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 三峽大學校友胡亞安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021-02-19 三峽大學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

今年,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首次設立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三峽大學83屆校友胡亞安榮獲此殊榮。

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在我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工程師和科學家。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工程科技界產生了強烈反響,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根據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提名要求,候選人需在重大工程設計、研製、建造、生產、運行、管理等方面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或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有重要發現、發明,並有顯著應用成效,或者是應用本人研究成果、發明創造,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成效特別顯著者才可提名。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

胡亞安,1965年2月出生,湖北雲夢人(籍貫),漢族。先後主持和完成了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部交通建設科技、三峽及其它大型工程專項科研等50多項

胡亞安長期從事通航水力學及水工水力學研究,在船閘、升船機、高壩洩洪消能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解決了三峽、景洪、白鶴灘、錦屏等40多座國家大型水運、水電工程重大技術難題。創建了以被動防護為核心的閥門防空化新理論,形成了高水頭船閘閥門分級防空化成套技術,解決了高水頭船閘閥門空化空蝕難題。建立了船舶過閘吃水控制新標準以及三峽船閘一閘室待閘新技術,顯著提升樞紐通航能力。提出升船機船廂「臨界失穩水深」判別標準、「安全平衡重」新技術、三峽升船機適應性船型及非恆定流大幅波動下船廂對接預報預警方法等,促進了我國升船機技術水平進步。歷時15年研發了以水力驅動替代傳統電機驅動的新型升船機,構建了水力驅動式升船機基礎理論體系,解決了水力同步、船廂穩定、精確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在景洪得到成功應用,該型升船機專家評價委員會認為是世界首創、中國原創,在世界高壩通航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創建了大尺度水工全整體模擬新技術,解決了世界最高拱壩---錦屏和世界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等巨型水電站高壩洩洪消能難題。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及一等獎1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6項,主編和在編行業標準10部。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交通運輸部科技特殊貢獻獎、交通運輸部首批青年科技英才、江蘇青年科技獎、嚴愷科技獎、中國航海學會特殊貢獻獎等,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目前擔任國際航運協會WG207升船機工作組主席。

來源 | 三峽大學校友總會 光華工程科技獎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編輯 | 吳言軍

相關焦點

  • 北京這位教授榮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近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孫友宏教授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評選至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用於獎勵在我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工程師、科學家。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95歲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2020年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95歲高齡的汕尾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唯一成就獎。
  •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10-20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研究員陳金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陳金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他曾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四)、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美國物理學會 George E Valley獎,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兼任《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青年編委、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理事等社會兼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發表視頻講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為100名獲獎者頒獎。
  • 願將此生長報國——記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者彭士祿...
    、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等巨大貢獻,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狀、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 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全國第11!
    近日,校友會網發布了"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對"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情況進行了統計。在此次排名中,中南大學以獲獎總數13項的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11名。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是衡量中國大學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的核心標誌指標,集中反映中國大學學術的研究水平、科研對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能力。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考核評估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評價指標之一。
  • 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地區國家科技獎排行前三
    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武漢大學位列華中地區國家科技獎排行前三湖北高教網訊:今日艾瑞深校友,最新發布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行榜和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學科排名。國家科技獎排名華中科技大學獲獎數17次,全國排名第6,華中地區第一。中南大學獲獎次數11次,全國排名第9,華中地區第二。武漢大學獲獎次數9次,全國排名第12,華中地區第三。
  • 李蘭娟等13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網友:力挺鍾南山院士!
    此獎項設立於2000年,目前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獎項含金量很高,因而備受矚目。
  • 今晚河海大學校友霸屏了-新聞聯播勞動者之歌何光華開講了鈕新強
    新聞聯播勞動者之歌-河海師姐何光華2000年,何光華師姐從河海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進入無錫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工區電氣試驗班工作。剛一入職,班長就對她說:「要想在電力行業站穩腳跟,就要敢於吃苦、善於學習和創新,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這句話何光華記在心裡。
  • 交大2位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交大2位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決定授予100名同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國際燃燒學會傑出研究獎、伯納德·劉易斯獎、亞太燃燒會議青年研究員獎等。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第38屆國際燃燒會議分會共同主席、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等社會兼職。
  • 第十六屆光華龍騰獎頒獎典禮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第十六屆(2020)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青年百人榜獲獎者合影 第十六屆(2020)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獲獎者合影
  • 第十五屆廣西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簡介
    不負韶華 科技圓夢 創新有成 奮鬥出彩第十五屆廣西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簡介2019年,歷經層層遴選推薦和評審專家委員會嚴格評審,我區30名各領域青年科技才俊脫穎而出,榮膺第十五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 謝子龍、嚴志剛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謝子龍、嚴志剛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湖南時隔11年雙喜臨門再續殊榮 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湖南攝影家謝子龍、嚴志剛喜獲金像獎。圖為頒獎現場。華劍 攝 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今天,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河南三門峽市舉辦,來自紀實攝影、藝術攝影和商業攝影三大類別的19位攝影師獲得殊榮。湖南兩名攝影家喜獲金像獎。兩名攝影家分別是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謝子龍獲中國攝影金像獎(藝術攝影類),湖南省攝影家協會理事嚴志剛獲中國攝影金像獎(紀實攝影類)。
  • 河海大學2本科校友榮獲科學探索獎,人數僅次復旦浙大
    河海大學兩位傑出的本科校友陳求穩和洪錦祥獲得交通建築領域的科學探索獎,再次向世人彰顯了河海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卓越貢獻。按獲獎者的本科出身統計,清華大學(7個)北京大學(6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個)是最大的贏家,復旦和浙大分別獲得3個,河海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都獲得2個,江蘇地區獲獎的還有礦大和南郵。
  • 10月份喜訊~211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獲二等獎一等獎若干及冠亞軍
    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網信息,10月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榮獲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最佳組織獎/團體三等獎、第三十二屆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漢譯英項目一等獎1項/英譯漢項目二等獎1項、第五屆江蘇省科協青年會員創新創業大賽信息技術創新組一等獎
  • 最高獎!海大人太棒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最高獎,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為李華軍頒獎並發表講話,青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主持會議。李華軍院士是學校「十三五」以來唯一一位、也是繼文聖常、麥康森、吳立新院士之後學校第四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 魏瀟霞榮獲第十三屆金尚獎全國影視藝術傑出導演獎
    12月8日,由國務院國資委輕工機關服務局、中國文聯神州雜誌社、中國國際形象節組委會、美中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亞洲時尚人物大典》暨第十三屆《金尚獎明星盛典》在中國無錫隆重舉行!第七屆《亞洲時尚人物大典》暨第十三屆《金尚獎明星盛典》經過為期半年的嚴格申報、初審、評選、終審到提至入圍,有以下單位及個人獲得殊榮,實至名歸。
  • 清華大學5位教授12位校友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主要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及團體,共評選產生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8名獎狀獲獎人選。