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橘源有「瑰寶」 探尋「指尖」上的黃巖非遺 | 上海歆克勒

2021-01-09 新民網

  黃巖是「中國蜜橘之鄉」、「世界蜜橘之源」。歷史悠久的橘鄉,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了一大批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

  2020浙江台州黃巖柑橘旅遊節開幕之際,「跟著農遺遊鄉村」——農遺良品展示也同時亮相。就讓我們一起探尋黃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換個視角來體驗一下黃巖之美。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黃巖剪紙

  黃巖剪紙以橘文化為載體,是體現黃巖民間風情的民間藝術,有著強烈的人文氣息,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巖剪紙藝術特色鮮明,造型上大膽誇張、凝練概括、厚中見秀、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情趣,地方特色鮮明。

  沈寶山香包

  沈寶山香包是「浙江金牌老字號」。沈寶山香包款式多樣,香包內膽香料藥粉由十餘種中草藥配製,具有驅蟲、散溼、開鬱醒脾、預防流感等功效。

  沈寶山香包的紋樣和設計還融入了黃巖剪紙的藝術特色,讓兩種非遺技藝相得益彰。

  不論是剪紙還是香包,都承載著黃巖獨特的桔文化和鄉風民俗,也成為折射黃巖鄉村振興的文化名片。

  黃巖翻簧竹雕

  植根鄉間的非遺「珍寶」是黃巖人文風物的結晶。黃巖還有一樣「指尖上的」絕活兒,那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巖翻簧竹雕。

  黃巖翻簧竹雕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優秀工藝美術品種,距今有近二百年歷史。翻簧竹雕因其雕刻在毛竹內壁的簧面上而得名。

  黃巖翻簧竹雕具紋質細潔,花色多彩,色澤古雅光潤。淺浮雕和線雕是翻簧製品的主要表現手法。翻簧竹雕線條粗中有細,疏密結合,在厚度不到半個毫米的簧面上表現出畫面的不同層次,尤為精緻,在國內堪稱一絕,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一件件黃巖的非遺精品,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大師們的匠心獨運。

  黃巖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黃巖的169個非遺項目「活起來」,吸引著八方來客,助力「文化+旅遊+農業」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希望咱們的傳統技藝源遠流長,讓千年橘鄉的文化不斷傳承,煥發新的活力。

  微信識別下方小程序碼

  進入新民親選小商店

  現在就可提前下單!

  正宗黃巖蜜橘包郵到家!

  掃碼看直播▲

  上海歆克勒工作室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 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來到台州黃巖東魁楊梅始祖地,邊摘邊吃根本停不下來!|上海歆克勒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最近,新鮮上市的楊梅成為大家的心頭好,顏值口感俱佳的東魁楊梅是水果店的搶手貨。本期上海歆克勒,我們來到了東魁楊梅的始祖地: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一起來感受東魁楊梅的魅力。
  • 「己亥黃巖橘花詩會」作品選(一)
    橘博園詠橘花林作標(溫嶺)澄江四月橘花香,不負溫黃魚米鄉。捎上夫人情一片,陀郎共我作詩狂。 橘花詩會陳義平(玉環)黃巖滿地桔花香,玉樹千山入醉鄉。葉底三更來雨露,枝頭四季鬧風霜。猶如漢苑青衫舞,勝似秦宮紅粉妝。今日城中詩雅會,誰家貢品上金堂。
  • 探尋舌尖上的浦東味道 | 上海歆克勒特輯
    今天就跟隨歆克勒,   一起探尋「舌尖上的浦東」,   從美食中回味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尋「上海佳餚」   三林本幫館   如果要問上海人,什麼才是最正宗的上海味道,無論周遭有多少種味覺誘惑,答案只有一個——本幫菜
  • 院士團隊項目領銜台州(黃巖)產業園開園
    永寧江 王敏智 攝 新華網發作為台州老工業基地,黃巖以製造立區,「中國模具之鄉」的稱號享譽國內外。今年,黃巖全面開啟「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新徵程,推動黃巖在高質量發展中跨入「永寧江時代」。而今天台州(黃巖)產業園的開園,對黃巖發展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將為黃巖開啟「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新徵程,推動黃巖在高質量發展中跨入「永寧江時代」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 台州黃巖蜜橘樹等你來認養|上海...
    橘生山海間味道自然甜提起黃巖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蜜橘浙江台州黃巖是「中國蜜橘之鄉」「世界蜜橘之源」說起「黃巖蜜橘」很多上海人都是耳熟能詳現在黃巖蜜桔已經掛滿了枝頭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雖然您可以在周末閒暇的時候帶上家人來到黃巖的橘園逛一逛選擇一顆心儀的橘樹掛上您的專屬銘牌體驗做一天橘農您也可以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
  • 「永」抱創新·「寧」攬英才|台州 黃巖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
    通訊員:周家璇  開啟「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新徵程,以奔跑者姿態奮進「永寧江時代」。9月29日,「永」抱創新·「寧」攬英才台州 黃巖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黃巖圓滿落幕。台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陳敦庸、黃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謝煥等領導出席本次大會。  區相關部門、鄉鎮(街道)人才工作負責人,本地相關協會、企業代表、媒體代表等濟濟一堂,共同見證來自全國的12個優質項目各展雄才,一決高下。
  • 「永」抱創新·「寧」攬英才|台州·黃巖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
    開啟「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新徵程,以奔跑者姿態奮進「永寧江時代」。9月29日,「永」抱創新·「寧」攬英才台州•黃巖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黃巖圓滿落幕。台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陳敦庸、黃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謝煥等領導出席本次大會。
  • 台州黃巖舉辦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大賽
    8月10日,台州市黃巖區召開中國•黃巖第四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宣布大賽將於8月27日在上海啟動。  本屆大賽由黃巖區委、區政府主辦,重點圍繞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兩個產業領域,面向全球進行項目徵集。
  • 這裡是黃巖茅畲!
    省級文保單位——「水口石塔」在浦洋村大田山東坡山崗上矗立了四百多年。石塔六面五級,各級每面均刻石佛像,形象生動。以石鬥拱出簷,亭式頂。底座刻龍雕獅,雕工精美。這裡背山臨溪,九溪上有大澧小澧二源,清澈可鑑。
  • 新路開通後,溫嶺去黃巖1h都不到!那麼?黃巖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黃巖,自古有「小鄒魯」之美譽,也是「世界蜜橘之源」。
  • 17種農副產品齊聚青浦,在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一站式」吃...
    幾十年來,東魁楊梅以「高大上」的外觀、濃鬱純正的風味贏得各界青睞,卻不知東魁楊梅的始祖地正是浙江省台州市的黃巖區。而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來自黃巖優質農產品首次走出浙江。今天(24日)上午,黃巖優質農產品上海推介會在位於青浦的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舉行。作為東魁楊梅的始祖地,當季的東魁羅幔楊梅領銜登場,17種特色農副產品齊聚一堂。
  • 指尖上的非遺:夢幻西遊打造崑曲CG,而這部作品再現越巫文化
    就比如《王者榮耀》傳播歷史修補長城,《逆水寒》弘揚傳統再現古街,而下面要介紹的,則是手遊與非遺文化之間的聯動,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些跳動在指尖之上的非遺文化吧。《夢幻西遊》《夢幻西遊》為了打造遊戲的新CG動畫,請到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與浙江崑劇團來了一次夢幻聯動。通過崑劇這個非遺文化,與卡通風格的遊戲角色相結合,展現了獨具古典美感的聲與形。
  • | 上海歆克勒
    | 上海歆克勒  葛優同款沙發  空調WiFi 西瓜  炎炎夏日  又到了吃瓜的好時節  上海本地盛產西瓜,不過,到底哪一種在口味上更勝一籌呢?  這兩天,新民晚報新民眼工作室與歆克勒欄目共同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西瓜選秀大賽」!
  • 非遺瑰寶 歷久彌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成功舉辦
    非遺瑰寶,歷久彌新。12月22日上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致辭,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鄔紅麗,內蒙古多倫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明鑑,泰安市捶丸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但華香參與論壇作主題分享。
  • 非遺精萃!這些「瑰寶」值得品賞………
    作為傳承和保護高安採茶戲的主要陣地,新中國成立後,高安採茶劇團,曾經上廬山為黨的八屆八中全會和華東地區獻演,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共華東局領導的高度讚賞,在上海演出引起轟動,分別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個國家媒體對高安採茶戲作了專題報導,並且三次晉京表演,榮獲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百戲長廊稀有劇種特別演出獎等獎項。
  • 萬代南夢宮(中國)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
    上海圖書館副館長 周德明先生致辭 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2007年,國家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國家主持開展的全國性古籍保護工程,迄今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在本次活動中談道:「讓更多讀者了解、體驗古籍保護技藝,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們上圖人的職責。
  • Tibor Kovacs 教授出席上海乳房重建論壇,手術示教探尋指尖上的藝術
    Tibor Kovacs 教授在第十二屆上海乳房重建論壇開幕式上致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個體化治療和全程管理的時代,乳腺癌患者除了對生存的要求之外,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探尋指尖上的藝術,重塑乳腺癌患者的自信現場直播手術示教一直是「上海乳房重建論壇」的傳統亮點節目,醫生在手術中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轉播到千萬人的眼前,因此對手術醫生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
  • 上海歆克勒帶貨進博新品① | 廚房黑科技:高顏值「小鮮肉」有大...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啦!跟著歆克勒一起逛進博,吸睛好貨,全球首發,亮點紛呈。
  • 千年「中國藍」 成南通非遺「網紅」
    一塊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靛藍色土布,看起來依舊挺闊如新、色澤亮麗。這就是明清年間便聞名大江南北的「小缸青」染色技藝的魅力。9日,記者走進位於陳橋街道的南通艾藍染色技藝傳承基地,探訪「種藍制靛」這一流傳千年的民間工藝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