擺脫懶散
    一、阻礙我們擺脫懶散的五大障礙做到自律之所以難,源頭就在於我們的心理障礙。渴望擺脫孤獨,又極力維護自由和個性。 足球的魅力令人著迷,足星也是很璀璨耀眼。但倘若他們都不去自我約束,都不服從規則,都想有自由。那這支球隊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你要從心底去認同的,將它和你的思想價值融為一體,這樣才會毫不費力真正做到自律。
  • 怎樣養成自律的習慣?
    當獲得了經濟自由,你將不會為錢而煩惱,你會有大量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萬事萬物,都是講究平衡的。今天你越自律,你越努力,那麼到未來,你將會有更多的自由的能力。我們一旦闖過去,養成新的良好的習慣,我們就會建立新的舒適區,到時候自律養成的好習慣,就變成享受了。那麼,一個人如何養成自律的習慣呢?1、定長遠的目標,而且要使得目標具有現實性,不要定遠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
  •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不到自律嗎?
    CEO說:「雖然自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自律肯定會讓一個人走得更高更遠。養成自律的習慣,才能讓自己在自律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林老師:這句話將「自律」闡述得相當深刻,值得大家好好的領悟。為什麼很多人做事拖延,把能完成的任務拖成完不成?為什麼很多人知道健身帶來的好處,卻不能持續堅持下去?
  • 減肥達人的5個減脂秘訣,堅持半年,讓你暴瘦30斤
    能保持好一副身材,這個人的背後該有多自律,過得是苦行曾的生活!古代以肥胖為選妃的標準,可是放到現代來看,健美的身材,才是符合現代的審美觀標準。為什麼明星都能夠保持好的身材?無非就是作為明星,他們需要好看的外表來圈住粉絲,娛樂圈也就那幾個諧星才會是胖子,可是有多少個胖子能夠成為諧星呢?
  • 不自律是因為懶嗎?
    可一段時間下來,每天的家務活就夠她受的了,還要伺候老公和初中的兒子,等空閒下來,她根本什麼都不想幹,即便強迫自己坐到桌前,也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所以幾乎每次諮詢一開始,她都會說,過去一周她很有罪惡感,因為覺得自己太不自律了。
  • 彭于晏「胖」的時候一言難盡,如今八塊腹肌,成功逆襲為自律男神
    彭于晏說:「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自律和拼命,成就了我。」是啊,彭于晏的演員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2002年出道以來彭于晏一直不溫不火,知道最近幾年才逐漸走進人們視野。那是一段異常灰暗又迷茫的日子。命運總是會給人機會,而機會是靠把握的。
  • 黃多多健身視頻刷屏:每個自律的孩子,爸媽都做到了這3點
    懂行的網友指出,平常不健身的人做這組動作估計30秒就會累趴下,而多多卻遊刃有餘,輕鬆自如,小女生手臂線條也反應出孩子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大家驚呼:美麗又自律的孩子,誰能不愛?也有不少網友感慨:難怪我是個死肥宅,看完手裡的奶茶都不香了...其實,黃多多的優秀,何嘗不是來自於她的自律。
  • 38歲的張鈞甯,公開減肥飲食3秘訣,網友:原來不餓也能瘦
    至於她們保持好身材的秘訣,有人認為是錢堆出來的,有人認為背後是不良的節食克制。其實,對於長年如一日保持好狀態的女明星來說,我覺得關鍵在於5個字,「聰明的自律」。在那麼多女明星中,有一位我特別欣賞的,那就是美女中的才女——張鈞甯。38歲的她,身材依舊和窈窕少女一樣,在她的身上,完美詮釋了「聰明的自律」,今天,懶喵就和大家分享,張鈞甯保持好身材的秘訣。
  • 自律不痛苦,假裝自律才痛苦
    我盡心盡力給拍了幾張,她喜歡極了,立刻就發朋友圈,配的文字是自律才自由。發完後,她得意地向我舉起手機給我看,瞬間收穫了無數點讚,問我:「你練這麼久,渾身都是汗,你不累嗎?」 我說:「不累啊。你不運動,來健身房只是拍拍照,錢不是白花了嗎?」她撇撇嘴,不以為然,:「我覺得挺好看的。」 其實自律不痛苦,假裝自律才痛苦。最終機遇會驗收你的結果。
  • 減肥達人傳授:4個減肥飲食秘訣,堅持下來的人都瘦了!
    En分享他的幾個飲食減肥秘訣,4個方法堅持3個月,體重能夠下降得很快!第一個秘訣:多菜少肉的原則,不能不吃肉肉類是身體補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可以維持身體肌肉。如果長期不吃肉,肌肉會流失,身體代謝會下降,而免疫能力,抵抗力也會受到影響。不要以為不吃肉就能夠瘦下來,不吃肉降低了身體的代謝能力,從而養成了易胖體質,想要瘦就更難了。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不自律的孩子,一生會過得很辛酸從小時候學習寫作業不自律開始,一大批孩子擁有了這樣的成長軌跡:小時候,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得再玩一會,翻箱倒櫃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律
    一:放縱和自律。相信大家都看過那張照片,一束昏黃的燈光,一隅寒冷的角落,兩個風中瑟縮的身影。圖片來源於網絡因為附近只有這裡有信號,女孩兒每天六點起床,書包裡裝著饅頭當乾糧,下午五點,天要黑了才回家。她說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雖然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出路。這兩個孩子在放縱和自律之間,選擇了後者。其實人生,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使命,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自律就是在該做事情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該做的事。
  • 胡兵50歲了卻依然年輕,自律才是他的秘訣
    胡兵50歲了卻依然年輕,自律才是他的秘訣「胡兵50歲了」,這是今天的熱搜,但看了他的照片,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一個和我們的父親差不多年紀的人。胡兵可以說是中國偶像劇的鼻祖。他早年拍攝的《粉紅女郎》,不論是從劇本,道具,臺詞還是人設,都橫掃現在很多影視劇,可能是當年的演員還不像現在的影視圈這麼急功近利。胡兵扮演的王浩也算是開闢了「暖男」的先河了。王浩實在太溫柔了,雖然是一個富二代,但是對小萍卻那麼好,王浩當年的受歡迎程度就像是現在的霸道總裁一樣。胡兵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沒有多大的變化。歲月似乎在他臉上只留下了成熟,而完全沒有留下油膩和發福。
  • 是什麼原因讓你的自律難以持續
    懶,是毀掉一切自律生活的根源大多數人的自律毀在了懶上面,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剛開始可能是潛意識的放棄一部分自律計劃,但是久而久之的其他所有自律計劃都在慢慢的放棄,從剛開始的不在意到最後的隨波逐流或者破罐子破摔,仿佛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其自然,所以,治癒你的懶才是擁有正常生活的開始。
  • 三代人畢業哈佛揭示:傳承自律才是王道
    標題:越自律越自由,自律等於開掛的人生。你知道,但為什麼自律起來還是那麼難?你想知道到底是為什麼嗎?怎樣操作才能徹底走向自律?《人生越自律,越高級》18講,從腦科學,心理學、健康學、邏輯學、職場學,親情關係等多元的角度來破解一個人自律難的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